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西部地区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思考

2017-03-25 23:2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安方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互联网+逐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以及各行业生产。相比于传统模式,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密切融合更有利于促进长效的产业进步与发展,因此也带来了显著的收益。然而,西部的较多地区仍处在欠发达状态下,这种现状不利于西部地区密切结合区域性产业与互联网+技术,从长远来讲也阻碍了西部地区各项产业的持续进步。西部地区如果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新型产业模式,就可以获得突显的产业效益与经济收益,这种做法在本质上推进了西部地区各项产业的长效性发展。为此,对于西部地区的各项产业而言,应当明确互联网+的基本模式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真实状况,探究西部产业与互联网+密切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西部地区;互联网+;地区产业;结合措施

在信息社会中,各行业都不能缺少网络化的支持。近些年来,信息化产业与互联网+实现了紧密的结合,这种趋势代表着信息产业的必然走向。然而对于西部的较多地区来讲,区域性产业并没有充分融入互联网+的整体形势。受到历史地理等很多要素影响,西部某些地区仍没有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产业模式,较长时期以来都体现了单一化的产业特征。同时,由于欠缺必要的信息化意识,以至于无法运用网络化的新型技术手段来带动产业进步,因此也很难有序配置各项网络化资源。由此可见,现阶段的西部地区亟待密切结合地区产业与“互联网+”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有序利用资源,从而获得全方位的行业发展。

一、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表明了近些年来新兴起的经济形态,基本特征就在于优化配置网络资源,对于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集成。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各行业都可以密切结合创新性的网络技术成果,对于整体的生产力以及竞争实力进行了全面提升。由此可见,互联网+应当构成新型的经济工具与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运用这种手段来保障创新成果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网络化的经济工具就可以获得充分运用。

近些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时期的发展规划,这项新兴技术密切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在融合创新的前提下致力于推进现代的行业进步以及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可以构建更强大的新兴业态,创造了智能化的产业支持。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各行业都获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在西部地区,很多产业并没有实现最根本的进步与发展,新兴产业与网络技术并没有实现紧密的结合,这种现状仍有待长期的改进。

二、西部地区推行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西部地区受到特殊地理与经济环境影响,很长时期以来都没有实现产业突破。从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具有土地贫瘠以及经济落后的特征,很多其他地区的投资人员通常都不愿意选择西部地区来进行投资。这种状态下,西部地区表现出较低的贸易与经济水准,新兴产业并没有实现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受到传统观念困扰,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民众已经习惯于粗放式的农业与牧业经营模式,因而很难致力于寻求产业融合的突破点。西部地区的民众由于局限于传统的产业思路,因此通常也不愿意积极去探寻最适合本区域的产业模式,长期以来都局限于狭窄的第一产业。

从网络与产业结合的角度来讲,西部很多地区仍欠缺传播先进技术思维的带头人,因此表现为固步自封的思想趋势。实质上,西部很多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或者矿藏,这些资源都可以用来开发。然而农民由于缺乏实时性的市场信息,造成自身不够了解现阶段的市场与行业形势,因此也无法明确高效利用以及开发资源的渠道。从产业的基本构架来看,第一产业在西部地区仍占据较高的比例,然而与之相比的二三产业却表现出滞后的趋势。西部地区缺乏优良的水利设施,供水条件与土壤条件都相对较差,与此同时的交通条件也欠发达。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干旱地区的多数群众仍表现为靠天吃饭的状态,缺乏必要的抗灾能力。

通过分析现阶段的形势可以得知,现阶段的西部地区亟待引入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在互联网+的帮助与支持下才能构建更适合自身的产业构架。目前的状态下,西部地区很多民众已经接受了手机与网络的技术模式,并且开始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便捷的工具来实现沟通。然而,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与日常经营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因此也不会主动去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改进日常经营。现阶段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广大的西部,仅有25%的西部农村已经普及了互联网;对于城镇地区来讲,这个比例也仅能达到47%。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相关企业有必要转变意识,真正接受互联网+对于产业的推动作用。

三、现状与缺陷

相比于城镇地区,西部广大农村具有更加薄弱的网络化基础,这种现状实质上不利于产业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很多西部农村并不具备推广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必要条件,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等。从现状来看,西部农村仍存在较多老龄化人口与留守儿童等,这种现状将会造成西部地区欠缺优良的人口技术素质,整体知识结构也倾向于老化。某些西部农村虽然率先引入了互联网用于支持商业,然而由于多数村民并不懂得互联网+的基本技术特征及其内容,因此造成了较大的技术推广难度。综合来讲,西部地区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仍暴露了如下的缺陷与弊病:

作为西部地区的各个行业从业人员,通常并没有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基本认识,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与西部产业结合带来的效益。实际上,互联网+与西部基础农业的结合有利于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对于农业成本进行了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西部农业对于各类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然而在推行智能化与信息化农业产业的进程中,很多人仍然仅仅看到了其中消耗的成本,因而不愿意推动西部农业的快速转型与升级。

此外,在推广互联网+的具体实践中,也表现出较明显的政府缺位趋势。受到复杂因素的干扰,西部的多数地区并没有真正执行农业信息化。政府对此欠缺一致性的规划,以至于造成了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较大概率的重复建设,对于互联网资源缺乏共享度。某些地区在浪费了大量物力与人力的状态下,仍然没有建成属于自身的互联网+产业体系。

四、探求完善的思路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就帮助很多企业在根源上摆脱了空间以及时间限制,确保在任何地点与时间段都能获得实时性的市场信息。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西部产业的促进作用集中表现为缩短传输时间,因此也为产业经营提供了更多便利。网络在消除区域差异的基础上,也密切连接了各产业,确保各个产业都能随时沟通信息。西部地区民众如果能意识到互联网+的独特技术优势,那么就能促进自身收入的提升,在致富过程中也体现了带动作用。同时,西部地区的各个行业及其内部企业也应当明确互联网+的重要价值,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推进自身发展。

应当明确的是:并非西部所有地区都适合迅速推广互联网+与产业的密集结合,这是由于,某些地区尤其是偏僻农村并不具备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因此,西部地区在构建产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模式时,应当遵照因地制宜的宗旨,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推动措施。在构建发展模式时不应当一刀切,而是紧密结合不同产业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各个产业的互联网+模式。例如近些年来,某些地区创造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新模式,在农村地区率先构建了专业农民协会,通过建立信息室的方式来获得优质的网络资源。因此在实现产业与互联网+二者结合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应当依照如下的可行思路:

(一)增强扶持力度

西部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当增强最基本的扶持力度,确保在农村地区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客观上讲,西部地区如果要迅速发展互联网+推进下的各项产业,那么就不能缺少政府部门来提供支持。有关部门需要遵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提供各项资金支持,优化配置现阶段的网络硬件,在各个农村地区都要构建相对健全的局域网。对于偏僻地区的广大村民也应当给予互联网+的有关知识培训,让村民真正接受并且认可互联网+给自身带来的经济收益,确保互联网+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增强最基本的扶持力度,选派各企业的带头人前往其他地区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接受更进一步的互联网+技术知识。在深造完成后,这部分人才就可以尝试创建最适合本区域的互联网+产业模式。

(二)健全基础性的运行机制

互联网+与西部地区产业密切融合的过程中,不能缺少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作为支持。这是因为,互联网+与各项产业的结合应当符合最基本的法律及法规,同时也需要法规作为保障。从根源上来看,运行机制应当构成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推动力;西部地区只有具备了相对健全的机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因此也拥有了更牢固的资金基础。作为政府部门,就应当密切联系多方,在强化多方合作的前提下才能构建更适合当地的互联网+产业构架。在具体实践中,教育部门、农业及财政等多部门都应当紧密配合,确保执行各自的权责,在此基础上给出适合当地的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方案。

(三)密切沟通与交流

对于互联网+在建立具体的推动机制时,不能缺少多部门及其内部人员的密切交流。西部某些贫困和偏僻地区可以选派教师,对其进行网络技术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让教师明确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同时,西部地区的各类企业也应当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确保这部分人员都能接受互联网+对于当地传统行业的改造,从而真正认可互联网+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如果条件允许,西部各地还可以与其他地区构建网络技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通过参观其他地区在运用互联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成果,确保紧密结合基本技术原理以及产业实践。在技术沟通与交流的前提下,就可以致力于推进西部互联网+模式的全面完善。

(四)对于宣传力度进行加强

    西部地区由于处于内陆地带,因此当地并不具备很发达的交通,当地的各项产业也很难获得相对开放的经营理念。为了提升产业经营的实效性,应当切实增强最基本的宣传力度,对于互联网+的相关技术进行宣传。在增强宣传的前提下,当地部门应当鼓励企业更多参与创新,运用创新化的手段和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全面强化对于互联网+的宣传,有利于更多企业接受新型的产业模式,从而在根源上转变认识并且提高接受新技能的自觉意识。

结论:

    在广大西部推行网络化的经济,这样做有助于密切结合现阶段的整体形势,确保在根源上缩小西部及其他地区的产业化距离。通过运用互联网+的措施和手段,可以保障西部地区民众拥有实时性的产业信息,企业也能依照实时性的信息来调整日常经营方向。由此可见,互联网+与西部产业的紧密结合应当构成必然趋势,这种措施有助于改善西部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准,确保各行业都能获得均衡发展。截至目前,西部地区在推行互联网+与西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完善。未来的具体实践中,西部地区还需要摸索经验,在互联网+与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和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汪明峰,邱娟.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省际差异及其收敛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101:42-48.

[2]冯湖,张璇.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治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50-157.

[3]何菊香,赖世茜,廖小伟. 互联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501:138-147.

[4]史坤博,杨永春,任强等.基于省会城市的中国体验性网络团购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空间错位[J].地理科学进展,201506:696-706.

[5]蔡绍洪,钱怡帆,陆阳.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505:17-20.

[6]徐云松,冯毅.我国西部地区移动金融的发展思考与策略探索[J].金融发展研究,201510:73-78.

[7]雷军.欠发达地区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思考——以西部省份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1:42-45.

[8]陈光远,郑晓栩.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609:59-63.

[9]郑智敏.西部地区农村网络经济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630:105-10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