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2016-11-13 20:2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周媛媛 温馨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专车合法化,网约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政策的支持。滴滴出行于201681日宣布全面收购Uber中国。本文浅述了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原因、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从该次收购案中所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滴滴出行;Uber中国;管理;启示   

一、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6728,随着《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私家车加入到专车行列就变得合法了。专车行业是作为互联网金融与创新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高度结合的结果是基于共享经济以及互联网创新而产生的。在主打“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网约车合法化是政府部门的顺应社会与互联网发展的反应。

根据CNNIC发布的《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中可以看出,专车市场在2010-2013年的发展比较“坎坷”,纠其原因有:市场容量小,政策不支持,服务车主比较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倾向移动互联网应用。而在2014-2015年,市场需求呈现“指数型”增长,车主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部分地区政策的支持使该行业迅速发展。

在网约车行业出现后,该行业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多地出现出租车牌照价格出现了暴跌的现象,并且传统出租车市场需求出现了下降;在特殊的环境下,出租车难以满足乘客的需求。从而导致该行业的收入下降。虽然专车存在的安全性没有出租车高,但是专车的服务从整体上来说比出租车的质量高。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合法后,该行业的管理有了有章可循的方法,能够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有保障的服务。

(二)市场背景

81号,作为占有市场最大份额的滴滴出行,对Uber中国提出了收购其全部资产的战略协议。在2015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了战略并购。滴滴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滴滴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巴士和企业级等全面出行服务。滴滴拥有87%以上的中国专车市场份额; 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

Uber中国提供的服务有“人民优步+人民优步优选轿车高级轿车”。

根据CNNIC发布的《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中显示:目前专车市场已经形成了滴滴一号专车以87.2%的使用率稳居第一,Uber后起直追,神州、易到等凭借各自优势占据部分细分市场的稳定格局。

上海、北京等地在高峰期的交通堵塞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乘客和车主均渴望改善用车环境和出行效率。而专车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力,通过共享资源提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从环保的角度来讲,降低了温室效应。各个专车平台的营销活动使该行业得到了迅速推广。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移动技术的发展,也刺激了该行业的进一步扩张。

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并购之后,会出现滴滴出行“一支独大”的市场地位。

近期,滴滴的CEO程维在企业内部的公开信中表示:希望让Uber中国独立运行。

1 滴滴与Uber中国的计价规则

表1 滴滴与Uber中国的计价规则

滴滴与Uber中国并购后, 数据显示,滴滴司机端的补贴减少了约20%。而乘客端开始涨价。从上表中可看出,总的来说Uber的价格比滴滴更低。

二、从“至死方休”到“握手言和”

虽然滴滴和Uber并购的传言自2015年起就陆续传出并且每次都以谣传收场,然而20167月份Uber中国的数据库与Uber全球数据库的分离,以及81日极其突然的Uber中国全员放假事件似乎让谣言不再是单纯的捕风捉影。随后滴滴出行率先发布的公开信——宣布将收购优步中国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及Uber全球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于社交网站facebook发表声明双方创始人将加入对方董事会入了坐实了传言成真,在业内外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然而或令人不解的是,在20151125Uber中国举办的年终总结会上,其战略负责人柳甄将2015年称为“成长的一年”——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国城市花了超过40个月的业绩。多数人未曾想到,时隔未一年,Uber中国的投降便来地这样早,这样迅速。

这可以说是Uber的企业特殊性与中国市场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201681日滴滴官方公众号的推送文章

图2 2016年8月1日滴滴官方公众号的推送文章

3 UberCEOfacebook发表的声明

图3 Uber的CEO于facebook发表的声明

(一)Uber稍逊的用户体验

  1、用过Uber叫车的人都知道,看地图是使用Uber的一个必要环节。而随机采访中的很多用户已经表示看地图非常不便,不乏对此的抱怨。

  2、使用Uber需要专门下载AppApp有时较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滴滴可支付宝界面直接叫车,操作更加灵活便捷。

  3、随机采访中的多位用户表示Uber绑定支付宝失败,只能绑定Uber指定的银行卡(部分银行卡不能绑定支付);而滴滴平台上的支付在微信、支付宝都有入口,支付起来更加方便受信赖。

  4、早期的Uber中国并没有客服电话,且遇到问题发邮件询问往往是无人回复,忽略解决用户问题从而影响了客户关系。

(二)“烧钱”模式未换来预期市场份额增长

  Uber在中国上线两年,拥有800名员工,已经在中国超过60个城市开展业务,每周完成4000万订单,Uber中国在市场份额上与滴滴仍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reach)的数据,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5.3%7.8%。双方同在中国市场投入10亿美元用于补贴,然而效果却有较大出入——滴滴由于其平台效应和规模优势,在中国超过10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已经实现盈亏平衡;而Uber则让中国成为其为数不多的几个亏损市场之一,并且市场份额持续被滴滴出行碾压。

4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图4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三)外企来到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1、滴滴同时得到BAT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其中更是在BCDF轮融资中得到腾讯投资,与腾讯的亲密关系自不必说,这就为Uber造成了一种面临联合阻击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早在2015年已初现端倪:20153月,Uber的微信公众号被关停,微信给出的解释是认为其诱导分享“中国优步降价30%”的信息,违反了其禁止诱导分享的规定;同年7月,有网友反映在微信内搜索不出任何与Uber相关的公众号或文章,对此微信表示是后台出现问题。

2Uber对中国国情把握不足,在中国上线之后依然遵循外企的老套路——注重创意、服务和技术的竞争,而它的对手滴滴显然更为聪明——更加注重资本、政府关系这类资源的竞争。201510月,滴滴或上海市交委颁布全国首张网约车运营牌照,而彼时Uber中国却因为频频触碰法律红线而被政府相关部门约谈甚至其广州总部被一度查封。

3、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开也使Uber中国步履艰难。虽然逐步建立起本土化的高管团队,但依然缺少中国区的绝对话语权人物。

(四)融资战的生死时速

在这场以“补贴战”为主体的战役中,融资对于滴滴与Uber的存亡可谓是举足轻重,滴滴创始人程伟更是早早意识到融资的重要性。自有投行工作经验的柳青加入滴滴之后,其运用自己跟顶尖投资机构对话的能力,为滴滴融到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五)股权的稀释

由于常年亏损以及持久的“补贴战”,Uber中国需要进行大量的融资,导致投资者的股权被不断稀释,引起内部管理层的不稳。

(六)接受并购的一系列好处

若不并购,以Uber中国之前的情况和实力无法做到在中国市场一家独大,然而接受并购其却很有可能在垄断中占有一席之地、共享垄断成果。并且经此并购,Uber已然成为新公司的最大股东。从全局来看,花两年时间做出一笔资产并根据“博傻理论”将其卖出,这笔买卖是十分核算的。

(七)双方的博弈结果——并购方案

根据目前的具体方案,滴滴出行将与Uber全球相互持股:Uber全球将拥有滴滴出行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他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同时,滴滴向Uber投资1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的公司估值达350亿美元。

此次并购由Uber主动提出,但金沙创投的投资人朱啸虎表示,优步此前一直想要滴滴40%的股份,双方期望值差距过大因而谈判过程历时相对较长且曲折。

滴滴在最终的谈判结果中将股权与经济收益权剥离,保护了公司的决策自主,反映了这家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成熟。

三、并购的后续效应

(一)哪方得利更多

从目前的并购方案来看,Uber得利较多。不仅将中国这块常年亏损又十分难以攻占的市场业务剥离了出去,还扭亏为盈并成为了滴滴出行的最大股东。同时由于其在欧美市场的老对手Lyft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关系——之前结成的“反Uber联盟”,并购此举对于其反击Lyft、扭转腹背受敌的局面十分有利,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并购之后是否构成垄断

根据财富中文网的数据预测,并购之后的滴滴/Uber将占据中国共乘市场的95%。同时由于政府出台的新规定,要求公司至少按市场价收费,取消了高额补贴,让易道用车这样靠低价生存的小竞争对手前途未卜。若对未来市场份额的预测基本准确,那么并购后的公司将构成“叫车市场”的垄断。

(三)对消费者的影响

1、安全性上升

由于政策的约束,滴滴以及Uber中国的司机的准入要求提高,并且路上行驶更加规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2、服务质量提高

随着政策的支持,滴滴拥有的雄厚的资本支持,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的并购,而两大公司通过数据整合,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为其提供更多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体验度。

并购之后对司机的议价和掌控能力提高,而司机即是供应商也是一线员工,这么看下来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应该会更好。

3、价格上涨

滴滴出行以及Uber中国的主营业务是:专车服务。当其巩固其市场地位之后,不可能一直采取烧钱的策略,目前两大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而当价格上涨、司机端的费用下降才能有效的带来收入。

(四)市场的竞争格局

5 专车平台数据对比

表5 专车平台数据对比

目前,滴滴作为该行业的“老大”,其市场份额远远超过其他平台;而Uber中国在中国市场上是该行业的“老二”。通过日活跃用户可以看出,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的用户数远远超过其他专车软件。二者并购后,通过一定的营销策略在将来能够成功的“挤”掉其他专车平台。最后当该行业资本热度和营销策略的降温后,在相关政策的限制下,以及市场对该行业的反应趋于稳定后,专车市场的格局就会稳定下来,最后价格也会趋于稳定。

四、对此次并购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并购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滴滴出行与Uber双方的企业文化与管理观念差异较大,如前文所说,Uber具有典型的外企作风,注重创意、服务和技术的竞争,而滴滴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更加注重资本、政府关系这类资源的竞争。既然根据现有的收购方案,Uber将加入滴滴董事会,那么将来双方在管理问题上有很大可能会出现矛盾。

(二)对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思考

1、无论是并购前还是并购后的滴滴出行与Uber,作为打车软件,为拓宽出路它们都需要至少三点——合法牌照、资质审核、乘客安全。由于滴滴出行已经拿到上海市交委颁发的第一块网约车运营牌照,第一个要求对并购后的滴滴/Uber已经不是大问题。可以想见,在此次并购完成之后,公司应顺应注册,加入更多的“环保车”,提高车主准入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2Uber在并购之前更受年轻人喜爱,因此它的许多方法值得滴滴借鉴。之前滴滴和Uber激烈竞争的时候滴滴就曾经派高管去硅谷学习,现在并购之后依然应该这么做;并且,双方并购之后虽然滴滴出行占主导地位,Uber是被收购的,但是应该尽量留住Uber中国之前优秀的人力资源(滴滴的高管多是互联网行业出身,而Uber的招聘环节和更为严格而且青睐投行等出身的人才),这些Uber中国的前优秀员工不仅熟悉Uber文化而且对行业的浸淫和自身能力都不弱,应该吸纳进新的公司或作为外聘顾问或者培训师。同时,据业内消息,神州专车近期正在试图以高薪水高福利挖角Uber中国的员工,进一步说明了专业人才对“叫车市场“领域的重要性。滴滴出行应利用当前的契机充分组合利用其人力资源。

(三)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启示

1、置换股权比收取现金更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Uber中国来说,此前想方设法想获得滴滴的股权而不得,通过战略合作获得滴滴出行的股权,对于Uber中国来说是明智的,这样可以使其美国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本来大开其他东南亚市场;对于中国市场,通过获得市场份额第一的滴滴出行的股份而获得收益。

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在多次融资之后,收购Uber中国将会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数据以及其他Uber中国的资源,通过此举可减少资本的流出,也获得Uber的经济权益。

2、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应降低风险成本

Uber触及法律红线多次被政府约谈,说明虽然目前中国的共享经济充分整合和利用了闲置资源但是风险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未来立足于涉足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应该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成本。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完善,许多方面还有待发展,这些是限制共享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企业通过联合更多的资源能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将自身的风险降低。

3、并购频发的现象

京东与一号店、58同城与赶集网、美团与大众点评等,这些公司企业在各自行业中的业务同质化严重,并且各自实力雄厚,竞争激烈,长期以往的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投资者对于利润的满意度不及预期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也是投资公司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收购、被收购、合并等方式对公司进行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公司实力,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Z].2016.07.28

[2]《专车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6.01

[3]众裁判定:合并后优步仍最便宜,但乘客不只看价格[OL].搜狐科技.2016.08.

[4]刘阳禾.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 合并后估值350亿美元[OL].搜狐财经.2016.08.01.

[5]丁元竹.中国汽车行业的根本问题和改革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1510.

[6]程瀚雲.专车的定性与“专车案”判决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533.

[7]再也打不到那个Uber了,但diudiu的路还很长[Z]. 第一财经周.2016.08.02.

[8]QuestMobile“用车APP”日活榜:滴滴900万、Uber230万、易到用车49万、神州专车27[R]. 2016.04.0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