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浅谈提高金融竞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16-07-29 21: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远博 中国建设银行人力资源部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竞争不足,监管能力仍待提高,导致整体金融竞争力不足,无法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有力支撑。本文建议通过健全监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能力,加强开拓境外金融市场等措施,提升我国金融实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竞争力;建议

十八大以来,在双率改革加快、“一带一路”、沪港通等政策推动下,人民币正从跨境贸易向跨境投融资、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等方向加速发展,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国际性金融合作机构相继成立,全新的人民币对外输出平台初具规模。目前,全球超过98%的国家和地区已与我国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2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第7大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第9大外汇市场交易活跃货币,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我国全部跨境收支比重接近25%,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签订本外币互换协议达3万亿元,境外人民币存款总量超过2.5万亿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时机已来临。

然而,一国货币国际化最主要的支撑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目前看,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金融业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在市场、机构、产品、监管等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足以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强有力支撑。

二、金融竞争力不足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一)从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维度分析

目前,与国际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在深度、广度和全球化程度上仍有较大不足。一方面,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不均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间接融资比重在80%以上;我国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6%,而美国自1996年以后占比持续在100%以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美国债券市场规模是我国的8倍,日本债券市场规模是我国的4倍;此外,国内缺少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创新滞后于发达市场。另一方面,在扩大跨境资本流动、引进境外资本和机构,以及离岸市场建设上处在起步阶段。以QFIIRQFII为代表的境外机构投资仅占A股流通市值的约2%,外资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占比不到2%QDII总获批额度仅800亿美元,沪港通总体额度仅为5500亿元。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不足,无法提供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市场活力。

(二)从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维度分析

我国以银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主要金融机构,其业务结构仍以传统的信贷和上市服务为主,业务范围仍集中在国内,全球化布局欠缺,国际竞争力不高。从市值和规模来看,我国已有4家银行跻身全球市值前十大银行之列,中信证券也位列全球市值前五大券商,但国内五大银行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平均仅为6%,远低于欧美银行35%以上的占比水平,证券公司海外业务更是一片空白,金融机构全球竞争能力很低。如果国内金融机构不能尽快提升国际竞争力,长期大而不强,很难支撑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进行。日元就是最好的例证,自1980年日元开始国际化,1988年时有9家日本银行位居世界前20大商业银行之列,同期日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占比达到8.7%。但随着日本经济衰落和金融机构竞争力下降,在世界前20家商业银行中日本银行逐年减少,到2009年仅剩3家,同时,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也跌至3.1%,远低于美元、欧元、英镑。由此可见,如果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本土金融机构,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将受到削弱,无法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推进。

(三)从金融监管机制的竞争力维度分析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普遍情况,但我国现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容易造成监管空白、多头监管、标准不一、竞争歧视等矛盾和问题,难以消除混业经营下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分业监管难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伴随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参与者更多,交易产品更加丰富,风险在境内外各市场间的交叉传导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管理难度将会加大,现行体系将无法满足人民币国际化下的监管需要。

总的来说,如果不能弥补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全球化竞争力的不足,全面提升我国金融整体实力,将难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金融机构全球化步伐

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要培育出像美国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全球化大银行和大投行,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能够在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金融政策的制定、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享有一席之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有实力的银行和券商做大做强,加快全球化步伐,通过制定中国金融机构全球化发展战略方案,配套推出财政、税收、金融监管、外汇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本土金融企业走出国门,积极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国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海外成熟的经验技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球化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对市场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也逐步增强。

(二)加强培育境内外人民币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全球化是人民币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调减,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通过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双轨并行推动来实现,因此中国应通过两个途径加快提升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程度。一是在国内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培育发达的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二是在境外开辟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创立各类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货币地位。一方面,扩张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开放对外投资渠道,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将国内市场打造成具有对外提供金融交易服务能力、具有全球影响力、与国际规范程度相统一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以在海外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业务和实施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为核心,支持跨境人民币贸易和投资,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目前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扩展到11个,总额度9200亿元人民币,这些金融布局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功能性拓展奠定了市场基础,能够促进境内外市场协同联动,打通人民币双向流通机制,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循环流动。

(三)健全混业经营金融监管体系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预先建立顺应混业经营国际趋势的金融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制订完备的金融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一种方向是 “一行三会”和外管局加强协调沟通,共同制定混业监管政策,加强统一监管,制定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监控跨境资金流向,应对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另一个方向是在现有监管框架基础上成立负责金融改革协调的综合性金融监管组织,可以在加强监督和管理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推进金融全球化进程,维持国内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马骏.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境内货币和金融的影响[J].国际融资,201105

[2]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04

[3]薛平智.卢佩琳.后金融危机时)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路径构想——基于人民币东亚区域化合作的实证[J].今传媒,201101

[4]赵平、王玉华.基于综合分析的货币国际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108

[5]沈骏.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及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6]伊藤隆敏、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J].国际经济评论,20120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