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乌镇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014-11-25 23:45 来源: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潘雅辉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乌镇为例,从修复古镇原貌,完善配套设施;坚持文化性,凸现深厚历史文化个性;避免过度商业化;人本化、规范化管理;谋求新亮点、新发展五个方面探讨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乌镇

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直接和功利。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来放松心情。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文化旅游因其古朴的民风、宁静的环境而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然而在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古镇的价值认识不足及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古镇原汁原味的氛围正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将以乌镇为例,对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论述。

一、古镇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古镇文化的原生传统性受到破坏

交通的发展,对外联系的加强,使得古镇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工业社会现代文明的影响。古镇的居民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大批迁出。古镇的传统文化因此缺失了载体,很多古镇面临着“空心化” 的危险。古镇旅游没有了生活的气息,吸引力在下降。而随着古镇的快速开发,商铺林立,浓重的商业氛围弱化了文化气息,令游客反感。古镇建筑物使用的铝合金门窗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空调外挂机,以及电线、管道等设施都与古镇风貌不相协调。大量的游客涌入古镇,使得古镇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到处充斥着喧嚣,游客难于体验古镇文化氛围。

(二)古镇旅游内容单一,产品粗糙

现阶段中国古镇旅游以观光游为主。游客跟随着旅游团走马观花式的看古镇街巷、古镇建筑及民俗陈列馆。旅游产品不但单一,而且雷同,没有参与性很强的文化旅游产品,使大众游客很难体验到古镇游的差异性。古镇与古镇之间缺乏差异性,也使得竞争力不强。在产品开发中很少综合利用声音、行为、视觉等各种具体的、形象的、逼真的方式来展现景观的文化内涵。

(三)开发过程中缺乏文化保护意识

古镇开发前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仓促开展旅游活动。甚至出现“边规划,边旅游”的现象。往往对古镇进行大拆大建,返老还童式的改造古镇的民居建筑。这些短期功利行为同时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居民参与古镇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降低,古镇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影响。在古镇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过于浮躁,不尊重现有的历史遗存,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历史遗存。

二、乌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地理位置上临近苏杭,距离上海140 公里,交通便利。

(二)旅游资源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有着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9年开始规划建设了东栅,开发了江浙分府、江南百床馆、三白酒作坊、宏源泰染坊、江南木雕陈列馆、茅盾纪念馆、茅盾故居、古戏台等景点。二期正在规划建设。乌镇在努力提升“休闲文化古镇”品味。

三、以乌镇为例,探讨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乌镇在发展中国家中成功走出了一条能从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出发,依靠市场运作的机制,达到保护历史与开发当地旅游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有的“乌镇模式”。

和众多等待开发的古镇一样,乌镇也曾面临两难。“专家说,别搞开发,那会破坏古镇的;旅游业人士说,少听专家,那会束缚手脚。”2000年以来,当地政府对 “一片旧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的江南古镇,进行一系列开发和保护,在保护和开发中成功突围的乌镇,为众多古镇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一)修复古镇原貌,完善配套设施

古镇的保护讲究“原汁原味”。《威尼斯宪章》的开头说道:“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我们必须完整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

乌镇作为一个相对开发较晚的古镇,与其它江南古镇相比旅游基础较差,从现有历史遗存看,乌镇与其他古镇相比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那么乌镇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众多江南水乡中脱颖而出,继而后来居上呢?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陈向宏认为:“古镇风貌的保护,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与推敲,以避免出现“破坏性保护”的现象;同时,在保护和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思路,创造性地加以实施,以达到历史性与现代化相融合的目标。”乌镇的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理念,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乌镇是全国第一个将所有的高压线、低压线、电视电话线进行地埋的古镇,修旧如故 、以存取真。为了还原江南水乡的古镇风貌,对河底进行大规模的清淤,对已基本坍塌的河埠石桥进行大修,对原已全面铺成的水泥街面进行石板铺设。同时,专门铺设了地下排污管道,斥巨资为老街居民家庭安装抽水马桶。还在整个历史街区重新铺设标准的消防设施及烟感探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心主任,国内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称赞:“乌镇西栅为全国的古镇保护做出了榜样”。正是时刻以这种“精品”意识为指导,本着对乌镇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乌镇旅游始终定位在较高发展层次上。

07年,乌镇通过保护开发共修复古建筑四万平方米,使昔日破败的乌镇一跃成为目前国内保护面积最大、休闲旅游设施最全、古镇旅游竞争力最强的新型“古镇旅游度假区”。

(二)坚持文化性,凸现深厚历史文化个性

以文化性和民俗性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乌镇的突出的个性。

在文化性方面,发挥了“名人文化”的优势: 乌镇是一代文豪茅盾的故乡,有1300年建镇史,名人辈出 ,文化成就斐然,现在是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为全面塑造一个文化古镇、弘扬传统文化,将沿袭了几百年的乌镇传统节日“香市”重新加以挖掘,赋予新的内容。同时对传统的蓝印花布、三白酒、姑嫂饼等传统工艺品与食品的生产加以恢复;倡导“群众性文化”: 重新请回早已解散的当地皮影戏 、花鼓戏艺人,安排表演场所。

在民俗性方面,乌镇是千年古镇,在民间保留了比其它水乡古镇更为完整丰富的民俗活动,据《乌镇镇志》记载,一年中,乌镇百姓的传统节日达几十多个之多。

乌镇的决策者,正是牢牢地把“深厚文化底蕴”作为乌镇古镇的灵魂,提出了不仅要保护众多的古建筑,更要保护完整的生活形态和深厚的地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篇文章。

(三)避免过度商业化

在规划建设之初,乌镇就对保护区域内所有商店(包括国有、集体及个体经营的家电、五金、农药、杂货等)都进行了产权置换。从旅游功能上加以规划,卖什么,怎么卖,都作了细致的规定,确保“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次推出”,避免出现“边规划,边旅游,边保护”的陋习。乌镇严格限制商业店铺泛滥,避免了古镇重蹈商业化覆辙。在不影响风貌的前提下,在东大街旁新建了两个旅游纪念品市场,无偿提供给老街居民设摊近200个,这些工作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在历史街区商铺林立,千篇一律经销同类旅游纪念品现象的发生。

(四)实现人本化、规范化管理

一流的景区需要一流的管理支撑,才可以实现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为了规范和提高景区为游客服务的水平,公司制定了各景点工作人员服务细化标准,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在景区内经常开展的员工技术比武、敬业精神培训、“质量管理年”、微笑大赛等活动,使景区的服务水平不断地攀升新的台阶。

(五)谋求新亮点、新发展

乌镇的古镇保护与开发始终走在国内前列,在“乌镇模式”已成为旅游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时,乌镇的目光已经投入到了西栅景区的保护建设中。经过大量市场研究,乌镇在国内众多古镇景区中第一个提出了“休闲度假古镇”的理念,提出要把古镇从“观光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从“单纯门票收入”转变为“游客整体复合收入”;并大力拓展商务会议市场。乌镇西栅的推陈出新,不仅是景区在实现古镇保护与开发进程中的有益探索,更给乌镇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鲍蕊.关于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48-51.

[2]李凌. 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J].北方经济,201010),72-73.

[3]钱建虎. 乌镇古镇 在保护与开发间突围[EB/OL.2009-06-30

[4]佚名.志存高远求精品——陈向宏谈乌镇旅游开发[J].浙江经济,20026),32-3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