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特色小镇的机理与实证分析

2019-03-09 21:5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邵红瑜  郝建新  陈杨  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培育特色小镇的比较优势进行战略定位,并运用比较优势陷阱分析发展特色小镇的制约因素,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推演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应注意到的问题,对山东省威海市发展特色小镇进行政策研究。

关键词:特色小镇;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陷阱

一、研究背景

特色小城镇是在产业、资源、文化、环境等方面表现出特色的竞争力,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转化城竞争优势的使城镇发展的小城镇。

我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阶段,“大城市病”现象日益突显,特色小镇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近日发布将针对现有特色小镇展开定期测评、优胜劣汰,强化监督检查评估和规范纠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质量。由于特色小镇建设周期长,过程中面临挑战和风险,本文试图从比较优势理论对特色小镇特色打造进行定位,并推演其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和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特色小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使特色小镇进行特色打造和战略定位,通过分析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析特色小镇发展的制约因素,保证小镇健康发展。

二、比较优势的概念与内涵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根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演化,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在没有绝对优势时产品间所进行的贸易往来。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当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具有比较优势时,贸易同样可以发生,在比较优势理论下,各国贸易中的战略决策应该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进而在进出口的决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即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二)比较优势陷阱

但一味的追求比较优势,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德力西·李斯特发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弊端,他认为不应该不加以分析的就把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利。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比较优势陷阱尤其普遍,即欠发达国家陶醉于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不能自拔。虽然短期内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可是长期由于技术和资本得不到更新,会严重影响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培育特色小镇比较优势的机理分析

特色小镇发展虽然不同于国际贸易中的产品交换,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特色小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对特色小镇的战略定位和特色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小镇比大城市拥有良好的环境、廉价的成本、丰富的资源相对于大城市,构建产业集聚的方式是城市无法替代的。比较优势原理体现了小镇建设的关键。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突出小镇建设各自优势,并且防止恶性竞争,我国目前对小镇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特色小镇申请的要求和条件逐渐完善,通过比较优势理论,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发展,是进行特色小镇定位的基础。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比较优势陷阱,着有助于特色小镇从发展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前预防。我国的小镇数量巨大,行政管理不够专业,部分小镇的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长期欠缺。多数小镇为了追求发展,常把自然资源条件作为比较优势,牺牲良好的自然环境、当地农民的利益,以低廉的税费招商引资,求得经济的増长,最终小镇的发展结果会导致环境破坏,当地农民的利益受损。这种以牺牲自身特色求发展的代价和成本巨大,既竞争不过老牌工业城市,也伴随着小镇个性的沦丧,这就是特色小镇中的“比较优势陷阱”。

造成小镇特色消失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原有地方产业和特色文化的认知,导致了决策性的失误,对原有小镇特色随意拆毁,而建成的小镇过分追求“现代化”“新颖化”,从而追求伪“特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再者,小镇在互相模仿的同时,造就了小镇个性特色的丧失,使得大量的建筑风格雷同,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明显,小镇没有寻求自身优势,一味的模仿和学习,导致“千镇一面”最终也丧失了小镇特色。

四、培育特色小镇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一)区位环境

威海市处在山东省东部,辖区包括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园区。海岸线绵延曲折,到与众多,岬湾交错,地形复杂,多为天然良港。

相较于与威海市同纬度的山东西部如德州市、聊城市,虽都获批了国家级的特色小镇,但是由于区位环境单一,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上更为单一。在区位环境上,威海市三面环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不但可以发展培育海洋相关产业的特色小镇,同时也可以发展农业、果业,以及宜居类型的特色小镇。

(二)政策基础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方案明确了山东省特色小镇的创建标准、创建内容和创建程序。创建内容包括明确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增加有效投资、完善功能配置、创新运营方式。方案表示,省级统筹城镇化建设等资金,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用于其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同时鼓励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投入力度,支持其特色产业、人才项目建设等。

相较与山东省同经度的浙江省而言,浙江虽最先开始进行特色小镇的探索和研究,但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较新,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国家在浙江省发展特色小镇的最初,并未发布相关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部分开发商在特色小镇中实施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带动就业,保护小镇环境等要求。山东省发展时间上较浙江省滞后,但从国家层面上发布了相关政策,并且山东省也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支持力度较大,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没有单一性的房地产行业的特色小镇。

(三)资源基础

威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重点城市,海岸线长,约占山东省的1/3,盛产多种海产品。2017年海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3%。拥有各类渔船众多,占全国18%;水产品产量多,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远洋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能力全国领先,被确定为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和中国海洋食品名城。

相较于山东同纬度的西部城市如济南、菏泽、聊城等,威海发展特色小镇有丰厚的海洋资源,比较优势较强。与同样位于胶东半岛的的烟台和青岛的沿海地区相较,威海在水产养殖、海产品种类多,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丰富的海洋资源对于威海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中,荣成市虎山镇在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评选中脱颖而出,进行以“海参”为产业的特色小镇建设,因此,威海在发展与海洋产业有关的特色小镇时,可以和烟台、青岛进行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通过进行明确分工,使得特色小镇可以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产生规模经济。

但为了警惕比较优势陷阱,过度依赖“海洋资源”同样是不能让威海特色小镇得到永久性发展的。为了警惕比较优势陷阱,过度依赖某一资源从而导致其他相对配套设施或配套效应得不到进步,同样不利于威海特色小镇的可持续性发展。特色小镇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情况的整治,可以使得小镇得到完善和提升,从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利于威海特色小镇的建设。

(四)经济基础

威海是中国到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威海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威海是中韩陆海联运业务的首个试点口岸,现已开通威海港、龙眼港、石岛港三条中陆海联运通道,占到中方口岸的一半。各项对外开放指标在山东省位居前列,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对带动特色小镇经济培育特色小镇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威海市行政区域内有三所“211工程”、“985工程”,人才资源相较于山东省内的其他地区丰富,威海建设特色小镇提供人才,威海市劳动力供给新增幅度增长,农村新增劳动力增长幅度明显。不断增长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给威海市就业市场带来了压力,外来人口带来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特色小镇来消化日益增加的农村富裕劳动力,才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威海市交通便利,航空、水路、公路和铁路较为发达,机场距离国家级特色小镇较近,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以临港海洋产业、船舶制造等也支持着产业优势的发挥。

结论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使其与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联系。由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成为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的基础。但是,由于特色小镇的不断发展变化,其他地区的比较优势可能会产生替代效应。因此,为了警惕特色小镇发展中的“比较优势陷阱”,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警惕比较优势理论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可以有效的预防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牺牲小镇特色,或仅依靠支柱产业最终丧失优势问题的出现,进行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与相邻小镇的产业分工,最终会产生规模经济,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编辑部.慢城运动: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J].上海城市管理,20116

[2]山娜.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9

[3]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4]李文辉,郭丽娟.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特色小镇理论解释框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

[5]靳晓婷,张彤,孙飞显.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81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