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现状

2022-03-11 18:2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郝皓    梅雪芸    孙亦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块链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生态系统构建及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BGL200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本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相关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生态;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创新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原油一直依赖进口,2007原油净进口1.56亿吨,此后该数据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5.057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严重威胁国家能源安全。除此之外,影响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污染,而造成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是汽车尾气,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显示,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603.8吨。技术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极大改善空气质量,实现我国碳减排的承诺。

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了新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中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了新要求:一、从整车技术、基础零部件技术、产业链创新平台构建等角度创新;二、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三、促进相关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五、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深化开放合作。所以,本文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2007 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的鼓励产业目录,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1]。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曾鹏[2]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开发和资源获取上存在一定优势,但真正进入产业化发展进程仍缓慢。陈瑞青和白辰[3]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系列激励政策和商业推广模式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胡晓晓[4]认为我国汽车发展的最终选择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车是纯电动汽车的过渡,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补充形式。郑天骄[5]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较好,但在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桩设施完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综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必定趋向,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最终选择[6]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逐渐形成体系。同时,学术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主要考察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变、对比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三个方面。

关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变、对比研究。苏文珺[7]从研发蓄力、转化和推广三个阶段概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刘兆国[8]从产业生态和政策工具的角度对中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发现日本政策更加强调产业可持续性,注重市场拉动性,积极调动业界一切力量。邓立治[9]就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限制政策、汽车激励政策和保障政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美国激励政策主要集中在重点城市和地区的电动车推广,限制政策主要集中在排放。李晓英[10]比较分析了美、日和欧洲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现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主要集中在节能与环保法规、政策优惠和经济扶持以及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三个方面。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李苏秀[11]从市场表现的角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评估,发现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及商业模式的改变起到重要引导作用。马少超[12]构建时间序列协整模型,对行政管制、税收减免和购置补贴政策进行评估,发现这些政策会长期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份额的增长。刘宏笪等[13]采用脱钩模型和共词矩阵分析方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演化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存在执行阻滞现象,实施双积分政策在一定程度可解决该问题。王洛忠[14]通过构建结构、过程和内容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存在协同失灵、相互割裂的问题。李晓敏等[15]利用多元回归方程,证明了政策推广效果出现地域差异是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吴雪斌[16]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上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行政管制政策较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关于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研究。程永伟[17]构建SD动态博弈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涉及到的社会、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进行博弈,证明了最优补贴强度和退坡临界点的存在。吴文劲等[18]和李社宁等[19]提出在补贴不断退坡的情况下,需构建可持续的财税支持政策,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刘金周[20]认为在后补贴时代,我国应积极制定交通特权支持政策的非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广。李苏秀[11]和申伟[21]认为补贴政策退坡,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水平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但也要适时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各项政策协同性,正确看待政策的执行力度,以便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执行。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要求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以提升其在能耗及功能方面的性能,发挥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视角。张慈[22]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围绕概念、特征、框架等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陈春晖[23]从细分技术领域和行业两个角度的专利格局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技术领域和行业专利占有率均比较低。郭伟东[24]从城市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发现创新效率会受到科技、经济、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岳卫峰[25]基于外部激励视角,认为知识产权相比于政策,更能激发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不断地进行有效率和公平的技术创新。杨丽红[26]基于专利数据信息,发现新型电力动力装置目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主要集中方向,同时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动力装置辅助设备的设计,在动力电池研制、驱动电机核心控制器、整车电耗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短板。王震坡[27]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围绕安全舒适、全天候、高效节能的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关键技术协同突破,可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合作。胡莹[28]和谢立果[29]认为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等各方共同合作,推动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南琼[30]认为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初期,还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出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产学研基地,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曹霞[31]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从政府调控和市场两个角度,研究了影响学研机构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之间合作的因素,发现政府监督和调控可以使双方的合作向最优的方向进行。刘雅琴[32]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集聚与创新资源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产业关键创新主体主要集聚在东部和江浙沪地区。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研究

学术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研究比较少。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研究。程东泽[33]认为应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链,并指出应从多角度分析产业生态链协同发展的影响。黎仕增[34]从技术、基础设施、综合成本、地方保护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六、结论

在众多文献研究中,关于产业政策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的文献从产业链的一方进行考虑,比如厂家或消费者,从整个产业链进行考虑的较少,忽视了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链培育以及产业生态的问题。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应当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考虑问题,除了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资金投入,还需合理配置新能源汽车科研力量,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协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需要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应该组合应用各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1]袁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7(06):126-34.

[2]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08):5-7.

[3]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5(01):10-13.

[4]胡晓晓.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机遇与发展趋向探寻[J].汽车实用技术,2019(18):22-24.

[5]郑天骄.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7):137-139.

[6]韩博砚.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汽车实用技术,2018(22):8-10.

[7]苏文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8,31(04):73-77.

[8]刘兆国,韩昊辰.中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基于政策工具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现代日本经济,2018,37(02):65-76.

[9]邓立治,刘建锋.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6):77-82.

[10]李晓英,李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1):68-76.

[11]李苏秀,刘颖琦,王静宇,张雷.基于市场表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剖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09):158-166.

[12]马少超,范英.基于时间序列协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4):117-124.

[13]刘宏笪,孙华平,张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化及执行阻滞分析——兼论双积分政策的协同实施[J].管理现代化,2019,39(04):41-46.

[14]王洛忠,张艺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协同问题研究——基于结构、过程与内容的三维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7(03):101-107.

[15]李晓敏,刘毅然,杨娇娇.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效果的地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08):51-61.

[16]吴雪斌,王恩慈,范松,浦娴娟,焦正.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北上广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比较[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06):973-984.

[17]程永伟,穆东.基于SD动态博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补贴策略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2):29-39.

[18]吴文劲,朱珞珈,雷洪钧.中美新能源汽车战略比较及后补贴时代完善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06):100-104.

[19]李社宁,张哲,李喜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财税政策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4):46-52.

[20]刘金周,刘万祥.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交通特权支持政策研究[J].汽车文摘,2019(07):34-37.

[21]申伟,陆敏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22):239-242.

[22]张慈,熊艳,肖蕊.基于生态视角下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06):106-108.

[23]陈春晖,刘国买.福建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基于专利格局视角[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13(06):568-572.

[24]郭伟东.基于城市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内燃机与配件,2017(24):118-119.

[25]岳卫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3):1-6.

[26]杨丽红.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现状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16):11-12+29.

[27]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0(01):1-10.

[28]胡莹.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12):7-11.

[29]谢立果.基于共性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研究[J].时代汽车,2019(02):96-97+100.

[30]南琼,应保胜,吴强,金杭,许小伟.基于关键技术视角下的地方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 [J]. 汽车科技,2016(04):71-77.

[31]曹霞,邢泽宇,张路蓬.基于政府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8,27(06):21-30.

[32]刘雅琴,余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与创新集聚[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6):36-44.

[33]程东泽.绿色设计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创新体系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5):51-7.

[34]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175-17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