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近10年我国冰雪产业研究述评

2021-09-28 17:0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徐珊珊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20KCJJYB11

摘要:通过文献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近10年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冰雪产业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年代分布、发表源分布、高被引以及研究主题4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对区域冰雪产业发展、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大众冰雪消费、冬奥会与冰雪产业发展、冰雪产业融合、冰雪体育场馆等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帮助广大研究者更全面地把握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为更有效地解决冰雪产业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冰雪产业;产业发展;体育经济;研究进展

一、研究背景

冰雪产业是一类基于对冰雪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资源型产业[1]。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大发展。冬奥热潮引领下的冰雪产业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视角逐渐拓宽,科学性明显提高。但是,我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冰雪产业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广大学者更全面地认识与把握冰雪产业研究现状,为解决新形势下冰雪产业发展问题提供科学思路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为信息检索源对学术期刊进行高级检索,检索主题设为“冰雪产业”,出版年度设为2011年至2020年,文献来源类别选择“CSSCI”北大核心,检索筛选后共得到73篇冰雪产业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于文献统计分析法,对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量化分析,主要采集发表年度、来源期刊、被引量、研究主题等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排序,然后综合应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年代分布分析

每年的刊文量是衡量冰雪产业研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本文以年份为横坐标,以每年发表论文数量为纵坐标,构建了近10年冰雪产业文献发表数量及年代分布折线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至2020年间冰雪产业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上升态势,这反映了国内学者对于冰雪产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其中2016年较前5年发文量明显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与20157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密切相关。冬奥带动之下我国冰雪产业愈发蓬勃发展,冰雪产业研究热情与日俱增,2020年冰雪产业相关刊文量更是达到了29篇的小高峰。这反映了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以及国家冰雪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图1  2011~2020年冰雪产业文献发表数量及年代分布图

1  20112020年冰雪产业文献发表数量及年代分布图

(二)研究成果发表源分布分析

2011年以来,发表过冰雪产业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总计31家,共刊文73篇(如表1所示)。其中,体育文化导刊刊文量遥遥领先,为19篇,占比26.03%,基于当前学术期刊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体育文化导刊对冰雪产业研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刊文量排名前五的期刊还有人民论坛、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各刊文5篇,均占比6.85%;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各刊文4篇,均占比5.48%。非体育领域核心期刊人民论坛的刊文,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于冰雪产业发展以及北京冬奥会的支持与重视。

1  20112020年冰雪产业研究成果发表源统计表(部分)

表1  2011~2020年冰雪产业研究成果发表源统计表(部分)

(三)研究成果的高被引分析

引用量直观地反映了论文的学术价值以及同行认可程度[3]。如表2所示,近10年冰雪产业研究领域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在30次以上的共有9篇,总引用频次达584次。这些文献主要涉及冬奥会的产业引领与消费带动、冰雪产业发展模式、冰雪文化产业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的冰雪产业研究重点。如何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引领带动作用,开辟中国特色冰雪产业发展之路,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2  20112020年冰雪产业研究高被引文献

表2  2011~2020年冰雪产业研究高被引文献

(四)冰雪产业研究主题透视

1.区域冰雪产业发展研究

冰雪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关联性。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资源和交通优势,群众基础好,冰雪产业已成为其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产业体系不完善、后备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4,5]。冬奥机遇下,冰雪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如何充分发挥老牌冰雪大省的优势,弥补现存劣势与不足,是当下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对此,蒋抒博[4]、张博[5]、关富余等[6]、杨波[7]等学者均提出了发展对策。综合这些学者观点,应不断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冰雪关联产业,完善冰雪产业体系;加强政府产业规划和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培养专业冰雪产业人才;发挥区域优势,强化冰雪资源开发与整合,以此促进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冰雪产业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冬奥会举办最大受益地区的京津冀地区,更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冰雪产业的重大机遇。望宇等[8]、李国平等[9]、冯文丽[10]等众多学者从多角度为京津冀地区乘奥运东风发展冰雪产业指明了方向。主要归纳为:第一,构建核心-衍生-关联三类产业融合发展的冬奥产业体系[9];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积极引导;第三,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冰雪产业集群建设;第四,塑造冰雪文化,培育消费群体,打造国际知名冰雪品牌;第五,加强冰雪人才培养与引进。综上所述,东北三省及京津冀地区要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探索完善冰雪产业发展模式,积累发展经验,从而由北向南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冰雪产业良性发展。

2.冰雪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冰雪特色小镇是推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促进体育供给侧改革、对接全民健身、助推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11]。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冰雪特色小镇的研究集中于宏观环境分析、发展问题探究以及建设路径探析。如刘花香等[12]对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进行了PEST分析,指出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环境等宏观因素全方面影响着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此外,李振等[11]、徐莹[13]、崔佳琦等[14]、赵子祺等[15]学者对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探究。综合他们的观点,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文化内涵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第二,多元拓展不足,缺少外延性产业;第三,经济辐射作用有限;第四,人才缺乏,管理体制落后;第五,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针对当前问题,上述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如冰雪特色小镇建设要深入融合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区域差异化特色品牌市场;加强特色产业培育,促进冰雪特色小镇四季多元化发展;创新冰雪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出台促进冰雪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政策等。总而言之,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并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冰雪消费需求,推动冰雪文化交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3.大众冰雪消费研究

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是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系列政策驱动下,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参与率逐年升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其中零散型、一次性消费者占主导,群众冰雪运动消费尚未实现经常化和习惯化[16]。杨越等[17]指出我国居民冰雪运动消费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选择受限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冰雪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完善、冰雪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等。针对目前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消费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消费促进策略[17,18]。综合各方观点,主要有:优化消费环境;培育冰雪运动消费文化;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完善;优化冰雪产业结构等。持续性的大众冰雪消费驱动应立足于消费者需求满足的基本逻辑,对需求端的分析能够为涉及冰雪运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站在消费者视角,马培艳等[19]发现内在动机在驱动大众持续性滑雪消费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外在动机可扩大内在动机的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此为参考规划冰雪产业,相关企业也可据此优化冰雪消费产品与服务内容。综上,改善供给结构与扩大需求两手都要抓,以需求端刺激配合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端,从而进一步扩大大众冰雪消费,推动冰雪产业发展。

4.冬奥会与冰雪产业发展研究

自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冬奥会一度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冬奥会与冰雪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冬奥会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推动[20]、冬奥会与经济互动[21]、冬奥会对区域消费需求与行为的影响[22]、奥运经济产业化运作[23]等领域。冬奥会的举办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冰雪体育消费动机、消费需求与消费决策,带动消费增长,同时促进投资增加,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和新引擎。因此,我们应该以冬奥会为契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优化冰雪产业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吸纳冰雪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突破性发展。

5.冰雪产业融合研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性潮流。冰雪产业融合是指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渗透、交叉,逐步形成新型业态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动态发展过程[24]。目前我国学者对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探析方面[24,25]。李在军等[24]认为外部环境影响、冰雪需求拉动、冰雪企业内在驱动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冰雪产业融合的四大动力因素,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创新性的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冰雪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延伸的内在需要。冰雪产业融合已成为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趋势。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寻冰雪产业融合的形式与路径,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开发,以产业融合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6.冰雪体育场馆研究

冰雪体育场馆是冰雪产业链的基础,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核心[26]。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冰雪场馆经营现状及营销策略[27]、国外冰雪场馆建设与经营启示[28-30]、以及后奥运时代冰雪场馆效益规划[31]等方面对冰雪体育场馆开展了研究。我国冰雪场馆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需借鉴冰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北欧以便利性消费贯穿雪场经营各环节的经营理念[30],日本加强冰雪运动宣传、细分市场、采取相应营销策略[28],法国鼓励多主体参与滑雪场发展、刺激大众滑雪消费[29]等经验,取长补短,根据我国冰雪场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冬奥会后冰雪场馆如何处理利用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利用得好便是资源,利用不好确是负担[32]。提前谋划、充分利用,冬奥会后的场地、文化资源必将推动我国冰雪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10年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分析核心期刊刊载的冰雪产业相关研究发现,在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方面,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冰雪产业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态势;在研究成果的发表源分布方面,主要分布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其中属体育文化导刊刊载最多;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冬奥会的产业引领与消费带动、冰雪产业发展模式等内容,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区域冰雪产业发展、冰雪特色小镇建设、大众冰雪消费、冬奥会与冰雪产业发展、冰雪产业融合、冰雪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等方面。乘冬奥东风,未来研究应继续切实把握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实际,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不断反思,同时借鉴国际冰雪产业发展经验,助力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鹤松.冰雪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452-455.

[2]王学彬,郑家鲲.回顾与展望:10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6):5-12.

[3]梁枢,梁伟.电子竞技国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02):7-14.

[4]蒋抒博.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9(01):106-112.

[5]张博.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04):81-84.

[6]关富余,常孝国,曹杰,.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趋向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06):71-74.

[7]杨波.申奥成功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策略[J].冰雪运动,2017,39(05):85-88.

[8]望宇,庞善东.张家口滑雪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5):87-92.

[9]李国平,闫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京张冬奥产业带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20,34(01):5-9.

[10]冯文丽.大力推进京津冀冰雪产业发展[J].经济与管理,2017,31(02):11-13.

[11]李振,任保国.我国冰雪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及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08):78-83.

[12]刘花香,贾志强.中国冰雪体育小镇建设PES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8):103-108.

[13]徐莹.冰雪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07):13-18.

[14]崔佳琦,张凤彪,王松.我国冰雪运动休闲小镇精准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2):87-91+96.

[15]赵子祺,崔佳琦,邢金明.全域旅游视域下冰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05):92-97.

[16]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体育科学,2016,36(05)18-23.

[17]杨越,骆秉全,金媛媛.我国居民冰雪运动消费困境与促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07):19-24.

[18]蔡峰,张建华,张健.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热现象的冷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9(07):1-5+18.

[19]马培艳,张瑞林,李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驱动持续性滑雪消费的动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6):485-491.

[20]郭金丰.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8(08):114-120.

[21]孙葆丽,孙葆洁,徐子齐.夏奥会、冬奥会与经济互动之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06):1-5.

[22]顾久贤.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对区域消费需求与行为影响的研究——以河北冰雪体育旅游为分析个案[J].体育与科学,2016,37(03):114-120.

[23]郎君.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奥运经济产业化运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29-34.

[24]李在军,张瑞林.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6):510-514.

[25]李在军.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07):56-62+80.

[26]张瑞林,周文静,王伟.认知、演进、域外借鉴:中国的滑雪场可持续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3):221-227.

[27]苗春竹,王飞.我国中小型滑雪场利基营销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9):73-78+83.

[28]付铁山,杨传鑫.日本乡村滑雪场市场开发模式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03):130-133.

[29]叶茂盛,周丹,张伟,.法国滑雪场发展历程与启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5):35-41.

[30]王飞.“北欧模式的滑雪场建设与经营研究及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6):525-528+561.

[31]王飞.我国滑雪场冬奥会后效益规划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3):211-214.

[32]陈文玲.提前谋划后奥运时代冰雪产业发展[J].人民论坛,2020(35):42-4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