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电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020-07-21 21:2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川南经济区为例

李万春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课题重点项目 “电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川南经济区为例(2018)”

摘要:电商扶贫和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中十大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扶持手段,四川脱贫攻坚四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工作得到了肯定,这其中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产业扶贫项目。本文将基于川南经济区,在电商视角下对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对成功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深刻剖析,找到自我创新的路径,以求对其它产业扶贫有所借鉴,找到未来农村脱贫后面临的机遇与困境以及继续创新发展的方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川南经济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商业模式  

脱贫攻坚工作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前几年的救济式扶贫到目前的开发扶贫的转变。在开发扶贫中,产业扶贫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要求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2019年初,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川南经济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承担四川省南向开放主战场重任,同时推动区域内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川南经济区贫困现状分析

(一)川南经济区概况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做强成都“主干”,发展“多支”,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包括内江、自贡、泸州、宜宾 4个市的28个县(区),其幅员面积 35268 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省的 16.3% ,常住人口超过 1500 万人,占全省的 18.6%。四川省委赋予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的重要使命。

(二)川南经济区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制约瓶颈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川南经济区属于老工业基地城市区,除泸州和宜宾两地的酒类产业强外,其他行业企业竞争力较弱,各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弱,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2.地域之间发展不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内江市和自贡市属于四川省丘陵地区,没有国家级特困地区,但人口密度大,贫困人口多;泸州市、宜宾市属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古蔺、叙永县、屏山县是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合江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是四川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服务设施落后,基层服务人员短缺,条件较艰苦、有的贫困户精神委顿、知识匮乏等因素导致贫困程度深,脱贫压力大。

3.缺乏资金和技术。川南经济区资金缺口较大和技术缺乏。一是农村地区大量的农房、农村集体资产、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因为确权颁证、评估交易等滞后,不能尽快转化为财富;二是财政扶贫资金支付慢,整合难度大,缺乏具体操作办法,涉农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三是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民少,缺少技术,对于现有的农村资源、生产技术和销售手段等不能掌握,造成项目落地难;四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胜选好的高效的产业扶贫模式,也很难有效的指导群众生产销售。

4.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品牌不强。川南经济区龙头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品牌建设滞后,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数量少、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很多合作社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还存在 “挂牌社”现象。

二、川南经济区产业扶贫商业模式

(一)国资平台+村集体+社会资本+群众扶贫模式

该模式以国资平台牵头,村集体资产、社会资本、村民土地流转和资金入股等构建产业项目,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泸州古蔺县百亿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引进的500头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纯种安格斯母牛,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家庭小规模养殖、散养有机融合,贫困村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进场务工、种植出售牧草和子牛繁育增收,同时通过现代农业智慧化云管理、产品全程可追朔、食品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建立起了紧密的扶贫产业与群众利益国资平台+村集体+社会资本+群众助力的脱贫联结机制。

(二)电子商务+传统手工艺+贫困户扶贫模式

利用贫困户掌握的传统手工艺如竹编工艺、刺绣和器乐制作等,结合帮扶单位或个人提供电子商务营销手段,让传统的手工艺品焕发出新鲜活力,发挥贫困户内生动力的产业扶贫模式。如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三烈镇对坡村年7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苏崇凯,在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他充分利用当地的毛竹资源,精选竹材加工成竹笛,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年收入到2万元。东兴区富溪镇长山村左腿有残疾的贫困户吴明富在自家编织装水杯的竹编,半年多,在网络上销售手工编织的竹筐近4000元的收入。内江市市中区的夏布绣合作社利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与刺绣技艺完美的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艺术品夏布绣,2017年夏布绣产值达30万元。

(三)光伏+国有企业+群众扶贫模式

光伏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办产业扶贫的“一号工程”,国有企业牵头,选择具备条件贫困户的屋顶或庭院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贫困户选择“自发自用、余额上网” 或“全额上网”的方式进行结算收益。如自贡市采用 “产权集中、管理集中、运营集中”的原则进行建设,通过整合市级扶贫开发基金、区县扶贫资金和小额无息贷款等方式,有效解决建设投入资金,每个扶贫对象电站规模标准为3000瓦—5000瓦,每户贫困户年均收益在3000元左右,可持续收益20年以上。

(四)公司+合作社+特色种养殖扶贫模式

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管理、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与合作社和农户开展特色种养殖规模化生产,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如内江市东兴区10万亩蚕桑,市中区3万亩柑橘,资中县24万亩血橙,威远县5.2万亩无花果和隆昌市16万亩稻田养鱼;泸州古蔺县的4.5万亩脆红李,纳溪的万亩特早茶和中草药;宜宾约50万亩的桑园基地和33.47万张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以优质茧基地等。

(五)产业园区+扶贫车间+技术培训+就业帮扶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现有或新建产业园区内的优质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扶贫车间,对贫困户进行招工技术培训和就业扶持模式。如位于内江市电商基地的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返乡创业的典型,经过园区4年的孵化,成为千万级的从事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及高级形象设计,没有忘记回馈家乡,主动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内江3个贫困村建设扶贫工厂3个惠泽村民,为200余名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工作岗位。宜宾五粮液、丝丽雅、天原三大国有企业到屏山投资建厂助力脱贫成效初显;宜宾市的“酒都阿嫂”品牌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输送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质的家政服务人员,和宜宾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共签约包括朵唯、中兴、康佳等108个智能终端企业,开展就业扶贫(建卡贫困户)岗前培训和扶贫专场招聘会,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

(六)高等院校+县镇村集体+群众扶贫模式

该模式是在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指导思想下,按照四川省《关于发挥高校优势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全省75所公办高等院校全面参与四川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实现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创新扶贫方式,实施精准对口扶贫,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帮助贫困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如成都理工大学帮扶经济区内的高县、四川轻化工大学帮扶的屏山县、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帮扶珙县等等,各高校派出专职帮扶干部助力脱贫,利用科研和职业技术优势,为帮扶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电子商务规划和特色产业帮扶计划,取得的良好效果。

(七)乡村特色旅游+村集体+群众扶贫模式

川南经济区各市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发挥“文化+旅游+村集体+”的模式,把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和康养旅游。如古蔺县太平镇与四渡赤水红色文化相结合,各市沿长江、沱江两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村落等旅游。

(八)捐赠“种子基金”+村集体+群众扶贫模式

该模式是基金会或行会、企业和社会捐赠形式形成“种子基金”,种子基金以一定的形式和金额支持贫困村或贫困户发展生产。如宜宾市扶贫基金会分会、扶贫开发协会、市委统战部、市委农工委和市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发起,国有、民营企业参加捐赠成立的“种子基金”,原则上以每个村10万元额度,帮扶宜宾的96个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共有4860余户贫困户,2.43万人直接受益。

(九)扶贫产品+农村电商+群众扶贫模式

该模式把农副产品打造成扶贫产品,促进农副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利用农村电商的手段,促进群众富民增收。如连续举办四届的川南电商博览会;内江市东兴区充分整合政府、电商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消费群体的力量,以城市消费支持贫困地区农副产业发展为纽带,以 “以买代帮”模式,据统计报告有4000余户贫困户农产品50余种,户均增收近3000元。

三、川南经济区产业扶贫商业创新模式现实意义

(一)构建产业扶贫的创新机制

一是对现有的产业扶贫模式典型进行挖掘、总结和推广,形成示范典型效应;二是政府牵头出台完善的政策激励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扶贫营商环境;三是构建“政企银保社户”新的产业扶贫保障体系;四是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五是建设和认定一批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或基地,产生规模效应;六是重点加强品牌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

(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川南经济区四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的优势劣势、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第一产业上水平,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进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抓住第二产,推动川南经济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第三产的发展,做大做优服务业,做强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及组织要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和装备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健全全产业全要素链条,增强参与市场能力,发挥资源的集约优势、市场的开拓优势和产业的领军优势。

(四)大力发展电商在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

一是强化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电商扶贫基础条件设的施建设,如乡村宽带网络建设;三是强化农产品网货品牌建设,打造川南经济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四是依托高等院校、电商培训机构及电商龙头企业,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促进电商技术和理念普及;五是加强农村配送体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电商的经验交流,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川南经济区四市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一定规模的人才,加之贫困地区总体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水平低下,导致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奋斗程度和创新能力与富裕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产业扶贫中,有些地区的贫困户不积极,缺乏相关技术和营销管理知识导致农民的顾虑大。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应的技术更新换代,应构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关于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2019.1.2.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19/1/2/a754fa6582fc40968b92a36a1b9875d1.shtml.

[2]内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内江新闻网,2019.1.29.http://www.scnjnews.com/special/2019-01/29/content_6004033.htm.

[3]宜宾扶贫网,2019.2.18.http://www.ybfp.gov.cn/.

[4]泸州扶贫开发局官网,2019.2.18.http://fpj.luzhou.gov.cn/.

[5]自贡农村工作办公室官网,2019.2.18.http://www.zg.gov.cn/web/szfngb/dep_hyyy.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