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的策略研究

2021-10-17 22: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波   张行  唐茂菡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及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是促进成渝地区深度融合,尽快成长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三大产业出发,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的策略。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和重庆同时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是促进成渝地区深度融合,尽快成长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重要路径。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农业数字化的策略

农业数字化是推动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高点的战略举措。农产品的生产、运送和出售各阶段都离不开自然信息数据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目前川渝两地农业缺少现代科技创新,农业信息数据采集和监测手段落后、速度慢、精度低,现存少量的农业信息数据往往归属于双城经济圈的不同地区和部门,无法充分共享利用信息数据,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与闲置。为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数字化进程,提出以下策略。

(一)共建双城经济圈农业信息数据库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信息数据库,打破信息数据孤岛,充分利用信息数据,避免信息资源浪费与闲置。双城经济圈应打破地域界限,通过整合农业自然资源信息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农村集体资产信息数据、农村宅基地信息数据以及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健全农业数据调查分析方法,完善畜牧场渔港综合管理、农机化管理服务、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数据,建设统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决策的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实时共享,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种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双城经济圈农业信息数据库开发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促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农业农村运行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二)协同提升双城经济圈农业智能化水平

双城经济圈各相邻地区应分工合作,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相邻地区成片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双城经济圈各区县应充分合作,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精准采集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至农业信息数据库存储以保障农产品出产,从而实现由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可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数字化,提高产需双方信息获取效率和处理效率,减少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问题造成的影响,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更为精准的产需对接。

(三)联合培养农业数字化人才

双城经济圈农业数字化水平低与人才缺乏有关。伴随着传统农业向农业数字化的转型,社会对于数字农业领域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求愈来愈迫切。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启动“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广泛动员涉农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成渝地区55家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05月在成都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随后西南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在渝签署了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但以上合作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很难在短时间内实质性解决川渝两地农业数字化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问题。双城经济圈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联合实施“三农”人才培养工程,联合建立专家工作站和实训基地等人才交流培养平台,通过互派干部、专家技术骨干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方式促进农业科技人员、创新人才以及管理人员的“双向流动”。特别是川渝各类涉农高校应携手合作,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涉农高校建设,着力推进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推进农林院校耕读教育体系的健全完善,深化农林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农学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根据双城经济圈“三农”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总体培养要求,打造高校与地方联合培养“三农”工作人才队伍。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工业数字化的策略

近年来,川渝两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为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四川、重庆两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了《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川渝两地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但与先发地区相比,双城经济圈工业治理领域的数字化、一体化应用深度和广度有限,在协同推进工业数字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数字网络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设施能级急需提升。二是缺乏工业数字化的合作平台和产业载体。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应满足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汇聚和分析,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利用云平台将设备、生产线、员工、工厂、仓库、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使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三是工业数字化标准不完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工业安全风险交织。如何建立并完善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安全框架是保障工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总体安全的关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打造工业数字化关键网络设施

网络体系是工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工业网络体系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保障产业链、价值链全要素各环节的泛在深度互联与数据的顺畅流通,因此完善的工业数字化关键网络设施是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泛在深度互联的前提。四川和重庆应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研发和网络演进升级,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工业网络中的应用。依托三大电信运营商,拓展成渝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数据通道,为中外企业间的深入业务合作提供通信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基建,提升产业运行效率。积极部署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全力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工程建设,克服数字鸿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发挥成都、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及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优势,建设高速互联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宽带网络,实现经济圈内城市间流量快速疏通、信息高效通达。成渝应共建中国西部数据中心集群,系统布局一批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级信息节点。加大对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及供应链流程重组及技术改造。考虑以后补助、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 ICT 企业将技术扩散到工业领域,推进传统产业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利用。

(二)共建双城经济圈工业一体化云平台

虽然目前川渝地区已建立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但各个地区工业数据、平台相互独立,未形成一体化协调发展趋势。两地工业企业应依据20207月重庆最新发布的《重庆市工业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和202012月成都市发布的《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范化建设双城经济圈工业一体化云平台,促进工业制造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协同发展。川渝两地政府应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一体化云平台实现三项集成,即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内部不同信息技术、生产设施的一体化,将川渝两地各种处于不同制造阶段和进行不同商业计划的信息技术集成至平台,以供应链为主线,将各个企业间的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地工业协同生产。

(三)建立并完善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安全框架

川渝两地政府与企业应对国内外传统工业与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进行共性分析及经验借鉴,利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协同保障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首先,双城经济圈要共同推动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和防护处置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平台等多项安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能力提升。两地政府还应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督促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落实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加大工业安全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强安全防护和监测处置技术手段建设。积极发挥相关龙头产业的引导作用,整合行业资源,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安全运维、安全咨询等服务,提升行业整体安全保障服务能力。其次,双城经济圈要构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共同保障双城经济圈工业数字化安全。健全工业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建立工业信息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制定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分类分级指南,形成重点企业清单,强化逐级负责的政府监管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建立川渝统一的工业信息、功能和物理安全标准,推动工业互联网设备、控制、网络(含标识解析系统)、平台、数据等重点领域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的策略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服务和云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传统服务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高层次和多元化需求。而服务业数字化可以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延长服务时间、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搜寻成本、提升服务体验、拓展消费场景和空间,弥补传统服务业效率低、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等缺点。服务业数字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进步明显,这些城市群通过一系列的投入,推进了传统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大幅度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经济收益。而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缓慢,数字技术支撑不足,中小微服务业企业难以自主向数字化转型,服务效率和经济收益相对较低。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以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的策略。

(一)加强与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协同共治

生活服务电商平台融合了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通过数字化运营等助力大批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促进商户和平台实现共生共荣。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承担了部分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功能,成为服务业数字化的枢纽。成渝地区各城市要把现有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协同推进双城经济圈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的纽带,加强与电商平台协同共治,支持线上平台发送的消费券和优惠券在成渝地区各城市通用。同时,成渝地区各城市政府应联合出台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平台的服务优势和能力,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带动消费,增加数字化用户的渗透,提高企业和商户的营业收入,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释放成渝地区更大的消费潜力,满足成渝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协同推进跨区域物流服务智慧化

制造业是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有良好的产业链基础,而产业链又与供应链相辅相成,供应链的稳定需要靠物流来保证。物流服务作为保障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性服务,急需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协同推进跨区域交通枢纽服务设施智能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交通物流合作,加快数字经济在便捷交通领域的创新发展,建立交通物流大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交通物流服务数据的融合,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共享交通物流数据资源,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

(三)共同制定对服务业企业数字化的扶持标准

成渝地区服务业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规模小、产业链布局较为分散,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慢。其中还有不少的服务业企业尚未准备向数字化转型,或仍在观望之中。当前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是传统服务业,大多数传统服务业企业之前没有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疫情期间,在线下经营受阻的情况下,规模小的服务业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数字技术支撑也不足,无法自主向数字化转型。为扭转当前服务业整体下行的局面,同时也是为解决中小微服务业企业资金缺乏和数字技术支撑不足的状况,成渝地区各城市政府应共同制定统一的扶持标准,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积极的政策来提高数字化转型资金保障,并派出技术团队对企业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精准技术培训,提升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增强企业主动向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双城经济圈要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和数字技术应用,保证数字技术协调统一,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服务业市场竞争力,通过标准化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服务业企业向数字化发展,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数字化基础薄弱,工业数字化的基础相对较好,服务业则急需提高服务企业的数字化意愿,本文已提出相应策略。但由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下属还有很多细分行业,各细分行业特点又很不一样,未来应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大产业下属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寻双城经济圈各城市协同推进三大产业下属细分行业数字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许彦.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业协同发展新格局[J].先锋,2020(06):38-40.

[2]叶文辉,伍运春.成渝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溢出效应和协同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09):88-94.

[3]杨卓凡.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短板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07):60-67.

[4]滕军,邓佳怡,文劲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应用业态研究[J].商业经济,2021(02):32-33+6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