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对人民币的借鉴意义

2015-12-06 21:4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梁静瑜 广东省交通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的国际化进程,总结出一国货币国际化,须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稳定的国际需求之上,还需建立完善的政策以应对各种冲击。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应操之过急,而应在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途径,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一、前言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人意料地大幅波动,也重新引发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实现境外流通和跨境贸易结算功能,还包括成为国际市场普遍认可的投资和储备货币。一国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稳定、开放和发达程度及投资者认可程度、持有该货币的意愿,最终决定该货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纵观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的国际化过程,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上述四种货币的国际化过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经验。

二、英镑国际化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英国专制统治,确立了财产私有制,为银行及货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后,由于急需大量资金用于战争,英国决定成立银行筹集资金。1694年,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并发行英镑纸币,标志着第一家现代银行诞生。

但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离不开荷兰的功劳。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霸主,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国际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货币认可程度高,流动性好。但当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虽然荷兰盾出现国际化雏型,却无法搭上荷兰称霸的便车成为世界货币。而英国陆续在击败荷兰等国家后,英格兰银行继承了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业务与地位,英镑也随着英国成为霸主而真正成为第一个国际化货币。

英镑国际化主要取决于以下两大因素:全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的信任,以及英国有完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督。

英镑在金本位制下称雄近百年后碰到瓶颈,主要是黄金供应增速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速,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贸易需求,削弱了黄金流通的基础,英镑也因此受到牵连。紧接着,一战的爆发加速金本位制度的崩溃,英镑由盛转衰。一战期间,各国军费开销大幅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及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同时禁止黄金的输出入,导致金本位制崩盘,英镑亦随之无力回天。1913年美联储成立,意味着美国已悄然崛起,美元即将英镑成为世界最主要货币。

二、美元的国际化过程

二战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英、法、苏、中等战胜国及德、意、日等战败国都受到毁灭性打击;但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并通过提供军火或物资大发战争财,一跃成为第一大国,连带造就了美元的强势。1944年,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英美等45个主要经济体商讨经济复苏及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这次会议决定实行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实质上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此外,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以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和促进经济复苏,两机构的运作主要由美国主导。会议确立了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有金本位色彩,无法避免美国黄金储备与美元发行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美国深陷朝鲜战争与越战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支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各国大量抛售美元囤积黄金,虽然美国联合了英法德等多国抛售黄金,但始终成效不大,美元危机多次爆发,最后导致美元和黄金的约定兑换比例难以维持。固定汇率在1971年崩溃,随后在1973年正式解体。各国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国际货币也由美元一家独大转向多货币并重。

四、日元的国际化过程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原采取压制的态度,但为了压制社会主义,美国对日本态度被迫转为扶持。朝鲜战争是日本崛起的契机,不但战胜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偿权,而且美国与日本确定军事同盟关系。朝鲜战争还为日本带来的巨大需求,迅速带动日本产业复苏。朝鲜战争结束后,越南战火又起,日本经济得到持续的推动力,出口与日俱增。从19551973年,日本年均GDP增长超过10%,进入了长达18年的高速成长期。

同时期,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日元采用固定汇率,但多次美元危机令日本损失惨重。因此日本试图用日元代替美元来国际贸易结算,将汇率风险转由进口国承担,开始谋求日元国际化。

与之前英美货币国际化不同,日元国际化遇到另一难题:日本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只收进大量美元但缺乏输出日元的机会。为解决该难题,日本向亚洲国家发放大量日元贷款及投资,通过该方式,日元国际化在亚洲起步。

1985年前后,日本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了美国不安。美日贸易磨擦日益严重。美国联合德、法、英等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使美元对其他货币有秩序地贬值,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其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美元汇率一泻千里。

日元升值初期反而为日本企业带来两大优势。首先,日元升值使进口原料成本降低而出口价格不变,提升了出口产品竞争力。其次,当时日本在半导体、电子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即使日元升值导致价格高昂,进口国却别无选择。日元正式启动国际化进程,挑战美元地位。

然而“祸福相倚”,《广场协议》签订后17个月内,日元升值57%,吸引境外热钱大量涌进日本,推动了房价与股价飙涨。另一方面,迫于美国压力,日本长时间实行超低利率,使得低价资金在日本泛滥,全部拥向房市与股市,终于引发泡沫经济,导致近二十年的经济停滞。日元国际货币地位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五、欧元的国际化

二战后,欧洲满目疮痍,被迫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随后美元越来越强,对欧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欧洲各国开始谋其联合发展,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1950年,法德等六国根据“舒曼计划”成立了煤钢联盟;1951年,煤钢联盟的合作升级至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煤钢联盟六国成立欧共体,并提出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树立欧洲货币单一化的里程碑。但欧元从理念萌生到付诸实现足足花了30年。

1969年,卢森堡首先提出货币整合的建议,并提出在1980年实现货币的统一。同时期,欧元之父蒙代尔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但其后十年却进展缓慢。直到1991年,欧共体12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欧洲推行共同的防务与经济政策。1993年协议正式生效,欧共体同时改名为欧盟。1995年,欧洲统一货币的名称被确定为欧元,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并设置了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后各国货币停止流通,由欧元取而代之。

欧元面世以来遇到过较多问题,例如次贷危机对部分东欧国家的影响,进而给欧元带来极大的贬值压力。但欧元推行以来,欧盟各国一直维持低通涨,经济也有所增长,更重要的是欧元作为美元的强大竞争对手,使世界货币不再单一化。而且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已接近美国,欧元藉此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

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从上述四种货币国际化过程可知,虽然时代背景、途径等各不相同,但存在以下共同点:

1、以经济实力的强大为基础

不管是金本位制度下的英镑与美元,或是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日元与欧元,其国际化基础都需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上,而英镑的衰落及美、元日元的削弱,则与其经济实力遭受打击密不可分。因此目前对我国而言,如何使经济扭转颓势,保持稳定增长幅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基本条件。

2、以货币的国际需求为关键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成为储备货币,关键在于其他国家对该货币的需求,这取决于该货币币值的稳定、流动性以及公众接受该货币的意愿。因此,如何促进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我国已通过人民币跨境交易、“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措施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市场,但成果的取得及巩固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非一夕之功。

3、建立保障措施应对冲击

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是可自由兑换,尤其是储备货币,更要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约束。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这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自主及有效性。目前国内仍需通过货币政策调节需求,且与国际游资抗衡的经验不足,若人民币国际化过程过于轻率,则极易因受到热钱冲击而对国内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应充分吸收英、美、日、欧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在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途径,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充分考虑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切忌操之过急。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