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4-28 17:2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倩茹12

1.草堂大学  韩国 全罗南道 务安 58530

2.汉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投融资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面临财政支出不足、渠道单一、直接上市融资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外资利用率低等问题,投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给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大阻碍。对此本文提出完善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的相关建议,以实现文化产业更优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融资;产业发展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以往红红火火的春节经济2020年开始之际就在一片沉寂中度过,经济遭遇突然阻击,直至现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足不出户,博物馆闭馆、景区停业、电影院展览馆演出停演等等,一切似乎都按下了暂停键。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同时,文化产业人也在积极地探索各种可能性,居家消费成为疫情期间主流的消费模式,消费者有更长的时间可以跟互联网深度接触,云直播、云综艺、云导游、云健康……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媒体迅速填满着我们的生活,疫情促进了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快速发展。20202月疫情期间抖音国际版下载量近1.13亿次,下载量全球第一,钉钉也被联合国推荐为网课平台,用户已经突破11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规模小、轻资产、盈利能力低等特性的弊端在这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来,很多文化企业难以正常复工复产,抗压能力差、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加速退出市场,文化产业受到重创。而为文化产业完善投融资渠道,营造利好的基础环境,引导资本全方位进入文化产业,建立合理的资金保障,对于盘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良性运营至关重要。

二、文化产业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是由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1947年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阐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认为文化产业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文化产品在工厂中以标准化、规格化进行大批量生产。现阶段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没有固定的解释,各国对文化产业定义和范围的理解角度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与内涵。美国认为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知识产权的特点,称为版权产业;英国从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和技术性角度称之为创意产业;日本、韩国从文化产品的内容性出发,称为内容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工业标准,认为文化产业是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一标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文化性与产业性的双重特点。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2009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地位。由于统计的口径不同,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范围一直存在歧义,直到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定义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将相关产业按照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服务层三类进行了具体划分,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对文化产业进行较为规范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具体包括文化核心领域与文化相关领域。本分类是目前为止是国家层面发布的最为权威的分类界定,这为文化产业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依据,直接推动了文化产业相关统计工作的标准化,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研究的开展,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三、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新兴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传统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社会投资对文化产业的青睐越来越明显,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整个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省第三产业产值达16503.40亿元,是2004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达45.2%,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湖北省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总量持续攀升,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产值来看,近三年湖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为3912.3亿元(2018年)、3970.4亿元(2019年)、3930.7亿元(2020年),逐年上升且增幅显著,对全省GDP的贡献率也持续提高。从图1可以看到,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连续7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2017年湖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势头明显。此外,2018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4%,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6%,预测2025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中部六省中,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表现不俗,2017年湖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安徽省,上升至第三位,与排名前两名的河南和湖南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文化产业己经发展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高成长性和巨大活力性成为省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图1 2012—201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亿元)

1 2012201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亿元)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四、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意识到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的强大作用力,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投资帮扶力度也持续增加,但是与产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不仅投资力度不足,投资效率也不高。一方面,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资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缺乏应有的引导作用,投资指向不明确,造成社会资本没有及时有效的进入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基础性质的文化项目投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文化资本市场不健全,政府投入的资金未能发挥最大价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展示的是2017-2020年全国和湖北省人均文化事业费及占人均GDP比重的情况,可以看出湖北省人均文化事业费总体上不断上涨,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政府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的投入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湖北省人均文化事业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1  2016-2020年全国和湖北文化事业费及占财政支出比重情况(单位:元,%

 

2017 

2018  

2019 

人均

比重

人均

比重

人均

比重

全国

61.56

0.42

66.53

0.42

76.06

0.45

湖北

58.28

0.51

71.21

0.58

69.21

0.51

数据来源:《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0》。

(二)投融资渠道单一

现阶段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中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以2017年为例,湖北省文化产业中国有控股资本占57.56%,而港澳台控股只有0.13%,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一是文化企业过渡依赖政府资金,特别是公益性的消费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由政府财政包办,社会资本的活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释放。二是信贷难,当前文化企业普遍采用间接融资的方式,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最常见的形式。纵观湖北省文化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截止2019年,湖北省文化企业“三上”法人单位数2845家,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96%,由此可见,“小微”是湖北省绝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共同特点,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大多数文化企业很难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即便是满足贷款条件,实际贷款额也低于预期且不良贷款的发生概率较高,导致银行在审核文化企业的贷款需求时比较严格,表现十分谨慎。因此有许多小型文化企业在资金短缺又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时,多会采用自筹资金或私募基金的方式,此种方式风险大成本高,一旦企业管控不严、出现偏差,极易引发社会问题。三是缺少信息共享平台,投资方与融资方未能及时沟通,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民间投资者们手中有资金,但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融资方需要新资本力量的加入,又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风投。

(三)上市融资数量不足

2011年长江出版传媒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湖北文化企业的第一股,此后省内其他文化企业也在不断尝试上市融资。正如前文分析,湖北省文化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部分企业财务数据混乱、缺失,主业不突出,收入、利润、现金流等方面很难达到上市要求。截至目前,湖北省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不足5家,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文化企业不足10家。单从数量上看,湖北省上市的文化企业数量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后,整体实力更是落后于其他东部省份。需要指出的是,湖北省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文化企业很少,在资本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文化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但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数量相对较多,侧面说明湖北省文化企业还是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劲。

(四)外资利用程度低

湖北省属于内陆地区,区域优势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表22015-2019外商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直接投资情况,不难看出,外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是不断增加,但比重一直很低,2019年比重虽最高,却仅有0.75%,侧面反映出在湖北省的诸多产业中,文化产业对外商的吸引力并不大,外资投入的积极性不大。

2  2015-2019外商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直接投资情况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外商在湖北省的投资总额(万美元)

894801

1012889

1099392

1194095

1290746

投资文化产业(万美元)

74

1367

758

7041

9691

占外商投资额的比重

0.01%

0.13%

0.07%

0.59%

0.75%

数据来源:根据2016-2020湖北统计年鉴整理

(五)投融资指导匮乏

目前湖北省文化企业中只有少数大规模、发展历史久、实力强的文化企业有能力进行专业融资指导,占比大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融资指导。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缺少专业的财务融资人才,文化企业是知识和科技高度融合的产业,属于典型的智力型产业,企业员工量少而质精,多是从事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的技术型人才,企业缺少专门从事资金运营、融资业务的财务人员,即便是有,对融资业务也不甚精通。第二缺少专为文化产业和金融机构服务的第三方融资平台,与第一二产业不同,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较多。其产品多是内容、创意、知识产权等,具有精神层面的特征,而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加之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就更加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而湖北省文化产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相关配套建设不齐全,专门从事文化资产评估的平台不多,这就造成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对自身企业价值的衡量不够专业和准确,难以达到预期融资需求。

五、优化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的相关建议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各投融资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城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进行改革创新。对文化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使用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投入上要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对前景好、社会效益高的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投资,发挥示范作用,支持有明显竞争优势且综合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间接投入上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实施差别税率,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和引导个人、团体对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和赞助,引导民间资本的加入。待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多种运营方式,引进外资或与国外的文化企业合作,为文化产业资本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多种融资模式

湖北省文化企业要将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结合,现阶段鉴于企业发展不成熟,主要还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融资,国有银行要发挥引导作用,结合行业特点优化和完善信贷机制,专门设置针对文化产业的融资通道,深入研究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丰富信贷产品体系。与此同时呼吁政府与行业合作,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的信用制度并推动文化行业信用担保平台的建设。此外,文化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自己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和完善股权融资体系,文化产业轻资产重创意,国内主板市场门槛高,在A股上市的难度较大,建议湖北省文化企业避其锋芒,引导和鼓励优质文化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上市、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支持文化企业丰富和创新融资模式,如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融资租赁等,引导文化企业科学利用多种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等。

(三)搭建文化产业融资发展平台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搭建一批信息交流的服务平台,推进政府、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三方长期稳定的交流与沟通。政府出面成立专业化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建立文化资产价值的衡量指标和评估标准体系,这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资产的合理定价和文化资源资本化非常重要,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对文化企业开展信用担保和融资等业务。此外搭建便携的知识产权交易流转平台,构建文化产业的大数据平台,做好基础环境建设,这对于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产公平合理交易有重要作用。

(四)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从事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类企业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意识。湖北省是教育大省,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内高等院校众多,截止2020年,湖北省有129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2985高校,7211高校,每年毕业生超40万人,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在这种优越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三方应建立互动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修订,培养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同时,由于湖北地处内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作机会不足,缺乏竞争力,政府要实施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来留住人才,培养和建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扎根湖北、服务湖北,只有这样才能使湖北省文化产业保持长期、稳定、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筱.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2]陈悦.试论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7(06):132-133.

[3]向勇.文化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吴鹤.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金融体系构建[J].税务与经济,2018(03):37-41.

[5]西沐,宗娅琮.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构的理论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2):58-67.

[6]黄晓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7]胡娟,李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03):69-73.

[8]江东东.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2):13-1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