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安徽省皖北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2020-09-02 17:1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马梦雯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皖北地区是安徽省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皖北地区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产量可观,并且质量优良。但是,由于地域限制、人口流动、品牌观念薄弱等原因,导致皖北地区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本文主要分析了皖北地区农产品发展现状,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皖北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

品牌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的名片,它能够反映出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认知程度及印象。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建设具有持久性和长期性。农产品品牌依托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具有当地特色的加工技艺,能反映出一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并且被消费者认可的区域农产品标准。它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出该农产品与同类竞争产品之间的区别,具有地域依赖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1]。由于农产品生产依赖于当地的环境,所以在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环境以及种植方式下,同样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个地方生产与在其他地方生产出来,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其中所体现的明显的地域性,就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根本[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挑选农产品时更注重产品品牌。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主要就在于产品品牌的竞争,因此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皖北地区农产品发展现状

 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皖南和皖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皖北地处安徽省北部,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望山东。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

皖北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仅东北部有石灰岩残丘分布,其余均属平原地貌,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土地面积39149平方公里,占安徽省全省土地面积的33.3%。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安徽省耕地面积的47.8%。皖北地区位于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3]。由于皖北地区以平原为主,所以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人口分布密集,交通方便,适合发展高效优质的集约农业。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皖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为主,不同的区域还具有特色农产品。

   皖北各地区特色农产品

表   皖北各地区特色农产品

目前,皖北地区农产品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农产品种类多。除了基本的粮食作物外,还包括梨、葡萄、石榴、山芋、中药材等农产品。二、缺乏品牌效应。大部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都比较低,只在当地有影响,在全省或国内缺乏知名度。三、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品,缺乏精深加工,利润单薄,附加值低。

二、皖北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者减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人口流动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二是劳动力主要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上的差距,在农村务农的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在城镇务工的工资收入。以皖北地区为例,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工作和务工,主要包括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南京、无锡、昆山等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相比较皖南地区,皖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谋生。据统计,皖北地区外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5%左右[4]。所以,目前皖北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少,大部分是农村的老人或者没有办法外出务工的人员。

(二)品牌竞争力小

品牌竞争力是在一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产经营者通过有效配置和运用内部与外部资源,使自身品牌能够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区别,为企业创造超值利润的能力。当前皖北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一般局限于当地的农贸市场、集市、批发市场和超市等,真正走出去的知名品牌较少。从农产品的销售种类来看,该地区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鲜活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猪肉、牛羊肉等等。这些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没有进行二次增值,导致生产者获得的利润低,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从农产品品牌的结构来看,由于缺乏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受到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皖北地区缺少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先进、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企业[5]。由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起点较低,加上底子薄弱,所以除了少数几个知名品牌外,大部分品牌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皖北当地区域。

(三)知名品牌少

尽管当地农户和相关部门重视农业生产,但是还缺乏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手段。由于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农户和企业意识不到农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忽略了品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农户单纯重视产量,缺乏可持续经营思想。因此皖北地区的农产品知名度较低,或者其知名度仅限于当地。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散户种植和经营,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以民营小作坊为主,缺乏较大规模及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初级加工产品,缺乏精深加工,附加值低。另外,市场缺乏统一的技术水准和品牌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现同一个产品有多个品牌的现象。就像皖北地区著名的农产品砀山梨,市面上就有十几种品牌的砀山梨。最后,由于农户的品牌意识薄弱,阻碍了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和推广。

三、皖北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创造农产品就业岗位

通过招商引资和加大资本投入,增加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为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为当地农户创造就业岗位。其次,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鼓励更多的农户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工作,解决皖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员回乡工作,缓解人口流出问题,同时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建设等等,把更多的人留在家乡,通过资本和人力资源积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提升品牌竞争力

一方面,追求产品差异化,只有产品同其他同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在激烈的竞争中才不会被淘汰。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程度,具有特色的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增强顾客忠诚度,企业在市场上就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对农产品来说,区域农产品在突出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差异的同时,还可以在农产品的质量、品种、配套服务、包装等方面寻找差异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使其成为当地的名片,就像闻名中外的黄山毛峰、郫县豆瓣酱、云南普洱茶等等。另一方面,通过扩展营销渠道来提升品牌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也是一个广泛的平台。并且,农村淘宝和微商的兴起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契机。这些农产品可以依托互联网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淘宝、京东、苏宁这些电商平台开设店铺,或者自己开设微店,来销售当季的农产品。另外,从线下渠道入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交易会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或者与超市合作,实行“农超对接”的方式,销售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方面越来越重视,看重食品的质量,追求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农户可以借助这些展销会和超市,集中销售他们种植的农产品,消费者也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三)打造知名品牌

质量好和知名度高的农产品,不仅销量好,而且利润可观。产品的品牌竞争最终依靠的是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为了提高产品的品牌地位和声誉,就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层次。首先,在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方面,投入更多的技术,开发新的农产品形式,逐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档次,培育更多的名优农产品品牌。同时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达到示范效应。另外,可以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深挖品牌文化,将皖北文化与农产品品牌相结合,这样品牌就具备了灵魂和特色。比如,泗县有著名的“泗州戏”,亳州是华佗故乡,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农产品品牌相结合,增加品牌的辨识度和知名度。有了品牌作为支撑,农产品就具备了向精深加工的条件,进而向中高端市场深入,摆脱低价竞争的困扰,提高盈利空间。最后,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安徽电视台、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农产品的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加大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专题和专栏的形式进行宣传,深入发掘农产品的内在特征,融入当地特色风俗文化。

四、总结

皖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地域和资源上的优势,然而在农产品品牌发展方面速度较慢。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形势下,要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结合不同地区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皖北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以及市场环境的改造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品牌认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品牌创新和品牌保护的力度。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产值和利润,进而提升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安徽省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

参考文献:

[1]甘琼.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7.

[2]薛桂芝.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06):688-691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A%96%E5%8C%97/5324230?fr=aladdin

[4]李尚红,陶金.人口流动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2):190-192

[5]吴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安徽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理论建设,2017(01):36-3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