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

2018-04-01 21:3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静仁 叶红艳 刘榴 指导老师:王乐乐 安徽大学

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10357168)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对于革新传统,面向未来具有重大的优势及意义。结合平台化管理模式,分析实施平台化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化;当前问题;对策

引言

2007年发布的《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同时鉴于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各方面对高就业质量的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下简称大职)已经被设为必修课程。但光靠给一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给毕业班学生举办讲座,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且大职课教学成果质量普遍较差,根据调查只有约15%的学生认为规划课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而36.7%的人认为效果不大,甚至12.6%的人认为没有开设的必要。职业生涯规划的对象是学生本身,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职规划无疑会沦为一种形式。因此,传统的大职要想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群体,必须做出形式与组织结构的改革。

笔者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原有的大职体系做出革新,构建了“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以平台化管理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解决了课程教学片段化、集体化、简单化的缺点。

一、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介绍

(一)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内涵

依托现有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基础、大职教育系统以及线上平台开发技术,构建出具有完成 “职业目标、性格测试”、“定向、追踪分类指导”、“针对性动态成长档案”等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和信息传递职能,帮助大学生及时得到结果反馈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在线云平台。

平台将互联网新兴产业和大职传统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取大数据技术之长补传统规划之短。首先将大学生预入校及在校期间的时间跨度分割成四个阶段,再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在四个阶段中准备相应方案进行分类指导。

(二)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实践

1.专业选择,确立目标

在大一新生入学前,随录取通知书寄出客户端网址,学生根据学号或身份证号登陆平台,完成首次网上作业,开启成长档案。网上作业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的填写(目的是完善学生个人信息),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调查(为今后专业认知、职业定位做准备)。根据专业满意度测试甄别出三类学生:喜欢自己专业;不喜欢自己专业,有其他选择;不喜欢自己专业,未知迷茫。特别针对第三类学生进行职业目标测试,帮助他们选择真正心仪专业。以此保证学生学习之初找对方向,目标明确。

2.深入认知,实施规划

第一学期主要工作是加强学生对各自专业的深入认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形成个性海报。主要教育方式是定期的在线学习,网课包括: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创业管理课程、创新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并以此为方向提升自我;了解职业分类、国家政策、行业形势;了解创业的目的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辅导创新实践。同时线下提供心理咨询和专业调换指导,为入学甄别时被划分为第二、三类的学生提供分析服务。系统自动采集学生成绩、社会实践等数据,进行审核、评估、修正,形成分析报告,纳入成长档案,这一过程会在整个学习阶段贯穿始终。

3.完成规划,职业定向

第二至六学期在专业认知强化、生涯目标确立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分类与定向指导。创新式的互联网+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确立未来发展方向、获取职业资格、培养职业技能等。课程分为三环节,即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交流、课堂小结。在网络互动交流专区,利用互联网实时交互的功能,加强与学生多维度、多层次的沟通交流,针对不同诉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指向性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尽早进入职业生涯规划后期,确立职业目标。

4.选择职业,提前准备

经过三年的积累与准备,第四学年的任务明确为确立职业及发展方向,为职业生涯开展做准备。此时平台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进行预备式就业培训。结合学生专业,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对口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职场、科研经验的社会人士,录制网课,将社会资源引进学校,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前感受职业氛围。在平台客户端提供丰富的简历模板、面试技巧、笔试训练,及院校、企业、科研单位的招聘用人信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应试能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二、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优势

(一)信息数据化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从信息到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加速流动和对数据的分析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而在大职的意义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内容实时更新并且和社会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互联网的信息数据化使得我们能够在传统大职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使大职将大学生和社会对接。

(二)价值创造

平台最大的优势便是创造双方互动的机会,降低信息搜索的成本,提供了双方实现价值交换、完成价值创造的场所。从大职的目的出发,其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而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其强烈的隐藏需求是希望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学习规划与教育方式选择的全部过程,也就是有强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掌控欲望。抓住这一方面的个性需求,在大职平台展现大学生更多的个性化板块,如兴趣培养、技能展示等,拓展平台的功能性,进行一种价值创造。从另一个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中心化处理,可以筛选摒弃无用的的信息,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化利用数据的价值。与此同时,学生的成长档案可以为研究国内大学生思想与生活动态提供第一手数据,成长档案日益完善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创造价值。

(三)强大的生命力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技术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习惯,甚至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重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职平台可以及时完成系统的更新换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难题不可避免,模框职能难分主次

该平台设计适用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且应用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供参考的系统模型较少,技术开发难度较大,服务对象数量较多。而且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框架构建和模块设置的科学性则更加需要注意,过分注重规划系统的功能性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接受指导的积极性。

(二)后台运营缺乏团队,平台维护需要人手

虽然平台的优势之一是高效地降低人力成本,但信息处理系统的维护和完善仍然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同时平台首页的日常更新也缺少具备新闻传播知识的工作人员。

(三)信息收集难度较大,社会资源较为缺乏

对比传统的大职教育,平台的另一大优点就是社会资源与学生群体的对接,为了模拟学生接触社会的真实体验,其信息的来源既需要全面广泛,又需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生涯模式真正贴合实际情况。但对于刚建设的平台而言,其资源获取能力欠缺,社会资本的积累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四)学习过程缺乏自觉,学习效果难以评价

互联网+平台的最重要的优势便是给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但平台的根本目的是为大学生有效地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自觉性不代表自主性,若学生的态度未端正,平台建设的意义便不复存在;且指导成果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见效,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价标准,对平台的职能设计也是一项挑战。

四、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框架开发有参照,模块设置需合理

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的构建主要参考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黄维跃团队开发并运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安徽大学doBell团队设计开发的名为口袋小安的移动端校园社交服务平台软件的部分功能。虽然与传统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有较大差别,但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创新难度并不是很大。平台的模块除了基础的指导规划功能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社交服务功能,即提供了交互式体验,满足学生自我求索的需求。

(二)平台维护有帮手,维护人员有来处。

现如今几乎任何高校都有自己的门户网页以及相应的教务系统,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一支常备的技术维护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组成包括专职的程序设计维护人员,还和一部分在校的教师和兼职的学生,他们均具备较为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平台的维护工作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们。而平台首页的日常更新则可以交付给学生会的文体宣传部以及新闻传播学院有意愿的兼职生,同时安排一位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进行培训,提供经验并监督审查。

(三)信息来源多渠道,社会资源吸收广

平台信息的主要来源除了国家统计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外,还包括企业、事业单位、考试院等社会机构,以及自媒体发布的关于职业就业、技能学习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借助与学校合作企业及协会的力量,邀请社会各行业的资深人士,提供例如职场经验分享、行业形势分析、技能培训等咨询,以网络课堂或线下交流会、讲座、报告等形式。

(四)学习动态全跟踪,信度效度有标准

在线学习监测评估系统,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其云平台使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进一步丰富成长档案,并阶段性的将学习成果对学生反馈,跟踪式的管理避免了学生自觉性不强的缺点。学习效果难以衡量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加以解决。利用大数据的并行处理,可以较为准确的为学生的性格和愿景画像,从而可以量体裁衣式的为学生进行指导,以此设立的评价指标也更有关联性。

参考文献:

[1]张光亚,王金飞.基于当今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企业导报,2016(04):125-126.

[2]黄维跃,宁佳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化管理模式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2(04):54-58.

[3]王玉楠,李佳杰,张旭.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的作用、意义与方法[J].成人教育,2017,37(11):86-88.

[4]周丽妲.“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9):177-179.

[5]于跃.“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网络化建设借鉴[J].学术探索,2017(11):145-150.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