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张家界 发展路径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营销策略 跨境电商 信息化 构建 发展策略 内部控制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电子支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23-06-12 17:1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轶晖 扬州大学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支付方式,给人们支付活动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对于商户而言,电子支付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电子支付方式势必会对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对当前国内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电子支付的特征及常见的支付工具,重点分析了电子支付方式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针对具体的现象,总结出了相应的结论及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电子支付的发展及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等相关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子支付;信息技术;货币政策;支付工具;影响

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各种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支付方式。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方式具有省时、省力、不易产生错误等优点,而一些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如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等,对传统的支付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货币政策。因此,对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研究,以事实论证该支付方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提出建议,是目前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电子支付发展概述及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概述

1.电子支付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有以下四个特征:

1)支付方式信息化。传统的支付方式通过现金、票据及银行汇兑等实体的流转来达成支付目的,而电子支付则是运用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传输来完成支付。

2)支付系统开放化。相对于传统支付的运作系统,电子支付的运作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之中。

3)通讯手段现代化。电子支付利用了互联网、Extranet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1]

2.电子支付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丰富,这些工具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电子信用卡类,包括借记卡、智能卡、电话卡等;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划款、电子汇款。用户可以依照交易过程的不同,选择所适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在我国,支付宝为代表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成为用户主要的电子支付工具,与大部分银行的网上银行相连接,用充值的方式进行支付。近年来信用卡的不断普及,也使得网站站内信用卡支付在国内流行起来。

(二)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1.国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化以及欧洲支付服务指引的落实,用户对大型电子商务服务商的信任也逐渐增加,同时欧洲支付服务指引允许服务商们开拓部分金融业务,上亿的网络购物者对这些大型服务商的信任将从单纯的支付、搜寻延伸到金融服务上去。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的焦点,据世界支付研究报告指出,技术创新和对其他付款渠道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世界各地对于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需求数量。电子支付在过去四年持续增长20%,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314亿美元。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更快,每年为52.7%,在2023年将达170亿美元。

2.国内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子支付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2021年,国内电子支付的业务数量为350.66亿笔,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0.19%。支付的总金额达到了507.39万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28.25%。在以上金额中,通过网络进行支付的为290.55亿笔,总支付金额为498.89万亿元。通过移动支付的有0.84亿笔,总支付金额为2.38万亿元。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内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支付,而移动支付方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2]

二、电子支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传统支付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运行状况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的工具,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三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运用合理的措施,对货币的供给与利率进行调节,在具体的工作中,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一般性的政策工具,这一工具涉及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及再贴现政策。第二种工具是选择性工具,这一工具涉及到的控制方法较多,首先是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控制,其次是对证券市场的信用进行控制,再次是对不动产的信用进行控制,此外,还涉及到利率优惠;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信息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控制机制通过直接干预及设定信用配额等方式,对各种不利因素进行控制。另外,间接信用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央行通过该指导对货币银行的信用进行控制。

货币传导机制主要指的是双重传导机制,该机制中含有直接传导机制与间接传导机制。其中,直接传导机制通过信贷限额与信贷计划,对货币运行过程中的中介目标进行影响,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对同业拆借利率及基础货币进行影响。通过上述操作,实现货币运行的目标,一方面调整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调整信用总量,控制市场利率。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央行在运行货币政策时,如果在某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市场利率在可控范围内,货币供给量在预期之中进行变化,则此次货币政策就会判定会生效;如果在某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判断货币政策是否生效,则要根据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来进行判定,在运行货币政策时,央行会对政策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控,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3]

(二)电子支付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

从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形势来看,该支付方式还不能够影响到央行货币发行权的主体地位。对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能够有效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使市场的参与者得以增加,还能够推进央行对公共市场进行管理,更加灵活地实施相关控制措施。另外,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在未来的社会,电子支付方式能够对基础货币产生明显的影响,改变其结构与总量,并且,随着这一影响的加剧,央行会将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对公开市场的管理就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另外,央行在再贴现政策的管理方面并不占据优势,而是由商业银行来进行管理的。

货币具有不同的层次,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在不同层次货币供给方面,货币供给的结构会随之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货币的流通速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正是基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而产生的。因此,央行在推进货币政策时,会重点对货币的供给量进行调节,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避免最终的调节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提升货币供给量调节的作用,使其在电子支付背景下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利率调节方面,电子支付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例如,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而言,金融市场在电子支付背景下,对价格的调控将会变得非常灵敏,从而更加容易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三)电子支付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

在没有设立央行之前,各银行均可发行银行券,然而,由于当时的金融信用建设工作还不够完善,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尤其是对于非国有银行而言,该类银行不具备国家信誉保证,在存款保险制度上也不够完善,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另外,在准备金方面,非国有银行并不具有完全的占有率,在遭受到其他银行的挤兑后就会

破产,由于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所以其破产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往往会形成联动效应,引起所有银行客户的不安,严重时会在较大的范围内产生恐慌,使其他银行受到影响,甚至造成金融危机的出现。不同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信用保证与通用性也是不同的,这是最容易引起货币发行机构争执的一点[4]

要厘清电子支付行为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就要明确现阶段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目前,电子货币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将电子货币存储在储值卡中,实现相应的货币功能。另一方面是将电子货币存储在一些账户中。根据电子支付发展的形势可以判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现金支付方式仍然会继续存在,与电子支付方式共同存在于支付市场中,然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及人们使用货币的需求,现金支付方式所占有的市场必将会越来越小,电子支付方式将占据主体支付地位。基于以上分析,央行应持续关注电子支付方式的发

展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措施,确保对电子支付时代下虚拟货币的管控,避免电子支付方式而对央行货币发行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失效,同时还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将虚拟货币的威胁降至最低。

(四)电子支付对流通现金的影响

在电子支付时代,对于国内居民货币需求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国内的金融资产而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现金,第二种是电子货币,第三种是能够产生利息的资产。其中,对于现金资产而言,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收益的,并且如果在发生通货膨胀时,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就会使资产贬值。对于电子货币,虽然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取相应的收益,然而这种概率却不高。对于某些能够产生利息的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够产生较高的收益,但这种资产不具有较为理想的流动性。因此,若要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就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将上述三种资产进行转换,以实现货币的流通性。而电子货币完成相应转换所需的成本是较为低廉的,因此,电子货币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下比现金更具优势,代替现金的可能性是较大的,如果电子支付方式与现金支付方式同时存在的话,大多数人们会选择电子支付方式,通过该支付方式实现自身的货币需求、但不同时期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程度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5]

(五)电子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就国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而言,持币动机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相关部门制定的利率,二是人们的实际收入。然而,正因国内金融市场各项利率是由政府来管控的,利率无法真正实现市场化。近些年来,有些地区实行了利率改革,如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改革,但这种规模的改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加之国内民众对利率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因此,利率的变动对人们的持币行为并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如果某一时期国内的现金出现了贬值现象,人们就会通过囤积物品来应对现金贬值,或是将现金存入银行,以避免使自身的资产受到损失。

银行会推出一些保值储蓄业务,将这些保值储蓄业务与定期存款利率进行结合,就会实现利率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将手中的现金存入银行,实现资产的保值,然而,这种模式一旦形成规模,就很可能造成市场上现金量的减少。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现象,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可以得知:自2000年以来,即电子支付方式开始大规模投使用后,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并且这种替代属于增长型的替代,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货币流通的速度而言,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经过多次信息技术的完善,电子支付方式逐渐成熟之后,该支付方式的替代作用会进一步增加,而货币的流通数量则会减少。

三、结论总结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总结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电子支付方式具有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等优势,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势,对人们的支付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消费过程来看,电子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会改变商业活动运营的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目前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现状而言,该支付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传统通货的作用,但还不具备威胁到央行货币发行权的能力,有些权威人士预测,至少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央行仍然会是国内货币发行的主体。然而,在未来社会,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发展,现金支付被电子支付所取代,央行发行货币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届时,电子支付方式就会在各方面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并在相当大的几率上会加快现金流通速度,而对于狭义、广义货币供给而言,则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6]

(二)对货币政策的建议

对于货币政策的整体控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前电子支付发展的形势,制定一套长远发展计划,尤其是要对该支付方式的顶层发展进行设计。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决策者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高度上推进各项工作,考虑到央行在该项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在制定发展计划时,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电子支付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进行确定,二是推进电子支付政策的实施,三是对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总体规划,以促进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电子支付操作规范、

对信息犯罪的处罚、电子支付机构准入方案及技术保障措施等,以期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对于电子支付的影响及发展规律,也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流通现金入手,监控其变动情况。在该项工作中,要重点关注微观经济主体,加大研究力度,分析其持币行为的变动规律,同时,还要实时监控流通现金的变动,根据具体问题,开展有效的追踪工作,将现金投放与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按需投放;其次,研究基础货币的变动。一般情况下,在不同发展时期,电子支付所涉及基础货币,其现金与准备金所占的份额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准备金,该项资金中的各组成部分发生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要加强对该项资金的研究工作;最后,监测国内货币流通速度,针对不同电子支付背景下的流通速度,分析出变动规律,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及准确性,提升研究工作的质量,真实地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所受到的影响。另外,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要采取特殊方式进行重点处理。例如,对于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供给数量相等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快的,其货币需求会得到更多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管理部门就要及时进行响应,将货币供给进行减少。目前,央行的支付清算服务主要是通过以下六个系统来实现的:一是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二是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三是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四是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五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六是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但电子支付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央行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对各方面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研发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混合支付系统,使控制成本得以降低,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做好支付清算服务。还可以对证券结算系统进行改造,使其与电子支付系统进行配合,改善金融资产的盈利方式,增强其收益。此外,还可以促进对证券资产与货币资产的控制,使两者实现自由转换。

对于央行的职能,要维持其对支付系统的监管作用,使国内支付系统正常进行清算工作,并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因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从金融业务的剥离工作入手,

如零售支付业务,通过剥离,使其以独立的零售支付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将所有支付业务承包给其他机构,而自身只参与政策的制定;其次,要对零售支付市场提供支持,促进其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国内市场处于良性竞争状态。央行可以利用这些支付市场的积极运作,对支付结构进行完善;最后,对于电子支付主体,央行应开展相关的培育工作,使众多的电子支付市场进行融合,综合其优势,建立效率高、功能强的电子支付机构,使其竞争能力得以增强,优质的电子支付系统,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7]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通过传导机制来实现的,因此,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传导机制,而此项工作是建立在金融市场之上的,如果该市场不够发达,则微观主体的反应就较为迟钝,不能够及时地对货币数量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要结合多种行政方式。一方面,要采取相关的改革措施,对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进行优化,促使支付市场实现金融创新,促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增加其广度与深度,使国内的金融市场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使货币政策能够有条件承受电子支付方式的冲击,在电子支付背景下稳定运行。对于征信方面的工作,电子支付方式还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征信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违约现象,并且由于违约的成本较低,加剧了不诚信现象的出现,促使电子支付产生的征信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电子支付若要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货币政策的运行,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的征信体系进行完善。第一,从法律建设工作入手,对征信体系进行立法,使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使用工作得以规范,对非法使用信息的行为进行惩罚;第二,提高征信体系的运行效率,这就要求以政府作为主导,并与民间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征信体系,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速度;第三,针对非法使用信息及其它不诚信行为,要建立惩罚制度,并确保其能够严格执行;第四,从文化宣传工作入手,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从民众的思想道德层面上强化诚信教育,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诚

信环境。对于货币政策运行时的控制,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对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参考金融体系改革工作的成效,使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得以增强。根据相关金融理论可以得知,如果某一时期电子支付处于正向发展,那么货币供给量将有所下降,与之相关的中指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对货币政策的运行进行控制时,要强化利率指标的作用,使其能够有效促进货币政策实施,通过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高效地调节短期利率,进而使相关机构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控这一时期的市场利率,促进调控工作政策目标的达成,使货币政策在电子支付背景下顺利实施,稳定金融市场[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而言,电子支付已经一种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而电子支付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对于国家货币政策而言,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此,国家货币机构应对电子支付方式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并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对其发展形式进行妥善管控,对该支付方式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预判,并就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应的预案,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避免电子支付方式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困扰。

参考文献:

[1]高俊杰.城乡差异对电子支付的影响——基于中国居民消费支付方式问卷调查数据[J].调研世界,20214):18-27.

[2]兰虹,杨雯,魏东云.法定数字货币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影响[J].西南金融,202111):89-100.

[3]方兴,郭子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3):183-190.

[4]段伟杰,陈文晖.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替代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机理解析[J].浙江社会科学,20205):15-23.

[5]杨佳敏.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6]贾丽平,张晶,贺之瑶.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基于第三方支付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99):20-31.

[7]杨胜刚,廖虹媛,刘姝雯.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53-63.

[8]李东荣,朱烨东.基于第三方支付视角的货币转移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