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2021-12-25 18:3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冯梅  胡元庆 罗杏玲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0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0年度课题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业融合发展存在先进制造业物流外包程度低、物流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诚信缺失、资源整合能力差、两业融合政策有待优化及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以期后续提供对策,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融合现状

一、引言

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工业领域拥有三万亿个产业,其中有十一个千亿级产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体系完整、战略地位相对稳固的制造业格局在湖南省已初步形成。目前,湖南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上升,制造产业集群优势逐步体现,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化进程也加快。然而,湖南重化工比例比较高,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与沿海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制造业转型升级既面临多重压力,又有相当大的空间。要实现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在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目前,国家和湖南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发展。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重点任务,并明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其重要路径。2019年,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湖南在中部占据重要地位,迎来发展的春天。2019123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对湖南省的制造业和物流业来说,应积极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路径和策略,实现高效对接。因此本文开展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研究,以便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参考。

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相比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不断吸收材料、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1]先进制造业在湖南发展势头良好,是湖南省的名片。不少企业在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领域具备全球最领先水平,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10年湖南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 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增加值增速(%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2010

23.4

18669.79

1451.45

2011

20.1

25726.21

1832.99

2012

14.6

27823.31

1790.96

2013

11.6

31854.65

2047.87

2014

9.6

33489.44

1688.3

2015

7.8

35410.45

1808.7

2016

6.9

38314.28

1953.67

2017

7.3

38934.23

2093.98

2018

7.4

35086.89

2014.6

2019

8.3

37919.6

2227.27

现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

机械行业占我省工业比重的四分之一,其中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同时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的竞争地位的标志,反映地区的综合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能为国家发展和地区经济产生巨大作用。湖南千亿产业集群中最大的一个是湖南装备制造业。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龙头的创新体制的引导下,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湖南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型航空动力等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中国南车、湘潭电机等企业是行业的领军者。

(二)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迅速

总体来看,机械制造企业产生了空间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较高。在省内,不仅有大量的机械制造知名企业,同时有大量的熟练劳动力。长臂架泵车、搅拌车等一系列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生产的工程机械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榜首;长丰集团的家庭越野车在长沙投产,零部件园区建设进展迅速;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连年持续高速增长,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期间,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产业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已基本成形。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经过调整焕发强劲活力,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入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50强,其中三一重工市值超过日本小松,跃居行业全球第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长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各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其中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达27%;航空动力产业集群主导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75%以上,其中第四代涡轴、涡桨发动机是中国的首次生产,飞机起落架及机轮刹车系统进入国产大飞机配套系统。十四五期间,湖南将继续巩固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做强做优航空动力产业集群,提升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的安全可靠性。

(三)制造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全省的技术进步体系形成,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凸显,高达47%。湖南省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5个,每年取得10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装备水平较高,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专业技术设备中,有5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相当一部分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从设备新旧程度来看,设备的新度系数约60%。烟草、钢铁、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已拥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设备。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设备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20年,6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了28个重点项目,突破了智能网联车辆测试、SiC模块、微机电系统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成功研发出一批新产品。

(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湖南省工业互联网App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已发布。目前,湖南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100万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中联、三一等制造企业全力“数字化转型”,适应时代的发展。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特变电工、华菱钢铁等许多重点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累积投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还有不少企业都综合实施了ERPCAD/CAPP/CAM/PDMMESPLMCRMOABI等系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制造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

我省通过建立国际化融资平台和营销网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等方式,加快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积极组织国内外技术交流。引导企业到境外参加国际博览会或国际巡展,研究境外市场准入条件。通过这些方式,帮助省内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培育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部分大型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或收购、或参股、或办厂,不仅引进了诸多先进工业技术,更开辟了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经营业绩节节攀升,成为中国工业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湖南华菱集团与米塔尔、FMG合作,获得了一批世界领先钢铁工业技术,同时解决了矿石原材料的问题;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知名的MAZ卡车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制出符合当地需求的汽车起重机、环卫清扫车、混凝土机械等产品,辐射中亚和俄语区,同时整体并购意大利CIFA,成功打开欧美市场;三一重工先后在美国、德国、巴西、印度办厂,在不断挖掘培养研发力量的同时,也将市场开辟到世界各地;长丰与广汽、有色与中国五矿合作,菲亚特汽车、比亚迪汽车、三菱汽车集团等先后落户长沙。

三、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助推经济力度增强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面对的国际形势严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物流行业依然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

4年湖南省的物流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 湖南省物流基本情况(单位:亿元)

 

社会物流总额

社会物流总费用

物流业总收入

2017

98480

5298.5

3292.8

2018

108576.2

5551.8

3572.7

2019

118561.9

5995.9

3855.3

2020

122823.9

6141.9

3929.1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流网络基本形成

202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4.1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2%。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51公里,比2019年末增加149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63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96公里。水路运输方面,2020年,湖南通航里程达到11968公里、全国第三,千吨级以上航道达到1139公里,千吨级以上港口泊位达到112个,船舶总运力达到457万载重吨、15万客位。民用机场已建成9个,形成了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9个机场相互配合、辐射全国的航空运输网络。

(三)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多年来,我省都非常重视物流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2008年,我省便成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小组,对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予以重点扶持。此后,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方案等若干政策被提出。2015年,我省出台了《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年)》和《关于开展省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的通知》三大政策,并批准了长沙金霞物流园等8个园区作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物流业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

(四)物流园区蓬勃发展,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

近十年来物流园区在我国蓬勃发展,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型业态。按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物流园区可分为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综合服务和专业品类服务等多种类型。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物流园区共计29个。这些物流园区是上下游产业链联系的纽带。物流园区实现产业的聚集和资源的整合,能促进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和提供就业等方面作用明显[2]

(五)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已形成

近年来,我省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省A级物流企业保有量223家。其中5A15家,4A109家,3A92家,2A7家。我省物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6 物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加快

在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全省物流业技术水平提升明显,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一大批物流技术已投入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运筹学、无人驾驶等前沿研发应用成果,为现代物流和智能制造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物流外包程度低

物流企业缺少为了服务制造企业改造自身、提升物流技术水平、更新设施设备和建立适应相互长期发展的研究机构和项目小组。在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型制造企业都有物流战略合作伙伴,物流企业与制造合作,不仅熟悉生产规律、产品流通规律,更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平台和相关合作机构、项目研究与管理人员。我省物流业如果仅满足从制造业分得一部分短期物流业务,而忽视长期的战略合作,将无法有效促进两业联动和双方的良性发展。

(二)物流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需要有良好的竞争环境。物流企业之间在没有服务标准、相应服务价格与服务技术能力的条件下竞争物流业务,造成制造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对双方的发展均不利。

(三)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信任缺失

由于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部分物流企业在承担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后,因为制造企业迟付、拒付货款时,会拿物流业务作为对付手段,延交货物、拒交货物、拒运货物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双方或多方损失,使彼此的信任出现危机。加之危机的处理模式还没有有效形成,因此导致纠纷不断,双方不堪重负和不胜其烦。

(四)资源整合能力差

一家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可能涵盖的品种种类多、货物多样性变化大,一家物流企业难以满足一个制造企业的需求。为此需要物流业内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网络、构建信息通道。然而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队整合,且企业相互被整合的意愿不强,从而给两业融合蒙上了阴影。

(五)两业融合政策有待优化

两业融合需要有好的融合机制与环境。而湖南从目前的两业融合现状来看,在政策上存在着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两业联动的环境有待整理与整顿、管理有待规范与改进。

(六)复合型人才短缺

在推进两业融合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人才资源保障。两业融合过程中缺乏既懂生产制造又具备商务知识、既掌握工艺技术又熟悉服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五、总结

疫情凸显了物流业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地位,物流和供应链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全球疫情的扩散以及中美贸易之争,我国制造业面临挑战,出口订单急剧萎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危机中风险与机遇共存,国家出台宏观政策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制造业推动物流需求稳步增长,工业品物流仍然是社会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占比约90%。目前,各国都在着手调整本国全球供应链战略和回归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我国在服务业得到了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十四五规划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未来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如何深度融合将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唐光海,王双喜.西部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与对策[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5, 36(02): 181-184.

[2]闫萍.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交通,2015(07):121-12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