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2022-10-20 16:4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于芷琪   杨涵 哈尔滨商业大学

摘要:一直以来,公司的经营绩效是资本市场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公司经营绩效离不开企业内部治理,股权结构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基础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因此,股权结构的不同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所以文章选取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通过股权集中度、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度三个角度考虑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主要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公司绩效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

一、引言

我国当前在正处于供给侧改革期间转型的关键时期,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的转变对公司治理的的影响尤为重要。许多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营业绩效方面的关键在于股权制度的改革以及公司治理制度的改善,故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的经营绩效,合理调整股权结构模式,建立有效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献回顾

(一)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Johnson S1999)通过对相关的数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在企业占股较高的股东与相对股份较少的股东的权力相差悬殊,大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仅会削弱小股东的利益,出现股权集中度较高现象,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着一股独大的挑战,大股东容易出现利用自身较大的权利,掠夺属于公司全体员工带来的绩效成果,同时提出了利益输送的概念,认为这种行为会损害公司的价值,抑制公司的发展速度。故提出了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适当的降低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绩效和长远发展。

张强 杨淑娥(2004)以2004年发行A股的900多个上市公司的作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公司业绩变量、股权结构变量和控制变量作为分别作为研究变量,探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无明显关系。但是股权集中过高时,也不利于企业发展。

蔡雷鑫 陈楚楚(2021)通过对4000多个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企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流通股能够加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资本相对流动速度和公司营运效率;以及增加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促使公司内的股东密切地关注公司的营业绩效,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股权构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Thomsen Pedersen2000)为了研究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选定欧洲2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实验样本,他们利用总体回归检验方程,发现内部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股东的性质影响着公司绩效,政府持股比例的多少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金融类机构持股占比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家族持股多少对公司绩效无线性关系。

闻岳春和叶美林(2011)通过选取123家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来探究公司治理跟营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并且前五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可以得出股权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处在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营业绩效,并且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的关系。

何斐然 、周 航(2021)以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对象,采取Tobin’s QNESRTU指标作为评判标准来探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股权构成中的国家股对公司绩效具有消极作用,法人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果呈正相关,社会公众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较微弱。

二、理论分析

(一)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结构最早是由学者提出的“两权分离理论”然后随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即将公司股东的权利独立出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委托授权第三方的机构进行管理盈利,公司治理是控制与支配的制度,对企业内部利益主体和目标的安排与义务分配,主要解决企业所有权与控制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其中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大小股东,管理人员及理事等。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公司治理,即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所有权,从而规定和控制公司的制度,对公司的内部人员权利义务进行严格的划分,从而达到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状态;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即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管理制度,相关法律和行业规则来约束企业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这样的治理机制能对公司的人员进行监督和激励,从而使企业运营成效逐步加强,有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对于股份公司来说,它是指以股权所有者持有的不同类型和比例的股份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存在。股权结构是动态的,其动态变化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及其应用模式的变化。一般来说,可以将股权结构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股权集中度,二是股权构成,三是股权制衡。首先是股权集中度,它是指公司内部股东因持股份额不同而衡量公司状态的指标,目前大多选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同时也可以用来衡量公司整体稳定性的强弱指标。股权高度集中型是指当公司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所占股份大于公司股份的50%;股权高度分散型是指第一大股东所占股份占公司股份小于20%;相对控股型是指第一大股东所占股份在公司股份的20%-5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相对越稳定。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看,股权结构分为三类:股权高度集中型、股权高度分散型和相对控股型。其次股权构成则是指在各种背景下的个人股份所占公司股本的比重多少,大致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个类别。这三者代表的群体不同,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从而对公司治理的要求不同。最后,股权制衡是指公司内的各大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比例相差不大,在企业内部可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做公司决策时,几个大股东必须受到的监督,股权制衡情况也是衡量股权结构的重要指标。

(三)委托代理理论

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其主要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委托代理理论应运而生。它为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性分工的不断细化,从而导致出现许多不能全面性掌握专业知识的公司管理者,另外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同时也造就了更具有专业能力的群体。故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内容为:由一个或者多个行为主体根据雇佣、契约,指定另外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即授权人为委托人,被授权者为代理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和目的不同,因此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功用也不完全相同。代理人拥有关于自己努力的个人信息,代理人不遗余力地从委托人那里使自己的收入达到最大化,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的股权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联系

如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而来,而在国有企业中国家股占股比例最高,由于国家股在市场中的不可流通性,故国家股在企业占比过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管理绩效。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但会导致企业权力分布存在缺陷,而且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内部管理等由大股东管理和控制,会导致信息披露不够完善,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缺乏有力的监管制度,股东间权利相差较大,无法相互制衡。而公司治理是通过内部管理控制以及董事会做出管理决策等进行的。有效的的公司治理制度有利于处理公司间各层级的关系,例如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高层间的关系;无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容易在公司内部各层级间滋生矛盾冲突,不利于公司的经营效益。这种治理结构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企业的股权结构对股东行使的权利,股权构成中的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的占比都有决定性作用,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三、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获取外部资源以及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增值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同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内部监制,进而会导致公司不同的经营结果。

(一)股权集中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举足轻重。由于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股东持股比例的集中程度,并且这些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营业绩效息息相关。当股权集中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时,股东会根据自身利益积极参与公司的重要讨论,做出适当的决策以及相关的规定,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促进公司的良好运营,以提高公司的业绩;此外,当股权集中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代理问题,如由于两权分离导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东权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股权过于集中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股权过于集中,公司的大股东占比较高,则大股东在企业拥有绝对话语权,可能会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对于公司内部决策中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并且掌握着公司重要信息,公司经营决策时决策者受到自身环境及水平的限制,无法真正全面观察公司面临的决策风险,造成决策失误,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提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偏向自身利益可能会忽略甚至牺牲其他小股东的自身利益,降低小股东的积极性。据数据表明,股权集中度过高的现象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出现,会影响公司的决策制定,降低企业绩效,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股权过于分散也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过于分散,当企业做出决策时,则同时需要多位股东沟通决定,意见很难达成统一从而降低公司的管理效率。当公司股权过于分散时,对公司董事会可能会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交流效率,随之无法组织为统一的经营模式与理念,公司外部的有效评估被削弱,限制公司高效率经营发展。另外公司的股权分散会导致企业内部失去核心,公司领导人权利不足,公司管理没有控制核心,股东间权责划分不明确,为管理层创建了消极的管理环境,互相推脱责任,从而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股权构成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与国外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不同,受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的证券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在改革初期规定国有股不能在股票市场交易和流通,以确保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国有资产。国家股,法人股以及社会公众股作为股权结构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绩效,三者作为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经营的目的也不同。首先,国家股在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占比较高,国家股的股东经营行为与社会公众福利紧密相关,而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二者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在公司治理方面可能存在负面影响。另外,国家股若在企业的股份占比过大,股份高度集中,那么在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拥有绝对话语权,从而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可能通过相关交易而为自身牟利,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受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法人股大多数是公司的大股东,在公司绩效方面,能切身为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在投资过程中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好处。最后,社会公众股又称个人股,虽然有发表相关意见的权利,但占比较少,与股东、董事会的沟通相对较少,故大多数社会公众股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太明显。

(三)股权制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公司在合理的股权集中度的条件下,股权制衡度高,意味着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行使权力时有其他大股东相互制约,互相牵制;其他大股东在公司内部同样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同时可以监督公司第一大股东滥用职权,以防止单方面侵害公司利益,保证公司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做出不利于公司内部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股权之间存在较强的股权制衡,则可以缓解公司因为委托代理关系而引起的内部矛盾,以及股东之间因为私自侵占公司财产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随之降低,能够在公司重大决策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公司的经营效率。总而言之,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股权结构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任何一种的股权结构在公司运营中都有利有弊,能够给公司带来正面驱动,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就可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动力。

四、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优化措施

(一)适当调整股权集中度

依据相关实验数据表明,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变化与公司绩效二者的关系呈抛物线的形状变化。在抛物线的某一临界区域前,公司的绩效随企业第一大股东的升高而增加;当股权集中度升高到某一临界点时,公司的营业绩效又会随着企业第一大股东的下降而下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而且第一大股东与其他的持股比例比重相比差距很大,其在股权控制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应当保持股权适度分散,控制第一大股东在企业所占持股比例,同时相对增加第二、第三股东的持股比例,实现对其他各股东权益的兼顾,经过股权结构层次化处理,既可以有效避免权力集中的发展趋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分散的股权造成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此时公司内的第一大股东甚至前五大股东对公司内部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财务情况、发展前景等高度警惕,并且同时也可以达到股东间利益相互制衡的效果,有利于公司治理,增加公司经营绩效。故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调整股权集中度,例如可以通过该公司员工持股或者增发、公开买卖等手段以提高小股东的积极性和话语权;若公司无法调节企业内部股权过于集中的情况,可以通过政府采取强制分散股权这一途径,来达到合理调整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目的。

(二)合理优化股权构成

由于国有股的自身特性,存在的内在运行规律以及历史弊端,故大多数研究表明,公司绩效会随着国有股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国有股在市场上的不能自由流通的特性,导致公司的资金流动性较低,容易陷入企业资金周转困境,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法人股由于对公司的内部管理较为熟悉,有较强的积极性,能够及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模式提出有参考性的意见。故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状况合理调整企业的股权构成,在企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国有股的比例,增加社会公众股和法人股的比例。由于国有股的不可流通性,所以可以将国有股转换成优先股,国有股配售等方式降低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同时形成以法人股为主导的股权结构,增强法人的积极性,优化企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司业绩。

(三)妥善引进机构投资者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是指通过从零散群众筹集的资金用于投资活动的机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活动相对稳定,主要的形式有企业法人,金融机构或者政府及其机构等。对于引入机构投资者,既可以满足企业大股东的缺乏的透明性和独立性,又可以满足小股东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他们能以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的监督公司的运行状况,促使公司股东间互相监督,减少徇私舞弊的现象,给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引入机构投资者能够适当的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的现象,增加外部投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四)适当提高管理层控股比例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表明,适当提高管理层占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为了避免企业第一大股东出现权利垄断,为自身谋私的现象,也为了提高公司绩效,应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度。适当提高管理者的控股比例,让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挂钩,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能够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从公司的内部管理,运营模式,融资情况等考虑问题,积极应对困境,而不是遇到困境着急抛售,急于脱身。另一方面,提高管理层的控股比例可以使管理者的利益出发点与股东相统一,从而在某一程度上减少管理者与股东间的矛盾,也能适当的避免权力集中现象。

(五)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面临着委托代理问题而带来的实际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的分离。应对该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加大推行内部员工持股的决策力度,实现加强员工工作参与性与积极性的目标,从而获得长期公司经营效益的提高。随着公司利润的增加,股权收入在其个人贡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更好的监督企业经营情况,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公司股份奖励给公司的优秀员工,并且持股达到一年的员工可以作为公司员工代表参与公司决策,给出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此举可以有效激励公司内部员工努力工作,同时也会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实行高额年薪制,不同岗位按照工作难度的高低给予不同层次的薪资,给公司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同时建立内部晋升机制,对于年终考核成绩高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提高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动力,共同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六)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

股权制衡的薄弱意味着公司内部大股东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其他控股股东的有效的制约。这种情况反映了对公司内部治理缺乏控制和约束,不能为公司控股大股东的决策提供全面的参考,也不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股权制衡度,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上市公司因决策失误造成的经营损失的可能性,确保公司经营绩效。此外,通过提高股权制衡度和有效监管股东行为,可以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利用好有效监督机制,以防止公司大股东的隧道挖掘问题,同时调节公司大小股东间的关系。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制度,以用来约束股东权利并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进行。

五、结语

公司营业绩效受股权结构的影响,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的发展、决策制定的效率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必须选择,只有确立的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避免委托代理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股权集中度、合理降低或转换国有股,增加法人股、妥善引进机构投资者真实客观的监督公司运行状况,以及为了避免出现第一大股东“独大”的现象提高管理层的控股比例等措施来增加公司绩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上市公司提高绩效方面有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斐然,周航.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1(01):127-130.

[2]祝继高,苏嘉莉,黄薇.股权结构、股权监管与财务业绩——来自中国寿险业股权监管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0(06):61-74.

[3]张俭,夏昭梅.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深市主板A 股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27):53-56.

[4]蔡雷鑫,陈楚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混改背景下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学习,2020(32):183-184.

[5]曾逸,刘春.A股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股权结构视角[J].全国流通经济,2020(13):22-24.

[6]李明娟,金海钰.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3-13.

[7]赵贞,张建平,高佳.国际化经营、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 A 股数据的经验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3):102-111.

[8]闻岳春,叶美林.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03):84-95.

[9]杨佩月,唐丽均.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消费类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07):119-122.

[10]盛术俊,曹海敏.异质性的股权结构抑制企业绩效了吗?——基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效应[J].商业会计,2022(02):94-9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