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喀什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夏轩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通信作者) 高楠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实地考察,对喀什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和同质化,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同时也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服务意识。因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和多样化旅游产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以及增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有序地推动喀什市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喀什市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国家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1]。乡村振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的产业,是在充分开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把农业生产、高科技农业技术展示、旅游休闲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它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4]。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标志是中国农业旅游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中国农业旅游协会”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随着“农家乐”“采摘园”不断涌现,2004年以后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游客接待量达到28亿人次,约占全国游客接待人次的56%,乡村旅游的营业总收入超过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进入2023年,乡村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到了2024年(截至“五一”假期),乡村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统计数据,“五一”假期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72亿,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8.17亿元,同比增加分别为8.9%和12.3%。这表明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尽管国内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迅猛,如今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农家乐、渔家乐、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农庄、共享农庄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正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着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5]。 近年来,喀什市乡村旅游同样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喀什市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喀什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显著增长,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1264.76万人次,同比增长44.04%。与游客接待量的增长相对应,喀什市的旅游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喀什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3.92亿元,同比增长76.87%。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直接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喀什市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新亮点,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风情和民族文化体验。然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下辖街道、镇和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甚至可能会制约喀什市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深入探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通过对喀什市进行实地调研,剖析喀什市乡村旅游的当前发展状况,深入挖掘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借鉴了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此研究,期望能够帮助喀什市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资源配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喀什市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区域概况 喀什市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东经75°09′76°15′,北纬38°58′39°35′之间。喀什市北靠天山,西邻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濒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喀什市总面积约为1056.8平方千米,内设有多个街道、镇、乡和社区,形成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喀什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沙漠、戈壁、绿洲、雪山、湖泊等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品质高,这些自然条件共同构成了喀什市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为喀什市的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喀什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喀什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等。此外,喀什市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人文资源为喀什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喀什市乡村旅游以其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发展态势、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促进乡村振兴作用而备受瞩目,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喀什市乡村旅游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成果,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6]。近年来,随着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前往新疆体验生活、亲近自然,乡村旅游热潮蓬勃兴起,喀什市的旅游产品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进一步凸显了乡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7]。喀什市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出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政府提出文旅结合的创新发展方式,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8],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例如,帕哈太克里乡依托天然泉眼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稻乡泉村”生态乡村旅游景区,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喀什市加大投入,改善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提高游客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当地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住宿餐饮设施,为游客提供干净、舒适、有特色的住宿和餐饮环境。同时喀什市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将传统民俗和现代节庆相结合,推出旅游者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9],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当地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等农事活动。此外,喀什市非常注重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宣传推广,通过整合营销、品牌塑造等方式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加强与旅游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合作,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以及旅游推介会、展会等线下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拓宽乡村旅游的市场渠道和影响力。特别是通过制作旅游宣传短视频、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关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手段,同时也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在此大背景下,喀什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为乡村旅游企业和农户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推动了喀什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中国乡村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1],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交通无疑是连接景区与游客的桥梁,尽管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却成为喀什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阻碍。基于对当地的民宿(由民屋改造而成)、公共厕所、农家乐等旅游接待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对卫生状况、交通设施、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在此过程中发现,喀什市乡村旅游区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是道路状况欠佳,交通网络尚未完善。许多通往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狭窄、崎岖,且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修缮,导致行车困难,交通不畅。同时,公共交通服务也相对匮乏,游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抵达目的地。这种不便捷的交通状况极大限制了游客的出行意愿和抵达的便捷性,对喀什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构成了明显的制约因素。除了交通问题,喀什市乡村旅游区的住宿条件也亟待改善。在旅游业中,游客的住宿体验往往与整体旅游体验紧密相连,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发现,当前众多农村旅游区在住宿设施方面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些地区的住宿条件往往较为简陋,不仅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的便利设施,而且在卫生状况、环境布置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难以达到较高的标准。这样的住宿环境,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对于住宿舒适性的基本期望。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农村旅游区亟须对住宿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住宿体验,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客。 2.旅游产品单一且同质化 喀什市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文化观光为主,游客们通常会被引导至古老的村落,欣赏那里传统的建筑风格,聆听民间流传的故事,亲身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喀什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面对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时,这种单一的模式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充分满足游客的期待。缺乏创新和特色是喀什市乡村旅游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游客们渴望在旅行中寻求新奇和刺激,他们期待能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乡村风情,而非千篇一律的传统文化展示。遗憾的是,在喀什市的乡村旅游市场中,许多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都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卖点和吸引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审美疲劳,对乡村旅游的兴趣也逐渐降低。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也严重制约了喀什市乡村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并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喀什市的乡村旅游产品急需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打造出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增长,喀什市的乡村旅游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热门目的地。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对旅游资源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本身[12]。近年来,喀什市的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无疑为当地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和知名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游客数量的激增,一些乡村旅游区的管理和基础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土壤和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一些乡村景区进行了过度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色和生态平衡。这种短视的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却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生态环境问题对游客的观光体验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游客来到乡村旅游区,他们期望的是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享受一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惬意。然而,如果景区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那么这种美好的期望将瞬间破灭,游览体验也将大打折扣。在这样的环境下,游客很难保持继续游览的兴趣,甚至可能对整个乡村旅游区产生不良的印象。 4.缺乏专业人才和服务意识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从单一的便民服务转向高质量、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服务[13],红色旅游既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的介入,也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支撑,对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益凸显[14],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首先,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部分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专业培训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一现状亟须改变。他们可能仅通过短期培训或自学,掌握了基础的旅游知识和服务技能,但面对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这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往往难以满足游客的期待。例如,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度了解、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更加专业、全面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这种专业知识的欠缺不仅限制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影响服务品质的提升,也可能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无法获得全面、深入地体验,从而降低对乡村旅游的满意度。服务意识是指服务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对游客的深切关心以及对待服务质量的严格重视程度。然而,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他们缺乏足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他们可能将乡村旅游服务工作仅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常值得追求和奉献的事业,因此对游客的需求和感受缺乏足够的关注。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可能表现出冷淡、不热情的态度,甚至对游客的问题和需求回应不及时、处理不妥善。这种服务意识的不足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让他们感到失望和不满,还可能损害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和专业素质提升,已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15]。喀什市旅游交通现状与现代旅游通达、便捷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为了深度推进乡村旅游的可达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对交通条件进行细致而全面的优化[16]。首先对乡村旅游热点区域和主要景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游客的出行习惯和需求,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交通线路。其次,借鉴国际先进的交通规划理念,结合喀什市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道路网络。例如,在保持道路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增加绿化带和景观节点,让游客在行驶过程中也能欣赏到美丽的乡村风光。 为了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民宿,首先鼓励和引导当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这些民宿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住宿功能,还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民族特色。例如,在民宿的装修风格、家具摆设、餐饮服务等方面,都可以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元素,完善人性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适用于特殊群体或者弱势群体的设施供应[17],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其次,引导民宿业主进行装修升级,提高房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和服务培训,确保游客在住宿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房间内部设计上,注重与当地环境的和谐融合,如使用自然材料、引入自然光线等,让游客在房间内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舒适。 2.创新和多样化旅游产品 喀什市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其地毯、刺绣、木雕等作品闻名遐迩。在当地的手工艺作坊中,游客可以聆听手工艺人的讲解,了解这些技艺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在专业手工艺人的指导下,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感受手工艺制作的乐趣。这种体验不仅能让游客带走自己亲手制作的纪念品,更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魅力。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根据喀什市的特色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主题。例如:文化探索之旅:游客可以参观喀什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等历史遗迹,感受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如维吾尔族歌舞表演、民族手工艺展示等,深入感受喀什市的文化风情。美食品尝之旅:安排游客参观当地的馕坑烤肉、烤全羊等美食制作过程,让游客亲眼见证这些美食的诞生。同时为游客推荐当地的夜市或小吃街,让游客尽情享受喀什市的美食文化。自然探险之旅:喀什市周边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塔什库尔干河、喀拉库勒湖等。组织游客进行徒步穿越、露营、漂流等户外活动,让游客在探险中感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同时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户外装备和教练团队,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广喀什市乡村特色旅游的过程中,坚持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18]。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明确乡村旅游区域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确保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积极推广绿色旅游理念,鼓励游客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游客在旅行中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领略到喀什市独特的乡村风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能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并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让喀什市乡村特色旅游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实践理念,将生态经济观、生态技术观、生态文明观等深度融合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之中,方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19]。 4.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对于提升整体旅游体验至关重要。定期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涵盖旅游业务知识、导游技巧、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的培训,从业人员将能够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咨询和导览服务,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服务态度是衡量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注重与游客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游客的意愿和需求,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建立更加优质的乡村旅游服务团队,以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游客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20]。同时设立游客评价系统,让游客在旅游结束后对旅游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这些反馈将成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定期分析游客评价数据,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5.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新阶段,面对现有发展基础,乡村旅游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引领乡村经济再攀高峰,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21]。在推动喀什市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道路上,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激发乡村旅游的活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首先,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系统等,它们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出行体验。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其次,专项资金还将用于支持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奖励优秀旅游产品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此外政府还可以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投资乡村旅游项目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对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降低乡村旅游开发的成本,提高开发者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旅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五、结语 在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的催生之下,迫切需要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研究,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乡村旅游的需要[22]。基于此,本文对喀什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期望喀什市的乡村旅游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够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首先,喀什市应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入化、系统化分析,充分了解和挖掘当地的独特魅力和潜力。其次,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如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将其融入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推动喀什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也是关键,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最后,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就业,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佟盾,张戈,朱凤杰.基于POI数据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4,41(01):240-252. [2]牛征.乡村振兴背景下钟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2. [3]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07):157-164. [4]肖坤,何春燕,刘国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嘉陵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05):6-7. [5]王雪.乡村振兴背景下茶陵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22. [6]陈航,王跃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03):239-248. [7]孔祥龙.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23. [8]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封市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3(18):118-120. [9]方美丹.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平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10]糜杰.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灌云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11]舒伯阳,蒋月华,刘娟.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01):73-82. [12]张平平,鲁成树,张明锋.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黄山市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3(11):78-81. [13]王婷,姚旻,张琦,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8):140-146. [14]付璐.文化强国视域下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家,2022(08):39-43. [15]柯晓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路径优化——基于四川省17县(区)25个乡镇的调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10):1247-1255. [16]陈旭红.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17]王芝.乡村振兴背景下孝昌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22. [18]申始占,王鹏飞.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5):72-81. [19]于法稳,黄鑫,岳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20(08):27-39. [20]尹长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3(01):57-64. [21]王莉琴,胡永飞.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04):57-58. [22]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61-69.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