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方法 发展现状 企业 影响 商业银行 应用 大数据 小微企业 中小企业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3-10-09 16:3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颜晓阳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小微企业逐步恢复经营,迎来了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推进经济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过去三年疫情冲击的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其融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解释其融资困难的多方面原因,进而提出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相关建议,希望对后疫情时代构建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制度、巩固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政策效果以及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解决措施

一、引言

小微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突出。近年来,甘肃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各种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提供创新激励、税收优惠、贷款贴息以及发展专项资金等奖补结合的方式,助力小微企业在疫情的逆势中获得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宏观融资环境的波动性影响,再加上传统金融体制、转型发展风险、融资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甘肃省小微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甘肃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现状

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甘肃省私营企业共计451668户,注册资本高达301777377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最高,共计154408户,约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4.2%。个体工商业共计1289242户,资金余额达14765829万元。小微企业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全省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双双稳定。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1780家。其中,中型197家,小型1353家,微型230家。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9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8%;实现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4.8%,营业收入占比为38.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企业数1330户,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

2022年甘肃省银行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小微企业信贷余额、首贷户和信贷增速正增长,贷款利率和服务收费下降的目标。此外,甘肃省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全力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利率更低、成本更低的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96.4亿元,比2021年增长10.1%;各项贷款余额253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81亿元,同比增长6.5%。甘肃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02亿元,同比增长12.06%;全年新增621亿元,同比多增191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0亿元,同比增长13.62%

图1 甘肃省金融发展现状

1 甘肃省金融发展现状

除此之外,甘肃省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优惠信贷资金支持。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向兰州银行成功发放5000万元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支持省内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银行采用“风险共担+转贷款”新模式,与地方商业银行分工合作,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小微企业以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落实“六保”、做好“六稳”为己任,积极承担起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主力军角色。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逐季回升,企业效益不断改善;二是协调机构整合完善,环境优化,企业数量稳定增加;三是“三化”改造有序推进,强化创新,企业信心增强;四是加大培育力度,落实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五是建立清欠机制,完成清偿任务,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六是加强统筹协调功能,完善机制,合力化解企业困难;七是多措并举缓解资金短缺,精准对接,助力中小企业做好融资服务;八是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体系,服务中小企业。

三、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

(一)融资需求量小

根据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比较小,业务范围相对局限,企业融资所需要的资金不多。根据相关调查,融资需求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50%,将近87.5%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金额都不超过500万元。甘肃省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经济规模比较小,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融资需求都是以小额资金为主,融资额度较小,融资需求量有限。

(二)融资需求时间急,融资频率高

从甘肃省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大多是加工制造和商贸流通行业,其贷款用途多是购买原材料、周转资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正是由于生产经营的迫切需要,小微企业对于市场机会更加敏感,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所以小微企业对融资的要求具有很高的时效性。比如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材料成本往往与购买时间密切相关,由于资金不够错过最佳时间则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因此,小微企业对融资时间的要求比较高,更希望在几个工作日左右即可获得贷款。正因为如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可能会面临着资金短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形。

(三)融资需求周期短

小微企业的融资期限相对短暂,一般为一年以下,更多的是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60.8%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周期都在一年以内,且资金往往用于流动资金周转或者原材料购买。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周期计划比较短,且小微企业贷款的用途通常比较单一。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都具备较强的时效性,这需要小微企业积极灵活地调整经营战略,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使得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快偿还贷款。除此之外,较长的融资期限也会带来较高的融资成本。因此,小微企业融资的周期通常比较短。

(四)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一方面,可供小微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成本。首先,小微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财务信息相对不完善、信用水平较低且担保抵押物较少,风险应对的及时性有待提高。大型商业银行为了规避无法回收资金的风险,往往会给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贷款门槛。其次,小微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也比较困难。金融机构往往要求提供抵押品或担保人,小微企业因达不到金融信贷需求的门槛而很难获取融资。最后,融资中介在促成融资时,会对咨询费、手续费以及服务费进行收取,这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在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审核时间短,无需抵押或担保,但是其利息相对较高,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导致其融资成本较高。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不够规范,企业负责人直接进行决策制定,通常导致决策具有不确定性,多数小微企业信用得不到认可;加上小微企业抵押品少,获得担保机构的贷款相对困难,从而增加了融资成本。此外,时间成本作为机会成本,也应当被视为融资成本的一部分。考虑到小微企业在内部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银行为规避自身可能遭受的损失,可能会加大对贷款企业的审核力度,延长审核时间,使得融资的时间成本相应提高。

四、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角度

1.政策体系不完善,信息互联互通尚未实现

疫情期间,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先后为小微企业共计25.9亿元的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尽管如此,甘肃省当前仍未建立起完整的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后疫情时代缺少针对性的政策体系与服务来帮助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目前,企业征信数据库还未实现全面覆盖,仍然缺乏集中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系统,信用信息体系不健全。另外,信息渠道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平台之间的信息缺乏联通,没有实现整合共享,数据资源的内在价值还有待挖掘,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监管和统计体系还有待优化提升。

2.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政策落实不到位

疫情期间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宽松政策的支持,中央财政的政策支持工具也相对充足,比如贷款补贴、专项资金、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等,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受到宏观经济因素波动的影响,信贷审批政策呈现出宽松到从紧的波动状态,应对疫情颁布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并未得到全面高效实施,相关政策存在严重的落实不到位问题。此外,一些政策仅仅适用于特定区域,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各个地区的特征采取优化配套政策的手段。甘肃省一些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较差,受到的政策优惠十分有限,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后疫情时代政府不仅仅要关注顶层政策框架设计,还要细化到政策落实的具体层面,确保政策能够真正地惠及企业。

(二)企业角度

1.小微企业信息封闭化,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资产状况差、会计人员能力不达标、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不健全、财务报告不规范甚至失真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企业信息封闭化,银行无法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取小微企业的重要信息,甚至可能承担较高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放贷。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远远不足,很难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的提高。

2.小微企业信用度较低,担保能力较弱

首先,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商誉意识和品牌意识通常较差,信用意识相对不足。其次,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利润比较薄弱、资产相对较少,很难找到有效且合适的担保人。最后,部分小微企业业主在诚信观念和法律知识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欠缺,容易追求短期利益而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银行通常不愿意将更多的贷款发放给小微企业,导致一些信用度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也不能及时获取资金,影响生存与发展。

(三)金融机构角度

1.银企信息不对称,阻碍小微企业融资

目前,小微企业的相关征信数据还未实现共享,信用信息分散在税务、工商等各个部门当中,银行可获取的企业信用记录不完整。同时,小微企业分布范围较广,增加了金融机构精准掌握小微企业风险状况的难度,提高了获取信息所需的成本。由于很难掌握有关小微企业偿债能力等真实信息,金融机构往往会相应地提升贷款条件或者降低小微企业的借款额度,导致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不高,给企业融资带来阻碍。

2.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

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性较高。小微企业生产的风险系数高,存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限制等问题,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小微企业信用意识不足,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必须承担企业不能按时还本的风险。因此,一些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放款和借贷的风险,在贷款时会有比较严格的审查和较为繁琐的程序。如银行贷款具有准入门槛高、审批流程长、担保抵押机制不灵活等特点,对于放款和借贷的金额、款项的使用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都比较严格,这些都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度和还贷压力。部分小微企业还未充分发挥贷款资金的作用,就面临着如何还贷的问题。小微企业很难达到金融机构贷款所需的繁琐的条件和标准,往往更依赖民间借款,非正式渠道融资现象越来越普遍。

五、后疫情时代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角度

1.加强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信用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政府及时了解企业状况及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的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资源流通不足,尚未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急需构建甘肃省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息征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甘肃省应当尽快健全统一的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个人信用系统,提高征信可信度,尽可能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甘肃省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在小微企业信用数据整合方面达到高效、融合、共享,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公开的问题。

2.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机制

甘肃省小微企业担保存在很大的空间,但目前融资担保体系仍然不健全,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后疫情时代应当完善担保服务,通过多渠道开展增信业务,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贷增级、信贷共享和风险分担,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风险转移机制,合理确定担保费率。促进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支持担保机构采取多样化的风险防控形式,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无还本续贷有利于打破期限错配,实现信贷资金供需的无缝对接,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的实施,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提高银行实施无还本续贷的积极性。

3.强化政策传导,注重政策落实与监督

制定政策是监管和调控的重要手段,有效落实政策才是核心与关键,后疫情时代应当重点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甘肃省必须尽快落实贷款补贴、专项资金、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等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政策,争取达到预期效果。在政策实施的地域性上,要结合甘肃省各个地区不同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优化配套政策的手段,对区域融资环境好的地区,给予试点、资金方面倾斜。同时,深入小微企业开展访谈调研,监督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二)企业角度

1.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信用意识

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受过去三年疫情冲击的影响,小微企业的脆弱性愈加凸显。在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亟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增强信用意识和自身信誉度,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首先,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公司经营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强财务管理和信用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其次,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信用等级,强化信用意识,依法建立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凭借良好的信用条件获取金融机构的授信。最后,通过借助多方力量进行筹资,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与资金,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市场以及项目支出,采取协同办公、财税外包以及押金转订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以及持续运营。

2.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融资渠道

创新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微企业应当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成员对于创新的认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合理运用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与商业化创业基金,支持后续的经营与发展,创新并拓宽融资渠道;借助相关平台,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合力,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创新中找到融资渠道,将由于疫情期间的信贷政策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3.健全财务制度,企业信息公开化

财务制度是否健全以及会计核算方法是否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都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与自身形象产生巨大影响。小微企业想要获取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树立牢固的信用意识,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企业自身的信誉与形象。此外,小微企业要尽量做到信息公开化,积极建立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以便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情况,从而减少小微企业贷款的隐形费用。

(三)金融机构角度

1.完善银行金融体系,加强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在后疫情时代甘肃省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加强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银行管理体系,加强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政务大厅和银行网点等线下服务渠道,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捷的服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缩短业务流程时间、提供融资便利等方式,切实有效地提供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扶持小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管理体系。另外,商业银行应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小微企业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且有政策支持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

2.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简化贷款业务流程

甘肃省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后疫情时代的新机遇,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结合当前金融科技背景,创新融资产品,优化贷款业务流程,建立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信贷审批机制。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小微企业提供资料的繁琐流程,减少冗长繁杂的业务环节,提高放贷速度。同时避免内耗与冲突,防范贷款实施过程中潜在的业务风险。在服务落实上,规范操作流程,开展小微金融服务过程中重点客户的评价与反馈,紧扣小微企业客户的特点和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

3.创新金融模式,拓宽银企对接渠道

商业银行可以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创建新的营业模式,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例如,疫情期间甘肃省多家银行推出“小微e贷”线上贷款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后疫情时代,业务流程和信贷产品多元化是创新金融模式的必经之路,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贷款模式,创新融资业务流程,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运作水平。此外,金融机构应当拓宽银行与企业的对接渠道,构建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多样化服务平台和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中小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积极获取小微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荷花,李明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02):52-60.

[2]  王丽.甘肃省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及提升策略[J].时代金融,2018(03):47.

[3]  胡美军.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8(01):38-54.

[4]  刘艳,夏妍妍,侯睿,马顺福.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现状、特点与对策[J].金融市场研究,2019(10):21-35.

[5]  文学舟,张海燕,蒋海芸.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中的银企信任问题分析及策略设计——基于江苏省338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J].西南金融,2019(09):40-47.

[6]  林秋斌.长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1):25-28.

[7]  李梦頔,张泽凡.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纳税,2020,14(04):213.

[8]  汤黎明,罗茜.后疫情时代下完善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制度的对策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447(09):133-136.

[9]  谢晓娜,范胜申,马建平.中小微企业区域融资环境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甘肃为例[J].甘肃金融,2021(09):32-35.

[10]  王荣.小微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06):74-75.

[11]  张植.江西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产经,2021(05):87-8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