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2019-03-18 22:1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敏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8年学校科研计划一般课题“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研究”项目资助。

摘要:云计算作为推动信息资源实现按需供给的技术手段,与金融领域进行深度结合,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金融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云计算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意义,并进一步对云计算与金融领域结合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云计算;金融领域;应用前景

一、云计算的发展概况

(一)云计算的概念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从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网络、服务器、存储器、应用程序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快速供给和释放,将管理的工作量和服务提供者的介入降低至最少。

云计算说明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在对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了解“云”中各种计算资源的配置细节,也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其核心是希望IT技术的使用能象使用水电煤气那样方便,我们从来不会想到去建电厂,也不关心电厂在哪里,只要插上插头,就能用电,同样云用户获取云服务的成本低廉且无需对云底层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

(二)云计算的分类

云计算按照服务交付模式分为IaaSPaaSSaaS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的缩写,意思是基础设施即服务,即云服务商把IT环境的基础设施层(机房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磁盘柜、硬件服务器或虚拟机)作为服务出租出去;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的缩写,意思是平台即服务,指云服务商把IT环境的平台软件层出租出去;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意思是软件即服务,指云服务商把IT环境的应用软件层作为服务出租出去。

云计算按照云用户的所有权大小及访问方式分为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和混合云。公有云对一般公众开放,私有云是为单个用户使用而搭建的,由该用户或第三方机构负责管理。行业云是有共同利益(如任务、安全需求、政策、遵约考虑等)并打算共享资源的组织共同建立的云。混合云是指同时接入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服务,且实现统一化管理。

(三)云计算的发展

最早的云计算以SaaS服务的形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直到2006年,亚马逊推出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开始以Web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业界才真正开始重视这种新的IT服务模式。随后,IBMGoogle、微软等企业也加入云计算服务领域,促进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业逐渐接受云服务理念,并进一步进行应用,云服务将真正进入产业的成熟期。2015年,全球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典型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22.4亿美元。

2010年以来,我国云计算政策持续利好,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国内的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378亿元,增速为31.7%。公有云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公有云、混合云基本走向成熟。在私有云方面,由于政府机构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政府、企业、医院等机构普遍选择在本地建设云平台或选择本地云平台服务商建设专有云(私有云),作为其应用系统的承载层。

二、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作为推动信息资源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手段,与金融领域进行深度结合,是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云计算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获取成本

传统模式下,实力强劲的大型金融机构自己购买硬件基础设施,通过本机构的信息部门搭建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业务软件;或者向外部供应商购买相关软硬件设备及人力服务,内部技术团队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运维和二次开发等工作。而大多数中小金融机构只能采取后一种方式获取科技信息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内部科技实力薄弱,只能完全依赖外包形式支撑其开展各项业务服务。传统模式下这种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对金融机构而言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计算大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源获取和应用成本。一方面,出于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云提供者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安排专业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金融机构无须为此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求使用云上的IT资源,并按实际使用量进行付费,减少了为闲置资源付出的不必要成本。

(二)云计算减小了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风险

传统信息模式下,一方面,金融机构很容易出现过度配置(IT资源利用率不足)和配置不足(IT资源过度使用)问题。当金融市场波动引发突发性的用户需求暴增时,传统金融机构内部IT资源可能会配置不足,将无法响应用户的所有需求,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而过度的配置又会带来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当内部IT资源出现故障时,金融机构可能永久性地丢失部分交易数据,将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营。

而云计算提供IT资源池及使用资源池的工具和技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随时随地、动态地获取所需的IT资源,由此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波动自动或手动调整其云上的IT资源。既不会造成资源闲置,也避免了使用需求达到阈值时可能出现的损失。云计算也能提高金融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在不同物理位置布置IT资源,使得当云中的某个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将其数据拷贝到其他设备上,使金融灾备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云计算提高了金融机构的IT运营效率

云使金融机构信息共享速度得到加快,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云计算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它能在短时间内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为金融机构的各类分析或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云计算极大地简化了金融机构的IT运营管理。云服务提供商将信息资源打包,直接为金融机构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的时间大大缩短。云计算的升级方式非常灵活,完全可以支持业务的动态变化,金融机构也不会因为兼容问题而被迫使用一个厂商的软、硬件。云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互联网上的各种云服务资源,能够方便地进行整合扩充。

三、云计算在金融领域大规模应用的障碍

虽然云计算已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助推器,但目前其在金融领域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深度应用,主要原因为:

(一)存在数据安全风险

金融行业涉及客户大量敏感信息,对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非常重视,目前大部分的金融数据都是各个机构保存在自己的系统之中,因此相对来说是安全的。而将业务数据迁移至云上,意味着云服务商需要对数据的安全性负责。从主观来看,由于云服务提供者具有访问用户数据的特权,当它是独立于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时,存在利用特权收集、使用业务数据的风险;从客观来看,作为信息科技公司的云提供者存在倒闭的可能性,一旦“云”公司倒闭, 使用其服务的金融机构直接面临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二)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的控制权被削弱

金融机构作为云用户,无权管理控制云底层基础设施,对云上的某些应用程序仅具备有限的管理控制权,若云提供者不遵守其服务水平协议,将严重影响金融机构部署于云上的解决方案的质量。此外,云提供者与金融机构间一般存在较为遥远的物理距离,金融机构需要经由网络接入云环境,当网络出现延迟波动等异常情况时将影响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营,较之机构内部管理控制IT资源的传统模式,金融机构对IT资源的管理控制权被削弱。

(三)迁移成本巨大

金融行业是较早应用IT技术服务于自身业务、管理、决策的行业,现有的设备一般都是大型机,目前运行平稳,除设备以外,相应的软硬件的投资成本也非常可观,如果将这些能继续平稳使用的资源全部迁到“云”上,成本巨大且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紧迫。因此,目前金融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操作都谨小慎微。

四、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安全问题将成为云计算服务商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

IT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金融行业而言至关重要。也正是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现阶段对于云服务的发展,金融企业普遍持谨慎态度,并没有盲目追随。从行业层面来看,云计算安全将成为云计算服务商之间进行竞争的主要领域。云计算服务商会不断加大对云安全产品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智能性、安全性,防范黑客的攻击。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会出台云计算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减少由于云服务提供商管理不当或者用户操作不当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

(二)中小金融机构对云计算应用的动力强劲

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4家,农村商业银行1262家,农村合作银行33家、农村信用社965家、村镇银行1562家。这些中小银行对应的持卡用户在2-3亿之间。中小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接触最为紧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目共睹,但这些机构自身资金力量薄弱,运营成本高企。其中,IT成本居高不下是重要原因。随着云计算的发展, 中小型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地在云平台上获取和大型金融机构同等先进的基础设施服务。此外,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云平台将自身不太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的公司,或者是接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利用云计算平台上的资源提高相关业务的处理效率。

(三)私有云和行业云共同发展

当前,一些大型金融企业牵头,在自身搭建金融私有云的同时将冗余的资源提供给特定的、有需求的、受限于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中小型金融企业,最终形成专供金融行业企业使用的金融专有云模式。借助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云领域的经验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安全快速的实现业务上云。目前这种介乎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模式也被称作行业云,正在金融行业中快速普及。

目前国内金融行业使用云计算技术主要采取了私有云和行业云模式。技术实力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大型机构偏向于私有云的部署方式,可以将核心业务系统、重要敏感数据部署到私有云上。一般采用购买硬件产品、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方式搭建,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外包驻场运维、自主运维或自动运维方式。私有云对金融机构来说,安全性更为严格、更有保障。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他们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偏弱,所以通常采取行业云的方式,即通过金融机构间的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通过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在金融行业内形成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接口,公共应用等一批技术公共服务。用于对金融机构外部客户的数据处理,或为一定区域内金融机构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四)金融行业IT系统的迁移需分步进行

金融机构使用云计算技术应采取从外围系统开始逐步迁移的实施路线。将高成本、非核心的外围系统或者同质化的基础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实现业务外包,比如提升网点营业厅的生产力,人力资源、客户分析或者客户关系平台,而使自己更专注于核心金融业务的持续创新及运营管理。另外一方面,金融机构优先考虑使用云计算技术建设互联网金融系统,这里互联网系统包括P2P、消费金融等相关业务,主要是由于这些系统都是新建系统,历史包袱相对较轻。

未来中国金融云服务的格局是:大型金融机构自建私有云,并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进行科技输出;中型金融机构核心系统自建私有云,外围系统采用金融行业云作为补充;小型金融机构逐步完全转向金融行业云。

参考文献:

[1]BR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3

[2]王良明.云计算通俗讲义[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51

[4]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企业云服务行业研究报告.201612

[2]候建林.对金融云计算在金融行业应用前瞻性的探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2)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