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公共管理 >

浅谈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化解

2014-12-08 21:38 来源: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张伟 博兴县财政局

摘要: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是普遍现象,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带来了风险隐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数额巨大,化解债务迫在眉睫,本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提出了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 现状 化解措施

1994年财政分税分级改革后,地方政府参与社会管理和经济建没的程度越来越深。在“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而又缺乏良好的转移支付制度情形下。地方政府面临着如何保持社会稳定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举借债务在所难免。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导致了债务急速增加。近几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明确指出“稳增长”成为重中之重,新一轮的投资计划也呼之欲出,启动了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地方政府性债务也跟着水涨船高。审计署20131230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 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地方政府的三类债务加起来,占2013GDP比重约为32%,形式十分严峻。

在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债务,防范新增债务,是一项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20143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多年来地方政府举借政府性债务,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审计结果看,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必须做好以下五点:     

一、 要明确债务化解责任主体,加强地方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重视

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必须首先明确债权债务关系,确定化解债务的责任主体。由于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绝大多数都是各级政府在本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生的,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就是本级政府债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借款、谁还款、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在举债时就确定偿债责任主体,由责任主体承担债务偿还任务,要进一步完善责任制,属于哪一级政府的债务,就由哪一级来偿还。除非特殊情况,不允许债务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划转。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地方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重视,才能增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提高其化解债务的积极主动性。

    二、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说,导致近年来地方债务规模膨胀,风险凸显的原因还在于现行的财税体制不完善。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中央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一些应由中央负责的事务交给了地方,一些适宜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了较多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职责交叉重叠、共同管理事项较多。楼继伟表示,改革的方向就是在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基础上,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减少委托事务,中央和地方按规定分担支出责任。同时,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从目前看,这种格局并未有大的改变,如果不尽快对现行财税制度加以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就难以走出“清理--膨胀--再化解--再膨胀”的恶性循环。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公共服务性政府与市场经济要求,科学配置地方政府财力,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其次是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解决机构臃肿问题,压缩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防范地方财政风险;最后是创新干部考核工作。将任期内的债务增减幅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防范党政领导行为短期化,杜绝随意举债,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从源头上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的发生。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论英雄,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做好归口管理。抓紧制定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实现对地方债的归口管理,扭转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现象。规定财政部门全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改变政府投资项目经发改部门统一审批立项后,再由财政落实项目资金,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要健全债务监管机制。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情况、举债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严格执行财政部门“一个口”审批制度,做好债务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情况和偿债计划落实情况的年度审计,项目竣工后,必须进行竣工审计,要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公开审计结果,落实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制度;最后要建立健全偿还机制。切实增强偿债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建立有效的“借、用、还”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潜在的财政风险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为防范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危机,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信用危机,每年应通过年初预算,年度预算超收,年终结余调剂等方式,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设立地方债务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地方政府性债务按期偿还,增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

五、积极清理、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债务

对已经形成的债务要按“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摸清债务规模、种类和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化解。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政策等要求的公益性政府性债务,要制定具体的偿债计划,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分类偿还。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短期内债务规模刚性增长趋势难以改变,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坚决纠正经济管理活动中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坚决阻止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遏制新增债务不断增长的势头。

加强债务管理,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谨慎稳健。在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切实防范风险。要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高度重视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35

[2]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审计署网,20131230

[3]温信祥,多渠道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201433

[4]刘正君,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2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