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基于SWOT分析的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2022-08-16 16:4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江芮琳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智库研究项目“对非农业投资和经贸合作的风险及挑战”(20ZK06)。

摘要中非经贸合作是契合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现实发展需要的,是顺应国际趋势之举,完美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中非经贸合作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以及威胁进行相应分析,最终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更好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发展,让中非合作不断走宽走深走远。

关键词:SWOT分析;中非经贸;策略建议

中非经贸合作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的经贸合作规模开始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也日益丰富,合作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如今,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优惠的政策福利,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更是频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始终致力于对非洲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其他援非物资输入,非洲国家也不断寻找契机,加快自身发展,输出自身优势。目前,双方都尤为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合作新机遇,开创新的发展格局,互补互利,追求共同的发展进步。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非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2000年双方合作领域集中在贸易、工程承包和对非经济援助等传统领域到2019 年 逐步扩展到建筑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等新领域[1]。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走宽,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二是进出口贸易额数量可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统计,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中非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042亿美元、2087亿美元及1870亿美元。2019年中非贸易额较2018年同比增长2.2%2020年贸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10.4%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中非之间贸易受到了一定冲击,我国对非进口下降了24.1%,这也是导致进出口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非之间进出口总额仍旧庞大。我国也依然处于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的位置。

二、中非经贸合作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S

1.中非经贸合作互补性强

一是资源互补性。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可以形成温带资源与热带资源的互补。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受热量和光照影响,热带资源较为缺乏,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茶叶、玉米、苹果、番茄等等,因此,我国可以为非洲国家供应一些不适于在热带生长的农产品。而大部分非洲国家为热带气候,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产品居多,可以为我国提供优质价廉的热带农产品进口来源。二是产业结构互补性。我国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而非洲国家大多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相较于非洲国家,我国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可以为非洲国家带去相应的资金、人才、技术及一些机械制造品等等,而非洲国家则可以为我国带来物美价廉的农业产品、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等。中非两者之间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强强联合,使彼此利益实现最大化,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2.非洲地广人稠,开发空间大

首先,非洲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非洲总面积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空间大。那些空余的、不适于农作的土地可以被有效利用来建造公共基础设施以改善当地信息网络环境、水电供应情况及交通条件等等,也可以用来修建厂房、产业园之类的,这一系列用途既可以为我国驻非企业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有效地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其次,非洲人口众多,青年劳动力居多,一旦被充分利用,就可以为生产制造注入巨大动力。最后,非洲拥有着良好的矿产生成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度还较低。我国可以提供技术帮助其对矿产进行合理的开采,为当地的生产提供丰富能源供应,同时我国也可以从非洲进口,助力本国生产发展。

3.中非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

我国与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害,被迫丧失主动权,也都是从贫穷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相似的发展经历让中非两方更能感同身受,更能彼此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求同存异,互帮互助,一起向前发展。而且,在当今时代下,中非还有着较为相似的发展理念,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非洲人民的非洲梦是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2]。共同的目标就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这更便于两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中非两股力量合一,也能汇聚更大的动能,以更好地走向光明的未来。

(二)内部劣势分析(W

1.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非洲国家基础实施建设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不便。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非洲国家的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普及率均位于最低水平。这就加大了与外界信息互通的难度,信息技术具有滞后性,使得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还有着较长远的路要走。二是教育设施落后。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非洲国家的教育目前还处于一个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态,难以满足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的需要。三是交通不便。非洲国家的交通网络发展在全球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非洲国家的公路、铁路具有总里程较短、交通网络密度小,分布较为稀疏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的交通设施都比较陈旧甚至破烂,交通环境也较为恶劣,整体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也很低[3]。这减缓了我国输入援非物资、技术等的速度,也为我国驻非企业在当地的运营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2.非洲国家政治缺乏稳定性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在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更有序、有效地组织他们的生产生活,去为建设更繁荣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而非洲大陆国家多,宗教种类多、语言丰富,差异性大。恐怖主义事件、宗教冲突、民族冲突、资源冲突发生较为频繁。这就加大了政治的不稳定性,使得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都陷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当中,对于更深层次的发展缺乏余力。而且政治的不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升级,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性较大,非洲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的风险较大,就会增加投入的成本,延缓整体的生产进度。

3.中非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首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吃苦耐劳的精神广受赞誉,从古代人们的勤奋劳作到近现代中国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再到当代上班族的加班加点,都无不体现着这一点。而非洲人民则是对此不解,他们严格地追求上下班时间,将休息与工作分割明显[4]。这就为我国驻非企业雇佣非洲当地劳动力以及协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其次,中非之间具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差异。我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以道教和佛教为主,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人为无神论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相信科学,相信实践。而非洲国家宗教主要为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且具有一定的西方文化特色。这就加大了双方相互之间文化沟通交流的难度。

(三)外部机会分析(O

1.电商的迅速发展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提倡各国加强创新合作,这为非洲当地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支持,可以更好地弥补非洲地区电商发展的不足。除此以外,谷歌、IBM、阿里巴巴、微信等企业也都纷纷在非洲开展投资合作,进行数字云及其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5]。而且,在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迅速、数字经济也不断发展完善的大环境下,我国与非洲国家间的经贸发展拥有了优质的信息环境与媒介,这便利了信息沟通与共享,也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可以借助电商更好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如利用电商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对外销售,扩大销售范围,推动农业的创新发展。

2.有利的发展理念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上,各国都更加认识到合作发展的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敞开大门,平等互利才是顺应时代趋势。而且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深入人心,全世界各国政府及各国人民更加意识到在共有的问题上彼此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际上各个地区的一些经济组织、气候组织的建立,都体现了大家共同合作发展的理念。而这样的理念,更加说明中非之间的合作是正确的,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两国自身发展利益的,也正是如此,为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思想环境,更有助于中非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

(四)外部威胁分析(T

1.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

新冠疫情的爆发毫无疑问给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破坏。新冠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同时,各国人们的恐慌、对进出口的限制等等,这都给对外贸易出了很大的难题。同样,也为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设下一道难关。首先就是之前大规模的停工停产,所造成的大量订单延期甚至违约,都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复工之后的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生产发展压力。其次就是进出口贸易,新冠疫情无疑加大了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也就会降低中非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的总额。

2.其他国家带来的威胁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高,正所谓树大招风,我国也更容易面临着一系列来自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的刁难。他们时刻关注着我国在国际上的举动,这让我国在国际上必须足够谨慎细致,以防止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就是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援助非洲、与非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国家并不只有我国,世界各国都能看到非洲的发展潜力,且都有着各自的优势,这是对中非经贸合作牢固度的考验,同时,也要求我国要不断创新中非之间经贸合作的发展模式,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让合作更持久地发展延续下去。

三、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建立中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互通的信息更有利于明确定位,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更好助力非洲当地经济发展。而非洲 54 个国家具有明显的差异,仅仅依靠驻非企业自身无法获得全面有效的公共服务信息,难以找到发展的精准点,这就非常需要第三方机构参与[6]。因此,要尽快建立有关中非公共信息服务的平台,将非洲国家的一些有关产业发展的公共信息集中起来,节约不必要的信息成本。为想要在非洲发展的企业提供具体详细的投资信息、雇佣信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信息等等,让企业在驻非前可以更好地了解非洲国家当地的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地人的需求,更好地明确方向、目标和规划,在驻非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顺利地长久运营下去。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为驻非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疑答惑,帮助其在当地的发展。

2.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中非经贸合作不应局限于农产品和加工制造品等简单基础的领域,而应尽快推动双方之间的合作转型升级,更适应时代变化和国际趋势,以求得更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可以逐步开始更加聚焦数字经济、医疗医药以及高端技术制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双方合作的内在价值和质量,牢牢地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共同创造转型升级新格局。在中非经贸合作中,企业作为其中的主体,应该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进与非洲的贸易发展,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领域,推动产能升级和技术转移,从一般贸易往来逐步转为更深层次、更高端的贸易往来,打造更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两方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共赢。

3.加快对非洲人力资源的开发

我国的驻非企业应该积极采取人才本土化策略,以充分地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节约成本。而这就要求企业要尽快加大对非洲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让非洲当地人在思想觉悟上重视起来,意识到提升自我的必要性,有去主动改变完善自己的想法。这就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讲座形式的活动,站在他们的习惯的角度上,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更加明白当前就业形势,鼓励他们行动起来。其次,就是开展专业人才的培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入职前的教育以及入职后的员工培训,针对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不同方面的就业知识授课,以提高非洲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更符合工作的要求,更好地为企业贡献自身的价值。最后,就是要加强对当地被雇佣者的考核与管理,采取奖惩制度[7]。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考核,以促进其自我进步与发展,以防出现懈怠心理。同时,对考核结果以及日常工作情况要奖罚分明,如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金、假期或荣誉证书等奖励,让他们更具认真工作的动力。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则可以进行谈话与思想教育等等,让他们尽快自我改变。

4.加大金融机构的参与力度

金融机构在中非经贸合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也难以进行。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把握住中非经贸合作的形势和机遇,切实推进与非洲国家在金融领域上的合作,赋予中非经贸合作更大动能。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可以将中非不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撮合起来,为其提供相应的匹配服务,缩小时间成本,以更有效地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加大与非洲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帮助改善非洲当地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对非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绿色项目的合作力度,发展绿色信贷,助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滨.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宽走实走远[J].中国投资(中英文),2020(Z2):38-41.

[2]王娇,李政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战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9(01):22-25.

[3]胡三勤,张润贤,陈仙丽.中非经贸合作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以亚吉铁路建设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67-73.

[4]况璐琳.文化差异对中非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其应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103-104.

[5]方鸣,谢敏.通信基础设施质量与双边贸易——基于“一带一路”非洲国家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99-108.

[6]黄玉沛.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挑战与深化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18(04):112-126.

[7]黄旭.中资企业在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源本土化策略研究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0(09):177-17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