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提高服装缝制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探讨

2016-01-15 21:1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黄秀丽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针织运动服装面料特性的研究与工艺设计;项目编号:2013KJ04

摘要:通过进入制衣厂一线实践调研,找出影响针织运动服装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针织运动服装 缝制车间 生产效率 质量

近年,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招工越来越难、成本高涨等因素,在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服装生产企业更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等改革措施[1],实现生产流程重组和优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在缝纫车间。

1.生产一线实践调研

A制衣厂主要代加工国际品牌针织运动服装,通过在A制衣厂缝制车间的实践调研,发现一些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车间组长管理意识薄弱

车间组长虽然处于管理基层,但工作非常重要。生产任务的完成最终是落实到缝制小组,车间组长的流水线安排、半成品检验、岗位设置与配合、以及新员工培训、对组员进行技术指导、积极性调动和组员队伍稳定等都十分关键,因此组长需要具备综合的能力。而大部分车间组长是由长期从事车位的工人选拔产生,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管理意识。

1.1.1新员工技术培训不到位

由于工人流动性大,工厂需要不断的招进新员工,而且一些是没有经验的生手。生手被分派到缺人的小组后,主要由车间组长利用其流水线上的机器进行培训,让新员工一开始就能融入到工作中,熟悉机器设备,也节约了培训的人力资源。但有的车间组长在操作示范过程中,比较随意,简单告诉一下新员工机器的使用方法和示范某一工序的缝制,对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这一工序在缝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什么问题,哪些是合格品,哪些是不合格品,如何尽量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如果有不合格品如何处理会更快等问题几乎不提。一些生手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自己摸索这些经验,而且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界定不清,因此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培训过程中,缺少对新员工的关心和了解,一些生手在培训几天后就离职了,造成了资源浪费。

1.1.2 流水线安排不均衡,工序编排不合理,导致等待现象普遍存在

以生产脚口带有两层撞色贴边针织运动短裤的流水线为例。在此款针织运动短裤工序中关键工序为绱脚口贴边和坎脚口。在工序安排上,绱脚口贴边工序安排两人,坎脚口工序安排一人,而坎脚口是明线迹,起针与结束线迹重合度要求高,而且重合部位在内侧缝处,布料薄厚不同又有弹性,因此难度相对较大,造成瓶颈工序,经常会在此工序积货很多,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工作情绪和生产效率。

1.1.3抓进度、轻质量

在开货时,车间组长强调最多的是产量,对质量要求没有详细说明,在组员工作过程中,也很少检查每道工序质量。因此,经常在尾查处堆积很多需要返工的成品,不仅浪费了车位工人精力,还严重影响了车位工人的工作情绪和产品质量。在小组会上,一些车间组长在小组没有完成产量时,多数会训斥组员,而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少分析、讨论和解决,对有进步的组员很少鼓励和表扬,而对工作中出错的组员就会严厉训斥,造成一些组员士气低落,每天机械的完成自己的任务,重复着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组长对组员领料管理不严格,交代不清,导致组员拿错辅料,在工序巡检员检查半成品过程中才发现问题,但很多半成品已经做成了成品,不得不返修,不仅耽误了进度,而且很多产品在返修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了产品质量。

1.2品管部门对半成品质量监控力度不够

工序巡检是品管部门的主要任务,职责确保流向后道的半成品或成品是合格品。在A制衣厂,工序巡检员每天每工位只负责抽检2次,品管部门对关键工序没有制定特殊工序监控措施。由于工序巡检次数少,对关键工序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在一些工序上出现质量问题,如拉条跳线、上错贴边等,产品到尾查处才被发现问题,这些工序返修时又会涉及到多个工序,造成其他车位工人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3车位小工具配备不合理

新近车位工入职后,进入缝制车间上班前,工厂会发给每一个车位工一套小工具,包括锁芯、锁壳、锥子、纱剪等。车位工使用机器不同,配备工具却相同,在缝制车间经常看到一些工人到处找工具,如:坎车断针,需要使用针丝装针,坎车和包缝机断线需要使用镊子穿线等,坎车和包缝机是针织服装生产车间最常用的机器,但一个流水线上工人经常是共用一把针丝和一把镊子,有时工人甚至会跑到别的流水线找工具。工厂对工人工具配备不合理,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1.4工人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

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也是目前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A制衣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缝制车间大多数车位工是按小组计件形式计算工资,很难调动组员工作积极性;2)加班政策履行不到位。缝制车间领导为了赶货,晚上加班超过规定时间,超出的时间不算工时,引起工人不满; 3)领导分配小组任务不均。有的小组经常分到工价高的任务,有的小组分到工价低的任务,造成同一车间小组工资差距非常大,引起工人抵触情绪;4)基层管理人员有时工作态度不好,缺乏管理经验;5)工作环境压抑,工人就餐排队时间长,饭菜质量差。

此外影响缝制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因素还有:1)生产设备陈旧,易生锈,维修不及时或维修时间长;2)衣片裁剪质量不过关,质量把控不严;3)机针大小与面料厚度不匹配,易断针、断线、跳线等。

2.改进措施

2.1合理设计流水线和安排工序,转变生产质量控制意识,严把质量关

流水线是否平衡与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关系非常大。因此,IE员在设计生产流水线时,应与工艺师、车间主管和组长等沟通操作流程,进行产前编排分析,找出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组合工序,进行动作和工艺分析,对容易造成瓶颈的工序要进行深入研究其原因, 实现流水线平衡:技术部门、品管部门和缝制车间三方应根据每道工序的难易程度和加工时间,合理设计流水线和安排每个工序的人力、设备、使每道工序的速度、产量和加工质量等方面保持均衡,防止出现瓶颈工序。此外,技术部门制定工艺要求要合理,品管部门要制定相对应的质量监控措施,加强巡检次数和产品检查数量,尤其是关键工序。车间主管和组长要摆脱依赖思想,担负起半成品到成品的质量控制责任和义务,并要求每一道工序工人能自查互检,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2.2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合理采用辅助工具和模板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专用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许多专用缝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服装企业引进先进的服装机械设备,不仅可以降低生产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的竞争力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此外,生产过程中,各种缝纫附件与操作模板的合理使用也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减少材料处理时间,而且还可以将复杂工序简单化、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品质不良率,提高品质及生产时间的稳定性。

2.3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服装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 “充电”,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使管理人员不断掌握新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车位工人掌握更多的缝纫技巧,尽可能减少工人缝纫操作过程中多余的动作和不必要的延误,缩短缝纫时材料处理的时间,有效提高缝纫效率[2];使机器维修工掌握更多的维修技能,缩短机器维修时间,提高机器性能。同时,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4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和稳定性

作为企业员工,最关心的是工资和福利等。因此服装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考核制度,对企业一线员工,在个人计件或小组计件的基础上,增加品质的激励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对企业生产车间管理员工,在底薪加提成的基础上,也增加品质的激励工资,以此鞭策员工在追求产量的同时追求高品质;对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可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工资制度,给管理人员制定绩效目标,及对应的工资报酬。打破“大锅饭”,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3];另外可丰富激励的形式,以增强激励的效果。如由企业一线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互相打分考核,不仅可以评选出优秀的员工,树立模范带头作用,还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或采取积分形式,通过不断的积分,达到一定分数可以换取相应的福利等;还可以在企业内部推行集资入股的政策,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员工辞职现象,提高员工的稳定性。

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场所。改善食堂饭菜质量,提高员工体质;调整员工用餐时间,避免员工就餐排队时间长,耽误休息时间;定期开展业余活动,改善长期疲劳单调的生活工作状态,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结束语

通过对服装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和调研,认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

1)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协作和技术素质的培养,增强其责任感,做到事前要计划,事中要控制,事后要总结改进;

2)强化企业一线员工技术素质培训,提升其技能素养;

3)对现有机器设备要经常保养和调试,在企业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缝纫辅助工具和模板等;

4)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永红.浅谈影响服装生产劳动效率的因素[J].山西纺织服装,2012(3)2629

[2]贾红英、梁君威.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缝纫要素分析[J].山西纺织服装,2010(4)2526

[3]季晓芬、何英等.服装企业激励机制优化探析[J].纺织学报,2000(12)636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