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农村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模式的探讨

2017-04-25 23:2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山东省为例

张立娟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山东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模式的探讨》(编号:YJKT2016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张立娟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又为农村金融创新打开了新空间。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探讨了传统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金融创新

一、引言

2016年召开的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山东将明确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理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种植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又为农村金融机构指明了以金融服务“三农”的重心和未来的创新方向。农村金融机构必将以创新的模式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金融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农村金融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山东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金融支持情况

(一)山东省农村供给侧改革基本情况

一是农村土地改革成效显著,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经营稳步推进。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尺,而规模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村土地的流转。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改革,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小农经济向大农经济的转变。截止2016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46.4万亩,全省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家庭农场数量发展到4.8万户,农村合作组织17.5万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94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二是品牌建设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特色农产品和区域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增多。

品牌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又赋予农产品巨大的价值。山东省农业供给侧改革会议明确提出要优化产品结构,重塑山东农产品特色优势,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山东省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重新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推动生产要素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集聚,因地制宜生产产品,形成极具区域地理标志的农业主导产品和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前,山东省通过认定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具有11个、企业品牌100个、品牌产品20家,极负盛名的烟台苹果、东阿阿胶、金乡大蒜、威海刺参等品牌的价值均在50亿元以上。

三是构建粮饲农三元种植结构,三产融合提质增效。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粮该饲”试点,构建粮饲农三元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截止2016年,山东省共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在19个县试点粮改饲项目,试点地区农民增收、畜牧业利得效果明显,农民每亩增收275元,奶牛场单产提高10%左右。

(二)农村金融支持情况

一是兴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拓宽“三农”融资渠道。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立足于为“三农”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金融服务,在各类农业经营合作社内部设立社员自助型的资金互助组织,通过内部筹资渠道满足内部社员的资金需求,实现“用农民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解决了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供求不足矛盾。截止20166月底,山东省在73个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县(市、区)的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超过1.3万人(包括法人社员)参与试点。全省累计发生信用互助业务981笔,发放互助资金3308.8万元,平均每笔业务资金3.4万元。

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金融”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农村电商等互“联网+”新业态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它是连结农户和市场的重要平台,通过农村电商数据平台的积累,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农村电商+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民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建立“智e购”电子商城,通过电子银行业务,连结起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截止20164月,省信用社电子银行客户达到1921.9万户,电子银行交易笔数1.2亿笔,交易金融1.7亿元。

三是积极开展农地金融相关业务,创新对农金融服务。山东省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探索农地金融相关业务,在部分县市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缓解“三农”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增收创造外部条件。山东省在潍坊市成立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提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1780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610宗,涉及土地面积13200余亩,通过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努力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三、山东省传统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模不能有效满足“三农”融资需求。为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号召,山东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三农”普惠金融,积极扩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的步伐,农村合作金融、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从实现情况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未在全省全面推广,覆盖范围较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贷款额度受机构规模限制,不能有效满足“三农”融资需求。由于农户缺少抵押物或抵押物估值较低,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愿意向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而不愿向农户投放贷款。受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户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认可度低,不愿入股正规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保险供求矛盾显著,不能满足“三农”融资需求。一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虽然当前山东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也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业务,但在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及政策的缺失,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等产权存在登记难、估值难、估值低问题,使产权抵押贷款很难落实到实处。二是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供求矛盾突出。农村地区保险机制不健全,尤其农业经营风险大,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大,如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必将带动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农业经营风险小、保险赔付率高、回报率低,致使商业保险参与三农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有限,农业保险整体覆盖率低,严重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存在“惜贷”现象。

(三)农村金融产品趋于多元化,但丰富程度和契合度不足,农村金融服务滞后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农村金融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农业现代化及规模化使农业长期发展投资增长,要求农业贷款的期限延长,农民对物质产品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个性化消费需求转变,农户贷款需求的多样化转变,这些变化都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出挑战。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丰富程度和需求契合度仍不足。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扔局限于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担保贷款等,贷款金融小、期限短,很难契合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在风险、价格、时间上的需求;农村网络覆盖范围低、农村经营网点少、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致使农村金融产品匮乏,农民在银行卡、个人理财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受传统观念级理财产品门槛高的限制,农户极少参与理财产品,大部分财富多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造就了农村金融市场理财产品稀缺的现象。

四、服务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探讨

(一)完善现有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合作社等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创新。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全省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的步伐,夯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三农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以“增量、扩面、提质”为主线,以市场化为手段,管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合理规划合作社试点数量,积极稳妥地扩大试点覆盖面,稳步扩大信用互助业务量,努力提升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的广泛性、规范性、普惠性;继续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中小金融组织稳健发展,建立省级农业融资性担保公司,支持市县政府建立农业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农村信贷业务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二是继续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信贷”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融资成本,有效缓解农户“融资贵”问题;打造“互联网+移动社交平台,通过众筹社交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打造农户移动社交平台,探索农产品众筹融资模式,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三是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通过提高对农贷款信贷额度、延长信贷产品期限,使对农信贷产品满足农业现代化和经营规模化需求;积极培育农村消费领域的信贷产品,开辟农村消费领域贷款市场,满足农户消费需求信贷,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从生产经营领域向日常消费领域的扩展。

(二)强化配套政策扶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

一是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得瓶颈。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评估机构,加快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农村金融机构要主动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经营土地、林地、宅基地等抵押贷款工作,唤醒农村“沉睡资本”,实现农村土地经济市场化,拓宽农村融资渠道。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三农”政策扶持力度。各级人民银行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正向激励,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释放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建设,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

农村金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的支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东农村金融应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业务,降低涉农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积极发展涉农保险业务,拓宽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针对目前商业保险机构存在趋利性强、覆盖面窄等问题,政府应主导推动政策性涉农保险机构的培育工作,通过建立政策性“三农”保险、融资担保机构,既能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又能引导商业保险机构积极跟进,拓宽商业保险业务领域,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巨灾风险分摊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工作。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在适当提高种植业保险品种赔付率的基础上,建立政策性风险准备金,对因为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额赔付,由风险准备金给予一定的补偿,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分摊机制。三是逐步规范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机制。建立具有山东省特色的财政补贴机制,将财政补贴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险种相结合,解决好农业贷款风险补偿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南.关于农村金融创新助推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5(24)

[2]王曙光.农业供给侧改革打开农村金融新空间[J].中国农村金融. 2016(03)

[3]王硕.以金融创新全面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农村金融. 2016(08)

[4]黄震.发展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0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