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5G背景下物联网在海关风控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30 18: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昆明海关为例

刘琪 上海海关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10274010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人员、货物流量的不断增大,中国海关作为我国进出口的主要监督机构,正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了风险防控中心,集中进行风险业务处置,当前5G技术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为海关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章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5G背景下物联网的相关理论,以昆明海关为例探究物联网技术在海关风控部门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海关一线业务部门应用的技术局限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海关;风控;5G;物联网技术

一、5G技术和物联网的概念

(一)5G技术

5G网络即第五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是最新一代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5G技术的主要驱动力,面对物联网信息传输量日益庞大,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成为迫切需求,增强的移动宽带具有更高传输技术,其数据传输具有超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特点,能满足当前我国基于互联网的垂直行业需求。相对4G技术,5G技术全面提升了8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峰值速率、体验速率、频谱效率、支持的移动性、时间延迟、单位距离的连接数等等。5G的大容量,高可靠,短时延技术应用建立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并且在海关领域已经有所应用,例如自动化港口。新建的自动化码头利用无线的通信,例如AGV通信,RCMS业务,视频监控等,扩大了码头的信息覆盖范围,满足了港口实际的业务需求。

1 5G技术相对4G技术的能力提升

表1 5G技术相对4G技术的能力提升

(二)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与物相连形成的网络体系,是通过各种信息传输设备,如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扫描仪、感应器等将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的网络体系。物联网通过智能化的信息识别和追踪定位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使得虚拟的网络和实体的物品相互连接,方便对分散物品进行控制和管理。物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技术,并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和发展,利用多样的定位和跟踪技术,使物品能够被人们远程感知,形成统一调配的管理体系。就海关而言,物联网为海关物流、口岸的业务部门提供了大量实时的数据信息,使得物与物、物与人以及海关的各项资源能够更广泛地互联互通。

二、海关风险防控的内涵的现状

(一)海关风险防控的内涵

1.组织架构

2018年,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海关总署设立了风险司,并组建了总署风险防控局和各直属海关风险防控分局,形成“1+3+4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如图)。“1”即海关总署风险管理司;“3”即在上海、青岛、黄埔三地设立总署直管的副厅级风险防控局,分别承担空运、海运、陆运全国安全准入风险防控工作;“42”即在全国42个直属海关设立风险防控分局,负责本关区全领域、全过程风险防控。总署风险防控局、各直属海关风险防控分局为非现场执法机构。在此架构的基础上,形成了总署风险管理司统管,两级风险防控局职责错位、优势互补的风险防控体系。

图  全国海关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全国海关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2.昆明海关的风险防控运作模式

昆明海关的风险防控主要包括指令直达现场、风险和联合研判、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几个方面。首先是指令的下达,随着海关一体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昆明海关将多头的指挥现场作业优化为“风险防控局-现场”的作业模式。依照风险部门筛查、现场部门具体实施查验的总体思路,通过标准化的表单,将监管的指令和要求传达到作业现场,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其次是进行风险的联合研判,涉及到专业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风险部门会与其他的业务部门进行合作,多个部门同时进行风险分析,防止进出境风险因素的漏判和错判,进一步提升海关部门风险防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是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昆明海关正在努力建设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机制,收集多方面的风险和情报信息,畅通和其他部门的协调渠道,优化资源的配置,降低口岸的安全准入风险。

以昆明海关为例,在海关的风险防控机制中,布控的体系是关键。风险布控是    指海关为甄别和处置海关监管对象风险,通过新一代风险作业系统设置风险布控规则,并由相应的作业环节执行处置要求和反馈处置结果的风险防控措施。而布控的原理是甄别风险对象、设定(布控)规则以及命中风险目标。需要甄别的布控对象包括旅客、舱单和运输工具、货物报关单、快件和跨境贸易的邮包等等;布控的规则包含逻辑条件、抽查或核查的比例、作业表单即布控规则设定的查验处置要求等。

(二)昆明海关风险防控的现状

1.风险防控成果

20世纪初,昆明海关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在2003年正式成立风险处。当前昆明海关的风险布控正处于双系统并行的过渡期,试图顺应海关一体化改革,从双系统布控查验向新一代风险作业系统过渡。在双系统布控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切实的防控成果。在货物报关之后,两个系统开始独立运行,其中“H2010”系统进行布控指令的下达,之后现场的查验部门执行原海关的指令,对具体货物实施查验,实现了指令和查验的相互配合;“e-CIQ”系统则负责表达抽查、抽批的指令,相关部门执行原检规则,进行货物的查验。在两个系统良好运行过程中,昆明海关破获大量走私毒品案件,曾连续查获多起涉嫌绕越设关走私废旧服装入境案件,防控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

2.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双系统”并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H2010”系统与“e-CIQ”系统“双系统”并行意味着原海关、原检指令分别于各自系统下达,两系统之间在各环节上没有形成信息交互。“e-CIQ”系统也面临着瓶颈问题。由于该系统需要按怎样的比例执行抽批抽核,都由总署来确定,主动权不在直属海关,带来了指令和实际需要抽检的物品不匹配的问题。

其次是防控数据不足。目前海关系统已在上海部署阿里云云计算,但昆明海关数据量仍然不足,没有构成大数据系统,风控的数据系统有待完善。昆明海关当前更多地关注风险信息的传播出入,但缺少进出口货物、物品的详细数据,没有自身的数据池,无法有效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超前进行风险防控。再有是物流数据的获取难度大。例如美国海关,承运人必须向美国海关传输原始数据,但中国目前的法律层面上有障碍,物联网每一个环节产生的物流数据,可获得性有所欠缺。例如他国过境越南运输到中国的货物,从越南上岸,通过铁路或者汽车运输到达云南的河口口岸,由于越南一方的隔断,河口海关很难获得详细的集装箱和货物信息,提升了风险预判的难度。

最后是昆明海关面临着一些信息获取的局限。缅甸,老挝,越南和我国山水相连,存在严重的走私问题,并且现金交易,为价格的伪瞒报提供有利条件,带了很多进出境的安全准入问题,例如象牙走私,相比航空通道,如果缺乏信息来源,陆路边境的查获更加困难。

三、5G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风控部门的应用前景

(一)5G技术和风险管理

1.提升可获得的数据量

    对于海关,取得货物到港前的数据信息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船舶信息和货物的舱单,提前得知运输工具的自身状况和航程的细节可以帮助海关更好地进行风险预判,而货物舱单更是海关了解即将到港货物的重要途径。反映在舱单中的货物的数量、品质信息,集装箱的类型,货源地,装卸港等等都是海关进一步进行风险研判的重要依据。5G技术低时延的稳定传输特性为海关数据获得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5G技术拥有较高的峰值速率,能让海关尽早获得舱单、报关单和船舶的具体数据信息,提前开始货物到港前和风险分析,通过装配货物种类和重量的不同发现风险点,通过收发货人信息的真实性判断风险因素等等;另一方面,5G技术有较强的移动支持性,数据的获取受距离的干扰较小,能够稳定实时地取得集装箱或者货物的信息,一定程度克服了信息的地域阻断这一缺陷。

2.码头信息覆盖范围扩大

5G技术连接数的密度指标较高,利于自动化港口的建设。自动化码头利用无线的通信,例如AGV通信,RCMS业务,视频监控等,提升了码头的信息覆盖范围,利于货物风险的识别。利用计算机设定具体的风险参数和5G的通信便利,进行预警式的风险布控,一旦发现可疑的货物能够及时下达指令进行实地查验。针对特定的作业环节、运输工具、货物的监管的目标,能采取实时的大范围的监控,并且及时地采取风险处置措施。

3.促进“风险式”审单改革

    海关的传统审单模式需要对报关单上的数据一一进行逻辑审核,依据商品是否涉及税收,是否涉及相关证书以及商品的金额大小来进行“红绿通道”的划分,依据通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审核细度和通关速度。这种传统审单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实时进行全部的审单,审核较为细致和全面,但是需要的人力较多,耗时较长。改革后的“风险式”审单有几方面的转变。从平均用时的审单变为选择性地审单,通过一定的参数和指标对货物的风险进行第一轮的筛选和分级,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货物制定差异化的审核标准,增强海关监管的针对性也节约相当一部分的人力资源;从逐一的审单转变为批量审核,了解企业的信誉度和商品的可能风险,提前进行商品风险的预分类,对信誉好、风险系数低的商品进行批量审核;从完全的人工审核向部分职能审核转变,利用计算机和制定好的风险指标体系和实际货物进行比照,对风险参数进行实际的比对和校验,对低风险的常规货物采取计算机审单,对于测定的高风险货物再进行一对一的人工干预,5G技术为“风险式审单”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15G增强的带宽利于大量数据的实时电子录入。相比对报关单的详细数据进行逐一的逻辑审核,5G技术可以为海关提供更多的电子数据信息和进出口货物的辅助资料,并且及时录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风险的分析和比对,更精确和快速地识别货物风险。

25G技术有利于缩短“红绿通道”的分类时间。传统的审单需要对商品的具体指标进行审核,再划分通道,而借助5G技术实时的数据获取,可以将原有的风险指标直接变为风险分类的标准,利用现有的最新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分类处理,减少了对风险参数进行分析的人工环节,通过更加快速和全面的信息获取,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整合,将参数审核的环节合并到风险的分类的通关当中,进一步实现电子化的审单模式,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商品采取不同的放行措施。

2 5G技术对“风险式”审单的作用

表2 5G技术对“风险式”审单的作用

(二)物联网和风险管理

1.智能物流监控,减小双系统局限

货物从发货离境到进入我国境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物流监控。在计算机系统设置货物的电子标签,可能是只读的标签或者可以一次或者多次写入的标签,在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时,这些电子标签能够被射频识别技术快速地识别出来,存入海关的数据系统,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这种电子标签的识别和跟踪能够实时监测货物的流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风险部门人员掌握货物所处的物流阶段。一旦某一货物在运输或者监管的环节出现风险点,海关风险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物联网技术促进了物流监控的智能化,技术的核心是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海关的风险部门突破传统信息获取模式的障碍,比如物流信息的滞后、货物信息的不全面,收发货人信息不真实等等,通过多种监测、识别和定位技术使得货物到港、到达监管区的物流和货物信息快速地传输到海关的数据分析库,以供风险部门快速评判风险,进行处理决策。

2.主动的安防体系

2010年,上海海关曾在机场建设基于物联网的防入侵系统,能对机场的周围环境和风险物进行全天候地监控,减小了机场的安全风险。这种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防入侵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段的入侵探测、数据传输和中央控制。在风险入侵是,能够通过前段的入侵探测提早识别风险的类别和特征,将分析的数据和结论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对特征风险进行有针对性地识别,并在适当时机启动报警系统。对于海关口岸的风险部门这样的安防系统也同样有效,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对进出海关监管区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有效监测防范,把个别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海关的监测系统当中,把信息的感知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得风险部门能通过已经得到的数据,评估风险,提高决策效度。

3.智能调度和管理

物联网可以通过一系列智能传感和数据获取设备,实现物物相连,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扩展的网络体系,其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网络集成性。海关的风险部门可以收集到多方的数据信息,将海关监管范围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和其他事物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监管,结合海关的物流监控、税收监管、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形成一种集成化、实时化的监管模式。海关风控部门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和现有的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网络化的信息,促进对风险系统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多样化的风险信息,及时调配人员到达一线,处理风险并且得到反馈,实现人员和数据的实时交互。

4.放行自动化管理

海关物联网系统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车辆自动核放系统。通过电子车牌、车辆的底牌号码、GPS定位系统和射频识别、电子闸口等技术,自动获取车辆和驾车人员的信息,负责的通关的海关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对车、货物和相关人员的信息进行核对,排查潜在风险,及时作出放行决定。对于海关风险部门,这种自动化放行的模式,利于对海关的监管对象进行中央监控,对一线进行智能化管理,对车辆的运输路线和行驶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抓拍对车辆信息进行反复确认,得到充分的数据信息保障后进行有效的无纸化监测和放行。这种依托物联网技术的管理模式促使海关的风险管理又人工处置向自动化管理转变。

四、5G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局限

(一)5G应用局限

5G技术能带来终端业务处理速度提升,通过高速地传输获得大量的信息数据,但是在海关风险部门应用的具体领域相对有限。适用于单证的电子数据整合、风险参数的分类这样信息处理的技术部门,但是对于风险的归类和评判、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商品的估价等领域有所欠缺。

(二)物联网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与互联网类似,物联网包含大量的地址和数据信息,一旦被未经授权的读取和使用,将对海关的风险防控带来极大挑战。物联网感应、监测和传输的设备大多都在无人监控下的状态下运行,缺乏人为的数据保密,他人可以较为容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篡改和设备软硬件的损坏,而且目前没有权威的物理网信息安全保护标准,如何安全地传输信息和操控设备将是海关风控部门面临的难题。

(三)制度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当海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落后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就会带来管理和技术的脱节,没有办法通过技术促进风险的有效防范,制度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四)各单位协调困难

    5G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不局限于单一部门,要想发挥技术的作用,需要海关风险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在口岸的管理部门,需要和边检、检验检疫部门、工商部门、海事部门等相互配合,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但实际上,跨部门的技术应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单个部门对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则带来物联网数据的不均衡,难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元斌.物联网通信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94-95.

[2]张建雄.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13):135.

[3]李辉.物联网发展与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95-96

[4]孙毅彪.海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6-127,134-13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