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经历及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1-04-21 17:1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林欣颖  福州阳光国际学校

摘要: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和当地通商口岸的开放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福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城市发展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不断演变,福州城市各方面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金融,文教事业以及城市中心等方面。本文就重点探讨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经历,并研究茶叶贸易对于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福州茶叶;对外贸易;城市发展
早在19世纪中叶左右,福州城市就开始朝向近代化方向进发,期间共经历产生,发展以及停滞等多个不同阶段,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之后,福州城市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更是表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其中又以茶叶贸易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当福州茶叶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对于福州城市的金融,海运,文教事业以及城市中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
(一)1844~1852年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
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由于相邻武夷山产茶区,因此每年的茶叶产出量相当最大,同时,其腹地的茶叶消费市场也解决了每年产茶的消费问题。早在鸦片战争之前,武夷茶就已经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积累下较大的名声,其中又以所产出的红茶最为著名,深受英国茶叶市场的喜爱。故此,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欧洲人通常以武夷茶代称中国茶。然而,当时武夷茶运往国际市场成本相对较高,有武夷到广州的运输过程,不仅路途遥远且成本较高,对于新茶的销售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运输路线。
到了18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政府开始寻找更加接近武夷茶产出地的通商口岸,最终选择福州,通过福州将茶叶运往广州,期间所付出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并且大量闽粤商人同样需要新的运输路线来减少茶叶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而当时清政府对于此条运输路线明令禁止。因此,福州作为新的通商口岸,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英国政府方面对于福州这一新的通商口岸给予厚望,甚至在福州地区建立洋行。然而到了1847年,英国政府在经过一系列市场考察和实践后,决定放弃福州这一通商口岸。统计数据显示,1845年,福州港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为0.89%,而其他年份则没有贸易往来记录。由此可见福州通商口岸建设初期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英国政府更是丧失信心,甚至有改换门庭的想法。
(二)1853~1889年福州茶叶贸易的发展
然而到了185301件突发事件,却再次推动福州港的发展,同时也燃起了英国政府对于福州港的新希望,世界原油是在上海地区的武夷茶运输通道因小刀会起义而被迫终止,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影响着原先的广东运输通道。传统通道被迫切断使得众多茶商不得不选择福州港作为新的茶叶运输港口。大量美国商人开始借助福州港作为运输武夷茶的新通道,同时,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运用这一通道,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州港才拥有今天的规模,逐渐成为茶叶贸易重要的国际市场对接口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福州港的开放可以说在极大程度上缩减了茶叶运输的时间消耗,传统的运输通道由重安运至需要28天的运输时间,而运往广州则耗时更长,启用福州港之后只需要四天就可以运达。由于福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接近茶区,在运输时间和成本上消耗更低,这也吸引更多的茶商开始前往福州进行茶叶收购,同时,一些其他产业领域也开始加入到茶叶收购队伍中。并且随着清政府解除茶禁之后,更是将福州的茶叶贸易推向新的发展高度,在上海以及广州等开放口岸被迫切断之后,清政府无奈选择福州作为茶叶贸易的开放口,使得该地区的茶叶出口量迅速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在1853年福州港每年有六艘货船从事茶叶出口,而次年上升到35艘货船。到了1870年,随着国际运输业以及通讯业的快速发展,福州茶叶贸易搭乘东风实现进一步的扩张,运往海外市场的时间成本大大缩减,外商凭借信息掌握的时效性优势,实现茶叶出口量的快速增加。历史数据显示,在1870年~1879年之间,福州茶叶出口每年总量在六十多万余万担,更是在1880年达到了80余万担,这足以表明福州茶叶出口贸易规模之大。
(三)1890年后福州茶叶贸易的衰落
进入1890年之后,福州茶叶贸易整体规模开始出现缩减。统计数据显示,在1880年,茶叶出口总量为66万担左右,并逐年开始下滑,到了1889年,年出口量仅为45余万担。并且这一下降趋势仍没有停止,到1915年,茶叶出口仅约十万担,可以说,福州茶叶出口总量呈现出断崖式的下滑。在中国出口货物总值贡献比例上,1867年茶叶贡献值为59%,而到了1905年则下降到11%,这表明在当时茶叶贸易整体的衰落场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国内以及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压力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涌现,使得福州茶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其中有以印度红茶最为明显,在1886年~1889年期间,印度红茶的出口总量快速飙升,其次是锡兰红茶,同样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量。福州茶不负独霸市场的局面,国际茶叶市场逐渐表现出多国强战的局面;第二,清政府方面在茶叶贸易方面增设更多的税务政策,严重压缩茶商的利润,导致查税上涨,茶价下跌,此消彼长,使得茶商以及茶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整个茶叶市场的萎靡;第三,国内茶叶制作技术相较于国际市场相对较为落后,无法保证茶叶的市场,使得国内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下降等。第四,在制度方面的变迁使得福建茶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早期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内地才买制度,优先取舍制度等对于茶叶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而后期逐渐运用的中间商人制度以及税收制度等则产生了重要的抑制作用,这是导致该段时间内福建茶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二、近代福州茶叶贸易对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福州近代金融出现
在解除海禁之后,福州的茶叶出口贸易利润出现上涨,该段时间内,质地有两个茶叶,其市场价值可以达到每担三十至四十银元。在利润的驱使之下,福州查的出口贸易规模开始逐渐增加,这也为福州地区带来更多的外汇,因此,该段时期内茶叶贸易的发展对于福州城市的近代金融出现具有奠基作用。
在1880年,福州茶叶出口贸易达到顶峰,在该时期也为福州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统计数据显示,在1870年~1873年之间,我国茶叶出口实现出口总值的50.27%的占比,而其中又有35%~44%来自于福州港口的茶叶贸易。伴随着茶叶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涌入其中,形成早期的金融体系,当时的金融机构以银行和钱庄为主。在早期通商口岸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专门的银行,但是已经有数量众多的洋行从事着类似银行事务的办理,这也是早期金融体系的缩影。到了19世纪60年代之后,福州地区开始出现保险业以及一些外国银行。1862年汇隆银行正式在福州设立代理处,从事汇兑业务的办理,虽然四年之后就停闭了,但是对于早期福州城市的金融发展其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1866年,丽如银行(亦称东方银行)在福州设立分行,同样从事汇兑业务,随后,其他外商银行纷纷在福州设立分处,使得该地区的金融活动越发的频繁。尤其是1866年,汇丰银行在福建地区设立分理处之后,更使得该地区近代金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在1882年,福州地区拥有七家外国银行,但是受到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影响,尤其是茶市衰败之后,福州地区仅余一家外国银行,主营业务覆盖借贷、外汇收入保管、纸币发行、投资、汇兑等。虽然实现业务覆盖范围的拓展,但是在业务实质方面并没有达到完全展开的效果。在金融联系上,主要依托于钱庄和华商进行。当时的钱庄可以说是特例的金融机构形式,由于不受政府的监管,拥有资本既可以借助钱庄实现钱票的发行,并且钱庄方面在钱票防伪方面十分看重,较为有名的钱庄如裕大钱庄,总资本在一百余万银元以上,钱庄主人更是被称之为朱百万。
另一有名的钱庄店号“奭余”,因奭字有两个百字,其意该店资金有二百余万银元。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拥有雄厚资本的钱庄,如宝源、祥泰、永记、坤泰、恒和、源生等等。然而,由于外商在福建地区设立分行或办理处之后,对于中国的传统金融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也使得近代民族银行开始出现,成为福州近代早期金融的前身。
1900年在福州地区所设立的福州官钱局由清政府主办,并于1907年改名为福建官银号,到了民国三年,又改为福建银行,其实质性质为前装。1908年,清政府颁布统一的新旧金融机构规范机制,这使得早期的一些钱庄和银号等机构呈现出新金融机构的部分特征,受到外商建立的近代金融机构的影响,使得福州旧的金融机构逐渐朝向近代金融机构发展,由外国银行所建立的新金融市场逐渐容纳这些旧的金融组织,使其踏上近代化发展之路。
(二)国际海运业发展
茶叶贸易规模的增加,带动海上船只竞争压力的增加。各国十分注重对于自身造船技术的提升,这也使得海运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海上茶叶运输方面,不再呈现出东方大商船的运输模式,越来越多的帆船开始用于茶叶的运输。帆船的优势在于拥有更加流线型的船体,同时拥有更多的船帆,在运输速度上更快。英国政府方面给予茶叶运输最快的船只较高的奖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茶叶运输的竞争压力。可以说中国茶叶贸易是铸就第一艘快帆船出现的根本原因。在1889年7月25号,“咔提萨克号”快翻船超越弃船邮轮大不列颠号成为第一个进入悉尼港的茶叶运输船,这从侧面反映出茶叶贸易推动海上航运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国际海运业方面同样受到福州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这对于福州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而言,这些重要拥有高水平的国际海运技术,对于福州港的其他产业领域的出口贸易同样具有助推作用,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福州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随着茶叶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这使得文教事业发展拥有应殷实的物质基础。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报纸的创设。早在1858年,福州就已经出现《福州府差报》,随后不断涌现出新的报纸刊物。这些报纸刊物的主办方和受众各异,立场也千差万别,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福州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虽然阅读者大多数为外国人,但是也逐渐辐射到一些学生和华人,使得报纸成为当地居民司空见惯的一种读物。可以说报纸的出现对于当时的福州文教事业的发展而言极其重要,产生巨大的影响,逐渐形成现代教育的雏形。
在甲午战争之后,福州地区开始出现由国人主办的刊物,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911年,福州地区共计七家报纸由国人自办,其中又以《建言报》最具影响力。在报纸内容上,主要根据时政内容发表意见,对于当时的新思想的传播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风气开化以及民智启迪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伴随着福州港的开放,外国传教士在福州地区创设多种形式的学校,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冲击作用,同时也成为福州地区近代教育事业的开端。其中伴随着大量教会学校的创设,使得福州地区逐渐成为多种思想文化的汇聚之地,同时,美国政府方面也建设一些女子学堂,对于当地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后更是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学校,这使得当地的生源开始不断增加,教师队伍同步扩大,在教学设备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教会学校的早期教育目的为培养传教士,但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以培养在华机构所需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从客观意义上,对于福州地区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实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连接。例如,教会学校通过开设不同课程专业的形式实现教育范围的扩大,同时教会学校的出现,对于福州地区不同等级的学校发展都具有带动作用,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教会学校实现西方教育模式的引进,这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而言十分重要。最后是教会学校提高了女性受教育的地位,对于传统只有男性拥有受教育权的局面进行冲击。在当时福州地区在西学传播以及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显著,其中清政府所创设的船政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船政局的兴起与衰败也和福州地区的茶叶贸易发展历程如出一辙。
最开始船政局的创办资金来源于茶税,正是由于茶叶贸易的衰败,使得船政局的经费无法得到充足的供应。船政局的主要职责是新建船长和创办船政学堂,在师资力量方面,主要以法国教师为主,致力于培养船舶制造优秀人才,同时聘请大量的英国教师教导学生学习船舶驾驶技术。除了上述教学内容之外,还包括外语,几何以及数学等公共课,做到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置的机制。同时船政局还派遣大量优秀学者前往海外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艺术文化,在精英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海军将台教师,科技人才等,对于当时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其他领域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船政局对于福州地区的文教事业发展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更是作用突出,使得当时的福州拥有一大批综合性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四)城市中心向外转移
随着福州地区茶叶出口贸易的逐渐兴起,对于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带动作用。闽江两岸出现数量众多的茶叶店,顶峰时期茶叶店的数量有六七十家之多。大量茶叶交易在南坛地区进行,其中又以非生顺规模最大,有着毛茶帮之王的美誉。茶叶运输主要以台江至马尾岸线为主,全长共计十六点四公里,同时也是全省的水上交通枢纽所在。除此之外,上溯水口也是福州港的重要部位,承担着大量的水上运输职责。
南台的货物无法通过大货轮在闽江逆流而上运至南台,因此只好先把货物运送到马尾港,在该地把货物卸载到小船再运到南台,这样一来福州的贸易功能也就延伸到马尾港了。由此福州商业的中心地就转移到马尾港和南台地区。由此可见,伴随着福州地区近代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城市中心方面也实现了转移,同时所覆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这从侧面反映出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于福州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结语
伴随着福州港茶叶贸易出口的发展,对于福州地区的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是在金融方面,由原先的就金融机构逐渐朝向近代金融机构发展,并且茶叶出口为当地带来更多的资金流通,一些近代金融机构开始在福州地区设立分行或代理处。在文教事业方面,一些教会学校的出现,对于福州地区的近代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国际海运业方面,茶叶的逐渐兴盛也推动了海上运输技术的发展,实现海上航运技术的整体提升;最后是在城市中心方面实现了中心位置的转移,且中心覆盖范围扩张。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城市的近代化发展如果单纯的依靠外力无法维持长久,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内力的稳步提升,才能够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然.崇安县新志(民国三十一年版)[M].台湾:成文出版社,1996.
[2]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胡乐伟.一口通商后广州港茶叶贸易的盛衰变迁及其影响[J].农业考古,2011(02):55-59.
[4]曹英.论五口通商时期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制度[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3):336-337.
[5]俞其坤,宿迷菊.清代茶叶贸易兴衰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2007(02):74-75.
[6]郭秀清.近代茶叶贸易对福州及其闽江流域腹地社会变迁的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06(06):36-38.
[7]郑乃辉,杨江帆.论五口通商至清末福建茶叶的发展与进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314-31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