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创新 影响 应用 信息化 企业 财务管理 商业银行 互联网 发展策略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3-29 15:2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宜宾市为例

汪萍 聂秋鸿 叶丁玮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2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S202110622003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宜宾市的产业布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该文章从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供需状况,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满足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供需状况;人才结构;解决对策

一、序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产业,它是国家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引着未来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体现,对促进和指导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坚持创新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布局中的核心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战略,把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战略支柱,必须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实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系和机制。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宾市正处在打造四川省南向开发的重要节点,通过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宜宾市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把发展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智能终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发展产业。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各领域的资源需求都较大,而人力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不可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宜宾市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快、更稳定的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宜宾市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开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来,宜宾市GDP增长迅速,全市总GDP2016年的1609.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48.08亿元,GDP整体增速95.59%,年均增速19.12%,其中发展最快的是2018年,年均增速为26.16%。其中,宜宾市的第二产业占有巨大贡献。2016年宜宾市第二产业生产增加总额为772亿,占总GDP47.98%,而后几年,第二产业生产增加总额分别为856亿、1180亿、1308亿、1349亿和1568亿,占总GDP45.97%50.29%48.15%49.83%,并且2021年工业增加值总额的1568.65亿元是2016年的772.29亿元的2.03倍。因此,宜宾市第二产业产值保持在占全市发展值的45%-50%之间,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宜宾市经济发展工业化中期特征明显。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从宜宾市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变化上看,截止于2021年,宜宾市在智能终端产业引进朵唯、苏格、极米等知名企业;在汽车产业,引进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13家;在动力总成产业,成功引进宁德时代在宜宾市建成年产162GWh的全球最大锂电产业基地;在轨道交通产业,宜宾市的中车智轨作为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正式纳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从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上看,2021年的增加值比20年增长12.4%,其中动力电池增长6.7倍、智能终端增长34%。因此,宜宾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产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产业增加值呈不均衡增长形态。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宜宾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智能终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根据宜宾市的十四五规划,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以整车和“三电”为核心,以关键零部件、锂电材料为支撑,预计在2025年全产业链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以智能手机、家居、穿戴及核心设备为重点,以“制造为主、研发为辅”为产业发展格局,预计在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动力装备及通用航空装备为主,预计在202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以纺织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为重点,预计在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医疗器械产业以医疗器械制造、医药制造、医用卫材、医药商业为重点,预计在2025年达到500亿。因此,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在快速发展,整个产业范围不断扩大。

2.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1)人力资源需求数量增长迅速

根据2018-2021年宜宾市统计年鉴,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4.75%,智能终端产业从业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00.3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91%,新材料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医疗机械年平均增长率为3.91%。由此可见,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部分行业尤其是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迅猛,每年的从业人数都在翻倍。此外,根据宜宾市人力资源市场2020第一季度至2022第一季度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20年、2021年人力资源供求缺口均在5000人左右,2022第一季度人力资源供求缺口达4679人。因此,在从业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宜宾市发展中的战略性产业也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源供求缺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急需大量人才。

2)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宜宾市的快速发展带动宜宾市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也带动着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宜宾市战略性发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宜宾市人力资源供给稀缺,同时导致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在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之前,宜宾市以传统酒业为经济支柱,该产业发展成熟且对于职能岗、销售岗、技术岗、研发岗的人力资源需求相对稳定。但随着宜宾市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引进宁德时代、朵唯智能云谷、极米光电等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企业入驻,宜宾市对技术岗、研发岗的人力需求猛增。以宜宾市增长势头突出的宁德时代为例,宁德时代认为宜宾市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电池生产基地,主要负责从事电池生产、研发等工程,其所需人才以研发岗、技术操作岗为主,对职能岗、销售岗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大多数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宜宾市,带动市场上技术和研发人才严重短缺,推动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整体变化。

三、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供需缺口较大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有技术、市场、政府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与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相符合的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目前,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黄金发展时期,对于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模将会大幅度增加。但目前宜宾市现有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无法有效的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制约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宜宾市2020-2022三年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目前宜宾市第二产业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第二产业的人员需求在需求人数产业结构中占比均高达60%以上,从各类职业供求情况来看,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较大。据宜宾市2022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报告显示,目前这两类职业缺口人数分别为7026人和3699人,在具体职业细分中,其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的缺口数高居榜首,而这些都是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职业。同时,目前本科及本科以下人群仍为宜宾市求职主要群体,据2022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宜宾市大学本科求职人数为77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仅90人,这在求职人员中的比例分别为1.93%0.22%,虽然较上年度人数有所增加,但整体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求职人员所占的比例仍较低,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2.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宜宾市地处西南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虽然宜宾市地处在西部地区南向开发的重要节点上,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但是仍然受到了成都、绵阳等地的地理位置、辐射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宜宾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相较于成都以及成都周边地区如绵阳、德阳等地较弱。同时,宜宾市正在着力推进大学城建设,除了本地的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外,还大力引进了成都、自贡等地的多所高等院校,旨在为有力地支持宜宾市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目前宜宾市大学城大学生人数规模已经达到了8万余人,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有两万余人,随着更多高等院校的不断引进建成并投入使用,宜宾市大学生人数规模还会不断增大。但是根据宜宾市2021年第一、二、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其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缺口数分别为7245210312333,宜宾市人力资源的供需缺口仍然较大。这是由于外部竞争激烈,且内部吸引力不足,导致宜宾市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两种因素叠加造成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高端技术人员、高素质管理人才以及新一代产业技术工人不足,符合需要的人力资源规模难以有效的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3.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满足企业需求

2016年起,宜宾市开始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然而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相关产业的高尖端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宜宾市为了满足相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除了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外,还通过建设大学城,大力引进其他地区的高等院校在宜宾市建立分校区,大量培养相关的专业储备人才的方式来满足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除宜宾市本地高校以外,其他高校的宜宾市分校区从2017年才开始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同时人才在校培养的时间至少需要四年,并且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马上进入岗位有效产出,因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毕业后进入企业还需要通过企业的岗位培训才能适应相关岗位的有关工作,因而在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上相对较长,而宜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大力兴起并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宜宾市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不能及时满足企业对相关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产业快速成长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撑,从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四、对策及建议

1.提高宜宾市本地人才培养水平

1)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数量

目前,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数量缺口较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人才培养数量。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和倡导宜宾市现有的高校大力开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并扩大此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其次,可以加强对高校的引进力度。根据宜宾市十四五规划可知,目前宜宾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推进大学城的建设,但目前宜宾市高校的在校人数还是不足以弥补数量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为高校提供科研支持和资金援助来引进更多的高校入驻宜宾市,为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培育质量,优化人才结构

根据宜宾市市本级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宜宾市对于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较大。因此,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上,还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改善培育质量,优化人才结构。

首先,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策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向学校下达人才培养订单,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应专业的班级,在读书期间给予此班级的学生相应的生活补贴、实习机会等,培养结束后,企业根据招聘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即被录用。这种针对单位人才需求定向培养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培育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消除企业需求和高校供给之间的错位,还可以节省单位为招人、留人、养人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降低人员流动的频率及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

其次,企业和高校可以联合建设培训基地,促进技术人才的联合应用,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中,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高校可以及时掌握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的变化情况,避免培育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搭建起了高校向企业直接输送人才的通道,可以减少企业在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成本。

2.加强对外引进力度

1)打造“宜居、宜乐、宜业”的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目前,宜宾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交通阻塞日趋严重、排水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等都制约了宜宾市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全面调查宜宾市整体的基础设施情况,将所得结果与人才吸引力较高的城市设施做对比,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要根据宜宾市的地形地势、城市内的布局以及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建立配套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要达到城市内部的交通通畅,还要缩短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距离,增强对成都、绵阳、泸州等周边城市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以便于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乐、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企业、中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前来落户。

2)组织宜宾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前往教育集聚城市招才引智

目前,宜宾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数量缺口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从而需要招聘大量的技术性和研发性人才。因此可以发挥规模效应,由宜宾市政府组织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组团前往成都、西安、北京、上海等教育发展成熟,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的城市举行大规模专场招聘会,加大对招聘会的宣传力度,提高招聘会的影响力,从而吸引各地区的人才以及各高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前来应聘,为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缓解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3)强化宜宾市企业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宜宾市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数量不足、质量欠缺,这也说明宜宾市目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提升现有员工的素质,更无法吸引高质量人才前来就业。在强化宜宾市企业激励机制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员工的需求类型,确保激励方向与员工的实际需求一致,做出合理的激励计划。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内心不仅仅满足于薪酬激励,也很重视其他层次需要的实现,因此,还可以在情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激发员工工作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强化宜宾市的激励机制能增强企业的招聘竞争力,能帮助企业在招才引智的过程中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打破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匮乏的局面,以便于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的进步。

4)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属于知识型员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他们的需求更多的倾向于高层次的尊重与自我实现。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通过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为他们的子女上学提供绿色通道以及完善相关的医疗服务制度等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他们对宜宾市的归属感,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降低人才流失率。其次,企业可以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对公司的集体餐厅开展餐饮卫生监督,保证饮食质量和卫生,增加娱乐设施建设,以此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5)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首先,掌握高端技术人才信息,建立人信息库。应从多方面收集人才信息,依据大数据将人才进行分类,根据每个人的所属区域、兴趣爱好、学习专业、擅长领域、工资要求等信息进行分类,优势与不足一目了然,便于企业提高招聘效率,达成招聘目的。人才信息库的建立完善有利于掌握高端技术人才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引进的意愿,然后针对需求调整引进策略,从而可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其次,收集招聘企业信息,建立人才——企业对接机制。在了解人才的同时双向对接企业,收集宜宾市新兴产业战略发展人才需求信息,定制与宜宾市情况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将有需求的用人单位也按照公司类型、人才需求、福利待遇、地理位置、公司结构等进行分类,对企业负责的同时尊重人才,完善双向选择机制,便于进行企业人才对接,从而提高高端人才引进成功率。

最后,根据反馈信息,完善人才引进系统。在企业与人才对接后,将对接成功的案例记录在案,同时设置合理回访机制,定期了解阶段性成果,跟踪进展,寻求建议,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若对接失败,应及时安排下一次对接,减少失败对人才和企业带来的伤害。同时了解失败原因,便于系统优化,为后续工作提供保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满足需求。提高引进人才率的同时提高短期工作向长期工作的转化率,完成“引的进,留的住”的目标。

五、结语

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现有的人力资源支撑与产业发展需要之间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然后找出目前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供需缺口较大、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满足企业需求等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导致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无法有效满足宜宾市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内要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数量、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培育质量,对外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来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通过内外兼施的方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率,以此来解决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数量缺口大、质量待提升、结构待优化等问题,为宜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杨英.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05):16-20

[2]施扬达.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17):110-111

[3]张建宁.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研究——以渭南市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0):76-81

[4]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31[2022-08-25].http://fg.yibin.gov.cn/gkgs/wsgs/202103/t20210331_1441304.html

[5]宜宾统计年鉴(2019~2021[EB/OL]. [2022-08-28].http://tjj.yibin.gov.cn/sjfb/tjnj/

[6]宜宾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R/OL]. [2022-09-1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