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常州市三大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

2014-02-12 23:16 来源:xdsyzzs.com 发布:张燕玲 张卜元 王京 阅读:

张燕玲 张卜元 王京 范琴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本文根据19982011年常州市三大产业GDP与就业人数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各大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和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率,围绕常州市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对各产业的就业人数的作用进行分析,为发展相关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依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大学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

关键词三大产业 就业弹性 就业人数 GDP 比较劳动生产率

常州市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其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42%并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常州市工业基础扎实,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最先波及的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力的就业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增劳动力、下岗转移劳动力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就业问题日趋凸出。

一、 常州市产业结构变迁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常州的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7.5亿增长到了2012年的3969.8亿元,增长了222倍。常州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从1968年农业为主的的一、二、三结构发展到1970年的二、一、三结构再到1987年的二、三、一结构不过经历了19年。而到了2012年,常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1.6%,三大产业比例为3.2:52.9:43.9,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比重变化标志了常州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标志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巨大变迁。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5036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达到约1.35万美元,在全省列第4位,而这样的人均GDP数额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的最后阶段并即将进入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其工业基础扎实,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技术进步最先波及的地区。由此而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型,必然会使三大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产生巨大的变化。

二、常州市各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分析

    就业的产出弹性也称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对产出增长变化的反映敏感度,反应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带来的就业增长率的变动。就业弹性把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根据散点图分析,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故建立函数模型如下:

                             L=α(G^β)(e^γ)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Ln L=Lnα+βLn G+γ

Ln L=X,Ln G=Y得:

X=a+βY+r

双对数模型的斜率系数测度了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在以上公式中L代表各产业就业人数,M代表各产业生产总值,β代表就业吸纳弹性,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

    1、第一产业: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 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16.552

1.442

 

11.476

.000

Y1

-.975

.108

-.934

-9.026

.000

a. 因变量: X1

 

 

 

 

 

 

 

 

 

 

     第一产业各年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关系极为密切,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975,表明第一产业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就较低,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为“挤出”效应,说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农业生产的机械,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产业间劳动流动性不断增大,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

2、第二产业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 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1.120

.225

 

-4.971

.000

Y2

.369

.014

.991

25.844

.000

a. 因变量: X2

 

 

 

 

 

 

 

 

 

 

  方程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69,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体现了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有着较强的拉动效用,其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为“吸入”效应居三大产业第一位。说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将增加0.369个就业点数。

3、第三产业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 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1.031

.240

 

-4.305

.001

Y3

.343

.016

.988

21.966

.000

a. 因变量: X3

 

 

  

 

 

 

 

 

 

 

  根据回归分析,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43,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收入”效应仅次于第二产业,近年来第三产业历年的就业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且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有向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靠拢并且超越的发展趋势。因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界限的模糊,部分第二产业与生产线服务业不断融合,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整个GDP的贡献率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由此可预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将使第三产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导力量。

三、服务业产业与非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为了量化衡量三大产业吸纳大学生的能力,我们引入了比较劳动生产率,它反映了该产业1%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服务业)如下:

         B1=(G1/G)/(L1/L); B2=(G2/G)/(L1/L)

G为总产值,L为劳动力总数,G1为服务业部门产值,G2 为非服务业部门产值。L1为服务业部门劳动力数,L2 为非服务业部门劳动力数。 B1为服务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B2 为非服务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

    通过对19982012年常州市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率普遍高于1,而非服务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率在大多数年份低于1表明了非服务业产业部门劳动力的流出,且剩余的劳动力将注入服务业产业部门,这将导致非服务业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了服务业潜在的巨大就业吸纳能力。此外,21世纪以来的世界新技术潮流将带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服务业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1)发展绿色农业

    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进程中,无毒、无公害农产品颇受人们青睐,第一产业应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工种植无公害产品、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程序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净出口,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达到降低产业间劳动流动性,减少劳动力的流出,引进高技术专业知识人才,促进就业的目的。

    (2)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

    产业结构变迁的复杂性导致了其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的不稳定性。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下,第三产业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吸收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产业。生产性服务行业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服务保障。第二产业要紧抓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主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与自身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强化人才战略的重要地位,引进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实现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2.学生

   1)心态决定高度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第一要义是心态,好心态成就好事业。当代大学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需要摆正心态,学好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提升自己,迎接挑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必要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应放远眼观,可以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以获得长期的发展效益,走进基层,选择中小企业,从工作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能力,不断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等到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再进行择业或创业,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扎实的基础。 

2)做个真正的大学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将不断增加,企业对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职场规律日益突出。大学生应为自己进入这弱肉强食的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准备好为自己的梦想、视野而努力奋斗。因此,大学生不应该将视野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上,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增加实习工作经验,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综合素质、谋求全面发展。

3)选择“潜力股”

    “潜力股”近几年颇受股民的偏好,但是这是以股民的耐心等待作为代价,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不应只考虑当前的薪资报仇,企业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自身能否在企业中发挥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也应是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一大因素。随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改革,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传统服务业的不断科技化,生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以尝试走向第三产业,因为跨入一个刚刚升起的行业对毕业生而言意味着更多变现自我的机会,象征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毕业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于传统服务业,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立.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9

[2]史菡子.常州人2012生活开销1405亿元[N].常州晚报,2013-02-02

[3]李春华,吕芳.辽宁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4]肖六亿.“无就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18

[5]欧阳旭.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OO6(1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