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器构建研究

2017-05-24 00:0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岚 赵芳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器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G54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创新孵化器和创新孵化网络的研究,提出了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需构建开放性网络,形成协同创新孵化网络,构建了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网络框架。

关键词:协同创新;孵化器;孵化网络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NelsonWinter受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创立了创新演化经济理论,开始了从系统总体的视角对创新过程进行研究。90年代初,FreemanLundvall等学者建立了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代表的创新理论,引发了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部门创新系统、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等关于制度、环境、网络等层面的研究,协同创新的思想逐渐在科技管理中得到广泛实践。创新系统是协调某个范围内各类组织(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公共和私有部门、政府机构等)、制度(政策法规、市场制度、专利制度、教育和培训制度、社会制度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背景、非正式的习俗和规则等)间相互协调、互动和反馈的整体机制,它能把某一范围内的多个参与主体整合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并使整体的创新能力大于各个个体的创新能力之和,协同创新理论即是在创新逐步转向系统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

(一)协同创新的概念研究

Johansson U2002)提出协同创新是为了集成研发资源、分散创新风险,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和研究院所)、中介机构和顾客通过附加值生产链相互联系形成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与知识创新。国内学者许庆瑞(2002)首次提出了全面创新理论(TIM)即:全要素、全员、全时空、全面协同的创新,各创新要素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协同,通过“接触/沟通→竞争/冲突→合作→整合→协同”五个阶段,创新要素在运作、结构和战略三个层次实现全面协同。刘享平(2008)认为协同创新是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中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并共享创新成果。

(二)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Shyu2001)指出政府的各类政策工具,如公共计划、财政与税收、法律政策等对产学合作创新的需求和模式有显著影响。Bercovitz2008)认为合作者来源的多样性、人才流动的地理限制、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影响着协同创新绩效。国内多名学者分别将交易费用、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引导和资源投入机制、知识网络、协同各方的利益与责任都是影响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主要认为影响协同创新因素为技术、市场、组织、战略、制度、文化、知识、环境、政府、中介机构、社会资本、交易费用、分配机制等。

(三)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Shinn2006)指出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包括:合作研发、许可证合作、技术援助、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与人才引进等。Fontana等(2006)认为四类协同模式为合作研发、合同研究、合作教育、技术产业化。鲁若愚(2002)认为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是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的研发合作。关于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大多以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企业与该地区范围内的学、研合作,这些合作往往以产品研发项目为依托,协同创新活动随着项目的开始而展开,随着产品研发的结束而消亡。

三、创新孵化器和创新孵化网络的研究

Von Zedtwitz2005)把企业孵化器划分为五种类型:区域企业孵化器、独立的商业化孵化器、大学孵化器、企业内部孵化器及虚拟孵化器。孵化器的有效运作要在在孵企业的技能与资金来源、孵化器所在社区对在孵企业的资金及其他支持、在孵企业的创业教育、在孵企业与其他机构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孵化器是联系企业、政府、学术机构的一种机制,它能提升企业信用、缩短摸索周期、快速解决困难,并获得创业网络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家和学者逐渐发现,孵化网络能将原来分离的各要素通过网络连接等方式,形成高效传输、高度共享的系统。网络化结构能促进企业间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和互补,支持网络成员间情绪、感知、经验与心智模式动态的、交互的和宽松的知识协作环境,加强各主体间的对话、合作、交流与响应,使企业成为更新速度加快的知识库与结构更加开放的创新系统,不断增大对新知识的有效应用和创造,从而获得协同创新的优势,孵化器网络化的思想逐步确立。

四、构建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网络

我国科技型企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成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研条件、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企业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活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打造和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交叉融合成为科技发展新的增长点,创新实践也已从单个主体的R&D活动逐渐转向多主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与整合创新。单个主体在与多种对象的协作互动过程中,逐渐纳入更大范围的社会系统网络,并成为创新网络体系的一个节点。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化的趋势,科技型企业创新项目的突破不仅需要配备研发资金和研发团队,而且更加需要系统中多主体的联合协作。目前,科技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主体、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科技创新由研究开发延伸到整个创新网络,并进一步扩展到产业化的过程。科技型企业只有通过与各个主体协同合作,才能获得企业创新所需的稀缺性资源。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的过程,也是打破企业内部边界,积极参与更大范围的分工、合作和一体化,进入和构建开放性网络,提高资源的易得性、合作性和效率性,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打破资源和能力的瓶颈,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并能持续分享外部协同创新成果,取得更高的创新绩效,这也是我国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将纳入全面的协同创新孵化器,它包括产业链上相关的多个科技型企业在内的协同创新主体子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科技中介、科技协会、政府部门、高新科技园区、基金会、基金会等非盈利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内的协同创新支撑子系统;包括政策、制度、经济、文化、金融、法律、社会资本、交易费用等外部环境在内的协同创新环境子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内外部协同机制,以此构建如图1的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网络框架。

图1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网络框架

1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网络框架

五、结束语

构建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孵化器,能使企业更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通过获得外部经济效应,使在孵的科技型企业具有持久的创新竞争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知识和技术在孵化网络中的溢出和共享,降低包括科技型企业在内的整个创新孵化网络的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使创新行为不再局限于某个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活动,而是更深地纳入到系统的制度结构之中,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Bercovitz J, Feldman M.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8,31(1):175-188.

[2]Cowan R, Jonard N, Zimmermann J B. Bilater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innovation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 2007,53(7):1051-1067.

[3]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0,7(10):1455-1462.

[4]陈劲,王方瑞.突破全面创新: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S1): 249-25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