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社保基金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24 16:1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谢苗苗  王语诗  曾乐怡  刘艳萍 大连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1014106010113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助项目(18BJY230)。

摘要: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其中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也备受关注。因此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探究,总结前人关于社保基金、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等中介变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关键词:社保基金;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

一、引言

截至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主题词为“机构投资者”的文献数高达34000余篇,主题词为“盈余管理”的文献数高达25000余篇,主题词为“社保基金”的文献数达9000余篇。这些研究涉及社保基金持股、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等诸多领域。通过结合相关学术文献及研究报告等,全面梳理机构投资者和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以总结有关研究结论的相似与相异之处。

二、社保基金持股

(一)社保基金持股偏好

沈冰、欧翔(2019[1]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的持股偏好。研究认为,经营业绩好、风险性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股票更受社保基金青睐。研究还发现,与保险公司偏好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股票、公募基金偏好流动性较高的股票相比,社保基金偏好于股权集中度高的股票而不是流动性高的股票。

(二)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不少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机构投资者有较高的信息搜集分析及投资决策运作的能力,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其二,机构投资者凭借其持股地位对企业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促使管理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司海涛(2018[2]使用中国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社保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社保基金持股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作用,并认为社保基金能够对我国资本市场信息质量起到治理作用。唐帅(2020[3]使用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社保基金持股行为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认为,社保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认为这一关系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Williamson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认为,当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时,决策者对企业未来的预测难度增加。为了减缓公司未来盈余稳定性由于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高管将存在压力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使环境不确定性对应计盈余管理产生正向影响。

盈余管理同样会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GhoshOlsen2009[4]认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下滑是由于应计盈余质量管理,外部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感知能力的上升,其所要求的资本也上升,企业不得不改变融资政策,最后导致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

花冯涛(2017[5]基于深市A股的研究,从盈余管理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为切入点,得出真实盈余管理在不同管理方向中对环境不确定影响的机制不同,存在差异,但是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的环境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葛雅洁(2019[6]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视角,分析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将会引起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有效抑制环境不确定性引发的应计盈余管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王双进,常娟(2020[7]基于中国A 股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数据考察环境不确定性与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大会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较低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对结果的分析要有图、表数据的作证,分析所得结论要与图、表显示的结果相一致。

(二)管理层能力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最主要的特征,形成了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管理者,优秀的公司管理者是公司最宝贵的人力资源。Demerjan et al. (2013)[8]以美国1989-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理层能力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盈余质量与管理层能力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管理能力强的高层管理者由于能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环境、能更加准确地运用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具体特殊事项进行处理,进而能更好地估计应计利润,因此倾向于提高其所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

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强,导致管理者的权力越大,孔晨,陈艳(2019[9]提出盈余预测质量与管理层权力之间的关系,认为综合考虑企业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管理层权力越大,上市公司盈余预测偏离程度就会越大,但公司治理质量能缓解这一关系。此外,公司管理层能力对应计盈余管理质量和真实盈余管理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史忠党(2019[10]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与应计盈余管理质量正相关,而与真实盈余管理质量负相关,能力强的管理层会使用自己的才能认知企业的宏微观环境做出盈余操纵。

四、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一)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国内学者们相继提出盈余管理受机构投资者影响的机制,主要持有机构投资者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观点。程书强(2006[11]早先指出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影响机制,即机构持股对操纵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抑制作用,且持股比例越高,抑制效果越有效。而黄谦(2009[12]发现这种抑制关系存在一定条件。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高时能够被抑制,机构持股比例低时被促进,即两者存在倒U型的关系。申景奇(2011[13]将有无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条件下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无机构投资者持股。并且同样存在随着持股增加,盈余管理程度随之降低的显著效果。袁知柱(2014[14]发现虽然机构投资者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同时会导致公司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进行替代。这种转向操纵关系存在于保险公司、投资基金 、社保基金、QFII和证券公司,但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企业年金和银行持股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不显著。在对近五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后,卜华,范璞(2020[15]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分析并验证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方面,机构投资者持股均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黄国良,王丽清(2021[16]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在盈余管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也得出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显著抑制作用。

(二)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学者们对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从而探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李善民等(2011[17]将机构投资者分成消极和积极两种类型,实证检验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受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消极的机构投资者导致公司采取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积极的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则存在微弱的反向相关关系,存在着对管理层操纵盈余行为的约束。

牛建波等(2013[18]按照投资行为特征将机构投资者分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该分类方式被普遍采用并验证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性。李争光等(2015[19]通过研究表明,稳定型的机构投资者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盈余管理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姚靠华等(2015[20]发现在抑制企业正向和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面,稳定型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作用更强。胡凌云(2019[21]通过对2012-2016年我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得出对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来说,稳定性的机构投资者在影响高管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的层次上发挥负向的调节机制。王珏,何馨蕾等(2020[22]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高管薪酬以及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之间三个方面之间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稳定型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随着高管薪酬的增加,其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除此分类方式之外,姚靠华等(2015[20]还将机构投资者从持股规模和独立性维度划分,研究得出:大、小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负向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机构投资者正相关关系更强;大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呈负相关机制。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罗付岩(2015[23]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经过实证检验得出投资期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性越强;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正向盈余管理均显著。由于新会计准则提出了投资主体可以分为交易性投资主体控制性投资主体两个概念,余怒涛等(2017[24]按照新准则将机构投资者分为交易性投资者和控制性投资者,并发现控制性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表现为监督效应;而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不明显或是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推动作用,表现为合谋效应。

五、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在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盈余管理行为正是因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产生的,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将会对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又是公司治理结构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研究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国外的相关文献中,Fan and Wong2002[25]认为股权制衡的公司中,股东会对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Kim and Yi2006[26]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较高会促使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Gopalan and Jayaraman2012[27]发现当股权集中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管理者会利用控制权获取收益。

国内来看,刘婉立、王婷(2013[28]研究结论认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水平呈U型关系。杨志强、王华(2014[29]认为股权集中度增强时容易导致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宿晓、卢慧(2020[30]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的降低会抑制盈余管理水平。金顺姬(2020[31]等人认为行业竞争性的不同会改变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

六、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002年美国颁布SOX法案,自此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探讨展开激烈讨论,该课题也成为了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内部控制展开的监管活动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方红星等(2011[32]基于对自愿性质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的应计活动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发挥抑制作用。

叶建芳等(2012[33]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时间维度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有较高程度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纠正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有所降低。Bashbaugh-Skaife, Collins Kinney2008[34]研究结果也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较之不存在缺陷的企业有更多的应计项目噪音。

范经华等(2013[35]2008-2009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内部控制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抑制较强,但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较弱。

杨德明(2010[36]通过将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相联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与审计监督功能的弱化经常同时出现,而在我国特有的证券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将导致审计师对盈余管理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降低。张嘉兴等(2014[37]在校正自选择偏差后,同样发现内部控制与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且影响程度受企业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尤其在非国有企业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样本公司中显著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均可以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是盈余管理发挥抑制作用,

张友棠,熊毅(2017[38]分析国内2007-2015年的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发现体系规范的内部控制使得应计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下降,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上升。

李晓东,张珂瑜等(2020[39]在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三者关系中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能通过内部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盈余管理产生部分影响。

七、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社保基金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保基金持股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机构投资者对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增强时会提高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社保基金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的梳理,有助于帮助利益相关者更深入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为监管层建立有效的盈余管理约束机制以及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冰,欧翔.我国社保基金持股偏好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19(06):71-83.

[2] 司海涛.社保基金持股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02):47-55.

[3] 唐帅.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J].中国商论,2020(14):51-55.

[4] Dipankar Ghosh, Lori Olsen.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managers us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2008, 34(2):188-205.

[5] 花冯涛.真实盈余管理、公司信息质量和环境不确定性——基于深市A股的经验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7(03):123-135.

[6] 葛雅洁.环境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5):16-20.

[7] 王双进,常娟.环境不确定性、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J].统计与决策,2020,36(19):141-145.

[8] Managerial Abi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 2013, 88(2):463-498.

[9] 孔晨,陈艳.管理层权力、公司治理与盈余预测质量关系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9(01):128-134.

[10] 史忠党. 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1] 程书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09):129-136.

[12] 黄谦.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联性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31(04):108-115.

[13] 申景奇.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3):81-88.

[14] 袁知柱,王泽燊,郝文瀚.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J].管理科学,2014(05):104-119.

[15] 卜华,范璞.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视角[J].会计之友,2020(04):87-92.

[16] 黄国良,王立晴.机构持股、地方官员变更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2021(03):83-87.

[17] 李善民,王媛媛,王彩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07):17-24.

[18] 牛建波,吴超,李胜楠.机构投资者类型、股权特征和自愿性信息披露[J].管理评论,2013,25(03):48-59.

[19] 李争光,赵西卜,曹丰,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03):111-121.

[20] 姚靠华,唐家财,蒋艳辉.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真实盈余管理与现金分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07):85-98.

[21] 胡凌云.高管薪酬差距、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真实盈余管理[J].财会通讯,2019(12):56-62.

[22] 王珏,何馨蕾,李文玲,杨晨,吕沙.机构投资者异质性、高管薪酬与企业盈余管理[J].中国商论,2020(16):118-121.

[23] 罗付岩.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投资期限与公司盈余管理[J].管理评论,2015,27(03):174-184.

[24] 余怒涛,陆开森,谢获宝.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05):36-47.

[25] Fan.J.P.H, and T.J.Wong.2002.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3 (3): 401 425.

[26] Kim, J. B., Yi, C. H., Ownership Structur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Listing Statu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Korea.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23(2): 427-464.

[27] Radhakrishnan Gopalan, Sudarshan Jayaraman. Private Control Benefi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Insider Controlled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50(1).

[28] 刘婉立,王婷.股权集中度及性质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3(07):13-15.

[29] 杨志强,王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团队内和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的比较分析[J].会计研究,2014(06):57-65+97.

[30] 宿晓,卢慧.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94-97.

[31] 金顺姬,何微,张赞珉.行业竞争冲击下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经济,2020,33(03):96-100.

[32] 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8):53-60+96.

[33] 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06):50-59+70.

[34] Hollis Ashbaugh-Skaife, Daniel W. Collins, William R. Kinney, et al.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 2008, 83(1):217-250.

[35] 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04):81-88+96.

[36] 杨德明,胡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0(05):90-97.

[37] 张嘉兴,傅绍正.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盈余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02):3-13.

[38] 张友棠,熊毅.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基于20072015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7(03):105-112.

[39] 李晓东,张珂瑜,王进朝.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20(24):75-8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