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管理控制模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适用性探析

2015-08-05 21: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光建梅 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

摘要:管理控制模式在企业战略控制中的狭义范畴,是指管理者影响企业其他成员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文章试从管理控制模式本身的特点、目标、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入手,发现其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在联系,寻找其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应职能的契合点,探讨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对应性与适用性。

关键词: 管理控制模式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管理控制模式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管理控制模式的特点与差异性

管理控制四大模式分别为:制度控制模式、预算控制模式、评价控制模式和激励控制模式,有其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各自管控的优势与障碍,有对管控环境的要求以及管控目标实现的差异性。

1)制度控制模式是通过制度的制定、执行、考核、奖惩来规范与限制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制度是基础、是准绳、是行动纲领,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全面融合,体现出目标上的一致性、行动上的准确性、操作上的标准性,便于管理者根据制度进行考核。这种管控模式操作简单,非常适用于员工素质不一,部门繁杂的单位。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且没有具体量化标准。

2)预算控制模式分为预算的计划、控制、评价和激励四个环节。它通过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来规范与实现企业总目标。它以自己的量化标准为依据及时发现并修正管控过程中的偏差。只是预算控制模式较僵硬,不能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且预算制定的复杂程度和预算总目标的固态性也是预算控制模式的硬伤。

3)评价控制模式是在目标结果上与企业目标实现对接的管控模式,它弱化对过程的控制,强调各级管理目标的实现。它的控制环节增加了评价指标与程序。为追求经营效率和管理效果,只要各级管理区域的目标结果与总目标一致即完成。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个人潜力和团队潜力,灵活高效。只是对过程的管控缺乏使得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纠正,且这种模式要求人员素质整齐、工作环境整体优良。

4)激励控制模式相对前三种管控模式较为复杂,它以利益做为核心元素主导管理行为。激励管控模式分战略计划、激励方式选择、激励合约、业绩评价四个环节。它注重各级管理者个人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的协调性,在管控过程中及时主动修正、调整目标与战略计划。这种将管控过程开放、管控权限下放,通过高度自理实现管控目标的模式,对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要求极高,也要求外部的经济运行环境良好。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殊性。采用“准则”加“制度”的规范模式。20131月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实施。适用于除行业事业单位及执行企业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对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办法,对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差额)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预算一旦确定,一般不予调整。

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一般情况下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的特殊性。严格单位预算,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对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真实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状况,防范财务风险。

二、管理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契合点

通过对上述管理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发现管理控制的制度、预算、评价、激励四大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和激效管理有内在相关性。

1、制度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致

各级事业单位的规模不等,财务管理的权限与能力也不尽相同,通过制度这个可以放至单位内部皆准的度量衡,可以简洁明了地进行组织与行动。有效保证资金得到合理规划、分配和使用,保证财务管理实现有效运行。健全而规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如财务工作、用款计划、资金调度、财务监督、收支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如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财务信息披露和监控制度,如财务报表、报告体系,真实有效地反应事业单位的信息情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与制度控制模式都是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单位人员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优点在于易操作、易考核,但制度的条文化、限制性也使得个人能动性受到局限,这是制度控制模式下的一种常规损失

2、预算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呼应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合理组织预算收入及严格控制费用支出的管理行为,所有部门与人员参与预算编制与执行,并接受监督与考核。

首先是预算的计划与制定,包括制定相关预算管理目标方案、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表等。其次是预算的控制与执行,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人,制定量化标准修正管控过程中与总目标的偏差。第三是预算的评价与激励,经过对总目标的指标分解、责任分解、考核分解,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实现分配到基层的定额预算,保证公平公正的分配激励制度的实现。

在预算控制模式下,由于预算制定过程的复杂性和预算总目标的固态性,通过层层审议、核算的预算指标轻易不能变更,它的严格性和定额性同样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唯有此量化标准,使得各级目标与总目标始终保持一致,以达到预算执行的最终效果。

3、评价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互补

管理控制模式中的评价控制模式是通过战略计划、评价指标、评价程序与方法、评价报告、奖励与惩罚等环节,规范各级管理区域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行为,评价指标是它的核心内容。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规范的内部控制是要达到财务管理程序化、岗位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责任化、服务效率化的现代化管理目标。评价控制模式应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补充模式,以达到内控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秉承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四大原则从源头抓起的一个完整体系,首先建立内控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其次注重措施和程序制约,任何涉及到资金、资产与建设项目的内容都必须通过预算审批、计划实施、项目检查、结果反馈等规范流程。第三确定风险点,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结合评价模式设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完成过程管控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管控工作。

科学独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应当管理细致、程序合理,岗位责任制贯通始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财务管理活力得到激发,偏差与失误得到控制,财务管理总目标得到实现。

4、激励控制模式与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的共性

激励控制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用利益引导控制,相关责任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系,成为约束机制规范管理行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绩效理念贯穿于财务管理及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编制预算的同时制定绩效目标,重点项目还要实行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优先安排预算资金并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监督,在年度结束时组织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编制部门预算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这样的流程正是将经过分解到岗、责任到人的绩效目标与财务预算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激励控制模式的利益约束机制,从而达到激励控制的目的,即通过个人与单位利益及目标协调一致创造更大的价值。

激励控制模式的战略计划、激励方式选择、激励合约、业绩评价等环节正是通过绩效管理的计划、实施、考核、反馈与改进等程序在上述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活动中得以完整体现。使得绩效管理指标因岗而异、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个人积极性,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保证了绩效管理从“事”的绩效目标实现向“人”的绩效潜能提升的质的飞跃。使得控制成为促进、协调成为合作,保证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现。

三、管理控制模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中的选择与比较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区域,预算筹划、资金管理、资产运用、绩效考核都是工作重心。具体来说即多渠道组织收入、多方位使用经费、多途径盘活资产、多步骤提高效益、多角度强化监督,从而保证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促进事业单位和谐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可以利用独立又统一的管理控制模分别从规则、过程、目标和利益等角度,以不同的侧重点形成管理控制的完整体系。

1、以控制特点为选择依据,注重普遍适用与分层选择

管理控制四大模式的适用性不同,应根据各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本身特点出发,根据普遍原则和特殊性原则选择适用的管理控制模式,。

从控制特点来看,制度控制模式是基础,将制度控制做为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控制模式,必然改变随意、散漫、无序的工作状态,形成严谨而标准的工作作风。而预算控制模式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无论采用全额还是差额预算管理,也无论是哪一级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核定基数分类使用。这是贯穿事业单位整个年度工作的生命线,有了它才能保证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顺利开展。

所以对于各级预算单位来说,制度控制模式和预算控制模式是可以做为管理控制的标配。而评价模式和激励模式应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内容相协调,以目标和利益为平衡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2、以控制授权为选择依据,强调独立控制与补充协助

从控制授权方面看,授权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激励模式、评价模式、预算模式、制度模式。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规则明确而易于操作的制度控制模式在基层预算单位中是理想的选择,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制度的执行与制度的奖惩得以完整实现的基础上,应以评价管控模式为补充,核定财务管理评价指标,通过制度规范、内控监督、目标评价,改变工作状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和及时,保证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管理者需要明确工作的侧重点,是制度规范还是利益引导,是内控评价还是绩效激励,应当因单位而异、因人员而异,无论哪种模式不但最终要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也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潜能的挖掘,即工作任务与工作人员的双重达标。这样的管理控制模式才是积极的模式。也只有通过计划、执行、约束、考核、评价、改进、提高的过程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从最低级授权向高级授权提升,完成管控目的。

3、以控制环境为选择依据,秉承综合运用与共同协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指国家政策、行政法规、系统状态等等,内部环境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包括财务制度建设及执行状况、预算规划及执行情况、资金及资产管理状况、经费开支现状、财务相关人员道德及业务素质、部门合作融洽度等等。对单位人员层次差别较大,岗位设置不太清晰,整体文化氛围较淡的事业单位来说,内部环境的秩序改良,首先就要选择制度控制模式,可以迅速理清关系、调整结构。

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优良,管理畅通,则相应地选择激励控制模式为主,通过管理行为使管理人员将单位利益、事业目标与相关个人目标相协调,并可根据政策变化、预算调整积极应对状况。

所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各级事业单位情况、财务管理内容、预算级别进行相应地选择,应秉承综合运用与共同协调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责权利相挂钩的方式进行管理,则可无往而不胜,可以应对任何变化,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参考文献:

[1]李良刚. 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绿色经济,2014(03)

[2]胡力文. 高中华.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如何走出困境[J].管理人,201012

[3]王爱珍. 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外资,201121

[4]郑晓霞.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515 

[5]王成林.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