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一带一路”背景下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究

2018-04-23 14: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园区为例

钟琴   四川农业大学 

摘要:本文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主要探究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通过对个别案例——蒲江县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问题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为智能制造类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建议,以期推广,使之进一步为国家发展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提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工智能的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随之而来,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科技替代人类的危机也越来越强,但高素质人才仍旧是存在不可替代性的,从而高素质人才成为21世纪竞争的焦点之一,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住优秀人才成为现代企业思考的问题,而本文将以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园区为例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背景概述

(一)“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建立合作园区,中国正在面临转型,由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向资本密集型转型,但在“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下,国际合作也会面临相应的危机,如何在此过程打造适应并能提升“一带一路”进程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提升我国人才素质能力迫在眉睫。

(二)智能制造发展新趋势

智能制造是制造企业借助现代工具和方法,利用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应用,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智能制造产业是以智能制造装备为物质基础支撑,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应用和推广而形成的产业。

国外发展方面,智能制造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与关注,智能制造使发达国家成为制造业强国。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积极制定加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培育国家竞争优势。

国内发展方面,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前期发展较为缓慢。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的支持下,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发展,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的号召,为应对智能制造工业4.0的到来,我国应该加强智能制造业的建设与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相比于工业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制造业仍处于劣势地位,升级转型显得尤为急迫。而人才作为智能制造业一大推动力,提升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而人才强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相应的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来看,刘红梅、张晓松(2002)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角度出发,指出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方式;周升铭(2008)综合前人观点,较为系统提出地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培养学生所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目标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

本文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计、教学方法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

“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成都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蒲江县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区,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令人瞩目,其一方面以德国“双元制”为基础,另一方面形成蒲江县中德中小企业园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在以智能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下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并保持持久不衰的秘密武器[1],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其基本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职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三、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区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交通要塞,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其主要从事智能五金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生物产业等智能制造生产,在此继北京、上海之后建立了全国第三个中德(成都)AHK职教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培训职工,采用“政府投入、学校运营、园区承载”的方式,与传统校企合作有一些差别,主要是加入了政府的投入,以三方协作共同来推动其进行,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区与德国进行合作,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目的是保障德资企业的人才供应需求,培养工匠型人才,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更加全面地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

三、本土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虽然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区与德国进行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不同的国情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大量资料对比发现,在蒲江引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概括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合中国现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特色,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好的运用在德国工业制造当中,但在中国市场是否符合中国工业现状,在之前的研究中表明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校企双方没有达到很好的融合,加上人才培养的高成本,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上很难维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能还存在其他与中国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培训之后的员工发展空间有限

培训员工的来源主要是初中中专等应届毕业生,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对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更多地是依据企业需求而对其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更多局限于工作本身,培养出类似流水线工人的职工,保证合作园区的工业生产即可,当其想要换行业换工作时,面临市场,缺乏其他技能,即使通过职业培训中心的培训面对其他的职业也没有更多的选择,选择面狭窄,并且在信息化时代,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在AHK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后的员工略显无助,发展空间较狭窄。

(三)教师来源是否与需求相匹配

AHK培训中心的教师大多来自于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学校的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针对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区来说,其目的是为了培训符合其工业生产的工匠型员工,教师只具备理论基础知识是往往不能满足培训及企业需求的,实际操作经验也需要相当的丰富,所以对于教师的选择需要进一步地考量与要求。

(四)证书是否获得社会认可

虽然蒲江引入的AHK培训认证体系,是全球认可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经过“双元”教育的学生,可以获得AHK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由AHK总部授权,与德国境内证书有同等效力,相当于目前的现状来说,公众对于该证书的知晓度还不够高,当员工拿到此证书后虽然能在该合作园区内获得相应的认可,但在离开此合作园区之后,是否该证书还具有同等的认可度值得商榷。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立足国情,以人为本

引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但在引进过程中不应完全照搬他国模式,应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统理念,吸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理念,发展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及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背景,以人为本,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发展。

(二)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专业人才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2]教师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地转向了指导、咨询者,师生的地位更加平等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引进专业素质过硬及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的教师,更加有利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为人才提供就业保障

社会认可度、员工发展空间受限等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员工参与到该人才培养模式中去,为我国智能制造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人员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若该模式下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少的人将参与到该模式中,最终本土化过程将会受到限制,国家应加大投入和宣传,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不懈努力。

五、结语

中德中小企业园区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究从企业角度来说一方面能够帮助智能制造类企业了解员工在本企业培养过程中的反映、行为与结果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智能制造类企业了解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势,为企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从员工角度来说可以帮助技术员工了解智能化工业时代制造业人才素质需求,有助于其重塑职业观,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要求,以与企业培养模式相匹配。通过上述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德中小企业园区及其他智能制造业提供一定的建议,促进我国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创新,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土化改革与实践[J].北京:世界教育信息,2009(11).

 

[2]向丽,刘晓欢.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试点及反思[J].职教论坛,2015(02):52-5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