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李树祯 彭嘉怡 孙燕 赵彦植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 300270)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JYDY20232004);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YPJ22001);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重塑研究(编号:FIE210053);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20SK134);天津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366305)。 摘要:2022年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发展遭受诸多负面影响,全球茶叶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小幅的下降。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统筹各方稳定疫情局势,协调发展国内经济,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平稳态势。2022年我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规模,通过放缓增速、微调茶产业发展结构、减少茶叶的进口规模,完成了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指数对中国省市茶产业竞争力进行对比,而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茶产业发展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商朝时茶叶经济便已出现。现如今,茶叶贸易依旧是我国经济体量中重要的一部分。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茶叶产量延续2018年的增长势头,生产规模达到615万吨,同比增长3.1%。中国以279.9万吨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增长幅度为7.2%,以高于全球增速的水平继续领跑世界。2019年,我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2396.0亿元,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2739.50亿元,中国茶叶始终在全球茶叶市场占据极大的份额。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缓慢,中国茶叶产业规模扩张态势遭到遏制,中国茶产业捷需进行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研究意义 疫情后中国茶产业亟待快速发展,依托国内市场规模和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减少进口,顺势完成茶叶消费结构调整,加快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引导茶叶产品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扩大农民增收效果。该研究分析对比近年来中国国内主要产茶省市的竞争力,分析当前中国各个省市茶叶发展的优势情况,为我国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推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茶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茶叶生产现状 2023年全国茶园总面积达到343.31万公顷,同比增加10.29万公顷,增幅为3.09%。同时,茶叶产量也实现了稳定增长。尽管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早春茶略有减产,但春茶季后期以及夏秋茶产量的提升使得全年茶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达到333.95万吨,同比增长4.98%。此外,也有数据显示全年茶叶产量达到了355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50%以上。 图1 2022年-2015年中国茶叶产量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图1可知,我国茶叶产量逐年稳健增长,疫情期间我国茶叶总产量并未减产,但其增速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其中绿茶产量始终支撑着茶叶生产,维持着远高于红茶产量的水平。 表1 2022年度全国干毛茶总产量(单位:吨) 2022年受夏秋季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我国部分主产省夏秋茶减产,使得这些省份全年茶叶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如表1所示,浙江,甘肃以及贵州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情况,增减幅度维持在1-2个百分点。2022年福建省茶叶产量各省排名第一,产出水平为459674.38吨,但其增减幅度仅为2.04%,与广东省增幅36.48%相比,福建省茶叶产量增长势头存在明显缺陷,这与其茶叶产量基数较大密切相关。 2.中国茶叶市场现状 (1)内销总量增幅放缓,总额持续增长 2022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量为239.75万吨,同比增长4.15%。2019-2022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量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但其增长率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降,内销总量增幅放缓。其中,绿茶内销量为131.10万吨,同比增长0.12%,占比54.68%;红茶销量相比上一年度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0.82%,占比15.90%;黑茶、白茶、乌龙茶和黄茶国内销量分别为36.44万吨、8.13万吨、24.84万吨和1.12万吨,其中以白茶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15.41%,而黄茶内销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减幅为1.90%。 图2 2019-2022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与增长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表2 2022年中国六大茶类内销额统计表 在内销额方面,2022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3395.27亿元,同比增长8.82%。2021年和2020年内销额分别为3120.0亿元和2888.8亿元。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国内茶叶销售额的稳步增长,拉动国内茶产业的进步。其中,绿茶内销额为2110.45亿元,同比增长5.83%,占比达一半以上。 图3 2022年全国分茶类内销额占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外销市场波动,量增价跌总额减少 2022年,受国际局势及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为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出口额为20.82亿美元,同比减少9.42%,出口均价为5.55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0.77%。其中,全国共有六个省份出口总量超过一万吨,浙江省以40.98%的出口占比,15.38万吨的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其余五个省份分别是安徽省(6.21万吨)、湖南省(4.76万吨)、福建省(3.18万吨)、湖北省(2.45万吨)和江西省(1.41万吨),这些省份的出口增长幅度各有不同,但都维持着增长的态势,共同推动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增加。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排名靠前的主要国家大多集中在我国西部,这些国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2022年我国还增加了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茶叶数量,而这也成为我国2022年度茶叶出口总额减少的一个因素。 三、我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茶农文化水平较低,茶叶种植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受限于自身的文化程度,我国茶农在进行茶叶种植时存在着许多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隐患就是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茶农种植茶叶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专业种植茶叶人才的缺失也导致了我国茶叶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以到位,由此影响种植茶叶的品质。茶农文化水平与专业人才的缺乏同样约束着我国茶叶种植技术的更新以及茶叶新品植株的研发。 2.茶叶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我国茶叶品牌尚未形成效应,茶产业发展受限于地区,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也大多局限于其产地,茶叶品牌文化的支撑力有限,辐射范围较小。地区之间品牌的联动效应较弱,国际品牌影响力尚且不足。 3.茶叶国际竞争力优势欠缺 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茶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强。但不同省份优势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9大主产茶省份中大部分省份RCA指数都小于1,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各省市茶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欠缺。 四、我国茶产业省市国际竞争力分析 1.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 我国现有文献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的选择多样,常见的指标主要有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本篇论文选择以显示性比较优势(RCA)作为衡量我国茶产业省市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某一种产品出口总值占该国或地区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的比重与国际上该种产品的出口总值占国际所有产品出口总值的比重的比例。计算公式: RCAij=(Xi j/Xi)/(WXJ/WX) 如果一国或地区的RCA指数大于1,则意味着该国或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比重大于世界该产品的出口比重,表示该国或地区在该产品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相反,如果一国或地区的RCA小于1,表示该国家或地区在该种产品上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 2.国际竞争力分析 2021年,全球茶叶出口总值为146.5亿美元,全球产品出口规模达到22.72万亿美元。利用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21年我国茶产业RCA 指数大于1,说明我国茶叶出口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强。各个省份之中,仅江西和贵州的RCA指数大于1,说明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这两省茶叶出口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其中贵州省RCA指数远超国内其他省份,茶叶出口竞争力远强于这些省份;而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在0.5以下,说明它们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在国际茶叶贸易上所处地位并不乐观。福建省和云南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平分别为0.48和0.62,说明这两省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其国际竞争力尚有未来发展空间。 五、我国茶产业省市国内竞争力分析 1.规模优势指数(SAI)分析及结果 规模优势指数,是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与全国范围内该比重之间的比值,考察的是一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该种农作物的规模优势。计算公式: SAIij=(GSij / GSi)÷(GSj/GS) 2.规模优势指数的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该指标所需数据均源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渠道。 表3 2022年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茶叶、农作物播种面积 注:由于甘肃、安徽、四川2022年茶叶播种面积缺失导致规模优势指数缺失。 3.规模优势指数及结果 对于此次研究的中国9个主要产茶的省份:浙江、福建、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甘肃、安徽、四川中、由于甘肃、安徽、四川2022年茶叶播种面积的缺失导致规模优势指数的缺失。所以在现有的6个省份中,由图4可以看出这六个省份的SAI值均大于1,但在其中,云南省的茶叶规模优势指数高达10.87,说明茶业在云南种植面积最有优势并且专业化程度较高,接下来茶叶在福建、浙江、贵州、江西、广东的种植优势依次减弱,广东与江西的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较低,主因是山西地形层峦叠嶂、茶叶生产周期长、采茶期偏短。 图4 2022年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SAI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整理而来 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茶产业链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我国茶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库存过大、产能过剩等问题。茶产业规模较小,制约我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政府应积极扶持茶加工企业发展,推动茶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补齐产业链短板的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横纵方向综合完善茶产业链。 2.提升茶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价格因素理论指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好,竞争力越强。随着我国茶叶出口程度增高,众多出口企业优劣混杂,国际市场信誉有所受损。我国出口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同时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茶叶的陈变和质变等情况尚存。由此,需严格把控我国出口茶叶的品质,提高茶叶质量检测标准,树立国际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 3.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除了茶叶品种的改良,我们还应在茶叶用途、包装能力及种植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丰富茶叶种类,优化茶叶种植结构,以此提升我国茶产品出口竞争力。针对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积极改良品茶,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快速提升茶叶提取的技术能力,发展深加工技术,研究茶叶的更广泛用途,以铁观音为例,铁观音的茶梗在卷烟滤嘴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茶树花粉在治疗肿瘤以及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茶叶的包装设计是提升茶叶附加价值的最快方式,通过包装对中国茶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展示,将剪纸艺术、脸谱、中国结、糖画等非遗文化融入产品包装之中,创新包装形式,提高产品附加值。 4.实施打造企业品牌,扶持本土产业 我国现存茶叶市场中茶叶品牌众多,同一厂家下的同一级别的茶叶品牌也有若干,但各个企业之间相互独立,鲜少存在联系。与此同时,茶叶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的融合与促销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品牌创建缺乏长远规划。 由此,我们需要确定我国茶产业的区域优势,整合资源,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关注品牌文化差异性的建设,引导茶产业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再向企业品牌的延伸;整合各层面力量,充分发挥茶文化效应,打造全国知名的区域性茶叶公用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佳丽.物联网背景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7):35-36. [2]陈太盛.福建茶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茶叶学报,2018,59(2):89-94. [3]符钰欣,吴俊龙,欧阳友全.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RCEP为例[J].对外经贸,2022(10):36-38. [4]高其兰.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营销困境与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8):34. [5]郜尧禹,刘海兰,王德辉,卢素雅.全国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茶叶,2022,44(5):38-44. [6]胡振涛.我国省域茶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5. [7]黄娇娣.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8]姜法奎.中国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其营销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1(10):17-19. [9]刘晓琴.当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瓶颈与品牌战略规划[J].商业研究,2007(3):82-85. [10]刘洋,刘敏.浅谈茶叶种植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3):104-105. [11] 鲁成银.中国茶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茶叶,2013,35(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