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研究

2019-04-03 20: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任利

张家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信贷业务是银行发展中较为关键的业务,而信贷风险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对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要想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必须要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综合实际状况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完善优化。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结合实际状况探究有效的改进对策与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改进对策

曾经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式。而在此种形式背景之下,信贷风险问题逐渐凸显,也是造成银行破产以及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银行在发展中信贷风险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会影响银行的持续发展。对银行信贷风险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实际状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可以为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一、信贷风险现状与问题

(一)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银行的信贷与银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信贷也是银行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一种将居民存储转变为盈利基础的方式,对于银行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银监会官网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8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而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83%,贷款拨备率3.5%。与一季度相比,5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在整体上来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39万亿元,相对来说增加了2993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1.28%,相对来说上升9.8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数值为3.34%,相对上升0.18个百分点。业内普遍认为,在2018年中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将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整体上来说,不良贷款形势总体略微好转。当前,需要密切跟踪制造业、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有效防范化解相关风险。

(二)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出现的成因较为复杂,不仅仅受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经济增长缓慢的客观因素影响,也受到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监管问题的影响。而在外部因素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之外,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1.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

银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缺乏足够的风险防控意识,而行业之间的竞争,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也逐渐的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底线。在实践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实质风险管理被形式上的合规操作替代,在银行信贷中存在的较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只要形式是符合规定,就可能会给予融资,而企业贷款的目的、偿还的方式、无法偿还等问题并没有充分考量,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利用内部管理的问题与不足,甚至会给一些不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放贷,对其进行合规性的包装再获得融资,这样就直接的增加了银行的风险隐患问题。

2.信贷业务缺乏发展战略

银行对信贷总量、结构,缺乏整体的规划分析,缺乏对区域贷款布局的分析。在实践中没有对当地经济结构的信贷总量进行分析,了解分布的信息,没有对风险业务进行合理的细分处理。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经营以及管理能力也缺乏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估处理,仅仅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拓展市场。而企业的风险防控措施以及资源配置与现有的业务发展要求不吻合,信贷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无法精准识风险问题,即便是在相同的区域、政策之下,在不同的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其信贷资产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问题。

3.体制机制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

银行风险识别的信息存在的问题就是来源渠道较为狭窄,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采集,财务报表信息、生产经营状况等等信息内容都是借款人提供的,缺乏足够的参考信息内容。基于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多数银行分支机构仅仅能在规定的区域中开展业务活动,无法涉及到其他分支机构的区域范围中。而跨区域生产经营则是企业中较为普遍的方式,这样就直接的降低了银行的现场调查效率。在区域中无法了解借款人的真实信息与状况,而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造成关联信息的遗漏以及缺失,直接影响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

4.缺乏对集中风险的有效监督

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上升与信贷过度投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银行对于一些风险过于激进,存在短期中大量投放信贷的问题,对于年度贷款增长幅度过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过去缺乏基于相关风险的提示。部分银行将大量的融资投放在少数区域或者持业领域中,缺乏对风险问题的关注,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与手段。

5.缺乏严格的追责机制

随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地方监管部门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管对象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威慑力不够,缺乏科学的考核分析,直接的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问题。

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为了推动银行的持续发展,就要将现有业务单位与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整合。而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的、持久性的任务,在实践中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其系统分析,整体规划处理。

(一)强化风险意识,合理规避风险问题

1.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强化风险意识

树立贷款风险意识,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将贷款业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银行的职工,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培训以及考核,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合理规避各种风险问题。同时,银行要完善信贷政策,在不同的阶段要应用合适的信贷政策强化指导,进而在根本上保障信贷业务的稳定发展。

2.化解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要对现有贷款的产业结构以及客户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完善的贷款客户管理系统,对于一些劣质客户则要制定退出机制。在实践中,要对企业的资产以及负债比例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对其是否存在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存在此种问题,就要采取退出决策进行处理。加强对优质客户以及大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视,这些考核贷款数额较大、收益也较大,存在较为显著的风险问题,对其系统分析合理规避,可以有效的规避其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不良资产进行快速处理,活化不良资产,为银行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基于管理层构建完善的直接推动的内控机构,构建完善的信贷内部控制系统,凸显管理层的功能与职能。明确信贷部门在内部控制系统的职责与义务,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工程,各个部门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相互配合,沟通才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质量。在完善的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之下,才可以强化各个信贷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

(三)合理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对信贷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与手段。

第一,定期进行市场以及行业调研分析,对企业的发展以及还款能力了解分析,对不同行业、企业进系统分析,制定对应的检查制度以及防范对策与手段。第二,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保障其制度化、经常化;第三,银行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企业的信贷信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有效的转移以及规避其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加强对风险的范围以及大小的控制。

(四)强化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

完善授信业务程序,构建完善的审贷分离制度,提升贷款发放质量。对贷审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合理运用,保障其规范运行,严格开展,基于地区实际状况,有效开展。

构建科学的贷前风险量化模型。构建完善的贷前风险良好模型,可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而在实践中信贷风险较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判断企业是否需要贷款,银行要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了解贷款企业资金短缺的具体成因,贷款目的以及偿还能力等等。其次,企业贷款发放之后要做好信用风险量化工作,判断企业的经济能力,通过对现有信贷风险量化方式的改进,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

(五)细化贷款风险分类,进行动态管理

贷款质量基于贷款风险的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以及损失等不同的档次,对其进行系统监督,全面、真实、动态化的反应信贷资产的质量,了解贷款的实际价值以及风险程度。基于银行信贷管理的内部环境分析,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方式,可以精准的掌握贷款资产结构构型,精准、客观的评价信贷质量,进而有效的预防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提升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质量与效果。

(六)完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可以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与不足,提升信贷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以及精准性。在实践中基于信息资料为主要依据,基于信息基础为基础内容,其主要分为: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指示系统、预警判断准则系统等相关系统,可以有效的规避其存在的风险问题与不足。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新增融资幅度的控制,拓展直接融资的渠道范围,拓展直接融资总量,对于各种新状况、问题进行灵活处理,调整监管重点。

1.重视信贷集中风险监督管理

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不同区域、行业、集群以及金融产品的集中度风险监测指标进行明确。在每月对银行融资投资提供监测分析以及风险提示,进而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问题,避免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保障银行信贷资金不脱离实体经济。

2.加强对企业相关信息的监督管理

严格防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问题。通过监管渠道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实现跨地区、跨银行的担保,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对银行保证方式的融资以及总量进行明确的监督管理。严格设置关联担保以及连环担保的要求,合理规避区域性的担保圈风险。对于存在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要追究区域监管的责任。

3.整顿诚信制度,规范企业融资银行数量

相关监管部门在制度中规范了企业融资的银行金融机构范围,在银行与企业构建融资关系的时候要加强监督,对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监督分析,了解其是否存在多头融资以及过度融资的问题,进而合理规避风险问题。

(七)强化责任认定,完善责任追究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与重视,银行要制定完善的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以及责任追究制度,遵循尽责免责、违规必惩的基础性原则,对于疏于职守以及不尽责履职的违规人员基于规定要求追究责任。将处理方式转变为行政、岗位任职资格撤销以及经济处罚,要强化风险责任意识,调整考核方法,在根本上打击不法分子欺诈银行融资。

结束语:

金融体系的改革提升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银行的发展中信贷风险仍然是主要风险问题,信贷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综合实际状况提出有效的改建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问题,这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敏.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

[2]裴霈.试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及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13)

[3]高文澜.兰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陈全.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实施困难与改进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