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数字经济下地方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8-01 21:3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苏州为例

王利锋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2017SJB1446);苏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数字经济下苏州农村消费提质升级的策略分析”(SR201967)

摘要: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以电子商务消费端大数据引领农产品供给创新,实现农产品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推进农产品持续发展。通过对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整体数据、区域数据、结构性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地方农业农产品在网络市场中的问题,包括地方农产品结构消费差异大、结构经营水平不平衡,销售产品周期受限、数字市场监管中存在空缺等。以大数据引导优化农产品结构与品质;利用数字化营销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产品深度加工,拓展农产品经营周期;助力商家拓展货源,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多部门协作加强数字化监管共同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地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大数据;对策

一、引言

数字化浪潮汹涌来袭,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美国人Tapscott Don1996)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决定数字经济的未来[1]Brent R. MoultonR KlingR Lamb (1999)分析认为除了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从范围上还包括信息技术、相应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IT行业本身、商品和服务的数字传输及IT 所支撑的有形商品的零售销售[2]。(Bo Carlsson2004)把数字经济又称作新经济,认为数字经济更强调新活动和新产品[3]。(V Turcan等,2014)认为信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资源,数字信息能转换成新的社会经济价值,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 服务创造巨大机遇[4]

国内学者(刘助仁,2001)认为电子商务及直接支撑其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都是数字经济的范畴[5]。(孙德林等,2004)认为数字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6]。温孚江(2013)指出农业大数据涉及到农业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是跨行业跨专业数据处理过程[7]。郭承坤等(2014)在认为大数据的应用有望缩短农业研究的周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为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和预测预警提供信息支持[8]

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数字经济的现实意义表象在于开拓了一种新型经济业态,而在深层含义上是推进了原有实体经济的升级、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数字经济在农业的应用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实体经济的电子商务化;另一方面表现在数字经济作为先进的大数据模式作用于农业领域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优化的活动。

因此本文以苏州农产品为例,首先阐释了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思维和应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后从数字经济视角提出策略:利用消费端网络大数据优化农产品结构与品质,利用数字化营销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影响力,加强农产品深度加工拓展农产品经营周期,助力商家拓展货源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多部门协同促进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

二、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应用模型

(一)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化分析思维范式

数字经济以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所能体现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对信息的高效及时地收集和处理,并以此形成强大的数据引导力,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及时发现并预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这也正是数字经济在引导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魅力所在。农产品电商原本就是农产品实体经济数字化的表征,其数字化的禀赋恰恰为大数据的收集、处理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以数字分析思维视角重新审视农产品电商,可以由消费发现供给不足、由消费挖掘供给,从而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转型、资源配置优化;反过来再由供给引导农产品电商消费、创造消费,与此同时这种思维模式也为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思维范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思维范式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分析思维范式

(二)农产品电商的大数据思维应用模型

1.第一阶段,确立以主流电商平台和信息化平台研究样本,明确大数据来源

从国内网络零售客户的消费行为分析,目前其网购行为主要发生在主流电商平台,其信息检索习惯主要源于主流检索平台。因此对农产品电商进行大数据分析,其数据来源主要还是以主流电商平台和检索平台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通过前台大数据检索和平台成熟化数据指数为主要来源,其中成熟的数据系统包括淘系生意参谋和京东商智市场分析工具及百度指数,同时可以兼顾物流平台、门户资讯平台及专业报告网站(艾瑞、网经社等)信息收集分析,拓展研究视角。

2.第二阶段,收集、整理存量和变量数据,全局视角分析行业特征、把握行业趋势

存量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全局数据的横向对比分析把握行业现状,能够确立行业特征。比如通过对电商平台各大商品类目存量数据包括商品交易规模、商家店铺数量、商品客单价及商品关键词流量情况掌握行业现状,映射出横向区域间的突出优势行业和区域内横向行业间的强弱多寡。

变量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行业变化,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比如通过电商平台系统化分析工具可以整理出多年来各大商品变量数据包括商品交易规模变化、商家店铺的增减、商品客单价的波动及客户检索关键词的变化,来洞悉行业市场前景与机会、商业竞争程度、行业消费特色等趋势。

同样,百度检索指数虽然不能直观的判断行业交易规模、商家数量等情况,但它仍旧能够以关键词检索指数间的对比呈现出不同关键词所代表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强弱,通过对多年来关键词指数的变化来分析行业趋势的变化。

3.第三阶段,深度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引领农产品供给创新

直观分析,由于这些电商平台、检索平台大数据源于客户端,更多呈现出来的是消费者行为特征。深度挖掘,呈现出来的则是区域产业布局、产业优势和不足,甚至可以倒推出区域行业结构化问题,生产、流通的资源化配置问题及新兴的行业机会。这样才能找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性环节,以消费大数据来指导产业布局、行业结构转型、生产流通等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供给,反过来由供给再次创造消费,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整体农产品电商的大数据思维应用模型如下图2所示。

图2  农产品电商的大数据思维应用模型

农产品电商的大数据思维应用模型

三、数字经济下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分析

(一)特色农产品具多、大众农产品偏少

通过对各大主流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大数据梳理与深度分析会发现网络零售平台上销售苏州特色农产品居多,而大众农产品偏少甚至几乎都看不到。以米面粮油为例,在主流电商平台淘系平台进行检索,基本难觅苏州踪迹。如果说“粮、面”苏州不是主产区,那么对于“鱼米之乡”的苏州来说,大米总应该有苏州一席之地,但事实是寥寥无几,即便是有,也几乎没有什么销量。对淘系后台大数据收集整理能更清晰的印证这个事实。以“大米”这个关键词进行近30天相关检索数据分析,在排名前100的检索关键词中,排除掉通用关键词、品牌关键词,地域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东北大米,包括“东北大米、五常大米、盘锦大米、响水大米、黑龙江大米、吉林大米”等关键词,累计出现超过50次以上,几乎覆盖整体市场70%以上,而且这些关键词成交的商品交易金额突出,其他依次排名的关键词有日本大米、崇明大米、泰国大米、宁夏大米、苏北大米等。而以苏州、苏州地方品牌的相关的大米关键词苏州大米”“苏州本地大米总数不及5个,且的检索人数累计不足600人,交易金额累计不足3000元,排名前500都进不去,如表1

1  20198月、930天内淘系后台消费端大米检索数据

表1  2019年8月、9月30天内淘系后台消费端“大米”检索数据

同样,当以“苏州”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数据检索时,会发现苏州对应的特色农产品便映入眼帘,比如碧螺春茶叶、大闸蟹、鸡头米等等,而对应的常规性农产品几乎没有踪迹,如表2

2  20198月、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苏州检索数据

表2  2019年8月、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苏州”检索数据

(二)特色农产品电商呈现两极化状态

通过对网络整体大数据分析,苏州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表现呈现两极化状态,火爆品类依旧火爆,而冷清的品类则一直波澜不惊,无法突破。

苏州的特色农产品有碧螺春茶叶、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枇杷、水八仙、太湖三白、凤凰水蜜桃、洞庭山杨梅……,在商品上市季节电商平台上碧螺春茶叶、阳澄湖大闸蟹、苏州鸡头米、苏州枇杷这些品类始终表现比较抢眼,而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太湖白鱼、白虾、银鱼、水密桃、黄桃、杨梅则一直表现一般。

以大闸蟹为例,在旺季对比淘系客户检索的前100关键词,排除掉通用关键词,剩余41个和地域、地方品牌相关的关键词,其中与阳澄湖和阳澄湖大闸蟹地方品牌相关的关键词达到30个,占比接近75%;以阳澄湖和阳澄湖相关品牌关键词成交的大闸蟹交易规模达到33041001元,在41个地域、品牌关键词成交规模(34267947元)占比达到96.4%,如表3

以枇杷为例,在旺季对比相关类目排名前100的关键词,排除掉通用关键词,苏州枇杷相关地域关键词占比达到1/3,位居枇杷类目各区域枇杷排名之首,其他依次是四川枇杷、塘栖枇杷。

3  20198月、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大闸蟹相关阳澄湖大闸蟹数据

表3  2019年8月、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大闸蟹”相关阳澄湖大闸蟹数据

同时分别以枇杷、大闸蟹、鸡头米为例,在旺季对比相关类目交易前100名店铺、前100名的商品的会发现,苏州相关商品表现依然突出。

与此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苏州白鱼、白虾、银鱼、水蜜桃、黄桃、杨梅时,会发现比例大幅减少,与苏州相关的这些特产、特产店铺瞬间淹没在网络的海洋中,太湖大闸蟹在阳澄湖大闸蟹面前可以忽略不计;白鱼以湖北荆州、十堰的为主,太湖白鱼月销不足万元;白虾满屏都是厄瓜多尔和山东的海虾,太湖白虾屈指可数;银鱼依旧是山东海鲜为主,苏州太湖的银鱼寥寥无几;水蜜桃绝大部分江山为无锡所占领,苏州的凤凰水蜜桃难觅踪影;黄桃是安徽宿州、砀山、山东临沂的天下,苏州镇湖黄桃可以忽略不计。浙江杨梅独占鳌头,苏州杨梅无踪可循。总之即便是地方农产品,表现比较突出的也就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东西山的枇杷、南塘的鸡头米,其他多数商品在网络上表现逊色。

(三)受季节影响大,网络经营持续力不强

农产品突出的问题就是受季节影响比较大,阳澄湖大闸蟹一般从9月底开捕,经历9月、10月、11月三个主要销售旺季后基本进入淡季,即便是算上前期六月黄童子蟹开卖,其时间周期也最多能持续56个月。苏州的鸡头米从8月中旬上市到10月中旬基本就结束了它一年的生命周期。苏州的枇杷周期更短,从5月初上市到,6月初基本就早早下市。通过淘系大数据挖掘能很清晰的发现这个问题,下图34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店铺销售情况,第一家店铺Y2018年投入经营, 5月开始经营月销从几千元逐步递增到9月达到顶峰月销达到二千二百余万而后再度衰减,到2019年月销下降到一百八十余万,接着从20192月到20196月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而后20197月又从新开始经营,如图3

第二家店铺X店,是经营时间近十年的老店,从图示中也可以发现其2017年至今的经营情况,2017年上半年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接着后半年经营额逐步攀升至月销一千五百万,20182月至5月再度衰减进入休眠状态,同样在旺季再度开始经营至2019年初继续停业,如图4

其实对于农产品店铺几乎都是如此,苏州的枇杷网店如此、鸡头米店铺也是如此,即便是有拓展其他品类商品,维持着持续运营,但基本上都经营寥寥。

图3  阳澄湖大闸蟹Y店铺2018~2019年8月月销情况

阳澄湖大闸蟹Y店铺201820198月月销情况

图4  阳澄湖大闸蟹X店铺2017~2019年8月月销情况

阳澄湖大闸蟹X店铺201720198月月销情况

(四)数字化监管亟待提上日程

电子商务是数字化经济的最显性体现,尽管交易的核心仍旧是传统实物商品和传统服务,但其经营空间、经营方式却是基于互联网数字化模式,交易过程中商品以数字化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存在;商家以数字化模式进行营销推广;买卖双方在数字化空间进行交流沟通;尽管这种超越时空的数字化交易模式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但由于交易的虚拟性、网络变化的瞬息万变,因此网络秩序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主要表现有: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刷单炒信、违规促销、互联网广告违规、不正当价格竞争、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等。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阳澄湖大闸蟹店铺的分析,20%以上的店铺存在刷单炒信行为,几乎有60%以上的商家都曾经收到过消费者的差评,有15%以上的商家都因为产品品质问题收到过消费者投诉。业内恶性价格战屡见不鲜,以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为例,2.53两的大闸蟹平均出湖价要在30元左右,8只蟹加上礼盒包装、运费起码成本要在300元,而网络市场上低于300元以下同类规格的阳澄湖大闸蟹比比皆是。即便是促销活动应该是短期行为,但是网络市场中却成了普遍情况。从淘系大闸蟹市场年交易的平均客单价走向,能更清晰的展现恶性价格战的程度,2014年淘系大闸蟹年平均客单价在523元,但是接着在20152016年连续下跌至328元、191元,平均跌幅达到60%,尽管在2017年、2018年有所回归(分别达到200元、241元),但这个回归寥寥,依旧没有达到正常的市场水平。由此可见,商家间恶性竞争的程度。

以上,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了苏州农产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当然除了以上问题,还会发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行业竞争恶劣、市场发展有待规范等问题,在此不一一深度分析。

四、数字经济下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策略分析

如上,数字经济视角下精准的数据分析不仅将消费端需求清晰的展现无余,同时也将经营端、宏观市场情况暴露于当下,为苏州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导向,为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基于消费端网络数据优化农产品结构与品质

如上介绍,尽管苏州享有“鱼米之乡”的称谓,但大众农产品并未在网络市场取得良好的反响,其中有固然有区域品牌的原因(下文会提到),但从根本上讲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时下由于大众生活水平提升,消费升级换代,大众对商品的品质需求进一步提升,而传统生产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

以大米为例,通过网络平台大数据挖掘,可以发现客户关注的关键词有:五常大米、秋田小町大米、泰国大米等与地域品牌相关的关键词,富硒、长、香、有机、特级等商品特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基本都能体现消费者对大米品质提升的需求,见表4。而目前苏州稻米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正如朱正斌在《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稻米》201824)所述苏州稻米还存在:品种优势不突出、生产与加工标准低等问题[9]

4  20198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大米属性关键词

表4  2019年8~9月淘系后台消费端“大米”属性关键词

当然,类似问题不仅体现在大众农产品领域,在特色农产品领域也有表现,比如,苏州杨梅与浙江杨梅、东魁、慈溪杨梅对比,明显存在个头、甜度上的劣势。

因此在现代数字经济视角下,农业相关部门和经营者要学会利用消费端网络大数据发现农产品需求特征,优化农产品结构与品质。

1.从市场大数据视角,挖掘农产品需求结构及品质的发展特征,及时掌握市场农产品需求特征变化及趋势,用以引导农业生产和加工,为农产品经营指明方向。

2.从科学种植方面,以市场为引导选用优质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提升农产品品质。

(二)利用数字化形式,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影响力

苏州拥有区域内独特自然资源或产业资源的基础,更是拥有大闸蟹、苏太猪、太湖鹅、胡羊、太湖三白、长江四鲜、水八仙、碧螺春、枇杷、杨梅、稻米、香青菜等众多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苏字号”著名农产品。然而,通过上述网络分析,可以发现除了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叶外,苏州特色农产品在网络整体表现并不出众,究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结构性问题外,首要原因就是苏州这些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是不够响亮,尽管这些“苏字号”著名农产品在地方上无人不知,但放在全国其知名度确实不算响亮,尤其是在网络上表现算不上出众。如下表5,如果从网络资讯门户、检索引擎、网络零售平台、新媒体等诸多渠道评判,除了阳澄湖大闸蟹、洞庭碧螺春能够担当起在网络上区域公用品牌的使命外,其他特色农产品网络声量都稍显薄弱,突出表现在文化内涵不够、网络宣传力度不够强,见下表5“苏字号著名农产品总体网络声量表现。

5 “苏字号著名农产品总体网络声量表现

表5 “苏字号”著名农产品总体网络声量表现

20179月苏州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具体目标中就包括特色产业电商化,重点培养农业电商品牌。2019年苏州市委一号文件再次提到2020年全市新增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移动时代到来,网络已成为国内民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传统网络检索渠道、网络零售平台、网络资讯门户、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占据着民众主要的信息入口,尤其是新媒体由于其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多元化,其高速裂变的传播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大众眼球,占领用户心智。因此对于苏州特色农产品而言,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不仅应该在传统传播渠道发力,更应该强化在网络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渠道的发声量。具体举措包括:

1.内容策划方面:不再以单维度的突出宣传自然资源、品质功能优势为主,延申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类似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突出文化内涵;外在形象策划方面,突出新时代新形象,策划各个区域公共品牌的VI形象,可以适合网络、新人群传播的卡通、动画形象出现,比如苏州泰伯庙卡通故事宣传就可以作为苏州农产品内容策划的范式。

2.表现形式方面:不再以传统的图文形式为主,可以增加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达形式,将更为丰富、具体、生动、有趣的内容植入其中,增加用户深度深知。比如苏州留园最近开通的声音博物馆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

3.营销渠道方面:改变过去单纯以官方资讯网站的单方面告知的信息传递模式,开辟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型媒体渠道,定期组织活动,增加内容互动,推进用户分享高效裂变传播,强化区域公用品牌的检索平台营销推广、增加在门户资讯平台信息流广告投放、与网络零售平台共同发声,快速提升苏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4.具体实施方面:设立专项宣传资金,成立相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的网络部门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完成形象策划、内容制作、渠道宣传、活动策划、内容互动、效果跟踪等工作,从官方资讯、门户资讯、检索平台、零售平台、新媒体平台多个维度定期分析苏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网络声量。

(三)加强农产品深度加工,拓展农产品经营周期

农产品经营周期短,农产品电商经营难以高速发展,一方面受限于其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受限于农产品的生鲜特性对物流时效要求比较高,因此提升农产品深度加工行业发展迫在眉睫。农产品经过深度加工不仅能够提升其货源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口味人群需求,拉伸农产品经营周期,同时能够大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损耗度。

1.加快冷鲜行业发展,促进苏州特产冷鲜产品线上市场发展。以苏州的苏太猪、胡羊为主的家畜产业可以尝试往冷鲜肉电商市场拓展。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大企业的推动、保鲜和冷链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肉食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需求变得更加低温化、熟食化、多样化、风味化、健康化,冷鲜肉的市场逐渐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指出到2020年,冷鲜肉的消费量有望达到猪肉总消费量的30%。以淘系生肉市场为例,2017年其生肉市场规模达到29.76亿,2018年规模达到44.18亿,20198个月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5.21亿,成长空间巨大。

2.水产类、水果类农产品拓展罐头、果干类电商市场。以湖蟹、太湖三白、长江四鲜、水八仙、枇杷、杨梅、桔子等为例,进行行业深加工往罐头、果干类领域进军,可以大大提升该类商品的生命周期,同时满足当下网络主要购物人群多样化需求。以淘系市场为例,20172018年水果罐头类商品每年销量都有近4亿的市场规模,蟹制品市场从2016年到2018年销量规模不断攀升从1.3亿上升至2.1亿、2.5亿,发展空间巨大,而苏州水产品、水果类产品通过深加工,市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四)助力商家拓展货源,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上述提到,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周期较强,造成商家网络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以至于对于绝大多数农产品店铺而言,都存在旺季经营,淡季歇业的状态,这样商家网络经营的持续优势不但难以发挥,而且容易造成网络经营团队人员流失,以致每年店铺重新开张前,商家都要重新搭建运营团队,深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都在于商家对上游商品采购、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商家而言,由于经营规模及信用资质不强,这方面实力更为薄弱。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提升商家供应链货源组织和开发能力,具体举措如下:

1.地方农业部门牵头,引导苏州农产品网商互助、协同采购,建立联保体系,提升信保能力,提升他们在采购过程中的采购、谈价、议价能力。

2.组织农产品货源交流会,助力中小网商货源拓展。一方面,组织当地生产农户和企业与网商的货源交流会,有效解决生产端与销售端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让更多的苏州农产品资源得到更好的放大。另一方面,组织网商参加外地优质农产品资源对接会,以团购、联保等模式进行货源采购,提升中小商家的采购规模和信用背书;比如组织苏州农产品商家与对口扶贫城市铜仁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对接、购销。

(五)多部门协作,加强数字化监管

2019年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以来,确实为电商市场准入和主体经营行为提供了方向,但正常的市场秩序依然离不开定期、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农产品电商由于农产品本身的属性所在,其网络监管更加复杂。因此,要推进苏州农产品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加强数字化监管刻不容缓。

1.方向上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2019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

重点工作包括:着力规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营造良好准入环境。严厉打击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安全食品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营造良好广告市场环境。依法打击其他各类网络交易违法行为,有效净化网络市场环境。强化网络交易信息监测和产品质量抽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落实电子商务经营者责任,营造诚信守法经营环境。

2.行为上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协同力

监管主体上,市场监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安部门、商务部门、网信部门、邮政物流部门多个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合作,各地要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作用,形成监管协同力。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平台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示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基础信息和各部门履职中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监管执法信息,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

3.探索创新适合农产品网络监管模式

高效发挥电子商务数字化优势,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联合农业部门、电商协会、行业协会共建地方农产品商家经营数据库,协同主流门户资讯平台、网络零售平台、新媒体平台不断完善商家信用评级体系和投诉体系,构建市、区(县)两级农产品商家数据平台和推进农业行业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线下检查以及网络平台的线上巡查,甚至可以探索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苏州农产品跨区域协作联盟。

五、结论

精准的大数据分析是当下数字经济赋予市场主体最直接、有力的管理方式,在农产品电商领域,通过电子商务消费大数据引导产品结构、品质优化,利用数字化宣传模式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数字化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能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持续的活力,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以数字经济视角,以大数据化思维应用模式为范式,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Tapscott Don,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New York: McGraw Hill,1996.

[2]Brent R.Moulton.GDP and the Digital Economy:Keeping up with the Changes[J].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1999,4(5):34-48.

[3] Bo Carlsson.The Digital Economy:what is new and what is not? [J].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04,15(3):245-264.

[4] V Turcan, A Gribincea, I Birca. Digital Econo my—A Premis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0th Century[J].Economy&Sociology Theoretical&Scientifical Journal,2014,(2):109-115.

[5]刘助仁.各国逐鹿数字经济”[J].重庆社会科学,2001,8(04):74-77.

[6]孙德林,王晓玲.数字经济的本质与后发优势[J].当代财经,2004,25(12): 22-23.

[7]温孚江.农业大数据研究的战略意义与协同机制[J].高等农业教育,2013,30(11):3-6.

[8]郭承坤,刘延忠,陈英义,.发展农业大数据的主要问题及主要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7):9642-9645.

[9]朱正斌,周建明,沈雪林,.苏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稻米,2018,25(2):114-11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