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可视化分析

2021-03-22 18:2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莹   鲍新中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在知网上筛选有关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562篇文献,总结我国自1999年以来,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分析我国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研究已具雏形,未来的研究更倾向于探索企业外部因素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后续市场影响、规范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市场监管体制。

关键词: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产权;信息披露

一、引言

知识财产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与上市公司的成长收益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知识产权相关研究逐渐扩展到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等方面。2010年以来,苏州恒久、星网锐捷等公司频频因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不当而被暂停上市,专利门事件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既没有制度上的系统规范又存在主观上的误导,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借鉴日本[1]、美国[2]等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实践和做法,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财产在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构成比例日益增加, 对上市公司业务经营的影响日益加大,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股价变化和经营活动的影响, 也变得日益重要[3],因此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对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挖掘出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可以检索到的学术论文仅有14篇,时间范围为2008年至2019年,由于文献数量过少,很难形成较好的可视化分析,因此扩展检索范围,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知识产权信息、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作为关键词;扩大检索时间范围,将时间范围定位1999-2019年。得到检索结果后,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查,剔除与本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共获取有效的学术论文562篇。

(二)研究方法

选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设置时间分割为1年,形成相应的时间片段,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信息集合的作者、作者合作情况、发文单位进行数据元素可视化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可视化图谱来探寻我国知识产权相关研究的主题脉络和知识演进,并总结该方向的研究重点、研究进程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可视化分析

(一)发文量年分布

通过绘制发文量年分布图(如图1),可看出国内对知识产权信息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98年,最大发文量为一年34篇,出现在2010年。整体上来看,近十年发文量有一定的波动,2013年至2016年发文量处于下滑的趋势,但自2016年起,发文量逐步上升。

围绕知识产权信息的相关研究自1998年起便层出不穷,期间由于市场上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质量不佳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催化了相关研究的发展;2013年研究相对饱和,进入瓶颈期;近期由于科技型企业的兴起、科创板的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又开始掀起新的浪潮。根据趋势图可以将研究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98-2004)、发展期(2002-2012)、饱和期(2012-2016)、新成长期(2016-2020)。

图1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发文量总体趋势分析

(二)作者分布

562篇相关文献中,发表5篇文章以上的有6位学者,其中冯晓青发文数量最多,在SCIEICSSCICSCD数据库中共发表11篇,而傅传锐开始研究的时间比较早,自2007年就开始展开相关研究。国内关于知识产权高质量研究的学者较少,有待更多学者加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合著图谱呈现出发文量排序靠前的作者们的研究共聚群体(如图2)。其中节点的圆圈越大表示该作者发文量越多,图中的网络连接路径表示的是各作者合作形成的关系共聚网络。一小部分学者达成较强密度合作、形成了一定研究共聚体,但整体上来看合作程度还是较为分散。线条和节点的颜色由深到浅,表示年份由远到近,虽然知识产权信息相关研究还较为分散,缺乏集中、长期的研究,但近几年各学者形成合作聚体数量增加,说明该领域学者们正在有意识的增加合作,逐渐形成更完整的合作共聚网络。

图2 国内作者合著图谱

2 国内作者合著图谱

(三)来源机构分布

来源机构分布

1 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

表1 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
    选择发文机构作为节点类型,运用Cite Space得出的发文来源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如图3),其中节点大小表示的是发文的数量多少,连接线表示的机构间相互合作发文,结合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由于研究知识产权信息相关问题的学者集中度较低,因此在该领域内的发文机构集中度也较低。

从机构属性看,高校中的经济管理院系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是知识产权信息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从图谱的网络密度和机构之间的连线情况看,发文量较高的几个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与其他机构的连线较多,形成一定的机构共聚网络,除此之外的研究机构都处于游离状态,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福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节点的颜色较深,说明机构间开展合作的时间比较早,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机构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展开该领域的研究。

图3 研究来源机构图谱

研究来源机构图谱

(四)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1.主题脉络

通过分析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标题和摘要中的词条频次等术语,描绘相关研究热点及关联的可视化图谱,呈现相关研究的主题脉络(如图4)。其中每一个节点为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各节点之间连线粗细表示各关键词之间共现频率系数的高低。颜色渐变从深到浅依次表示年份的增加,带有深色外圈的节点突变性较高。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智力成果权十字色环跨度比较大,表明这几个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出现时间跨度长,且这几个关键词与其他许多关键词都有连线,是被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相关领域研究。“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质量”等关键词的相关研究是近几年出现的,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知识产权相关研究与信息披露相关研究之间有一定的交际,但密度不高,说明有关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研究还较少。

图4 关键词分布图谱

关键词分布图谱

根据Cite Space输出的结果整理出现频率排名前5以及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如下表2所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可以很好的反应已有研究关注的重点,知识产权的词频最高,出现了223次,信息披露的词频次之,出现了59次。关键词中心性是指某一节点在某一领域中的中介作用及影响程度,关键词中心性超过0.1即为较强,表明通过该点展开的研究较多,该节点的影响力较强,影响力较强的节点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知识产权保护等。

2 词频、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

表2 词频、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

2.知识演进

运用软件导出关键词的时序图(如图5),可以清晰的看出相关研究的知识演进呈现出由集中到分散的趋势,对知识产权的研究逐渐从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到更多方面。1998年起,一直有专家学者对知识产权进行研究,二十年中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词贯穿始终,说明相关研究始终是各学术研究的关注重点;2006出现大量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逐渐自成体系,逐渐拓展演化为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质量、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信息披露制度等更具体的方面。根据图5以及上文的趋势分析,将国内知识产权信息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图5 关键词时区图

5 关键词时区图

萌芽期(1998-2002),该阶段知识产权信息的概念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国内学者多致力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研究,主要关键词包括知识产权、财产权、智力成果权、法律保护[4]、信息资源保护[5]等。

发展期(2002-2012),从2002年开始,研究的热点逐渐趋于多元化,关键词大幅度扩展,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战略、信息披露、信息服务、信息产业、信息披露、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状况等。2002“DVD专利池事件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2010年“专利门”事件更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存在漏洞,一方面,学者们积极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会计制度、上市公司自身观念[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3]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体水平较低,信息披露还存在较多漏洞,导致上市公司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相关经验被引进国内,李红[1]、陈可南[2],通过研究总结日本、美国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工作的机制、实践,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提供一定的经验建议,李萍[7]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自愿披露三棱锥模型来研究无形资产表外自愿披露。

饱和期(2012-2016),根据上文中文献发布趋势图不难看出,这一阶段文献发布数在整体上有下滑趋势,知识产权信息的相关研究较为饱和,研究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制度漏洞转向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挖掘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相关表内和表外信息[8],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公司无形资产首次披露与持续披露情况[9];另一方面是有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披露造成的市场反应相关研究[10],研究表明知识产权资产信息披露对股价有提升作用[11],无形资产的自愿信息披露具有调节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并抑制投资不足[12]

新成长期(2016-2020),随着公司治理以及新时期的产品市场竞争的变化,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自愿披露的相关研究开始兴起,同时该阶段延续了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的研究。根据时区图中的连线可以看出,一部分学者找到突破口开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集中在研究知识产权自愿信息披露、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质量、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等相关方面,傅传锐等实证研究影响企业智力资本资源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13],以及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投资评级的影响[14]。杨德桥[15]提出应当从信息披露义务的主体、应为披露的内容、披露的时间和方式等方面重构我国专利信息披露制度,同时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

四、前沿展望

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从数量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从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是在整体上研究国内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倡导借鉴国外经验,只有少数学者关注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制度体系;关于衡量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研究影响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因素时,大多从研发企业内部进行分析,少有研究从宏观市场的角度或是结合国情从财务报告准则的角度出发。    由此可以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突变性非常高,容易衍生出很多相关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逐渐适应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开始把目光投向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并研究创新型企业如何在市场上更好的进行信息披露。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的前沿方向更倾向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企业外部因素如宏观政策、报告准则等因素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影响;第二,借鉴国际研究经验,适当将目光从年报中转移到IPO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以及对新股发行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上,结合国情深入挖掘信息披露后续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第三,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入探讨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市场监管体制、应当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红.解析日本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导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02):100-103+35 .

[2]陈可南.美国证券市场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实践浅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1(07):68-71.

[3]蔡吉祥.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03):46-53.

[4]张玉敏.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现代法学,2001(05):103-110.

[5]郑胜利,袁泳.从知识产权到信息产权──知识经济时代财产性信息的保护[J].知识产权,1999(04):7-10.

[6]彭艳萍,张炳发.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02):118-120.

[7]薛倚明,李萍.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自愿披露的三棱锥模型[J].管理评论,2009,21(10):104-108.

[8]张宗新,张晓荣,廖士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吗?——基于1998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5(01):369-386.

[9]汪海粟,方中秀.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与市场检验——基于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2(08):135-147.

[10]詹宏海,王伟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J].电子知识产权,2008(09):23-25.

[11]杨文君,陆正飞.知识产权资产、研发投入与市场反应[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01):3-20.

[12]马德林,杨英,张博源.中国企业:拿地还是创新?——基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J].中国软科学,2012(11):170-182.

[13]傅传锐,洪运超.公司治理、产品市场竞争与智力资本自愿信息披露——基于我国A股高科技行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5):123-134.

[14]傅传锐,康守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投资评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分析师跟踪的中介效应研究[J].浙江学刊,2019(03):134-146.

[15]杨德桥.专利申请人之信息披露义务的价值、模式与规则重构[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8):154-16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