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对县域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2015-11-27 23:3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李子逸 南京审计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对江苏沭阳县金融系统的实地调查,以江苏沭阳农商行为例,重点分析了其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就江苏省县域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创新

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推动和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支撑。为了解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发展现状,笔者走访了沭阳经济开发区及桑墟、新河等乡镇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客户,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访谈银行高管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向沭阳县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和人民银行沭阳县支行了解当地经济金融统计数据和相关监管资料。此次调查,加深了对县域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的认识,也发现了制约县域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主要因素。

一、沭阳农商行开展农村信贷产品及服务方式创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沭阳县经济上属于苏北板块,是江苏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沭阳县农村金融改革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沭阳农商行的改革发展和金融创新是沭阳县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缩影,这也是我们选择其作为调查样本的重要原因。截止2014年末,沭阳农商行注册资本3.28亿元,下设44家分支机构,在册员工610人。201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4.61亿元,当年新增21.62亿元,是2011年增量的1.74倍;各项贷款余额118.87亿元,当年新增18.79亿元,是2011年增量的1.76倍。

沭阳农商行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以前),沭阳县信用社联社主要办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第二阶段(2007年~2011年),改制为沭阳农村合作银行,主要拓展农户联保贷款和扶贫贷款业务;第三阶段(2011年~现在),改制为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大力推动“阳光信贷”工程,相继推出了乡镇门面房抵押贷款、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的业务品种,资金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沭阳农商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主要做法

1、优化管理机制,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工作效率。201411月份,对原有18个部(室)职能重新组合,调整为六大中心五部两室,形成营销、管理、支撑、保障和风险监督五大类职能分工的大部制、多岗位管理框架,人力资源更大限度向前、中台倾斜,风险管控更严谨、岗位分工更清晰、专业化程度更高。原有信贷流程从客户申请到客户用信有7个环节,最低需耗时3个工作日,改革后仅有客户申请、系统自动分配、授信调查、授信审批和客户用信等5个环节,最低需耗时1天,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倍。

2、完善内控制度,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依托《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2014-2015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沭阳农商行相继开办了乡镇门面房抵押贷款、房产二次抵押贷款、“整贷零还”贷款、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座谈会上,多数信贷员都较为完整地介绍相关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管控重点,农商行较好地做到了靠制度发展业务,不因人员变动而影响业务开展。

3、紧贴农村实际,不断开发接地气农村信贷产品。自200811月起,沭阳农商行通过开展“阳光信贷”惠农工程,对全县39万多农户家庭进行了逐户评议、授信。201110月起,沭阳农商行依托“阳光信贷”数据系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农村信贷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工具。一是开办乡镇门面房抵押贷款业务。对镇区或集中居住点的房屋,经村委会出具证明,乡镇政府审核确认其所有权后,到县房管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即可办理抵押贷款,目前已开办515笔,金额17570万元;二是尝试房屋二次抵押贷款。即客户在该行已有按揭或抵押贷款的情况下,房屋所有权人可以以房产剩余价值再次向沭阳农商行申请抵押贷款,用于个人消费或经营,目前已开办143笔,金额3057万元;三是办理“整贷零还”贷款。针对客户经营项目前期投入高、资金回笼期较长的特点,由客户自行确定还款期限和还款周期,实行整贷零还,分期等额方式偿还贷款本息,缓解客户一次性还款的压力,目前已开办49笔,金额10156万元;四是青年创业小额信用贷款。认真落实创业青年示范户的相关政策,为创业青年搭建起“共青团+农商行+创业青年”的融资扶持平台,支持创业青年做大做强,目前已发放青年创业信用贷款136户、1205万元;五是扎实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加强政策性支农力度。坚持把扶贫贷款发放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目前投放扶贫小额贷款6.2亿元,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5.5亿元任务;六是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订并出台了《沭阳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管理办法》。目前已开办3笔,金额84万元。

4、解放思想观念,“整村推进”不断升级。2013年,沭阳农商行率先提出“以小额信用方式直接发放,是农户贷款的终极模式”这一理念,在全县452个村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定工作,并着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程,促进农村信用环境整体提升,单户信用额度已从先前的5万元上升到最高额度20万元。目前,已评定信用户51614户,授信金额33.1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5.4亿元、9985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使农户贷款更加便捷,也使农户体会到了信用的价值,较好的促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沭阳农商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的成效

1、积极推动了农村金融的有序竞争。随着沭阳农商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力度的加大,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也激发了同业的良性竞争。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昆山农商行沭阳支行、农行加快在农村地区设点布局,积极推广本行的金融产品。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的选择余地增加,金融意识显著提升。沭阳县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1.2个百分点。

2、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沭阳农商行推动的“阳光信贷”工程季检、年检以及信用贷款升级工程,动态采集客户信息、合理提升客户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流程,方便客户用信,极大便利了农村小微企业主和广大农户的创业发展,得益于农商行的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该县木材加工业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花木产业享誉国内,花木基地从新河一个乡镇发展到四个乡镇,带动了20多万人就业。

3、极大推动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沭阳农商行推动的“阳光信贷”工程、信用贷款业务、乡镇门面房抵押贷款等新业务,借助乡(镇)、村两级政府,多方采集农户信息,以此确立客户授信额度,充分体现了“信用有价”的理念,产生了积极社会效应,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户还贷意识明显提升,主动还款率超95%2014年末,沭阳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仅为不良贷款占比1.49%,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

4、有效促进广大农户就地创业就业。沭阳农商行积极响应国家“大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全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工作,支持广大农户、大学生、城乡妇女,依托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开网店,做销售。截止目前,全县网店总数达2万家,销售额超40亿元,拥有3个全国级“淘宝村”、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规模居全国前三位。

二、制约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县域金融环境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阅的相关资料得知,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金融生态县创建和评比工作,对符合标准的分别授予“金融生态达标县”“金融生态优秀县”称号。沭阳县自2010年取得省级金融生态达标县称号,目前仍然维持在达标县水平。从沭阳农商行推动的“小额信用贷款整村推进”工作看,该县440个农村行政村,只有80个村符合“整村推进”标准,其余行政村只能开展信用示范户、示范组评定工作。农村部分地区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缺乏应有的承载基础。沭阳是农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调查显示,沭阳县40个乡镇中,32个乡镇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且以零散种植为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受诸多因素影响,承贷能力不强。目前,只有4个乡镇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的木材加工中小企业群;4个乡镇形成了一定特色的花木产业产业带。如,沭阳农商行较早出台了《农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由于缺少承贷主体以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等因素影响,该项业务仅办理了4笔。

(三)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缺乏金融创新复合型人才。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结构看,60%的人员来自原农村信用社,40%的人员来自近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创性。从走访的农村信贷员和部分农户和小企业主看,65%的信贷员认为,其创新主要是模仿借鉴国内商业商业银行的做法;72%的农户和小企业主认为,其创新产品仍然没有没有脱离资产抵押、贷款担保的原有思路。

(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有的项目具有可复制、易操作,也有的项目不具有可持续性,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很有必要。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也都及时进行了总结,对一些项目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介绍。人民银行还开展了金融机构还开展了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建议

(一)着力加强县域金融环境建设。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本质是根据金融环境和金融主体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提升营销成效和服务效率,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会产生资金集聚效应。为此,建议进一步发挥金融稳定领导小组作用,多方协作,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环境、司法环境、金融环境,吸引更多的涉农金融金融机构加快新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政策试点,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不断加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培育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沭阳是农业大县,完全有条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关键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规范其发展,进一步完善其公司治理、内部管理,壮大资金实力,提高其参与市场经济运作的能力。

(三)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促进创新发展。伴随着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我国利率市场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更高程度上进行“顶层设计”,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现有员工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从农村金融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一方面要大加快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引进步伐,借助其丰富的金融阅历和开阔的视野,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开发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有席位。

(四)完善评价机制,加大涉农创新奖励力度。建议在人民银行开展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的基础上,引入由科研院校、社会中介结构等第三方评估力量,进一步充实、完善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金融创新成果优异,社会反响较好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财政税收、支农再贷款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稀释其研发成本,鼓励其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从而更大程度上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福林,新常态下银行业改革与发展[J].江苏银行业,20152

[2]江能,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8.

[3]查斌仪,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江苏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回顾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42

[4]李晓海,新常态下农信社改革发展新方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56

[5]田径,谢海,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的思考——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