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2022-07-16 22:5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高慧萍 汪新宇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公司治理结构带来新的调整。通过分析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为区块链技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保障机制提出看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全社会共同监督。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在监管方面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支撑。因此,公司管理者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现今的公司治理结构缺乏一种有效的控制机制对其进行管理,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公司管理监督相关的政策文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局面。虽然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中加入了社会主体的力量进行监管,但是各个主体之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合作参与,而仅仅是各主体间功能上的叠加。在社会共同监督的过程中,公司治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监管的效率没有得到提高,企业在监管模式中仍旧处于被动状态,信息获取依旧受阻等。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提高治理水平。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司治理的根源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根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息约束和有限理性导致的认知约束。而区块链技术以去中介、去信任的特征,在协同治理方面为公司治理提供全新的数字化治理思路。

一、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股东与经理层间的信息不对称

股东只是拥有公司的所有权,经营层掌握着公司的经营。两者相比较,经理层具有高度的信息优势,能接触到公司的日常经营信息,对公司了解更为具体;股东与经理层相比,极少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属于信息劣势方。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利益相同,公司经营的好坏都与之相关,但两者并不是利益共同体,股东追求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经理层的目标更多元化,包括收入利益、人格实现、地位等多种目标。当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经营者会通过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有意识的对所有者进行信息约束,从而对所有者利益造成侵害。这种信息差使得股东对经理层的监管难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东监督成本且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是扭曲的,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监督和制衡作用。因此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是关键。

(二)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

大股东一般指的是控股股东,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具有话语权。而小股东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影响公司决策,处于信息劣势。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报喜不报忧”的思维方式使得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用信息差优势,致使小股东在公司活动过程上的了解不够充分,小股东在监督公司经营上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小股东因自身“搭便车”行为,并不会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使得信息差越来越大。因此小股东能够获得的公司经营信息并不全,大股东对小股东并没有完全的信息披露。除此之外,小股东能够获得的经营信息途径较少,只有在披露者主动告知的情形下才能有效行使监督的权利。当大股东有意识通过多种方法将公司利益进行侵占,违规担保等行为,小股东没有办法对其产生制衡甚至因为信息匮乏完全不知道。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传递的不对称问题,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加大了小股东的监督成本,降低了小股东参与共同治理的积极性和实际执行力。

(三)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他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债权人、员工、供应商、顾客等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在企业经营中可能会产生冲突,因此企业会有意识的对其进行信息屏蔽。由于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利益相关者很难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另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活动解读的是依靠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不利,从而影响企业信息传递的积极性。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社会共同治理的难度增大。

(四)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无法通过市场本身克服现有缺陷,政府部门为了调控宏观市场必须通过对公司监管关注公司稳定和公司各方的利益,而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双方在利益上存在一定冲突。根据相关法律,企业需要对社会公开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但现实中大部分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经营者主要以追求自身利益为主,主动披露自身经营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的意识薄弱,因此这些经营者会利用自身的经营优势,通过对政府隐瞒信息进行活动,从而逃避政府的监管。企业经营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且不违背监管部门的要求为目标,那么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会采取一些手段使得政府难以掌握。因此政府在进行监管时,很难充分掌握企业的违法行为,无法做到精准监管。所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依旧存在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难点。

(五)社会团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舆论监督实施的主要是行业协会、媒体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等社会团体。不同的社会团体由于信息的不均衡性导致各自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没有办法充分发挥相应的监督责任。又因这些社会团体在监督过程中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以及自律性较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与企业达成一致,共同隐瞒信息。此外多个社会团体在实行监督权力时只是依据自身可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各团体间没有达成高效率的合作。再加上社会团体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监管过程中连接政府、企业的桥梁,在社会共同监督中与其他主体之间也明显存在着合作性较差、信息交流障碍等问题。社会团体与其他主体相比拥有较强的监督力量,因此拥有与企业经营者谈话的权利,而其他主体主要通过企业公开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和虚假性。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团体在共同监督中未起到有效作用,与其他主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如何激励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和监督,提高社会团体的自我规制协调是实现共同监督的关键。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多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全社会对公司经营活动没有实现合作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如何促进各个主体进行合作,提高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高效性和更好地履行共同监督的责任,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

(一)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又称为分布式账本,以时间为序多节点共同记录去更新和操作数据,即通过分布式算法将每一条交易的进行记录,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接。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介、去信任、智能合约等特性。传统的数据记录主要是依靠一个权威中心进行记录,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造成虚假记录且不易分辨。与传统的数据记录相比较,在区块链中记录的数据是公开透明且不可更改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数据的决策人和记录者。依据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据库更加完整、真实和安全,通过交易记录可以追溯资产的变化和交易活动。

(二)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逻辑思路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均衡性导致不同的主体对公司经营信息的了解不同,再加上各个主体对多种信息基于有限的认知约束,甚至信息传递者故意将部分信息掩盖或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其他主体因此无法做出正确决策。而区块链技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能够将参与监督公司经营活动的每一个主体参与进来,可以看到公司交易的每一个命令的输入与输出,将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源头解决,除了部分私有信息被加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共同接口看到公司经营的数据和相关信息。此外,区块链基于一种协商一致的协议使得没有信任基础的主体进行合作,任何节点都是平等的,去除传统信息传递中的权威中心,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真实完整性,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或不完整带来的问题,降低监督成本促进全社会共同监督。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

在区块链技术的理论基础下构建新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完整可靠性,有效抑制企业在信息方面做文章躲避监管。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由于自身特性,能够提高各个主体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认识,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监督成本,公司经营者通过私链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工作,减少工作汇报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多个部门实时分享信息及时沟通,各监督主体在公链的接口了解到经营活动的始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监督成本和非效率投资等不利于各个主体利益的影响。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库,使多个利益主体能够在监督方面达成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图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思路图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思路图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传递

公司经营交易活动的每一个命令的输入与输出在区块链中都有记录,使得决策的每一步都公开透明。不同利益主体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经营信息,通过信息整合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侵犯个人利益,精确把握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过程,提升监督的高效性,如下图2所示。

图 2 区块链技术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2 区块链技术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区块链得到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经营和与公司相关的各主体的利益问题,从而有效率的采取措施,对宏观市场进行调控维护市场稳定。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监管的成本,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使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当企业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或倾向,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进行信息追溯发现责任环节,打破政府监管的信息孤岛。

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区块链能够根据自身上传的数据进行查询企业投资的全过程,准确掌握企业经营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监督效率。公司的大股东通过信息共享也会受到一定约束,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监督效率。其次股东能够在区块链中进行信息反馈评价,形成股东反馈数据。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做出评价或投诉,政府部门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惩罚。社会团体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提高与企业和政府的交流沟通,履行监管企业的责任,并接受被监管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责任意识。

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公司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和决定是否继续合作。当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现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企业没有按照合同契约履行,可以进行信息反馈,对政府监督范围或监督力度提出建议,减少政府监督的空白监管问题。通过信息共享降低了不同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进行约束,抑制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或倾向,激励全社会加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企业需要根据政府相关规定进行信息上传,并且能够对上传的信息进行溯源。信息共享能够使企业在多个维度被监督,出现违规会被记录,政府部门会根据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惩罚。这种多维度监督迫使企业在传递信息方面不会造假或隐瞒。

(五)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保障机制

1.相关法律的制定。区块链的特性使得多个主体都是平等的,私链的拥有全体、经营者权限、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共享程度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当私链被攻击时,很难确定攻击者,法律问责的范围和主体不明确,维持区块链的难度加大。尽管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信息不对成问题,但也会给治理带来难度。维护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激励措施的实施。并不是所有主体都愿意采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日常交易中,部分股东或利益相关者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更愿意对信息隐藏,以便获取更大收益。此外,区块链交易可能会导致公司管理层的隐性激励的有效性降低,公司管理层由于内部信息优势可以带来超额收益,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这种内幕交易获利会市区活力,影响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多主体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监督。

三、结论

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促进多个主体间的信息共享,解决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制企业进行自我约束,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在区块链中各个主体是平等的,能够在线获取企业数据并进行监督反馈,激励全社会共同监督。

参考文献:

[1]吴维锭.区块链技术与公司治理的融合——价值、路径和法律因应[J].证券市场导报,2021(06):2-12+32.

[2]劳莹莹.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9):128-129.

[3]王成洋.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20.

[4]赵元.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J].纳税,2020,14(05):201-202.

[5]丁淑芹,周红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探索[J].商业会计,2018(09):20-22.

[6]王君卫.区块链究竟是怎么玩治理的?[J].董事会,2018(04):34-38.

[7]乔鹏程,杨明.区块链技术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创新研究[J].时代经贸,2017(19):32-34.

[8]尹冠乔.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7(06):299+30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