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基于熵权法的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2019-04-19 20:0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丁浩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北新型城镇化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5EYD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最大短板。本研究以农业现代化为着眼点,以江苏省为样本,结合江苏省农业发展实际,运用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了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序演化和空间格局,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态势和各市及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熵权法;江苏;农业现代化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江苏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由于长期实行重工轻农政策,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江苏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自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就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方面出台并落实了诸多政策和措施,先后在全省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规模经营等工作,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截至2016年末,江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077.18亿元,占全国6.4%,全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近60%,全省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均位居全国前列。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在“四化”中的基础地位凸显,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全面小康要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江苏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既迫在眉睫又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在历史新时期,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水平,对研判江苏区域农业发展状态、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模型和指标选择

熵的概念最早在十九世纪中期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提出,随后香农于二十世纪中期首次将熵引入信息论,目前熵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熵权法是利用熵的概念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专家评分法赋值时的主观性,使指标能反映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考虑到使指标权重赋值更为客观以及保留更多的评价指标原始信息,在建模时使用熵权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加权指标数值与权重得出综合评分,从而对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选取指标时,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鉴已有相关成果,遵循指标选择的重点性、系统性、可比性、准确性、典型性、时序性等原则,结合江苏省农业发展现状,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构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一级指标评价体系,在每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又选取若干项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以全面评价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具体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1  评价指标表

表1  评价指标表

指标说明: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村耕地面积/农村劳动总人数,该指标用来反应农业生产资源与生产者的关系。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就业总人数,该指标越大,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越多,那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产资源越充沛,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平均农业机械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数/农村耕地面积,该指标对于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是正向指标。

平均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化肥施用用量/农村耕地面积,假定农业生产者在生产期间不会投入过量的化肥,则该指标反应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数值越大,投入越大。

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用电总量/农村总人口,该指标包含了农业生产和生活耗电,指标数值越大,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

人均主要粮食产量=主要粮食总产量/农村总人口,该指标反应农业的产出水平,该指标越大,说明产量越大,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

人均林牧渔业产值=林牧渔业总产值/林牧渔业从业人数,该指标反应农村副业发展水平,数值越高,意味着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该指标反应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数值越大,生活水平越好,那么农村的消费、储蓄、投资能力越强,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越高。

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购买食物的支出/总支出,家庭收入越少,则该指标数值越大,居民的消费能力越低,即农村生活水平越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也相应的越低。

绿化率=绿化用地面积/用地总面积,反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正向指标。

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指的是,在比较平整的土地周围,有一定水源、灌溉设施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进行正常灌溉的农田面积。有效灌溉率越大,农村浇灌系统越发达,水资源利用率也越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序演化

考虑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动,即评价指标具有滞后性,如果时间跨度太大,将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本文仅选取近期5年数据(2012-2016年)作为数据集。利用2013-2017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对本文所需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见表2)。

2   2012-2016江苏省指标权重表

表2   2012-2016江苏省指标权重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2012-2016年中,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较大的指标依次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数以及绿化率,分别为0.09660.09740.09580.094。根据熵权法综合得分公式,我们可以得出2012-2016年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情况(见表3)。

3  2012-2016年江苏省一级指标得分、综合水平得分表

表3  2012-2016年江苏省一级指标得分、综合水平得分表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从表3中我们发现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从2012年至2016年逐年提高,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3年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幅度大于其他年份,这主要由于“十二五”初期江苏明确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较快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五年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与其他得到显著提升,这主要由于近年来江苏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开展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了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格局

利用201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我们获取了2016年江苏省13个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熵权法综合评价模型,使用江苏省指标权重,将指标权重与数据加权求和,得到各地区的五项一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以综合排名为标准,对江苏省13个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排序(见表4)。

4   2016年江苏省13市指标、综合得分表

表4   2016年江苏省13市指标、综合得分表

江苏省各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显著。从上表4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中我们可以看出,苏州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无锡次之,常州第三,盐城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低。从一级指标得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民生活水平、农业产出水平领先其他各市,但是苏州市的农业生产条件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导致。无锡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均衡,但是和苏州一样,无锡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分较低,人均耕地面积是苏州无锡两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常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均衡。人均耕地面积小是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南京的农业投入水平领先于其他市,结合指标数据表,我们发现,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南京市平均农业机械动力较大。镇江市平均农业机械动力和平均农用化肥施用量两者都较低。宿迁、扬州、泰州、连云港、南通发展较为均衡,农业现代化水平依次降低。徐州的农业产出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情况,我们对江苏省13市进行分类,第一类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为高等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二类是镇江、宿迁、扬州、泰州,为中等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三类是连云港、南通、徐州、淮安、盐城,为低等农业现代化水平。我们发现苏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高于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这是因为苏南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农业经营产业化和规模化起步早,农业结构产业化发展迅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众多,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而苏北、苏中地区受历史、地理环境、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土地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产业化程度低、配套制度改革不协调、农业科技落后,严重制约了苏北、苏中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当前,江苏正处于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刻认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态势和各市及区域分异规律为制定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诚然,江苏省各区域、各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结合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制定差别化的发展策略和目标定位,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江苏省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更需要一些共性制度和政策创新。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业内生发展动力。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一是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二是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农民流转、托管、入股土地经营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结构调整主力军。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要大力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新型主体发展质量和水平。一是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力量。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培育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家庭农场联盟。二是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支持农民合作社多元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深化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巩固扩大合作社综合社试点。三是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力量。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引导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集成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走质量型、效益型、差异化竞争型发展之路,更好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江苏省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一是优化农业结构。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二是培育壮大知名品牌。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应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叫得响的“苏”字号农产品大品牌、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并以质量安全筑牢品牌的信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一要深入推进“绿色江苏”建设。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让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鲜明特色。二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工程,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加快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提升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和保障能力,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以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宏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测研究综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冯献,李宁辉,郭静利.“四化同步”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1).

[3]杨殿闯,严苏桐.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基于苏北地区的调查[J].人民论坛,2016(2).

[4]孙晓欣,马晓冬.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6(10).

[5]王岩.供给侧视角下农业现代化实现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江苏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