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我国药品出口制约因素及对策

2022-04-02 17:5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卢铁玲1 刘继伟2

1.辽宁财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兴城 125105

2.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技创新驱动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7B40)。

摘要:我国药品出口额始终保持比较平稳增长态势,出口数量大,质量低的现象制约了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形成。本文从药品出口交货值、出口结构和出口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药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战略的视角,提出了推进我国医药行业出口的对策。

关键词:药品出口;制约因素

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医药产品也为保护人们健康,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万多亿元,同比增长了7.4%,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9%。医药行业的增加值要高于工业整体的增长速度,医药行业以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然而,与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增长态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的是医药品出口额增长相对缓慢,并伴随着一定的波动,2010年~2016年,我国药品出口平均增长率只有5.72%,制约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能力。因此,探讨制约我国药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推进药品生产的国际化进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药品出口的现状

(一)药品出口交货值

我国在化学原料药、药物制剂和疫苗生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是出口数量最多的领域。从总体上看,我国药品出口交货值处于平稳增长态势,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的数据分析,从2010年到2016年期间,在医药产品出口中,化学药类、中成药类和生物药类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9.5%13.25%。其中,生物药类的增长速度最快,化学药类的增长速度缓慢,两者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中成药类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波动比较大。出口交货值变动情况,如表1所示。

1 2010年~2016年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        (单位:亿元)

表1 2010年~2016年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

资料来源:2011年~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整理。

2017年,我国药品出口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中成药类、化学药类和生物药类的出口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11.03%9.86%8.6%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为2117亿元,同比增长7%。据专家估计,在今后几年中,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医药行业将在国家政策支持、产品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方面有新的进展,将会促进我国药品出口能力将会不断提高,出口总体向好的平稳增长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二)药品出口结构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药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从国际市场整体来看,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均衡的局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的变化。首先,考察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品种结构情况,2017年,我国出口的化学药类、生物药类和中成药类占比分别约为68%26%6%,化学药类独大现象十分明显,在化学药类中,原料药出口1834亿元,同比增长13.71%,占化学药类出口总额的80%左右。在生物药类中,重组人胰岛素类、人用疫苗类和促红素类三类,占生物药70%左右,其他类占生物药30%。在中成药类中,植物提取物占比最高约52%,中成药、保健品和中药材约占48%2018年,我国中药类出口同比增长了7.39%,出口均价同比增长16.69%。西药类产品出口增长4.03%,其中,原料药出口同比增长3.20%。制剂出口同比增长18.64%。其次,考察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情况,我国药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17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为1127亿元、719亿元和536亿元,占整个药品出口市场的86.8%2018年,西药产品出口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印度等,增长幅度分别是8.87%3.56%1.71%,与2017年相比较,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制剂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盟、澳大利亚、美国,比201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市场对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也有了一定量的增长。由此可见,我国药品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差异较大,市场结构相对集中,药品出口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药品出口企业

我国药品出口企业数量较多,达到了3千多家,在不同产品种类中,企业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区的企业在产品细分上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企业所在地区也比较集中。从我国医药行业布局来看主要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等四大核心区。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所占比例最高约为80%,成为出口的主力军,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占比例约为15%5%。化学仿制类药品生产企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和浙江省,约占总数的50%。抗体类药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和广东成为主要省份。疫苗类产生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我国有14个省份有生产企业,最强的还是北京市,2019年的产值超过100亿元。中药类产生企业分布是浙江生产企业最多,占比33.6%,吉林省位列第二,三到十名分别是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云南、江苏和陕西省。从中药新药分布看,吉林省排名第一为10.9%2016年企业出口交货值山东、浙江、江苏和湖北省排名前四位,分别是331.4亿元、251.1亿元、217.1亿元和116.8亿元,广东、河北和上海紧随其后,药品出口交货值分别是77.5亿元、67.9亿元和53.4亿元。从目前看,我国的药品出口企业,主要是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份,东北和西部地区药品出口企业的数量较多,但是医药产品出口数量较小,形成了东部地区在药品出口中遥遥领先的局面。

二、我国药品出口的制约因素

(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产品少

我国药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现象还比较严重,高附加值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我国药品出口产品结构中,化学药类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出口数量,还是出口增长速度都在快速增长。在化学药类产品中,原料药又占了非常高的比例,化学制剂药,多数品种属于仿制药。中成药类多数以保健品、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为主,直接用于治疗的中药制剂很少。出口的生物药类绝大多数也是仿制药,自主创新的生物药很少。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必要条件。在出口的种类药品中,原料药、保健品和中药材等都是获利比较低的产品,仿制化学制剂药和中成药获得空间有限,只有生物药类创新性和获利能力最强。而在我国药品出口产品结构中,低技术含量药类数量过大,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特别是生物药类中出口比重太少。由此可见,我国药品出口数据只反映了的增长,没有反映的增长,药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和高附加值产品少的深层次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获得利润的能力,也制约产业出口的长远发展,阻碍我国从药品大国向药品强国迈进的步伐。

(二)产业出口市场集中化,规避风险能力差

我国药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依赖度较高,一旦出口市场需求下降、相关政策规定变化和发生贸易摩擦事件,就会产生无法及时规避出口风险,直接影响药品出口。比如,2015年,我国药品出口市场经济不景气,导致了中成药和原料药出口数量都出现了负增长。我国中成药经常出现与出口国政策规定不符的现象,药品出口处于尴尬境地。比如,2011年,欧盟实施的《欧盟传统药注册法令》对中成药出口产生了限制作用;美国FDA对于中成药的管理一直是按照药品的标准执行,但归类仍为膳食补充剂,因而不符合我国的备案规定,影响到相关公司在美国的药品出口业务等等。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药品出口贸易摩擦事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有9个国家曾经或者正在对我国的药品出口发起了73个贸易摩擦事件。2017年,我国药品出口遭遇了印度、美国和欧盟等发起的15起贸易摩擦调查。贸易摩擦涉及的药品从原料药为主,也开始涉及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也遭遇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贸易摩擦,对企业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药品出口能力不均衡,整体竞争优势弱

我国药品出口能力不均衡,影响了整体药品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国内的一些药品生产大省,企业数量多,生产产值高,但是,其生产的产品出口量很少,与其医药行业内的规模不相符。比如,2016年,吉林、湖南、河南和四川省是药品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药品生产大省,这四个省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1850.9亿元、1077.5亿元、2265.5亿元和1300.1亿元,药品出口交货值分别为17.7亿元、15.3亿元、22.1亿元和17.9亿元,出口交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96%1.4%0.98%1.38%。在我国药品出口能力较强的山东、浙江、江苏和湖北省,民营企业扮演着出口数量的贡献者角色,由于多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规模相对较小,提供的产品多数属于原料药和初级产品,利润水平不高。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扮演着出口质量的贡献者角色,通过加工贸易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形式,在制剂药和生物制药出口额增长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获得了比较高的利润。从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整体布局来看,我国药品出口能力处于“东部强,东北和西部弱”的不均衡态势,影响了我国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整体“走出去”战略的实现。

三、推进我国药品出口对策

(一)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力,优化出口结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主线,面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着力做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工作,进而实现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目标。长期以来,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同类、同质企业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现象比较普遍,国际知名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数量少,传统药和低端药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的药品以仿制药为主,高质量药品和创新药品供应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导致了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局面。因此,需要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力,优化出口结构。政府层面,要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去产能、去库存目标。比如,修订产业进入政策,提高医药行业进入门槛,淘汰一批低端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监督和评估政策,严格控制低端药生产数量,避免生产资源浪费等等。企业层面,要找准国际医药市场切入点,苦练内功,实现降成本和补短板目标,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比如,积极开展与国外医药企业合作,增加生产药品的技术含量。东部与西部企业合作,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降低生产销售成本等等。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实现企业重组、兼并,组成龙头企业,创新医药品牌,达到优化医药产品出口结构的目标。

(二)借“一带一路”倡议之力,拓展出口市场

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出口提供机遇,为医药行业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对于改善医药行业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的局面,尽可能地降低出口风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据国际商报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我国医药产品需求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中药出口占比达到54%2017年的前9月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行业出口增长了5.75%。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合作,将着眼于医疗医药市场开放、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医疗产业、传统医学领域互动合作等。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西药类产品出口额达到14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5%,占西药类产品总出口额的36%,其中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占比高达86%。因此,政府层面,2016年,我国科技部等四部委制定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明确将医药健康产业列入其中,并提出与沿线国家开展高附加值传统药物、化学药、生物药等合作研发与产业化等,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商机。企业层面,要根据沿线各国的不同需求,找准医药产品定位、选择正确路径,不断地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三)借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之力,出口高端产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药品可持续发展,生产高端出口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周期的发展特征,科技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在医药行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绝大多数创新药、特效药被这些国家的医药巨头企业垄断。与此相比,我国医药行业科技创新任重道远。因此,政府层面,要制定多种支持鼓励政策和机制,最大限度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效率。比如,建立产学研融合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搭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企业层面,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向和创新产品。比如,在国内医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坚持仿制药、高仿制药与原创药研制相结合是明智选择。对于研究基础好的企业,侧重原创药并兼顾高仿制药研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实现企业转型和药品实现技术升级,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

参考文献:

[1]徐小涵,刘继伟.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以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为例[J].中国商论,2021(01):98-100.

[2]王丽君,张景楠.“一带一路倡议下泰州市医药产品出口竞争力探讨[J].时代金融,2020(11):23-24.

[3]刘继伟,亓珅.吉林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评估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3):66-6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