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2021-09-08 17:1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向阳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基金项目:本成果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和批准号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重大问题研究(19GBQY012);本文也系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后冷战时期的中印关系研究”(社科博2012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本世纪以来,中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但总体而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规模较小,投资模式较单一,投资领域较集中,提升空间大。印度基础设施薄弱、审批程序复杂、投资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印度调整对外政策,对中印贸易和中国对印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中印贸易结构具有互补性,印度巨大的基建需求和市场潜力为中国对印直接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机遇,中印投资合作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直接投资;制约因素;前景展望

本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2017年和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都突破了800亿美元。目前,中国连续多年是印度第一大的贸易伙伴,而印度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然而,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这与中印经贸合作发展规模不相称。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率增加较快,进出口贸易下降。在新形势下,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2000-2016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不足30亿美元增长到711亿美元。2016年中印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96.2亿美元。其中,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额为606.6亿美元;印度对中国出口额为89.6亿美元。中国向印度出口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等;印度对中国出口矿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等。2017-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从844.1亿美元增长到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中国从印度进口18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而中国对印度出口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1]2019年,中印双边货物贸易额为854.9亿美元,同比下降5.3%。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在印度进口贸易中,中国是最大的来源地,而在印度出口贸易中,中国大陆仅次于美国、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可见,从最近十多年的总体情况看,中印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在直接投资方面,本世纪以来,随着中印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规模也有所增长。2003年中国对印度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约100万美元。 2006年以来,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到2011年达到1.8亿美元。从2006-2013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约增长了37倍。[2]2013年,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2.16亿美元,投资项目66个。2015-2016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不包括再投资)从8.7亿美元增加到10.63亿美元。2017年和2018年,中国企业对印度投资增长较快,仅2018年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额就突破了56亿美元。

 (二)直接投资规模小,中资在印度外资中所占比例低。

200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122.6亿美元增长到1078.4亿美元。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456.7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占74.4%,达1083.7亿美元,主要分布在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流量仅为7.1亿美元。20191月至7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我国企业对52个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同期总投资的12.5%79.7亿美元),主要投向新加坡、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老挝、阿联酋、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对印度的投资所占比例未能突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

中资在印度获得的外资中所占比例也较低。印度的外资主要来自于毛里求斯、日本、新加坡、美国等,投资领域主要是非金融服务业和金融业。2000- 2014年,印度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到3647亿美元。2015年,印度获得393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然而,2000-2014年,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额仅4亿美元,在印度外资来源国中位于第31位,远远低于英国、日本、荷兰以及西班牙的累计投资额。

(三)是投资模式单一,投资领域较集中。

绿地投资是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主要模式。中企在印度主要投资办厂,但从事资源开发和研发等投资方式的相对较少。大部分中企主要投资于印度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如2013 年中国对印投资总流量的70%集中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但对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科技服业等行业的投资流量较小。[3]

中企在印度主要投资于家用电器、电信、钢铁、电力和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总体看,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缺乏集约式的投资方式,投资模式比较单一,投资领域比较集中,这与两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贸关系发展水平不相称,提升空间大。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对印度在批发和零售业方面的投资从0.07亿美元增长到1.3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19.3%。目前,中国已有将近100多家公司在印度设立了办事机构或代表处。对印度投资将成为中印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二、制约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因素

(一)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成本较高。

印度的公路普遍比较狭窄,且交通秩序糟糕,运输效率低下。印度的列车和铁路设施较落后,需要改造升级。印度的水资源和电力供应不足,缺水和缺电问题突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印度农村电力短缺,且城市供电系统也不稳定,电厂燃料供应不足。

近年来,印度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屋和土地价格高等因素造成在印度的投资成本较高。一般来说,中国公司到印度办分公司或设立代表处,较难获得土地。因而一般中企在印度主要采取租用房屋和土地的方式进行经营,但是印度的房屋租金价格相当高,导致中企在印度投资办厂的成本高,制约中国对印投资。

(二)审批程序复杂,签证办理困难。

外商在印度进行投资核准要经过中央、州以及地方当局层层审批,审批时间长。中国企业在印度注册成立公司,尤其是设立办事处和代表处时,面临严格审核,往往需要耗时数月,且近年来在实际中很难获得批准。中企在印度获批投资办厂的难度大,影响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

印度的工作签证办理也难度大,手续繁琐。印度政府规定外国人在印度工作必须先获得工作签证,或针对电力和冶金项目设立的项目签证,但申请者必须是高级专业技术专业人员。中企赴印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很难申请到工作签证,普通工人根本无法入境。由于严格的签证政策,导致中国在印度承包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减少。2011年以来,这种状况有所缓和,印度出台了项目签证政策,凡参与电力、冶金项目的外籍公民需要申请项目签证。但是项目签证签发的对象仅为高级技术人员或熟练工人,且持有人只能从事该项目工作,有效期最多为一年。

(三)法律体系复杂,税收监管严格。

印度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对外贸易、企业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方向都有相关法律,法律系统较复杂。在印度进行投资合作,主要相关的法律有《公司法》、《仲裁、调解法》、《外汇管理法》、《工会法》、《劳工争议法》等法律制度,法律条文较多。在印度的投资政策中,对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有规定,有些行业不允许外国直接投资,有些行业对外资持有的比例限制。

在税收方面,印度实行中央、邦和地方三级征税制度,并明确划分了各级政府的征税权,但征收的税种多,税制十分复杂。中央政府征收公司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销售税、增值税等;各邦政府征收土地价值税、交通工具税、职业税等;地方政府征收土地和建筑物税、广告税、土地增值税、财产转让税等。印度不仅税种多,且针对外国公司的税收重。此外,印度对中国长期实行合作与防范并重政策,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我国企业在印度投资。

三、中国对印投直接资的发展前景

(一)中印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本世纪以来,中印领导人互访频繁,中印关系稳定发展。2013年,访问印度的中国副部级以上的团达80余个。2014年,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对华访问后,习近平主席访印,双方决定加强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高技术和产业投资等新领域合作。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两国签署了包括铁路、科技、航空航天和人文交流在内的24项政府间协议和26项商业合作协议。2016年和2017年,习近平主席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双方就保持高层沟通、深化合作等达成一致认识。201869日,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2019年,中印领导人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良好的中印关系为将来中印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因此,这一时期,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也发展迅速,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然而,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印度调整了对中国的政策,对中国不断提高投资壁垒,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这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和中印经贸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未来,中印投资合作的发展依然会受到中印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

 (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及市场潜力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印度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2- 2012年,印度GDP平均增长率达7.6%2015-2017年,印度GDP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人均GDP增长迅速。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为我国对印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然而,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据印度统计,20201月至3月,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为下降至3.1% ,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4]在未来较短的时期内,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将对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此外,印度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很多领域都充满商机。印度人口超过12亿,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且人口年轻,中产阶级人数多,购买力和消费潜力大。中国的家电制造技术发展水平较高,这与印度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能满足印度对家电的需求,因此中企投资印度家电领域潜力巨大。此外在钢铁制造、制药业、信息技术等行业,印度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能为中印投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

(三)印度的基础建设需求为中国企业提供较好机遇

印度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油气管道和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设需求量大。印度政府拟计划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改善其基础设施。例如在全国修建多条公路和铁路;对20多个火车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农村电话覆盖率达到70%;增加8.8万兆发电能力,实现村村通电等。

为实现这些基建目标,印度不仅需要大量的外资,而且需要外企到印度承包工程。目前,印度为了吸引外资,允许外商投资地铁、轻轨、港口、机场、公路、发电、输电、船运和油气管道等,投资比例最高为100%。这为我国企业进入印度进行投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好机遇。

(四)印度改善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的影响。

为了吸引外国投资,2013年,印度通过的外国直接投资修正案中放宽了外资进入电信、石油、天然气、国防和保险等重点行业的限制。2015年印度进一步修订了外商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制造业、建筑业、广播电视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外商投资政策。

在税制征收方面,2014年,印度开始对印度的税制进行改革。2016年,印度总统慕克吉签署了关于货物与劳务税(GST)的宪法修正案。从201771日起,印度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征收货物与劳务税(GST)。在GST没有覆盖的领域,如石油产品和白酒,继续征收增值税(未实施增值税的邦征收销售税)等原税种。这表明,印度的税收制度有所改善,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

  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印度调整了经贸政策,重点发展原料药、电子产品等产业,帮助相关企业扩大产能,加速同中国“脱钩”,影响了中资企业对印度的投资信心。但从长远的观点看,由于中印两国优势产业具有互补性,中国对印度投资发展潜力大,投资前景广阔。

四、结语

自从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印度政府努力推行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提高办事的行政效率,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改善营商环境,这为我企业进入印度承包工程和进行投资提供新的机遇。2017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印度十五年发展愿景”,规划了新“印度”的蓝图。印度实施“印度制造”、“创业印度”、“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改善了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放宽了外企进入印度的条件,为我国企业对印度投资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2019年以来,尽管受到全球经济增长下行态势的影响,中国与印度等金砖国家的投资合作积极开展。中国与印度加强了许多新领域的合作,中国的电商和互联网公司积极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开拓业务;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手段也进入了印度。但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印度推出了“自力更生运动”,加速与中国“脱钩”,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同时,印度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频繁提高投资壁垒,严重冲击了中企对印投资的信心,一些企业不愿将印度作为投资的重点,也有些企业在观望。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的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中国印度经贸合作简况[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jiguanzx/201902/20190202836075.shtml

2019-02-20.

[2]常红/王珏忱.中国对印投资8年增37倍 明年经贸或破千亿美元[EB/OL].新浪网. 2014-09-18http://news.sina.com.cn/c/2014-09-18/170930878926.shtml,2014-09-18

[3]沈梦溪.中国对印度投资合作现状及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4(10):56-59.

[4]商务部合作司、商务部投资促进局.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指南(印度[EB/OL].2020-11-13,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xgyindu.pdf.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