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结果评价与未来前景展望研究

2022-08-13 21:5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燕亦欣   徐文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央行数字货币(DCEP)重塑银行体系的经济效应研究”(项目编号:SZ202111232020

摘要:自2014年起,我国便开始了基于国家主权信用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方面的研究,至今为止,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现正处于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阶段,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落地指日可待。由此,本文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系列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试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在试点过程中所发挥的货币职能,并在未来从完善配套组织机制、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多元支付场景方面进行进一步展望,以期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市场流通。

关键词: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结果;未来展望

一、引言

近几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货币形态发生改变,催生了数字化、电子化等形态的货币。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中央银行把握金融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开始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设计研究,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与个人发行数字货币相比,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币值稳定、公信力强等,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接受。

2020年初,国际清算银行宣称,在对占据世界经济GDP总量的全球66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报告进行调查统计后,未来三年和六年内将会分别有6个和12个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全球将会有16亿人口使用数字货币。当今的世界经济,已俨然全面数字化,数字货币首当其冲。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实现了从概念研究到实践研究的巨大跨越,并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活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已有初步成果,走在世界前沿。

二、各地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的状况分析

2019年国民经济构成比例报告显示,数字经济的占比已达36%以上,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式推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了进一步完善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自2019年开始,我国陆续展开了对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如表1所示,试点数量高达6700多个,试点范围已覆盖购物消费、餐饮住宿、交通出行等多个日常生活中的领域,支付模式也日益多样化,丰富了试点活动内容。

1  2019年至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情况

表1  2019年至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情况

资料来源:搜狐网、第一财经网、移动支付网等

从以上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情况可以看出,相比于一般纸币现金,央行数字货币充分发挥了消费支付更加便捷、效率高、运行稳定的优点,具有灵活性,同时试点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这些都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最终全面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三、测试结果评价

2019年至今进行的试点活动,充分证明了央行数字货币自身的优越性。在试点过程中,央行数字货币发挥了五大货币职能,并反映出其全线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配套支持的问题。

(一)法定数字货币全线实施尚需要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支持

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结果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但是数字货币的全面落地,还需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八条规定:新版人民币的发行,需要提前公示包括图案样式在内的一切相关因素。数字货币为非印制品,与其相关的客观因素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即现行法律不适于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对法律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与《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均再度明确了人民币的法偿性,禁止拒收以人民币偿付债务的行为。央行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电子化形式,会受数字货币的流通技术限制,使用人必须拥有接收数字货币的终端设备,并依赖网络技术的支持。如可出台个人信息有效保护问题、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的相关配套法律条文,出台关于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的法律风险防范文件及攻击支付系统等网络犯罪等法规。

此外,立法机关还需要结合试点实践,指导立法修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管理条例》、《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反洗钱法》、《支付结算办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同时对于数字货币钱包的开户时认证、非银机构支付管理等问题,需及时对现有法律和法律以及相关条文做出关于数字货币内容的补充条款,让数字人民币拥有法律的保驾护航。

(二)数字货币集中体现的货币五大职能

从试点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全面推广央行数字货币的客观条件,技术条件愈发成熟,央行数字货币以其自身优越性,发挥了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试点活动中发行的所有央行数字货币,均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进入群众的数字钱包中,其价值尺度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等直接挂钩,以我国的国家主权为数字货币的价值进行信用担保,因此我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能够衡量商品的价值量,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同时,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较高,也为推进实现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提供了可能。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央行数字货币同样被赋予流通手段的职能。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发行与流通成本低,高效率清算特点,有效解决了传统货币的流通成本较高,且流通体系复杂,携带不便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有效防范了洗钱、逃税、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以及数字货币的账户松耦合特性,都在试点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性。试点活动中,央行数字货币试验场景涵盖购物消费、餐饮住宿等多个日常生活中的领域,还有与现钞双向兑换、碰一碰支付、可视卡式“硬钱包”、手机扫码等多个支付模式并存供消费者选择的现象,充分发挥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3.支付手段。央行数字货币的账户松耦合特征,使得数字货币在支付过程中不再需要依靠银行账户。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双离线支付功能,不需要开通银行账户,在网络信号和手机信号缺失的地方,也能实现实时支付。这些特点,促使央行数字货币进一步改变传统支付方式,联结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进一步强化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手段,推动货币支付与流通全面数字化。

4.贮藏手段。央行数字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和担保的,保证了其具有无限法偿性。同时它也是流通中现金M0的替代,同样有价值贮藏的功能。由于数字货币钱包将分为个人钱包和企业(商家)钱包,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仍然发挥着以社会财富资产的直接化身而储藏价值的职能。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货币价值和财富资产的代表和化身。从中长期来看,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商业银行脱媒现象”,但这并没有改变数字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只表明社会大众(企业、个人、机关团体等)更愿意以数字钱包的形式储藏资产和货币的价值。

5.世界货币。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国家主权信用的数字货币,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以国家主权为信用担保的,我国政府威信、公信力强,国际地位较高,工业体系和商品市场完整庞大,国家治理能力强,社会长期处于稳定等一系列优势,都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了可靠的信用背书;央行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网络的货币。我国人口数量庞大,14亿人口交易信息的海量数据为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完善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将个人与社会全部数据化,为它的可靠性、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匿名”“可溯源”等特点,安全可靠、难以篡改,保护个人隐私,有效防范了洗钱、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驱动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现实路径。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21年年初联合多边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该项目更加有助于推进我国数字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摆脱全球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货币支付体系的束缚。

四、总结和展望

2019年以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在加速落地,开展多轮试点,形成了多地共同进行试点的应用格局。在此过程中,多个主体积极参与,人民试点热情高涨,都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生态建设。下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结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试点结果总结

1.试点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试点渠道从线下实体商店拓宽为“线上平台+线下商店”同步进行,2020年深圳的数字人民币试点主要参与主体为罗湖区的3000多家线下实体商铺,仅限于线上支付,到后来苏州和海南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试点时,将电商平台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场景,消费者们首次体验到用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在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消费。

试点领域从高频支付领域进一步拓展至便民服务领域。截至目前,落地试点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从最初的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高频率支付领域,拓展到后来涵盖教育培训、政务服务等多个便民服务领域共同试点的格局,应用功能不断深化。未来试点领域有望进一步丰富,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全面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支付手段从手机扫码支付向“碰一碰”支付、可视卡式“硬钱包”等多种支付模式拓展。苏州双12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首次上线“碰一碰”功能,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首次引入了“硬钱包”的“双离线”支付新形式,数字货币支付手段从扫描支付发展到可视卡式“硬钱包”,再到与现钞双向兑换、“双离线”支付等情形,支付模式不断多样化。随着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推广,更多的数字支付场景有望被开发出来,落地进程有望提速。

2.数字货币仍有多个环节亟待优化。目前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推广、应用方案还需进行仔细的合理规划。当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全面落地时,传统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等方面一定会受到影响:首先,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会影响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相关发行部门需要对通货膨胀或者紧缩现象进行防范;其次,当央行数字货币的被用于跨境外汇交易时,需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与他国协商建立汇率兑换互认机制,建立全面的技术安全保障,以防出现虚拟货币交易风险。

推广环节有待优化,进一步加强对数字货币的宣传。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兼顾支付和投资的支付方式相比,存储于电子钱包或硬钱包中的数字人民币无利息,估计刚开始推广使用时,可能会对一部分人缺乏吸引力;另外,大众的数字素养作为数字货币全面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数字货币的知识普及以及数字货币钱包使用辅导,尤其是对于作为缺少数字素养群体主力的老年人和偏远地区人民的辅导。

应用环节有待优化,进一步丰富支付场景。在各地的试点活动中,由于以发放数字货币红包为主的推广形式和应用场景亟需丰富,用户支付习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同时,在试点应用场景中,具备第三方收付设备的线下小额零售场景占大多数,就此而言,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下沉,以挖掘更多潜在群体客户。

(二)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推广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配套组织机制,保障数字人民币有序流通。继续加强数字货币的相关理论研究,健全覆盖数字人民币发行、设计、流通、回笼的资金流转闭环。政府牵头主导,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的协作,完善配套组织机制。将银行、用户以及商户紧密联结在一起,深化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货币支付应用生态,提升央行数字货币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配性。最后,还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手段,创新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提升我国监管水平,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为数字货币大规模、安全稳定的应用推广提供保障。

2   2019年支付宝、微信支付交易额及央行发行货币量

表2   2019年支付宝、微信支付交易额及央行发行货币量

2.打造多元支付场景,深化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率先在财政补助、公共交通等方面推行数字货币应用。如表2所示,2019年每一季度央行发行货币均超过50万亿,现金流通额平均为8.3亿,这证明即使移动支付已经十分普及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的现金在市场中流通,未来央行数字货币的目标就是取代这些现金。除此以外,央行数字货币的普及还会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部分支付额,如表2所示,2019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每一季度交易额均超过20万亿,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未来,要推动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生态,既要确保数字货币在线下零售场景的全面落地,还要大力推动数字货币在其他便民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时发展个性化场景下例如国际竞技赛事、大型论坛会议的数字人民币特色应用。

参考文献:

[1]完善配套机制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EB/OL].http://www.icbc.com.cn/ICBC/网上汇市/货币专题/人民币/完善配套机制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html.2021-03-22.

[2]郭玉增.雄安新区数字货币试点推广问题研究[J].当代金融家,2020(10)144-145.

[3]王雨薇,国世平.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02:12-18.

[4]谢星,封思贤.法定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909:54-62.

[5]姚前.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901:16-26.

[6]邹传伟.泡沫与机遇——数字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金融的九个经济学问题[J].金融会计,201803:5-18.

[7]姚前,汤莹玮.关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707:78-85.

[8]Bordo M D,Levin A T.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and 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licy[R]. NBER Working Paper, No.23711. 2017

[9]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中国金融,201617:10-12.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