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东北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2015-06-21 23:2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于善波 李今丹 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低碳经济与中俄深层合作背景下的抚远三角洲国际区域合作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0B030);佳木斯市社科联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抚远三角洲国际区域合作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0025);佳木斯大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抚远三角洲开发策略与融资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RC2009-039)后期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也在不断增强,跨境经济合作日趋活跃。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国都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中,整合各种国内外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从全国跨境经济的布局来看,东北地区是改革开放后一个重要的实验区域,边境接壤的国家较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引领下,东北地区对外经贸意愿逐步增强,对俄、对朝、对韩、对日、对蒙贸易额逐年提升,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本文针对东北跨境经济发展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东北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东北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战略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跨国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区域互相合作的经济模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题。很多国家都参与到不同的区域合作之中,他们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项目大多都彼此涵盖,彼此互补。由此这种跨地域的合作就出现了。我国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经济模式,转化成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内部结构上做到了质的转变。随着经济的不断崛起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对世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辐射作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不仅带动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且与相邻国家的跨境经贸合作,更是呈现出令人惊讶的高速发展态势;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东北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政策优势,对俄、对朝、对韩、对日、对蒙等国家双边贸易额逐年提升,产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加大的开放程度以及不断提升的产业支撑成为各国青睐该区域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的跨境贸易推动了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相关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及各地政府的广泛重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国家对跨境经济合作赋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他的发展过程。跨境贸易的基本理论成为推进产业的加大规模和指导其发展的工具。伴随着学者对这种经济模式了解的日益深入,分析跨境经济发展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分析问题和矛盾存在的根源,提出解决具体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跨境经济理论概述

(一)跨境的经济贸易

跨境的经济贸易往来,是指在两国接壤这种特殊区域内,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这种特定区域的经济合作特殊性,就体现在国家税收、投资贸易项目和他相关配套产业的政策不同。这种贸易往来不同于其他经济模式,需要特殊部门进行监管,尤其是要在人才引进、技术交流、融资筹资、物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让该地区以跨境合作为依托,推动周边经济发展。

(二)跨境经济合作

跨境经济合作泛指在相邻国家边界两侧边境地区的跨国经济合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跨境经济合作强调参与各国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商或协议共同合作开发,使得生产要素在边境地区这个“次区域”范围内趋于自由化的流动,从而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参与各国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最优,其主要表现在这个地区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因此,跨境经济合作是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跨境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较为初级的经济合作形式,也是内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模式之一。

二、东北跨境经济发展障碍分析

建立一个各方面完整的跨境贸易合作区域,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繁琐的工程,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东北跨境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 国家领土主权让渡的障碍

有史以来,国家对自身的领土主权问题就十分重视,对国家边境的管理更是严之又严,而跨境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就在于需要两个邻国共同合作完成。要想完成这种合作就必须突破许多障碍,这些阻碍不仅来自于工作人员和物流方面,更是涉猎一些海关部门的监察和检测,这就需要合作双方为跨境经济的发展进行主权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涉及很多方面,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国家和国家之间需要完全的信任和政治上的友好,这难免就为跨境贸易的合作和发展带来难度。

2. 运作过程复杂的障碍

东北地区跨境贸易的完善过程中会面临复杂的问题,例如海关检测、产业规划、环境保护、法律管理等各方面都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尤其需要两国间的协同交流, 需要在摸索中逐渐解决。  

3. 跨境经济中人民币结算的障碍

中国出口企业实力不强,在选择结算货币时没有话语权。在对外贸易中,以何种货币进行结算,关系到交易双方的汇兑成本、汇率风险等利益问题,由贸易结算货币的变动所带来的财务成本是交易双方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贸易结算中货币选择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交易双方定价权的较量。

三、东北跨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策略

() 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挥跨境经济带动性

积极推进东北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利用东北跨境贸易一体化带动整个口岸经济发展。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合作,是进一步推进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国要为这种区域跨境合作注入新动力,尽最大的力量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将难度降到最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提高整个跨境经济区的整体水平,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开创跨境经济发展新模式。整合互贸区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点、线、带”的逐层推动作用,对互贸区区域范围进行重新划定,将原有的综合保税区和产业园区重新划入互贸区管辖范围,力争在互贸区的总体带动下引领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大力实行招商引资策略,利用满洲里特殊的地缘优势、丰厚的境内外资源、广阔的经济腹地吸引各地企业加盟。

(二)提升东北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产业层级

东北亚地区区域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内主导双边投资合作很活跃,投资额逐年增加。日本、韩国等国家除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投资外,对东北地区投资不断增加,许多大型企业在大连、沈阳、长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但东北地区在与东北亚国家进行合作时无法做到像欧盟或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样的程度,合作困难很大。应逐步提升东北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的产业层级。通过保持东北地区边民互市、边境小额贸易的活跃度,积极推动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边境互联互通带来共赢的路径。

(三)发挥东北地区口岸经济以点代面作用

我国东北地区沿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口岸,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于东北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扶持力度,沿边地区的一些主要口岸已经开始积极地参与到跨境经济合作中来,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沿边地区口岸经济的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深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对外往来,促进国土安全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东北地区的四个重要口岸——辽宁丹东、吉林珲春、黑龙江绥芬河以及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均是其所在省份的对外开发开放前沿阵地,对于腹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沿边对外开发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四口岸积极地参与到跨境经济合作的建设中来,在跨境经济合作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四口岸的跨境经济合作存在着区位优势显著,国家战略的支持,多样性的合作方式以及良好的发展态势等特点。各个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各具特色,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应充分发挥口岸经济的以点带面作用,发挥资源集聚与资源共享的优势,拓展东北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四)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四国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集中体现了中国新政府在坚持全球经济开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高度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会晤俄蒙总统时指出:“要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要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这意味着内蒙古、黑龙江等东北地区,将可以构建经过蒙古国、俄罗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可能将依赖已有中国通往俄罗斯、蒙古国的线路来构建,比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到满洲里,再到俄罗斯,或通过二连浩特到蒙古国,以及从吉林长春到白城,到阿尔山到蒙古国。

参考文献

[1]姜永铭.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边界[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张洁妍.东北地区沿边主要口岸跨境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颖群.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4]刘文娟.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1(12)

[5]王元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战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20

[6]杨恕,王术森.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