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广西白裤瑶族地区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探析

2022-11-03 12:5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黎秋月  农世莞   钟翠霞   蓝妹莹   程 栋 桂林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1XGDC01);2021年桂林旅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红色旅游的开发”。

摘要: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的协同开发是当今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开设创新型旅游产业。经对广西白裤瑶族的民族文化的现状分析,发现其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发展优势。本文将从白裤瑶族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的意义;存在民族文化人才流失、红色旅游挖掘不深、两者的协同度不高等问题;并形成了创新性的旅游项目协同发展模式以及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的具体对策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析,以为相关文献提供借鉴帮助。

关键词:白裤瑶族,民族文化,红色旅游,协同开发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繁荣,弘扬红色文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新潮流,红色旅游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广西南丹县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南丹的红色文化发展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困难局面,不仅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更要融合白裤瑶族民族文化特色以缓解现在的局面。目前国内外涉及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调开发的文献并不多,如林雨、黄文吉(2017)探讨了红色文化旅游与特色旅游产业结合的发展思路,在解决问题上给出了合理建议;肖婕妤(2021)在工人日报发表了如何依托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经济;唐琳(2020)、卜有康(2019)在研究南丹县白裤瑶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突破了地域发展,并给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质性建议。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结合红色基因与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与区域文化创建特色纪念馆等等,这些研究对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开发思路,以及分析对策建议。

二、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的意义

(一)发挥民族文化支撑红色文化的作用

当前,国内红色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主要是以保护和开发为原则,红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在建国以来,为了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建设、发展和传承,把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精神建设的重心。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自20066月,白裤瑶传统民族服饰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列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蕴涵丰富,其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受到世界各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红色文化与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以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吸引力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进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发展。

(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得到创新发展

现今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到来,给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文化的热点,在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红色旅游,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发展民俗旅游,不仅能为当地民族地区带来更多的生活财富,丰富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还能为民族地区带来更多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广西红色旅游与民族文化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两者相互促进,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发展趋势,以发展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为基础,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打造“民族文化+红色旅游”创新型模式产业结构,呈现出一种新的旅游亮点,对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给予了更好的创新,给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留下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其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

(三)两者协同开发能够带来更好多的经济效应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效应,尤其是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较为突出。红色旅游的发展最具有旅游代表性,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教育,民俗旅游是让游客体验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体现出当地民族地区文化的气息,其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协同性发展更是表现出了一种互补性,红色旅游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基础性平台,民俗旅游以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来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两者的共同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也能给予白裤瑶民族地区更大的社会财富、改善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三、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民族文化逐渐消失及人才的流失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工厂服饰刺绣不在需要人工进行创作,而拥有独特刺绣工艺手法的白裤瑶人民也逐步的把现代化的技术引入自己的生活中,取代了原始的工艺手法。在这个需要科技依托发展经济的社会,白裤瑶特色刺绣民族文化开始进入多元化,除了老一辈人的刺绣技艺还能基本保留之外,现代年轻人都跟随现代文化科技,导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中逐渐失去了它特有的符号。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白裤瑶族人民越来越追求小康生活,开始有很多青年走出大山,追求他们的美好生活,远离了原始白裤瑶民族环境,刺绣工艺传承没有了寄托,逐渐被历史所淡忘,导致传统民族文化技艺远离了白裤瑶人民的生活。人才缺少限制了白裤瑶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二)红色旅游挖掘程度不够深入

就目前情况而言,南丹县的红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景区的开发程度不高,未能挖掘当地红色旅游文化故事,甚至与传统民族文化脱节。还存在诸多红色旅游景区由于开放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对建设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上的展示过于死板,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白裤瑶民族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部分的红色旅游景点还加入了一些过于消遣、娱乐化的游玩项目,导致与红色文化元素不协调,降低了游客体验感与破坏了文化原有的氛围。

(三)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度不高

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现如今是全方位发展的阶段,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全方位开发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在南丹县白裤瑶民族文化圈旅游业的发展中,目前还只是单独发展地方的红色旅游文化和白裤瑶民族文化,并没有结合当地最具有特色的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文化协同发展。因此,存在的协同发展力度不高,且白裤瑶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业知名度还比较低,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因此白裤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四、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发模式探析

(一)打造“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留、传承以及展示白裤瑶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健全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同时,加入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元素,打造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特色纪念馆,无疑是最佳选择。将白裤瑶民族传统服饰的特殊符号与现代服饰相结合,在现代服饰上加以创作,把白裤瑶民族文化推广出去,做一个既具有白裤瑶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服饰元素的专项民族服饰。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建立“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能够作为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讲堂”,让游览者更加直观的看到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能更直接地展现白裤瑶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南丹县当地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

(二)打造“反围剿遗址”纪念馆模式

据调查研究发现,南丹县“反围剿遗址—扬州水岩洞”的建立并不完善,利用南丹县开发的“反围剿遗址”纪念馆,通过对革命前辈、革命精神的崇敬与学习,鼓励民族地区把红色故事进行文学创作,或把周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物件展出于“反围剿遗址”纪念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反围剿遗址—扬州水岩洞以开发红色旅游为核心,建立“反围剿遗址”红色文化纪念馆,大力弘扬宣传南丹县白裤瑶民族文化具有的特色,实现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更好的协同开发,让南丹县的红色文化随着当地的旅游发展而流传下去。

(三)打造“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深挖与收集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实现两者进一步的融合,如打造独特文创产品,发挥自身独特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得以传播,从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的参与性游乐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游客开设不同的旅游模式。

1.“民族风俗+农家乐模式

以白裤瑶民族的民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与闲时狩猎文化为前提,打造有白裤瑶民族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构建民族风俗+农家乐模式。结合当地白裤瑶民族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狩猎文化,推广白裤瑶特色美食和当地的特产,根据产业需要,可种植百香果、养殖土鸡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白裤瑶族人以白裤瑶民族的捕鼠传统为例,结合当地地形开发休闲钓鱼场,游客开展娱乐活动时,模拟体验白裤瑶民族狩猎,白裤瑶的狩猎文化得以让人们了解。以上结合白裤瑶民族的文化特征,发展民族风俗+农家乐模式有利于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

2.“特色农业+生态园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从而促进商业转变为农业的途径来实现。借助南丹县的地理环境,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主体,形成绿色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为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旅游资源开发等模式。主推绿色、休闲、健康的自然生态休闲园,在园内建设多种休闲娱乐场所,如:花艺馆、绿色餐厅、农业作坊。结合现代造园技术,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3.“休闲旅游+民宿模式

因地制宜、凸现特色,结合自然特色和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精心规划设计休闲旅游+民宿旅游模式,充分展现村庄特色,以挖掘自然资源、红色文化等元素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民宿,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塑造当地民宿品牌。为推动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旅游服务的质量,积极构建民宿发展大格局,打造特色的民宿项目,突破产品的瓶颈制约,让特色民宿建设获得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五、白裤瑶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同开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强化统筹规划,确保在协同开发保护民族文化

要加强政府统一思想,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保护南丹县白裤瑶的民族文化,推进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进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开发的同时,首先,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白裤瑶民族文化,认同和支持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好的结合红色故事对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还要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在深度发掘南丹县红色文化的时候,适当对白裤瑶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确保两者协同开发的同时,更注重于将白裤瑶民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下去。

(二)融合民族文化元素,开发独特红色旅游形式

近几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对红色文化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情,实现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协调开发,必须挖掘白裤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在元素。一方面,从当地红色故事与民俗特色出发,打造以红色精神吸引人、以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形式,加强对民族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面结合文化元素对“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反围剿遗址”纪念馆进行内容丰富化。一是要与博物馆进行合作,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如在博物馆中加入红色故事讲解员,通过了解本地具体红色故事给游客进行讲解。二是要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元素中,在服饰上加入红军人物,通过博物馆或民族纪念馆展出,游客既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还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

(三)不断创新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式

结合南丹县现有的白裤瑶民族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创新型“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反围剿遗址”纪念馆结合发展的新形式。以南丹县的红色文化为背景、“反围剿遗址”纪念馆为支撑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裤瑶民族文化都旅游新模式,并且要加大开发力度,利用南丹县白裤瑶民族特色的白裤瑶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手法,对特色民族开发专项红色旅游产品。在健全红色文化旅游纪念馆的同时,加入创新性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元素,打造有白裤瑶民族特色的纪念馆,不断创新“民族文化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传承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又能在原始文化中不断创新,发展新形式的旅游项目,还能大力宣传南丹县的红色旅游文化。

六、结语

红色旅游文化顺应了我国当今时代的发展,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保护,鼓励发展民族文化特色,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现代旅游模式的引导下,白裤瑶民族文化和红色旅游开发对游客有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健全南丹县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项目形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适当的协调开发更能体验旅游经济行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卫飞,方世敏,阎友兵,马丽君.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理论逻辑与动态过程[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736-2747.

[2]邱烜,韦晓庆.民族服饰文化里的美好生活[J].当代广西,2020(Z1):124-125.

[3]解晓帆.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白裤瑶文创服饰产品市场分析与品牌开发研究[J].大众文艺,2020(23):58-59.

[4]陈健.白裤瑶族传统服装结构中的趋利性探析[J].西部皮革,2020,42(05):64-65.

[5]宁静.广西南丹白裤瑶特色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0):172-173.

[6]卜有康.南丹县白裤瑶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9.

[7]林雨,黄文吉.广西南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2):120-121.

[8]张岳军.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南京廉政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今古文创,2021(44):121-123.

[9]王萌萌.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1,12(10):169-171.

[10]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恩施利川大水井红色旅游发展[J].公关世界,2021(17):52-57.

[11]郭闯,李刚.民族文化——苗族蜡染红色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开发研究[J].艺术大观,2021(23):64-65.

[12]李全兴.民族区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融合发展——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08):44-49.

[13]舒叶平.红色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典型结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发展纪实[J].青春岁月,2013(21):42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