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评述

2015-04-22 22:5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尹文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摘要:自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新的突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战略意义、建设方略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现有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等方面的缺失和不足,探讨后续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意义;挑战;研究评述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促进贸易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其贯穿东西,是连接中国同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西亚北非和东非各国的桥梁和纽带,极大地繁荣了沿岸国家的经济和文化。2013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引起国内外密切关注。学术界也对此展开广泛研究和热烈讨论。本文将针对现有研究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战略意义、建设方略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找出现有研究缺失和不足之处,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内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风险和挑战以及为顺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策略建议。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内涵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繁盛于唐宋元时期,明朝海禁后走向衰落,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海上丝绸之路对沿岸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文化、宗教、人口迁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今天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承袭了古代丝绸之路“传递和平、互惠互利”的精神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有文献主要从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国际国内环境,国家经济增长需要及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解释。全毅、汪洁、刘婉婷通过分析中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传递和平、共同发展,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的重要历史责任。陈万灵,何添传认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全球贸易网”,并将其定义为“从依托现代运输工具和信息技术连接起来的海上国际货物运输通道或国际贸易网,反映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周练在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内涵时特别提到这是一个新机制要求的概念,重点强调了中国-东盟各类合作沟通机制的建设。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

现有文献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已有较为广泛的论述,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呼应,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

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然而随着美国战略东移的推进以及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等历史原因,中国的对外开放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申现杰、肖金成指出,由美国主导推进的TPPTTIP将中国置于被边缘的风险中,中国适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既涵盖日、韩、欧洲等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乃至非洲的不发达国家,具有新合作模式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提升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互动,化解美国TPPTTIP给中国对外开放造成的压力。霍建国也在《“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一文中指出,TPPTTIP谈判对中国构成了新的挑战和威胁,一路一带战略有利于“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现有文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基本达成一致。张勇通过分析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扩大和优化外对开放格局,成功实现国内经济转型,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又一动力来源”。卢昌彩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既与东亚东南亚相连,有涉及欧洲及非洲,覆盖范围广,涉及经济总量巨大,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力量。该学者还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上互联互通及海洋经济、港口城市的经济合作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全毅等从资源、经贸往来的角度出发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传递和平、互利共赢、全球布局,增强中国影响力

申现杰等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可以推进中国部分产向东南亚及中亚等制造业相对发展滞后的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可以依托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扩大对周边国家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发展。该学者相信,“一带一路”将“积极发挥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推进国际区域经济的分工、合作与融合,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局面”。鞠华莹、李光辉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打造“中国-东盟升级版”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更加深入全面的政治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张勇在其文章中论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传播中国价值观,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此外他还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 。

(三)挑战和建设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

针对建设21世纪上海丝绸之路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现有文献主要着重分析了外部牵制、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南海等问题。楼春豪梳理了近年来美国印太战略的举措,从军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牵制作用。他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最大战略挑战”。印度的东进政策和其在印度洋主导权的提升都将对中国形成牵制力。此外,楼春豪还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内部矛盾都将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严峻挑战。与楼春豪观点相似,全毅、汪洁、刘婉婷三位学者也在其文章中谈到了美、日“印太战略”、中国南海问题以及印度地缘政治等问题对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威胁和挑战。此外,三位学者还特别提到中东非洲局部地区形势动荡不安与贫穷对区域内的经贸合作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除上述问题外,卢昌彩特别关注了中国自身的海洋工业生产,他认为设备落后、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匮乏也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制约因素。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建议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选择,申现杰、卢昌彩、鞠华莹、李光辉、陈万灵、全毅等学者在“落实中国与周边国家港口的互联互通”、“保障航道安全”、“扩大区域合作”、“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机制”等措施上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刘赐贵从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除了提出构建海上互联互通外,还强调了“加强海洋经济和产业合作”以及“推进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等措施。周鑫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价值功能提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宣传,海洋人文学科的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相关产业共建来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申现杰、肖金成将“一带一路”作为一个研究整体,通过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形势,除提出“五通”建设和国际区域合作两项措施外,还提到了建设沿岸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网络和提升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数量和质量等两方面的建议。陈万灵、何传添分析了相关国家在区域内的竞争关系,重点论述了中国的经贸定位,除互联互通外,两位研究人员还提出提升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按不同航段拓展与相应国家的经贸关系的建设思路。鞠华莹、李光辉两位学者除了上文提到的港口互通、海洋合作、互利共赢体系的建立外,还关注了区域内的重点工程如“中国东盟升级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建设谈判等等。卢昌彩提到了推动货币流通。郑海麟试图从历史经验中寻求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方略。

(四)以国别和地区为专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东盟、泰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

邹立刚通过对中国-东盟法律和实践基础的分析,提出了从领土争端、远洋渔业、南海行为准则等方面着手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建议。在文章中,邹立刚还特别强调了海南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上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吕余生主要论述了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广西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上大有可为。刘松竹、吴尔江重点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广西和东盟的合作问题,通过合作现状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广西的优势针对广西和东盟的合作提出了策略建议。周练重点论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中泰经贸合作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向晓梅探讨了广东与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经贸合作模式。吴崇伯的研究立足于福建,通过探讨福建的既有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利用华商网络”、“加大渔业资源合作”、“建立福建—海丝沿线国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开放东盟劳工输入”等七个方面的建议。

(五)针对远洋渔业、旅游等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略有涉及

目前,以产业为专题对象的研究不多见,远洋渔业是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韦有周、赵锐、林香红等通过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远洋渔业的优势和不足,针对远洋渔业如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向晓梅、刘赐贵、全毅等多位研究人员也在其文章中对远洋渔业有所关注。此外,曾启鸿、蔡文静两位学者以旅游合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现状和重要意义,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建议。

(六)已有学者尝试用模型分析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因素

张丽丽、吕靖、艾云飞通过解释结构模型( ISM)和层次分析法( AHP)对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ISM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港口设备先进化水平等表层因素将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产生直接快速的影响效果,而沿岸国家与我国的合作意愿、合作广度、领土争议等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改善难度较大,但一旦有所改善将从根本上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二、现有研究评述

总体上看,现有文献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内外背景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较多关注了国内改革面临的新局面及各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学者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积极意义基本达成一致,站在较宏观、较高的角度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选择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首先,现有研究以战略性分析为主,此类研究虽然对于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具有参考作用,但是对于较为细致具体的问题,比如,具体贸易政策的调整、产业经济的转型、对外投资的路径等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未有涉及。

其次,现有研究基本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数据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涉及我国内政、外交、产业经济、贸易等多个方面,需要深入更具体更细分的领域,用具体数据来预测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积极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冲击,实证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此外,现有研究内容关注范围较窄,对外主要以东盟,对内主要以广东、广西为研究对象。然而,海上丝绸之路涵盖日韩、东盟、南亚、海湾国家、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都需要逐步完善。同样,对内而言,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区等沿海沿江地区均可以借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谋求发展。

最后,从产业的角度看,结构矛盾和新一轮的产业过剩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压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转移,因此,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加快对外投资,推进国际化战略展开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

[2]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中国外资,2014(10)

[3]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5)

[4]卢昌彩.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若干思考[J].决策咨询,2014(4)

[5]全毅,汪洁,刘婉婷.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中国经贸,20148

[6]申现杰,肖金成.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7]鞠华莹,李光辉.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49

[8]张勇. 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5

[9]楼春豪.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险与挑战[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5)

[10]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44

[11]张丽丽,吕靖,艾云飞. 基于ISM AHP 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11)

[12]曾启鸿,蔡文静. 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13]韦有周,赵锐,林香红.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4(7)

[14]郑海麟. 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4 (1)

[15]吕余生. 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学术论坛,201312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