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探究

2019-12-26 18:2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周艳红12

1.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2

2.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摘要:供应链金融日趋成重要的融资业务形态之一,需对其进行风险管理为业务正常进行保驾护航。本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专项管理意识较弱、专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信用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线上操作的技术保障不够等供应链金融风险困境进行研究,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一、引言

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一方面,由于扩大经营规模和维护日常运作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对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非常迫切;另一面,由于利率市场化缩小了传统存贷业务的利润差别,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业务形态的利润增长需求非常迫切。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形态,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并不成熟,缺乏长时间运作沉淀的经验。且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及各方关系错综复杂,供应链金融业务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都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正常有序发展。因此,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二、文献综述

综观国内外文献,国外文献大部分学者把研究的视角对准企业的运营资本管理及银行的银收账款安全管理。学者们运用定量研究,建立数据模型,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进行测算。国内的研究学者们则侧重于对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结合具体行业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研究。但是,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胡跃飞[1]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李毅学[2]将供应链金融的复杂风险归为两类,即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史金召、郭菊娥[3]从互联网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模式,划分为供应链金融web2.0.电商供应链金融、基于电商平台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三种主要类型。

综上,国内外学者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本文将从具体运作层面,对理论研究进行相应的补充。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困境

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竞争格局也已经初步呈现,但其风险管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表现如下文。

(一)专项管理意识较弱

在当代的发展下,国外商业银行将供应链金融风险作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进行防范和管理。但是国内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运作经验不足。对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隐患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银行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制度。导致商业银行在遭遇操作风险事件时不能对深层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削弱了其对风险后果的控制能力。

(二)专项管理制度不完善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专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银行内部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流程设计看似全面。但是,实际运作中,供应链金融产品流程的风险漏洞还是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实际执行中,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工作人员的认真执行力度和服从程度不够,就会影响风险管理的效果。

比如,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相关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和细则都早已经存在。但是,由于管理者监管不到位,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或投机取巧,没有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及规章制度来进行,就会使得风险漏洞发生的概率增加,管理制度的限制与约束作用便失去效用。银行的员工有合同制和派遣制,员工的素质与技能参差不齐,其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就会参差不齐。

另外,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业主体,这要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然而,实际运作中,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从其它岗位转岗而来,人员技能素质与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信用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整体表现出尚不成熟的局面,而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也同样面临着信用风险管理不成熟的现象。根据2017年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中,竟然有63%的机构的风险控制技术仍然处于进阶阶段,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正是处于进阶阶段。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但是依然是传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没有引入大数据概念及技术。在信用评级时,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相结合的综合型评级方式。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商业银行更偏向于主体评级的方式,导致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不够。银行倾向于向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发放信贷,而对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评级较低,收紧对其信贷额度。针对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对其的标准控制力度明显不够。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资信状况直接导致到整个业务的能否顺利进展。而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业务时,为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只有银行和融资企业两方签订合同,而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没有进行书面协议,从而对核心企业的约束力度下降,导致信用违约的概率增大。因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从内从外均还需完善。

(四)线上操作的技术保障不够

加强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最有效的措施是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跟线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其在技术上要求更高。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与手段,以更高级、更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来做技术支撑。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线上操作风险管理投入不足,导致了银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在技术上有隐患,从而很难对潜在的操作风险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四、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困境分析

(一)能力不足导致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技术方面的技能缺失、员工的操作能力有限又或者因为某一外部事件对供应链金融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例如商业银行需要随时关注信息的发展动态和更新,假如某一次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和质押物品信息更新的出现延迟或者纰漏,就会产生一定的操作风险。因此,如果没有标准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运作管理流程,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很容易产生风险。

(二)资金链断裂影响供应链稳定

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融资模式,它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一种融资模式。大部分是银行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级别,给整条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金融解决策略,而银行所依赖的核心企业基本上都是发展靠前的企业。这些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因此,便能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变成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来提高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如果核心企业信用在融资过程中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就会沿着供应链影响该供应链上的其它节点企业,从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利润分配不均引发道德风险

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繁多,不但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还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每个供应链金融主体既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也有独立的利益需求。

利益分化导致供应链中的某些节点企业没有如预期得到最大化的利益,他们可能就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取自己的利益,导致供应链金融的道德风险出现。而核心企业同样也可能因为实力不足或自身负债无法履行其责任和义务,从而利用职权串通其他主体用虚假交易套取银行资金,也导致了道德风险。

(四)产品销售不畅引发市场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大部分是来自计划产品的销售预想和实际的产品销售量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因为产品需求者对产品需求会跟随着时光的流逝或者技术的更新而改变。从而导致所销售产品的流通性和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其产品进行抵押时的价值和资产的变现。而企业原本是想借用预期的产品销售所带来的利益来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但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企业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因而没有办法及时偿还商业银行贷款,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收益,从而让整个供应链产生风险。

五、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优化操作流程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较多,操作环节较多,操作流程复杂,繁琐的流程中蕴含着大量操作风险。所以,务必要对操作流程进行细细梳理,本着明确操作流程和预防操作性风险的原则,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和简化。将复杂的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分解和简化,并将具体的流程分配到各部门。例如,在贷前调研工作中,对质押物监管工作,和物流企业核对信息监管供应链运作状况等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工作内容、准入条件和资信水平等明确规定,并明确部门权利,规定操作程序,不得跳过或省略任何一个步骤。

(二)明晰权责界定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交易边界更为宽广交易结构,操作流程更为复杂。银行以合同条款形式对各方加强约束,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明确合作平台、核心企业的融资担保职责和违约责任。另外,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止损。

(三)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供应链本身就属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群体,因此存在了较多的风险。如果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风险,这个风险将会顺着供应链不断地蔓延,最后导致银行的坏账损失。因此,银行如果要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就十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组织,其主要策略如下。

第一,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开展全方位评估,对风险类型以及风险体系进行全面的预测。第二,银行构建风险评估的模型,采用量化指标的模式进行预测,同时对风险损失的程度进行粗略的评估,然后按照相应的等级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可将暂时不需要控制的风险设置为绿色,将需要进行政策调整的风险设置为黄色,而红色则设置为急需解决的风险。经过风险等级的评估,以此明确风险类型和其程度。第三,银行在制定评估方案完成后,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根据风险的等级程度,制定其风险控制手段,从而风险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六、结论

本文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出发,简述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困境,剖析了困境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总体而言,提升供应链金融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优化操作环节、明晰权责界定和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这些都是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和完善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跃飞.“双轻时代的数字供应链金融[J].中国金融,2017(14).

[2]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10).

[3]史金召,郭菊娥.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