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信息化 目录 商业银行 创新 发展现状 应用 国有企业 影响因素 张家界 农产品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2023-08-08 18:2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耿雪婷 张京州 高蕾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基金项目 :2022 年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探究(项目号:2022KYR26);2021 年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自贸区背景下安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号 :2021KZR03)。

摘要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战略。从宏观层面的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中观层面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到微观层面的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产品,数字经济从推动技术进步及信息流通、促进产业融合及产业链协同、改变消费及投资需求等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也因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垄断性等问题降低了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升级趋势。基于此,本文从政府干预程度、创新与垄断的平衡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数据资产;挤出效应

一、引言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和产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转换经济增长内在驱动力等方面的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衰退预期普遍加强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再次激发经济活力,平稳度过经济调整周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经济新格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表

表1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 1),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上升,从 2012 年的 45.5% 上升到 2021 年的 53.3%。然而近些年来中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着布局重复的问题。如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且更多的依赖于规模经济对成本进行控制,技术约束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有效需求的不足,使得整个产业链及供应链缺乏稳定性,从而导致的竞争力不足,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其内部结构的失衡[1]。孙煜等(2018)基于投入产出和比较研究方法,发现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房地产对其他行业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挤出效应,抑制了实体产业转型和升级[2]。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减退,叠加 2020 年新冠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的严重影响,产业结构向更加合理化、高级化转型的需要迫在眉睫。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中统计的数据来看,2021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6.2%,自 2012 年以来年均增速高达 15.9%,显著高于同期 GDP 平均增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数字经济的提出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可比性概念。本文以国家统计局 2021 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对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基本范围的界定为准,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前者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后者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驱动传统产业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是一个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的经济系统。从大方向上来看,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本质是科技进步。数字技术的发展本身会催生出一批技术型创新企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业务,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其他实体经济行业利用数字技术企业生产的技术,融入传统业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环境污染,实现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和路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要深入探究数字经济作用于产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首先要明确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体内部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在产业经济理论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高级化和合理化两个方向 ;高级化主要指的是国民经济重心逐步从第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合理化指的是各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即由生产低附加值、低加工度的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和高加工度的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技术进步和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企业层面来看,成功的技术创新若能带来超额利润,不论是市场需求增加导致的收入增加,还是生产成本的降低,都会改变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生产、研发行为,进而改变产业结构。并且有研究发现创新行为还能弱化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3]

(二)新型城镇化与人口结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60%,城镇常住人口 84843 万人,已超过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以往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的传统建设道路上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从城市建设发展、消费与就业等多个角度推动农村向城镇的转化。释放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化过程中的消费潜力,一方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倒逼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进而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还会影响人口结构,而人口结构会极大的影响消费结构以及劳动力的供给渠道,从而影响市场需求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最终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

(三)生产要素

新地理经济学认为区域生产要素的差异会影响就业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夏晓华等人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异质性扭曲会导致价格无法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并且会阻碍企业的创新动力[3]

(四)其他因素

此外,还有学者探究并发现教育、地方政府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部门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投资效应和转移成本效应等对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和路径

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1996 年提出,随着高速网络、高性能计算机和大容量储存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实体、虚拟经济的经济形态在全球各个国家迅速发展。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数字经济出发,探讨其对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

(一)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

宏观层面的数字经济涵盖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202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将促进数据产业的发展,改善“信息孤岛”问题,并使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趋于市场化的合理水平,促使部分掌握数据要素的头部企业转型为数据资源化服务企业,即以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挖掘、数据治理、数据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为主营业务,形成完善的数据产业链,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数据产业链的建立又会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各行业内部结构得以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中观层面的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前者主要指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后者指传统产业融合数字技术,从而实现提高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挖掘市场需求等目标。数字产业化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信息产业是促进数字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核心部门,其发展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效率、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和垂直整合水平较低的产业结构也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撑。首先,从宏观角度看,数字产业化极大的改善了信息的流通效率,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优化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其次,以高创新、高渗透特性为主要特点的信息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低,且有着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特征,故很多地区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其高拓展性和渗透性能加快知识、信息、技术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传播,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知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各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促进区域人口向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发展,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数字产业化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这些市场需求并非依靠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能满足,而是需要各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传统的农业、工业部门本身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以实现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使整个经济体系向更优的产业结构变迁。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39.2 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部分达到了 31.7 万亿元,接近一半。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推动作用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其作用效果仍取决于传统产业链条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数字化也能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如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先导,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认为产业数字化就等同于产业加电子商务,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虽然显得有些片面,但电子商务的确是产业数字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来看,电子商务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推动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产业关联和融合。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也给快递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产业链协同作用的影响下,促进了快递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5]

(三)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产品

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当前构建国内经济内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众多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产品的出现导致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变化。比如电子支付兴起带来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消费需求,而电子支付产生的数据又可以为信贷业务的审批作支撑,从而推动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向科技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投资更加便利、安全和自由,数字化平台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会改变投资需求的结构,提升资源匹配效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限制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一)数字经济带来的“挤出效应”

我国乃至全球仍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成熟期,其技术变革基础亦处于量变阶段而未达到质变。《“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到我国数字经济仅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在线政务服务水平两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级地方政府忽视了技术发展的规律,对现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有所欠缺的事实欠缺深入思考,盲目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园区建设项目,引发资本跟风、投机,可能导致未来数字经济相关低附加值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形成泡沫并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挤出效应”,从长远角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例如在由 4G 5G 演进的过程中,学术界与产业界围绕前期投资成本并未收回、数字基础设施过度投资以及当前业务运营面临“效益背反”压力等问题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5]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在全球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不同主体,比如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等,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存在差距,进而引发的技术、知识普及不均衡、不均匀,经济发展不平等一系列现象。许多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我国而言,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比东部大。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的经济重心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设施和软条件都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因为其较早开始了产业结构重心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进程,故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较小 ;而中西部地区则因为基础设施条件的相对不完善,而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拉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但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更多的人才、资本、数据生产资料都流向了东部地区,导致数字鸿沟日益扩大,不利于产业升级目标的实现。

(三)平台垄断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而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的天然特性很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形成“超级大厂”,并通过并购等商业行为不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一方面这种垄断有利于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发展,因为技术的进步往往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超级大厂”往往资金实力雄厚且集聚了大量人才,有利于技术创新。但是大厂技术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在后期会抑制其创新动力,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依附于大厂平台的中小企业、传统行业往往会失去对数据资产的主导性,核心信息还有被泄露的风险,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五、政策建议

(一)平衡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

政府应当积极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建立权责清晰的治理体系,规范各级政府的干预行为,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规划,重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专项基金、财税政策引导行业、企业开展新兴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差异,结合本地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政策,适度干预以防止过度投资。地方政府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技术进步的规律,应当从长远角度综合评估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合理使用行政手段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政府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而并非替代市场机制的力量,应当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导力量。

(二)平衡反垄断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看,数字经济中的平台垄断势必会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应当探索除罚款外的新机制抑制垄断趋势的发展,如建立合理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快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护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

(三)发展基础理论和技能实践人才双元培养模式

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技术改变了产业发展进程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匹配的人才供给可以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应当重视基础学科理论人才的培养,努力打破在高端芯片、中间件、操作系统等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技术、设备方面存在的壁垒。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产业需要的具有数字化技能和实践水平的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蒲勇健,晏国菀.房地产行业对三次产业增长的贡献度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7):5-9.

[2]孙煜,孙军,陈柳.房地产业扩张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84):77-84.

[3]卓乘风,邓峰.人口老龄化、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J].人口与经济,20181):48-60

[4]夏晓华,李进一.要素价格异质性扭曲与产业结构动态调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493):40-48

[5]沈颂东,亢秀秋.大数据时代快递与电子商务产业链协同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7):41-51.

[6]王海兵.数字经济的破坏性:典型现象及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10):17-22.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