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构建 信息化 财务管理 发展策略 目录 内部控制 互联网 商业银行 创新 发展现状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供应链视角下企业低碳转型的绩效研究

2023-07-20 09: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南钢股份的案例

李梦超   陈凯扬   王文鹏   张园园  青岛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青岛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1065002);青岛市2020年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中国实体企业资本效率时空演变及减税对其驱动机制研究成果。

摘要:基于供应链视角,本文以南钢股份为案例,选取上游供应商中国神华、下游客户上海电气作为供应链,分析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显著提升碳绩效和财务绩效,其中,低碳技术研发和声誉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支持显著促进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本文研究为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提供借鉴意义,促进更多企业进行自主转型,助力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达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关键词:企业低碳转型;供应链;碳绩效;财务绩效

一、引言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不断深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得人们的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深入贯彻关于该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2021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此外政府还积极建立统一的政策保障体系以鼓励并支持企业供应链进行低碳转型,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推行供应链低碳转型的重视及决心。同时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供应链整体转型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满足人们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增强并稳固企业供应链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供应链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企业供应链转型初期大都依赖于政府政策引导,受政府补贴的吸引,但要想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企业供应链自主持续低碳发展,以完成政府“输血式”向企业“造血式”模式转变,就需要让企业供应链看到低碳转型带来的绩效提升。

本文通过对具体企业供应链的研究,探究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对于绩效的影响机理,寻求提升路径并研究政府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为政府低碳转型的管理提供政策建议以更好实现国家碳减排的绿色环境目标,另一方面也为企业供应链长期绩效提升提供路径以实现效率变革的经济发展目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对比分析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碳绩效和财务绩效,丰富了低碳转型的绩效评价研究。第二,本文从价值创造和信号传递视角分析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影响绩效的路径,并从地方政府层面分析低碳转型影响绩效的异质性。第三,以南钢股份为案例,选取上游供应商中国神华、下游客户上海电气作为供应链,基于企业实际数据分析低碳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其他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供应链低碳转型的概念界定、模型构建与绩效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供应链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低碳思想起源可追溯到Benjaafar S2012[1]第一次在研究库存问题时将碳减排考虑到供应链框架体系中。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供应链及其利益主体的利润研究(Mohammadreza et al等,2018;)[2]、运营调整(陈剑,2012[3]Benjaafar S等,2012)、供应链协调及获得最优决策(Liu F等,2016Lang X等,2017[4] [5]。关于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模型构建方面主要利用了博弈理论、借助数值实验理论分析低碳减排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决策。包括合作决策协同模型能够使供需双方获得更好的利润(Mohammadreza et al.2018)、基于SBM-DDF-AAM构建低碳转型进程的动态评估指数,发现各地区低碳转型进程差异(陈诗一,2012[6]、通过构建低碳转型理论模型对低碳转型的动因、因素及路径进行研究(任相伟等,2021[7]、基于数据挖掘等IT 技术,研究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供应链转型的实现(肖静华等,2015[8]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及评价方面。如杨红娟和郭彬彬(2010[9]提出分析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法、借助算例法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以及在传统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中加入低碳视角,运用AHP—DEA模型、新型低碳绿色平衡记分卡思想等多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低碳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于君涛和张建宇,2015;生艳梅、孙丹和周永占,2014[10] [11]。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将碳排放作为供应链低碳转型绩效评价的一方面。主要研究碳排放的科学度量(陈剑,2012)、通过供应链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减少碳排放(Benjaafar等,2012)。

现有文献对供应链低碳转型及绩效评价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绩效评价中,利用实际数据的研究相对较少。一方面,目前研究针对企业实际数据进行绩效评价的相对较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受到各个利益主体绩效的影响,利益主体若片面追求自身绩效最大化,往往会损害低碳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故针对企业的绩效评价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多数学者从理论出发建立低碳供应链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虽然建立了绩效指标体系,但是无法从实际数据角度印证低碳供应链的绩效。缺乏相应实际数据的支撑,绩效指标体系可能与企业具体实践存在较大差异,易与实际脱节。第二,考虑政府影响的研究较少。目前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相关研究主要利用博弈论或模拟测算的方法,构建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的三方均衡模型,从而在利润最大化情形之下进行均衡点的求解。大部分三方模型很少考虑到政府的影响。但是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都对供应链低碳转型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中应予以考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具体推进,离不开微观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低碳转型的支持。但若缺乏对政府的分析,三方模型可能与企业具体实践脱节,从而导致低碳转型有效性及可持续性难以得到合理保证。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与企业绩效:价值创造效应

供应链低碳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会对相关资源进行重新编排。企业在资源编排过程中能够实现对零散资源的捆绑,促进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以实现价值创造过程(Sirmon et al.2017[12]。此外资源编排有利于企业进行低碳创新(Kristoffersen et al. 2021[13],低碳技术创新作为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王琳等,2012[14],一方面,能够减少能源投入、降低长期减排成本(范丹等,2022Anderson等,2004[15] [16],假定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将会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总量,出售多余碳排放额度(范丹等,2022),从而提高企业收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假设H1:供应链低碳转型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绩效。

(二)供应链低碳转型与企业绩效:信号传递效应

供应链低碳转型过程中供应链各方减少碳排放的行为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该行为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张雪等,2021[17],获取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蒋红芸和景珊珊,2013[18],从而提高企业声誉。一方面,良好的企业声誉塑造了可信任的市场氛围,增强了广告宣传的效果(孙绪芹等,2021[19],提升品牌价值(王清刚和李琼,2015[20],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企业声誉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徐天舒,2020[21],增强企业产品粘性,提高顾客对本产品的复购率。新市场的开辟和原有市场的巩固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假设H2:供应链低碳转型通过声誉提高企业绩效。

(三)供应链低碳转型与企业绩效:地方政府的调节效应

政府作为供应链低碳转型过程中外部影响因素,其作用不容忽视。低碳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引导其发展。首先,在低碳转型初期,政府对于低碳转型的鼓励性政策有利于促进普通企业向低碳企业转型(夏西强,2020[22]。其次,政府政策能够激发企业对绿色低碳产品的生产热情(Tsireme等,2012[23],进一步促进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同时政府对于消费者和企业的补贴可以提高企业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研发支出(高珂,2019[24]。随着企业市场份额增加以及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在低碳供应链转型中看到了好处,有利于企业后期主动持续地进行低碳转型。

假设H3: 地方政府的鼓励性政策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低碳转型。

具体如下图:

图1 理论分析

1 理论分析

四、案例分析

(一)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界定

对于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界定,本文以“低碳”为关键词,结合各企业实际措施及碳数据披露情况进行界定。本文将2017年界定为南钢股份低碳转型时间;将2016年界定为中国神华低碳转型时间;将2015年界定为上海电气低碳转型时间。相关时间点下如图所示:

图2 低碳转型时间界定

2 低碳转型时间界定

(二)企业绩效研究

为衡量低碳转型后企业绩效变化情况,本文对三家企业的碳绩效及经济绩效进行整理研究。分别选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ROE作为碳绩效及经济绩效的衡量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碳绩效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南钢股份自2017年实施低碳转型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4.163单位下降到2.7单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碳绩效良好,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同南钢股份趋势相同,中国神华自转型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由14.11单位降低为2021年的9.56单位,碳绩效良好。而上海电气自2015年转型后,2015-2017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由191.18单位增加到336.99单位。2018-2021年虽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5年。由此可见,上海电气低碳转型的推动力度不够,转型效果较差,最终导致碳绩效不理想。

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表1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2.经济绩效

从表2以看出,南钢股份碳绩效虽然良好,但净资产收益率从2014-2021年波动较大,其中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从3.14%下降到-28.05%201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则上升到32.35%,经济绩效与低碳转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净利润的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较大,净利润则是由于钢铁行业钢材价格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得企业营业收入及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如2015年钢材价格均显著下降,降幅达到30%左右。2017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则大幅上升,同比增长22.4%。考虑到该种情况,本文对南钢股份的主要钢材销量进行整理并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获取钢材销售及原材料变动情况对2015年及2017年南钢股份净资产利润率进行调整。经调整后,可以看出南钢股份自低碳转型后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上升。中国神华净资产收益率在转型前虽也有一定幅度增加,但转型后变化幅度增大。自2016年转型后至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从7.51%提高为2021年的13.64%。而上海电气自2015年以来,净资产收益率由12.36%降至8.12%,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看出,上海电气低碳转型后,经济绩效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2  净资产收益率 单位:%变动

表2  净资产收益率 单位:%变动

 (三)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影响绩效的路径分析

通过以上对企业绩效的分析,可以看出低碳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那低碳转型到底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呢?下面将对理论分析的两条路径展开分析。

1.技术创新

图3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南钢股份自2017年低碳转型以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强度自2017年的3.14%增加到2020年的4%。其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进行低碳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研发推广低碳能源用钢、超低温用镍系钢产品,采用光伏发电设备、投资余热回收等设备。而研发投入强度和吨钢综合能耗整体上呈现反方向变化趋势,低碳技术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成本。此外据南钢股份年报披露,该公司获得世界银行(代表意大利碳基金)的碳减排量转让款共计 1,135 万美元,为公司带来碳收益。中国神华在转型期围绕煤炭绿色开发、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炭清洁转化三大领域进行研发,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强度由0.47%增长至1.05%。绿色、清洁领域方面的研究有效促进了减排成本的降低。根据中国神华2021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所属21家火电企业和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实现100%履约,交易配额228万吨,交易CCER 4万吨,交易额约0.86亿元,为公司带来碳收益。分析上海电气研发投入强度则发现,2015-2016年上海电气研发投入强度有所下滑,低碳转型后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没有及时跟进。2017-2021年的研发投入强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与新能源环保设备及高效清洁能源设备产品投入有关。图3可以看出上海电气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值能耗整体上呈现反方向变化趋势,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会影响其单位产值能耗,从而降低企业减排成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低碳转型技术创新投入能够有效促进能耗成本的降低,继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同时,低碳减排能够给企业带来碳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低碳转型可以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绩效。

2.企业声誉

图4  企业声誉

4  企业声誉

从图4可以看出,南钢股份自2017年低碳转型以后,总市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市场对南钢股份更加倾向,企业的声誉有所提高。企业声誉的提高能够加强企业宣传效果。此外企业钢材销量呈现上升趋势,有利于原有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辟,从而影响企业绩效。中国神华总市值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之后,公司在整体行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持续推进低碳转型,总市值水平进入3500亿大关,进而相继稳定,显示出市场对其热度很高。十三五期间整体煤炭产量下降,但中国神华煤炭销售量处于较稳定区间,可见其市场份额的稳固。自2015年以来,上海电气的总市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9年小幅度回升后,2021年又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上海电气的声誉呈持续下滑趋势。上海电气的销售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其声誉的下滑有密切联系。其声誉下滑影响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造成销售量的下滑,会对上海电气新市场的开辟和原有市场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能够通过影响企业声誉进而影响企业原有市场巩固及新市场开辟,最终影响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低碳转型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绩效。

(四)地方政府的调节效应分析

除以上路径会对绩效产生影响外,政府因素对企业转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南钢股份、中国神华、上海电气分别位于江苏、北京和上海三个不同地区。故本文通过“八爪鱼”爬虫软件搜索了三地政府自2014-2021年出台的相关低碳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分析地方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对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调节作用。江苏省总共政策文件77条,经筛选有效政策文件53条;北京市总共政策文件96条,经筛选有效政策文件51条;上海市总共政策文件48条,经筛选有效政策文件36条。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人民政府2014年下发的《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全省低碳减排目标与举措,提出要强化技术支撑,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和创新能力。其创新体制机制,财税金融支持等措施有利于推动企业低碳转型。根据政策数量可以看出,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人民政府重视企业低碳转型,积极引导鼓励并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与中国神华和南钢股份的绩效情况相吻合。与北京市、江苏省相比,上海市政府对低碳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鼓励性政策有利于推动企业低碳转型。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南钢股份和中国神华进行低碳转型以来,低碳转型推进情况较好,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而上海电气的低碳转型的推进情况不理想,自转型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不降反增。可以看到,南钢股份和中国神华自低碳转型以来研发强度不断提高,能耗成本降低,同时,企业声誉呈现上升趋势,产品销量增加,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上海电气自转型以来研发强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能耗成本有所降低,但是企业声誉呈下降趋势,导致产品销量下降,对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对于低碳转型的重视程度及政策鼓励支持会提升企业低碳转型。综上,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显著提升碳绩效和财务绩效,其中,价值创造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支持显著促进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

本研究主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管理启示:

企业管理启示。①根据自身研发能力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在“碳中和、碳达峰”大背景下,企业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转向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因此企业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变得尤其重要。但是盲目创新可能会导致企业入不敷出。故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发强度,最终通过低碳技术的创新,降低减排成本,提升企业绩效。②将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与声誉、产品相结合。企业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及其他绿色荣誉。加大对企业低碳化的宣传,传递企业低碳信号,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新市场的开辟并巩固原有市场。

政府的管理启示。①推动完善碳标签制度和碳核查体系,赋能低碳企业发展。将碳排放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不同行业企业档案,加大对企业的监督。②引导本地区内金融部门和商业银行,提高低碳信贷覆盖面,并通过相关财政资金、税收政策,给予企业支持。③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推动企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完成“双碳”目标,政府应积极加快低碳信息公开、污染处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Benjaafar S, Li Y, Daskin M.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Insights from Simple Model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10(1): 99-116.

[2]Mohammadreza H M, Mina N. Coordination of Green Quality and Green Warranty Decisions in a Twoechelon Competitive Supply Chain with Substitutable Product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72: 2876-2891.

[3]陈剑.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21(6)721-728+735.

[4] Fan Liu, Wen-Lei Chen, De-Bin Fang. Optimal coordination strategy of dynamic supply chain based on cooperative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 model under uncertain conditions[J]. 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6,56.

[5]Lang X , Wang C , Hui L . Decision and coordination of low-carbon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6]陈诗一.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J]. 经济研究,201247(8)32-44.

[7]任相伟,孙丽文.低碳视域下中国企业绿色转型动因及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J].软科学,2020,34(12):111-115+121.

[8]肖静华,谢康,吴瑶,廖雪华.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电商企业供应链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5(4)137-154+188.

[9]杨红娟,郭彬彬.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09):31-35.

[10]于君涛,张建宇.基于AHP—DEA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44-51.

[11]生艳梅,孙丹,周永占,.低碳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5-27.

[12]SirmonD. G.HittM. A. and IrelandR. D.2007“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 ing inside the Black Box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32No.1pp.273~292.

[13]KristoffersenE.MikalefP.BlomsmaF. and LiJ.2021“The Effects of Business Analytics Capability on Circular Economy ImplementationResource Orchestration Capabilityand Firm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Vol.239.

[14]王琳,陆小成.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功能与路径选择[J].中国技术论坛,201210):98-102.

[15] 范丹,付嘉为,王维国.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03):591-603.

[16]Anderson, S.T., Newell, R.G ., Information Programs for Technology Adoption :The Case of Energy -Efficiency Audits [ 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 1) : 27-50.

[17]张雪,韦鸿.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J].统计与决策,2021,37(05):157-161.

[18]蒋红芸,景珊珊.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01):49-52.

[19]孙绪芹.零售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与消费者企业认同相关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05):108-111.

[20]王清刚,李琼.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供应链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5(01):116-127.

[21] 徐天舒.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36(09):164-168.

[22]夏西强,徐春秋.政府碳税与补贴政策对低碳供应链影响的对比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0,29(11):112-120.

[23]Tsireme A I , Nikolaou E I , Georgantzis N , et al.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on the decisions of managers to adopt G-SCM practices[J].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2012, 14(5):953-964.

[24]高珂.演化博弈视角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中国物价,2020(07):82-8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