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论绿色发展与包容性发展的关系

2016-01-03 21:5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也论“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的诞生

王新建 童云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JL003)。

摘要: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以绿色发展促进减贫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包容性发展与绿色发展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两大理念作为当下时代最显性的话语,促使“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概念呼之欲出。

关键词: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包容性绿色发展”

一、一个被漠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现象综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人心,环境问题愈发成为国际社会的显性话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加紧密。其实,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古至今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只是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黑色发展”破坏了自然环境这一“人的无机的身体”,环境给人们以愈发猛烈的“报复”,才促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这种“愈加紧密”。这也应了那句已经成为谚语的话:人类天生就有一种收拾残局的偏好。

但人们的认识总是不那么能跟上事物变化的脚步。正所谓:“一个时代的概念发展到什么水平,是由那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比如在中国,一个总被漠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现象是,至今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然在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上也不可能有所反应和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环境的破坏与贫困的发生和贫困的“坚守”,是那么的“‘万物一体’”,密不可分;环境的改善与扶贫和脱贫,又是那么的如影随形,亦步亦趋。

显然,人的“无机的身体”受到损伤,有机的身体也不可能健康到哪里去。必须明确: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人们的健康水平,而健康水平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收入能力和水平,继而决定着人们的能量供给、生命安全以及生活条件等等诸多层面的好坏。这里笔者并非在宣扬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是违背唯物史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原理的。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却又是人们难以规避和超越的。在中国中西部的广大农村便是如此:农村贫困人口生产方式上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拼资源毁环境的生产方式致使生态环境不断退化,而退化了的环境又使得上述这种依赖性更加脆弱。于是,便出现了上述笔者所说的变了味的“‘万物一体’”:君不见,环境问题与贫困并存的现象,并不鲜见。即农村贫困问题导致有限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加速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往往又进一步加剧着地区贫困。这种恶性循环,并不因人们一厢之愿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行为方式初衷而有所改变,因为我们看到的,总是先污染的欲罢不能,继而是后治理的无效、无奈和得难偿失,甚或是得永难偿失。

在中国,上述问题还因中国的特殊国情(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禀赋之间的巨大“背反”)而颇具中国“特色”。与诸多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工业企业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地区,地表水的污染遍及主要经济发达与人口密集区域。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所导致的农田污染,导致我们的国民被直接地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之中,而且国民长期以来对污染物的摄入量和暴露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这方面的环境污染浓度之高,暴露人口数量之多,暴露时间之长、暴露途径之复杂、历史上累积的污染问题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难以短期消除、城乡差异巨大等等特点,导致了传统型的环境健康问题尚未得以解决,而新型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和风险却又日趋严重和多样化。同时,因复合型污染严重,污染区内的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及其健康危害难以确定,也加大了人群健康损害效应的调查和干预的难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由于PM2.5污染而导致的中风、心脏病死亡率近年有所上升,1990-2010年,由于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增长了33%。2010年我国肺癌的20%由PM2.5引起。近几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及华北大片地区每年都出现极其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重大危害。可以想见,在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甚或疾病缠身的境况下,还遑论什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即便GDP有了一些增长,也只能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无未来增长”、导致贫困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的“无情增长”。

二、一个以绿色发展促进减贫的实证研究评介

    据《2013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介绍,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调研报告指出,建始县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扶贫特色优势产业连片开发试点县,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促进减贫的道路,闯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包容性发展的富裕之路。其具体做法有:一是实施产品差异化与布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始终强调和注重特色产业品类的多样性,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强调依托优势产业引龙头,依托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与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带农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网络化互助发展的道路;三是发掘特色产业长廊建设的集群效应,以大型产业长廊生发产业集群效应;四是采用绿色休闲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整体带动的发展思路,打造绿色旅游强县;五是坚持贫困户自身能力建设与脱贫机制有机结合的发展宗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全力培训贫困劳力,彻底消除“短边效应”后遗症。报告认为,经过上述以绿色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贫困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绿色产业发展扩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生产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减贫效果尤为明显。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在绿色发展促减贫效果明显的认知之下,还要树立攻坚克难的决心,因为贫困地区绿色产业发展规模经营会受到区域限制,市场对接也很困难,加上贫困面广、贫困强度大、基础设施改善难度加大、减贫与减灾相叠加等客观原因,绿色发展促减贫事业须要的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绿色发展促减贫的认知上,报告强调: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绝非仅贫困地区的任务,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必须在全社会提高了对绿色发展和减贫关系的认知水平基础上,举全国之力推动以减贫为目的的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脱贫。应深刻认识到,全国范围内之所以能够得以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因为还有广大贫困地区资源环境尚未遭受巨大侵害,即贫困地区是以牺牲自身发展担承着国家环境的保护重任。因之减贫扶贫政策和财政资金向贫困地区大力倾斜,是必须的和理所当然的。

三、包容性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由上述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述,以及以绿色发展促进减贫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包容性发展与绿色发展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1.绿色发展理应是一个更具包容性发展内涵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过程。(1)以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就业。这是最有效的减贫和提高社会凝聚力的方式和机遇,是绿色发展的包容性内涵的重要体现。如在解决“贫困女性化”问题方面。1978年美国社会学家皮尔斯(Diana Pearce)提出的贫困女性化命题,在中国留守妇女、老弱妇女、贫困母亲等显现象和背景下具有其独特和具体的内涵。即绿色发展首先要成为促进和包容妇女发展的驱动因素。我国已通过植树造林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项目,在一些贫困地区创造了适合女性的绿色就业机会。可以预见的是,妇女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比重的增长,使妇女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绿色发展不可小觑的重要驱动力量。绿色发展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劳务市场与就业领域发展的过程。如在传统工业以及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绿色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增加劳动密集型和高质量制造业工作岗位;加快绿色领域的发展,尤其是节能和环保领域创造工业和服务业的工作岗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从整体上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以充分发挥其提供就业机会的潜能,以就业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2)以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这是绿色发展的包容性内涵的根本点。无需讳言,在减贫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当下,由于气候、资源能源和经济社会方面的综合性危机,当下贫困问题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其中不同地区、城乡、性别和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不公正、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收入的不平等,获得资源和服务的权利不平等,所受环境伤害以及承担的环境压力不平等,还有健康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在资源环境领域,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和群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环境资源的显著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和群体之间享有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显著差异等方面。绿色发展在抹平由于资源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我们也看到,在已有的主要强调教育与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议题中,将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纳入政府的社会目标,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基点。继“十二五”之后,“十三五”时期的环境保护也将继续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领域。可见,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从来也不可能把包容性的发展内涵排斥在自身之外。

2.包容性发展也内在地包涵着绿色发展的理念。(1)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生成,其重要根据之一就在于对生态严重破坏的“无未来增长”的反思,进而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向往。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大多以资源的挥霍和环境的糟蹋为代价,而人类在陶醉于战利品的同时,却不得不支付自己的尊严。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对土地的滥用和破坏,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恩格斯更是尖锐地提出了著名的“报复”警示。他们进而以对“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这两对矛盾的关注为主线,以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为理论旨归,指出未来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可以“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2)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机会平等、公平正义的包容,即对贫困和不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治理,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最根本的路向。上述“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以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公正平等的相关论述,正是指的这一方面内涵。因此,包容性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具有主要内涵上的重合点和内在的统一性。

3. 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当下时代最显性的话语,将催生出“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的诞生。笔者尝试把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理念进行合璧,组成“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我们看到,人们在讨论包容性发展时很难不涉及绿色发展,反之亦然。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仅从字面上看,“包容性绿色发展”是“包容性”与“绿色发展”的简单相加,如同“绿色发展”概念本身是“绿色+发展”一样。但任何新概念的诞生,其具体而丰富的时代内涵,远非原有概念的简单相加。“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的出场,可谓是中国谋求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自我救赎,不仅基于中国多年来践行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两大理念的经验教训,还奠立在时代给“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的出场提供的契机之上,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召唤,第二个百年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愿景的殷殷期许。

参考文献:

[1]彭漪涟:《概念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第218-229页。

[2]《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与社会2013》,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年,第31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7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63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8-929页。

[7]李佐军:《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第2页。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