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浅谈《资本论》中经济利益与现时代的关系

2014-02-26 22:54 来源:xdsyzzs.com 发布:张恋绮 阅读:

张恋绮   西北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结合现时代的现实,在深刻阅读《资本论》基础上,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把握,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本文从阅读《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谈起,对《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进行了认识。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关系;现时代

要知道《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与现时代的关系,必须先得读懂《资本论》。我对《资本论》望其项背,不敢贸然地说我读了《资本论》,甚至不敢说我接触过《资本论》。皇皇巨著给我的不光是震撼和敬佩,更多的是高不可攀和难以识荆,不过我有信心在将来读懂它。同时,也正因为现在我年轻,学识浅薄,所以本着对《资本论》的负责,对名著的尊重,我不对它作出任何评价。我的题目很明白地表达了我在本文要完成的任务:一,我们要读《资本论》,了解所要谈及的内容,明确侧重点。二,简单阐述《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与现时代的关系。因为对原著知识的匮乏,只能是隔靴搔痒。下面我就谈一谈《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与现时代间的联系和关联。

一、《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度剖析,也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经济利益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由生产力所决定,在不同的生产力阶段都有不同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必然的社会经济关系,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关系关系着各个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生产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关系,是一种既存的经济利益关系。《资本论》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不同阶层的经济主体之间对生产资料占有和分配,以及在这一环境下人们之间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研究。作为《资本论》的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做了很好的分析,这其中包括资本家与工人、新兴资本家与传统资本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资本论》整书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反映研究。

作为全书的开卷部分,《资本论》先是对资本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研究,而作为资本的衍生物,商品和货币自然成了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首先来源于商品的生产过程,通过商品交换来衡量商品所有者所产生的劳动价值,而在这种看似平等的劳动交换过程中,则隐藏着资本家与普通工人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压榨与被压榨以及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也正是在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剩余价值和商品,同时也形成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让产品在生产和实现的过程中,也维持和延续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关系。

在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论》在第二卷里对资本的流通过程又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本家如何实现剩余价值以及如何实现其的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在文章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加以说明。首先,从微观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为了顺利获得经济利益,只有通过实现产供销的平衡,保持资本循环的连续性才能实现,而想要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则需要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期。其次,从宏观角度来说,在整个经济社会中,想要实现经济利益,就需要保持经济结构合理,也就是要维持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适当比例。经济利益得以实现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以延续的先决条件。

作为《资本论》的第三卷,核心内容是阐述剩余价值的如何分配,实质上是也是对经济利益如何分配的一种解读。本卷主要是通过研究资本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来反映剩余价值的分配机制:第一篇到第三篇是对产业资本家以及产业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研究;第四篇通过分析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以及他们的工人、店员之间的经济关系来阐明观点;第五篇讲述的是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以及他们的工人、店员、银行职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第六篇则是对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以及工人阶级所处的经济利益关系的描述;第七篇归纳总结了生产关系决定了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资本论》第四卷讲述的是剩余价值理论史,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利益关系,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平等的利益关系,从而号召工人阶级拿起武器,用革命手段来推翻这种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由于资本家过分的剥削工人阶级,进而攫取最大的剩余价值,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而这种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关系更是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爆发,也预示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合理和必将走向灭亡。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由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不平等,也将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消除,保证了各个阶级的利益,是最为理想的社会形态。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人们所获取的经济利益也因所处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从而产生贫富差距。由于过大的贫富差距会激化社会矛盾,一旦不能好好处理这些矛盾,很有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国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要学会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保证国家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避免各阶级之间利益差距过大,影响生产积极性和社会安定。

三、《资本论》与现时代的关系,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资本论》理论对现时代的验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都来自于经济利益。马克思经过40多年的呕心沥血完成的巨著《资本论》,如今已经出版了一百多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没有产生变化,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也不断发展,让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资本主义在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经济运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印证了《资本论》中的原理和方法,让人们更加清楚的意识到经济利益带给人们的激励效果是明显而最有效的。只有让人们获得经济利益,才能更好的在社会改革中取得成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改革步伐,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当中。

在现阶段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某些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带给人民群众更多更好的实惠。从80年代开始到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在这期间,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并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以改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实质是对经济利益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化较大,必然会伤害到部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改革一定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调节各阶级的利益关系,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

总结

《资本论》是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社会表象来揭露当时隐藏在表象后面的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利益的典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启示,也为正确处理当前社会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同时依据时代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传承和创新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洪远朋,谢虹.《资本论》与经济利益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20005

[3]覃正爱.论物质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J].江汉论坛,20042

[4]洪远朋.一切经济关系实质上都是经济利益关系[J].世界经济文汇,2000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