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大智移云物”驱动下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研究

2021-12-26 18:3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廖小菲 李雅倩 沈敏 李影 王筱 刘楚尧 张火良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区域(行业)一流建设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编号:SJCX202077

摘要:目前,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智能化的供应链引导,智能制造仅仅是生产模式的转变,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文章将在“大智移云物”背景下,分析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并总结制约其智能化转型的主要问题,通过剖析“大智移云物”驱动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机理,进而提出具体提升路径。

关键词:大智移云物;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工业互联网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2017)。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可有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徐晓兰,2020)。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以下简称“大智移云物”)打造工业互联网,完成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文献综述

供应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内部整合的供应链;外部整合的线性供应链;外部整合的网状供应链(王伟,2015[1]。供应链的涵盖范围从企业内部循环的采购、生产、销售,延展到由上下游企业供应商组成,以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载体的网状活动链条。随着“大智移云物”的广泛应用,云链成为未来供应链发展的的新趋势,其平台化、生态化、数字化和场景化的特征,能够快速真实感知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董红永,2021[2]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战略上并不重视供应链管理,且未结合行业环境与自身条件打造合适的体系。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主要在于:供应链三流分离严重、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及交付延迟响应很慢(冯亮,2020[3]。另外,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淡薄(陈蓓蕾,2020[4],智能制造和供应链两者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等,均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大智移云物”与各大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供应链可以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丁倩兰等,2020[5]。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物--物”到“物-物”的管理模式优化及供应链可视化(王红平,2021[6]

对于供应链“智能化”的转型路径,整体而言,企业应推进云计算、大数据集聚发展,加快数据资源整合,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林海霞,2020[9]。具体而言,企业可利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将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智能化集成,以产品服务化的理念结合更加优化的供应链成员、更小的供给库规模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王辉等,2010[10]。以5GAI和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网络协同为载体,通过“数据+算力+算法”驱动核心对消费端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匹配供需两端,打造科学合理的C2M(顾客对工厂)供应链,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郑阳平,2018[11]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依托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制造、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快速成长为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第一大中枢。然而,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全球价值链断裂,并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不少外贸企业陷入订单减少甚至没有订单的困境,物资的供应难题引发了各行业对供应链的重新思考。

国家倡导数据驱动、数据赋能的战略思想,成就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新契机,数字化供应链借势崛起。所谓“见机不遂者陨功”,当前许多制造企业都在抓住大数据这把“双刃剑”,实现向智慧供应链的转型。详见图1与图2

图1 传统供应链   图2 智能供应链

1 传统供应链         2 智能供应链

(二)问题分析

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受计划经济“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影响,存在以下种种问题。

1.缺乏供应链战略思维。我国的制造业更倾向于对供应商的选择、成本控制、降低损耗等方面的关注,忽视了在供应链全链路的管理和转型升级,导致信息化水平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战略意识薄弱,供应链之间协同变得异常困难。

2.需求的不确定性。现在企业都在谈大数据,但是大数据预测能力如何,还难以定论。市场预测的准确性降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很可能错过市场销售的最佳时机。

3.物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观念和思想的限制,物流投入经常会被企业忽视。根据《2015年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显示,供应链从收到订单到产品送至客户近半数企业需10天以上,甚至超过50天,企业订单平均按时交货率为89.6%,说明供应环节不畅、企业对准时交货仍然重视不足。

4.供应链协同运作困难。目前制造业供应链面临信任危机,很多企业在行动上表现为一种自私的企业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缺乏清晰的供应链管理思路,不能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整体方面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

5.制造企业供应链缺乏稳定性。疫情对供应链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影响严重,企业普遍表示其供应链各个环节均面临一定程度的断流压力,不管是在上游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下游客户企业生产、周边配套企业加工,还是运输服务等均出现一定程度中断,且各种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

四、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驱动因素与阻碍因素。

(一)驱动因素

1.“大智移云物”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一些新兴技术也都不断涌现并日趋成熟。“大智移云物”更是占据技术发展的顶流,各行各业纷纷搭上便车,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从根本上进行转型升级。“大智移云物”驱动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

2.政府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同时强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2020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皇冠,必将成为各国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主战场,政府政策更是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转型。

3.制造企业间的竞争。随着技术的不断迭现,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日渐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供应链创新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只有将“大智移云物”合理应用于生产运营,争取早日实现供应链智能化转型,企业才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客户满意度。在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市场的购买行为已经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客户的满意度也已成为现代制造业追求竞争优势的一种必然趋势,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方法之一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二)阻碍因素

1.业务流程不规范。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使得企业资源严重浪费,造成效率低下。比如,在库存管理方面,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存货规模水平较高,库存占销售的比例较大,占20%左右,这就出现了成本管理与低效率的资产运转问题。

2.制造企业研发能力不足。“2018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榜”中,我国入围企业仅有7家,而美国则有51家。我国制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的问题根源错综复杂,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是主体地位体现不够的重要原因。

3.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短缺。由于供应链管理研究起步较晚,观念相对落后,供应链管理人员挂着高级管理层的头衔,行使的却是采购、物流或销售等某一相对独立领域的职责,在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和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步履维艰的尴尬局面。

4.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从市场到生产再到库存都需要逐级传递信息,信息传递不及时与非共享会导致公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运转不流畅、不透明,供应链柔性较低,供应链管理中该有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五、“大智移云物”驱动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机理

“大智移云物”时代的来临给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契机,细究其驱动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机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外在需求方面

从外在需求上看,政府政策推动了供应链智能化转型。《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部署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推动了我国供应链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作出部署,对于供应链发展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

此外,“大智移云物”是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必备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坏境,制造企业若想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智能制造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智能制造需要有智能化的供应链作为主导,以促进各要素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与升级,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大智移云物”可以实现供应链的精准服务和整体控制,从而提升流通速率,进而实现制造企业供应链的优化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内生动力方面

从内生动力上看,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及回收五个方面持续深入地影响着我国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发展。

1.智能采购是供应链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1)采购是企业供应链上的一个基本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与企业效益,也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2)依托“大智移云物”为企业设计智能采购平台能够高效、准确、稳定地完成重复性工作,保证产品品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致均衡。

2.智能物流和智能生产是供应链智能化的核心与重要保障。(1)在制造企业的外部供应链中,将各节点企业串联起来的关键就是物流;(2)智能物流是个性化智能制造工厂流水线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素,它以物联网为基础,利用射频识别(RFID)、机器视觉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被处理对象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有效融合;(3)智能物流系统在采购、生产、仓储到发货等全部作业环节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订单交付能力、库存周转水平,是保证产品品质、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3.智能销售是供应链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1)智能销售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等更深入地挖掘用户的喜好、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而转化销售的效果;(2)以新技术为依托,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建立智能营销平台为手段,推动供应链智能化转型。

4.智能回收在实现供应链智能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1)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2)智能回收成为整合企业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节省人力、宣传和监督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办事效率,为深化垃圾分类,建设美好的宜居环境贡献更大的力量(详见图3)。

制造企业供应链各节点主体通过双赢理念引导,初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智能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生产服务智能化和智能技术的进步等,最终实现供应链智能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图3  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内生机理图

3  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内生机理图

六、“大智移云物”驱动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实现路径

(一)政府层面

1.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促进。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新体制下加快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供应链发展的经验,做好对供应链管理的扶持、引导、服务工作,努力为两业联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发挥政府监督和激励作用。实现制造企业供应链智能化转型,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构建以“政府为主”的鼓励和监督体系,为实现智能供应链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构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制造业在新发展理念下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壤,强化市场中各企业作为智能供应链上责任主体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明确智能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协同机制,寻找使各制造企业责任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决策点。

(二)制造企业层面

1.打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流通一体化链条。在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即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节点嵌入大数据技术,应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对供应链各环节各类信息进行采集、融合、处理,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智能交易网络,并通过搭建供应链智能协同系统推进智能供应链建设过程中的要素协同,打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流通一体化链条。详见图4

图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流通一体化链条

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流通一体化链条

比如,生产采购环节,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出相关供应商,了解供应商原材料的价格、售后服务、消费者认可度等,优中选优。产品加工环节,深入分析加工商品牌实力、加工成本、工时、残品率、生产率等相关信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配送环节,建立信息筛选平台,择出最优的物流提供商并与其合作,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时效。销售环节,针对消费者需求信息、身份信息等,进行数据分析,做到以产定销。

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首先,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在供应链能发挥战略性作用的认识程度。其次,各部门逐渐淡化职能边界,相互协调,密切合作;充分考虑整个企业物流过程的各种因素,对制造企业物流流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再次,将物流资源进行托管、转包、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逐渐与大型制造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最后,制造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内部资源特点发展、选择外部资源和适合自身利益的联动发展模式,整合供应链资源和优势,强化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图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图解

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图解

3.供应链末端智慧物流体系的完善。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流通”计划为契机,构建智慧化制造业电商物流体系,打造产品智慧物流,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仓储布局、智能排产、路网规划、拣货路径优化、智能建站布点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加快无人送货飞机、无人配送车等智慧物流新应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损耗,全力构建仓储、配送、售后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范围,构建一个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全链条体系,推进产品生产和流通质量安全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七、结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终究会被市场淘汰。而能否赶上发展的潮流,其核心就在于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特点,转变自身经营模式,梳理新理念,大胆创新。只有结合政府政策,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出发,建立新的运营模式,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才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助力我国迈向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王伟.供应链概念的起源和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5(02):76-78.

[2]董红永.改革开放以来供应链形态演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05):31-34.

[3]冯亮.航空制造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升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10-14.

[4]陈蓓蕾.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25-128.

[5]丁倩兰,张水旺,梅瑜,鲍蔷.数据驱动的智慧供应链生态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38-41.

[6]王红平.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场,2021(07):168-169.

[7]林海霞.面向智能制造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9):1-4.

[8]刘振中.我国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9(05):63-70.

[9]余娟,张滨丽.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流通业供应链管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07):23-25.

[10]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21-22.

[11]赵睿.工业4.0时代商业大数据技术智能供应链的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6:30-3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